二、小軍官

濠州缺糧,兵力也缺。元璋想法子弄了幾引鹽,到懷遠賣了,換了幾十石糧食,獻給子興。[9]又回到鍾離,豎起紅軍招兵大旗,少年夥伴和鄉里徐達、周德興、郭興、郭英、張龍、張溫、張興、顧時、陳德、王志、唐勝宗、吳良、吳禎、費聚、唐鐸、陸仲亨、鄭遇春、曹震、張冀、丁德興、孫興祖、陳桓、孫恪、謝成、李新、何福、邵榮以及耿君用、炳文父子,李夢庚、郁新、郭景祥、胡泉、詹永亨等人,聽說元璋做了紅軍頭目,都來投效。其中徐達比元璋小三歲,生得長身高顴,性格剛毅武勇,和元璋十分契合。比元璋先來的湯和比元璋大三歲,身高七尺,倜儻有智謀,雖然已經做了軍官,卻對元璋格外尊重。邵榮打起仗來,英勇出眾,和周德興等人以後一直跟著元璋,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成為元璋部下基本隊伍。又都是淮西人,有著鄉里、宗族關係,到了元璋的軍事力量日益擴大的時候,這些淮西老將便都分別做了領兵將帥,成為軍中的骨幹。以後元璋做了皇帝,淮西諸將和幕府僚屬都成了開國功臣,他們不但有汗馬功勞,也有了政治地位,在明朝初年的政治局勢中,淮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很突出的地位。

徐達等人投效紅軍以後,來投軍的人便越發多了,不上十天工夫,招募了七百人,子興大喜。至正十三年六月,升元璋做鎮撫,從此,元璋就一躍成為帶兵官了。[10]一年以後,又以軍功升作總管。[11]

彭、趙二王的部隊缺乏訓練,紀律不好。元璋看出老是侷促待在濠州,不但不能發展力量,遲早還會鬧事,便把新兵交代了,稟准主將,帶領貼身夥伴徐達、費聚等二十四人,往南到定遠掠地,又招收了一些人馬。聽說張家堡驢牌寨有「民兵」三千人,孤軍無援,又斷了糧,處境很困難。決定親自去驢牌寨,那裡的主帥原是郭子興的相識,元璋告訴他,你孤軍缺糧,附近有一支軍隊要來打你,你是頂不住的。為今之計,要就跟我們走,保全力量,否則就趁早轉移,別的辦法是沒有的。那主帥答應了,說過幾天就來。元璋留下騎士費聚等候。不料過了三天,費聚來報,變了卦了,他們要轉移了。朱元璋立刻帶了三百人又去,左說右說,不得要領,只好使計,派一個勇士去請那主帥議事。主帥剛一到,幾百人就把他重重圍住,邊嚷嚷邊走,走了十幾里,再派人去傳主帥的命令,就說是移營了,三千人就都跟著來了。朱元璋得到這支軍隊,就指揮它向東襲擊橫澗山。

橫澗山有「民兵」二萬,主帥是定遠人繆大亨。他糾集了一大批地主武裝力量,進攻濠州沒有佔到便宜,元兵潰走,他率眾二萬退守橫澗山,元朝封為義兵元帥,派軍官張知院監軍。元璋令勇將花雲帶了隊伍,趁黑夜敵人不防,四面包圍,鼓聲、吶喊聲震天動地,張知院嚇慌了,隻身逃走。元璋部下有人和繆大亨交好,元璋派他勸繆大亨投降。繆大亨想想沒有出路,只好答應。元璋得了當地七萬人口,選出精壯二萬,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大隊伍,用元璋自己的話來形容,真是:「赤幟蔽野而盈崗。」[12]

元璋得了這支生力軍,立刻重新編製,加緊訓練。他最看重紀律,在檢閱新軍時,特別指出這一點,懇切地訓誡將士說:「你們原來是很大的部隊,可是毫不費事就轉到我這邊來了。原因在哪裡呢?一是將官沒有紀律,二是士卒缺乏訓練。現在我們必須建立嚴格的紀律,做到嚴格的訓練,才能建功立業,大家都有好處。」三軍聽了,無不喜歡。[13]就這樣,元璋不但有數量眾多的驍將,也有了幾萬人的經過訓練的大部隊,為此後的軍事活動打下了堅強的基礎。

定遠人馮國用、馮國勝(後來改名勝,又名宗異)兩兄弟,家裡有幾百畝田地,幾十家佃戶,是個中小地主。兩兄弟都喜歡讀書,通兵法。國用深沉有計謀,國勝慓勇多智略。紅軍兵起,他們團結地方上的地主和鄉民,結寨自保。只是力量單薄,怕被別的「民兵」大隊伍吃掉。繆大亨一投降,越發自危,多方打聽,知道元璋軍隊紀律好,便帶領部隊來投效,甚見親信。元璋問以攻敵方向,國用以為建康(元集慶路,今南京)形勢險要,古書上說是「龍盤虎踞」,是歷代帝王建都的地方。如今應該先取作根據地,以後逐步發展,擴充地盤。不貪子女玉帛,多做好事,取得人民的支持,建功立業不是難事。元璋大喜,任用為幕府參謀。[14]

在南下攻滁州(今安徽滁縣)的路上,定遠人李善長到軍門求見。善長是地方上有名人物,讀書有智謀,善於料事,治法家學問。從他的經歷,年輕時便能夠一意讀書,不必操心生活來看,出身於地主家庭是沒有問題的。他和元璋談得很投機。元璋問他四方兵起,什麼時候才能太平?善長勸他學漢高祖,說漢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為人氣量大,看得遠,也看得寬。善於用人,也不亂殺人,五年工夫,便平定了天下。元朝不得人心,上下不和,已到土崩瓦解地步。濠州和沛相去不遠,你如能學習這位同鄉的長處,天下太平也就快了。元璋連聲叫好,留下做幕府的掌書記(秘書長),囑咐他:「如今群雄四起,天下糜爛,仗要打好,最要緊的是要有好參謀人員。我看群雄中管文書和做參謀的幕僚,總愛說左右將士的壞話,文武不團結,將士施展不了才能,自然非失敗不可。將士垮了,好比鳥兒去了羽翼,主帥勢孤力單,也非滅亡不可。你要替我做一個橋樑,調和和幫助將士,不要學那些幕僚的壞樣子。」從這時候起,元璋心目中時時有個老百姓出身的皇帝同鄉在做榜樣,說話,辦事,打仗,事事都刻心刻意向他學習。[15]善長也一心一意當好幕僚長,溝通將士、幕僚和主帥,以及將士間的意見。建議提拔有功和有能力的,處分不稱職的將吏,使得部下都能人盡其才,安心做事。[16]但是,他也有致命的缺點,鄉里觀念是他很重的包袱。在戰爭年代,這個缺點還不很明顯,到了南北統一以後,他對用人行政還是從淮西人的利害出發,朱元璋雖然倚靠淮西人的力量起家,卻比李善長看得寬些、大些,他要倚靠全國各個地方可以倚靠的力量,因此,他們兩人之間,在戰爭全局取得勝利之前,互相信任,利害是一致的,但在勝利以後,矛盾便逐步展開了,儘管關係很久很深,最後還是免不了徹底決裂。

滁州守軍力量單弱,元璋的前鋒長身黑面綽號黑先鋒的花雲單騎衝破敵陣,在如雷的戰鼓聲中,全軍跟著進攻,把滁州佔了。元璋親侄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起名文忠)得到消息,奔來投靠。說起家鄉情況,才知道二哥三哥都已去世了,免不得大家哭了一場。又傷心又歡喜,傷心的是偌大一家人只剩了這幾口,歡喜的是處在這樣亂世,還能團聚。「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17]還有定遠人沐英,父母都已死去,孤苦可憐。元璋把三個孩子都收養作義子,改姓為朱。原來收養義子是當時軍隊中流行的風氣,帶兵的將領要培養心腹幹部人才,都喜歡收養俊秀勇猛的青年在身邊,不但打仗時肯拚死命,在緊要關頭,還可以用來監視諸將,起耳目心腹的作用。沐英在軍中稱為周捨,又叫沐捨,捨是舍人的簡稱(文武官員的兒子叫舍人)。元璋義子除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以外,還有二十幾個,後來所佔城池,專用義子做監軍和將官同守:如得鎮江用周捨,得宣州用道捨,得徽州用王附馬,得嚴州用保兒,得婺州用馬兒,得處州用柴捨、真童,得衢州用金剛奴、也先。此外還有買驢、潑兒、朱文遜等人。柴捨即朱文剛,後來在處州死難;道捨即何文輝,馬兒即徐司馬,保兒即平安,朱文遜小名失傳,在太平陣亡,王駙馬、真童、金剛奴、也先、買驢、潑兒、老兒,複姓後的姓名也都失傳了。[18]至正十八年胡大海、李文忠佔領嚴州後,兩人意見不和,元璋派帳前都指揮使首領郭彥仁告誡李文忠說:「保指揮(保兒)我之親男,胡大海我之心腹,前者曾聞二人不和。且保指揮我親身也,胡院判(大海官銜行樞密院判官的簡稱)即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汝必於我男處丁寧說知,將胡院判以真心待之,節制以守之,使我所圖之易成。」李文忠代表元璋監視大將胡大海,並有節制之權。這一個例子說明了義子的作用,也說明了元璋駕馭將士的策略。[19]

除用義子監軍以外,另一辦法是規定將士家眷必須留在後方居住。這法子在剛渡江時便實行了。元璋統兵取集慶,馬夫人和諸將家屬留在和州(今安徽和縣)[20]。取集慶後,定下制度:「與我取城子的總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許搬取出外。」「將官正妻留於京城居住,聽於外處娶妾。」這樣,將官顧慮妻子安全,自然不敢投敵以至反叛,平時徵調差遣,也方便得多了。可是,也有相反的情況,後來驍將邵榮的怨望以至圖謀暗殺朱元璋,正是因為常年征戰,不能和家人團聚的緣故。

此外,他還提防將官和讀書人勾結,規定:「所克城池,令將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議論古今,止設一吏,管辦文書,有差失,罪獨坐吏。」凡是元朝的官吏和儒士,都要由他自己選用,逃者處死,不許將官擅用。[21]

元璋進攻滁州時,彭大、趙均用率領濠州紅軍主力,攻下了盱眙泗州。兩人為郭子興的事結下怨恨,竟鬧決裂了。均用和孫德崖四帥合成一夥,彭大孤立,手下得力的人也逐漸被均用收買過去,氣悶不過,發病死了。他兒子早住接著也稱魯淮王,均用沒把他看在眼裡,倒也相安無事。郭子興原來倚仗彭大做靠山,彭大一死,孫德崖幾次尋題目要害子興,礙著元璋在滁州有幾萬部隊,投鼠忌器,不好下手,便攛掇均用下令牌調元璋來守盱眙,一箭雙鵰,一窩子收拾掉。元璋知道這是陷阱,委婉推辭,說是元軍要來進攻,部隊移動不得。又使錢買通均用左右得力人物,勸均用不要聽小人挑撥是非,自剪羽翼,萬一火並了,他部下不服,也不得安穩。說話的人又勸他好好地看待子興,讓他出氣力,佔地方,保疆土。成天有人在旁說好話,均用不由得不信,竟放子興帶本部人馬到滁州。子興一到,元璋交出兵權,三萬多兵強馬壯的隊伍,旗積鮮明,軍容整肅,子興大喜。[22]

至正十四年十一月,元丞相脫脫統兵大敗張士誠於高郵,分兵圍六合。

張士誠原名九四,淮南泰州(今江蘇泰縣)白駒場人。泰州在海邊,居民都靠曬鹽過活,苦於官役過重,度日艱難,怨恨官府。士誠從小潑皮講義氣,有膂力,會武藝,和兄弟士義、士德、士信一家子都靠撐船販私鹽過日子,販私鹽利大,士誠輕財好賙濟窮困,很得人心,私鹽販子推他做頭目。當地地主揀便宜買私鹽,又欺侮他們,有時賴賬不給錢,也告不得狀。弓兵丘義專和私鹽販子作對,受了士誠的賄賂,還不時尋事,三天兩頭攔截鹽船。士誠氣憤不過,趁各處兵起,帶著兄弟和李伯升、潘原明、呂珍等十八壯士,殺了丘義和仇家地主們,一把火燒了房子。事情鬧大了,索性招兵買馬,鹽丁們和無業遊民、貧苦農民都來跟從,攻下泰州、高郵,佔了三十六鹽場,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年號為天祐。這是至正十四年正月間的事。[23]

元兵圍六合,六合守將派人到郭子興處求救。六合在滁州東面,是滁州屏障,要保滁州,就非守住六合不可。郭子興和六合守將有嫌怨,不肯出兵,元璋費盡唇舌才說服了。元兵號稱百萬,諸將不敢去,推托求神不吉。子興派元璋領兵出救。元兵排山倒海似地來攻,六合城防工事全被摧毀,守兵拚死抵住,趕修了堡壘,又給打平了。眼看抵擋不住,只好把老弱婦孺掩護撤退到滁州,元璋在中途設下埋伏,令耿再成佯裝敗陣逃走,元兵追擊遇伏,滁州守軍鼓噪迎擊,元兵大敗。元璋得了好多馬匹,卻顧慮到滁州孤城無援,恐元兵增兵圍困,忍氣打點牛酒,派地方父老把馬匹送還,推說全是良民,團結守護,是為了防禦寇盜,情願供給大軍軍需給養,請併力去打高郵,饒了這一方老百姓吧。元兵打了敗仗,丟失馬匹,正沒主張,怕受上官責備。一見來人說好話求情,馬也送回來了,正好下場,就引兵他去,滁州算是保全了。[24]

元兵一退,郭子興喜歡極了,打算在滁州稱王。元璋勸他:滁州是山城,不通船隻商賈,也沒有險要地形可守。一稱王目標大了,元兵再來怕保不住。子興才放棄了做王爺的念頭。[25]

脫脫大軍用全力攻高郵,外城已被攻破,城中支持不住,想投降又怕不肯赦罪,正在兩難間,張士誠急得唉聲歎氣,準備突圍下海。突然間元順帝頒下詔旨,責備脫脫,說他:「往年征滁州,僅復一城,不久又丟掉了。這回再當統帥,勞師費財,已經過了三個月,還無功效。可削去兵權,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如膽敢抗拒,即時處死。」宣讀後全軍憤恨大哭,即時四散,一部分投入紅軍,紅軍越發強大。張士誠趁機出擊,不但轉危為安,而且從此基礎鞏固,地盤日漸擴大。

脫脫交出兵權,被押解西行,鴆死於吐蕃境上。[26]

這一變化,是蒙古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化的必然結果。脫脫是蒙古貴族世臣,有能力,有辦法,元順帝極為信任,付以軍政大權。從徐州攻下後,元順帝就以為天下太平了,該好好享樂一番。寵臣哈麻背著人引進了會房中運氣之術的西天僧,他能使人身之氣,或消或脹,或伸或繃,號「演揲兒法」,也叫秘密佛法,多修法。順帝大喜,封西天僧為司徒,大元國師。國師又薦了十個皇親貴族會這佛法的,叫作十倚納,內中有個叫老的沙的是順帝的母舅。上都穆清閣修成,一溜兒幾百間房子,千門萬戶,朝朝宴會,夜夜笙歌,君臣都玩昏了。哈麻的母親是元寧宗的乳母。他出身宮廷禁衛,深得元順帝寵愛,初時依附脫脫兄弟,做到中書右垂,有地位了,和脫脫的親信鬧意見,被調官為宣政院使,位居第三。哈麻恨極,向奇皇后和皇太子愛猷識裡達臘挑撥,說立皇太子後好久沒有行冊命和告廟之禮,都是脫脫兄弟在阻撓,又誣告脫脫師老無功。脫脫出師在外,失去宮廷的支持,被貶毒死,哈麻代為丞相。

脫脫使計謀排斥伯父伯顏,取得相位,在對漢南人的政策上,卻和伯顏一致。當紅軍初起時,凡議軍事,不許漢南人參預。有一天,脫脫進宮報告軍事,中書官(中書省的屬官,機要秘書一類的官職)兩人照例隨後跟著,因為這兩人是漢人,脫脫忙叫禁衛喝住,不許入內。又上奏本說,如今河南漢人造反,該出佈告,一概剿捕漢人;諸蒙古色目犯罪貶謫在外的,都召回來,免得被漢人殺害。這榜文一出,不但河南,連河北漢人也不能不參加紅軍了,紅軍聲勢因之日益浩大。[27]

脫脫死後,元順帝越發無所忌憚了,為所欲為。這時東南產米區常州、平江、湖州(今浙江吳興)一帶都被張士誠佔領,浙江沿海地區被方國珍佔領,往北運河沿線被紅軍控制,陸運和內河運輸線全被切斷了。另一糧食補給區湖廣(湖南、湖北)也早已失去。南方的糧食不能北運,大都過百萬軍民立刻缺糧,鬧糧荒,加上中原地區連年鬧蝗災、旱災、兵災,老百姓餓極只好吃蝗蟲,大都的軍民則連蝗蟲也吃不上,餓死的不計其數,又鬧瘟疫,慘到人吃人的地步。[28]在這樣嚴重的境況中,元順帝卻毫不在意,在內苑造龍舟,親自打圖樣,龍舟長一百二十尺,寬二十尺,駛動時龍的頭眼口尾都跟著動,內有機括,龍爪自會撥水。元順帝每登龍舟,還命盛妝綵女,兩岸牽挽。[29]又自製宮漏,高約六七尺,寬三四尺,造木為櫃,暗藏諸壺其中,運水上下。櫃上設西方三聖殿,櫃腰立玉女捧時刻籌,到時候自然浮水而上。左右站兩金甲神,一懸鐘,一懸鉦,到夜裡金甲神會按時敲打,不差分毫。當鍾鉦打響時,兩旁的鳳凰、獅子也會飛舞應和。櫃的東西面有日月宮,飛仙六人立於宮前,到子、午時飛仙排隊度仙橋到三聖殿,又退回原處。精巧準確,是空前的科學製品。[30]又喜歡搞建築,自畫屋樣。愛造宮殿模型,高尺餘,棟樑楹檻,樣樣具備,匠人按式製造,京師人叫他作魯班天子。內侍們想得到新殿的金珠裝飾,一造好就批評不夠漂亮,說比某家的不如,他就馬上拆毀重造,內侍們都發了財。[31]他愛好機械製造,愛好建築藝術,愛好音樂歌舞,成天搞這祥,修那祥,就是懶得管政事,每日遊船飲宴,打仗的事也不在意了。老百姓成批餓死,更是漠不關心。有限的一點存糧全運到女寵家裡,百官俸祿只好折支茶紙雜物。宮廷裡充滿了腐臭淫亂的生活,表面上裝點出一片繁麗昇平的氣氛。[32]

滁州在戰亂後,突然增加幾萬大軍,糧食不夠吃,軍心不安。元璋建議南取和州,移兵就食。虹縣人胡大海生得高個子,黑臉膛,智力過人,帶全家來歸附。元璋就用他為前鋒,一鼓攻克和州。至正十五年正月,子興得到佔領和州的捷報,派元璋做總兵官鎮守。

元璋在子興諸將中,名位不高,年紀又輕,奉命總兵,怕諸將不服。尋思了半天,想出主意。他叫人撤去大廳上主將的公座,只擺一條木凳子。次日五鼓,諸將先到,當時座位高低按蒙古習俗以右首為尊,元璋故意遲到,一看只留下左末一席,不作聲就坐下了。到談論公事時,諸將只會衝鋒陷陣,要判斷敵情,決定大事,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面面相覷。元璋隨事提出辦法,合情合理,有分寸,有決斷,諸將才稍稍心服。末後議定為了更好地防禦敵人進攻,要分工修理城池,各人認定地段長度,限三天完工。到期會同諸將查驗工程,只有元璋認定的一段做完了,其餘的全未修好。元璋沉下臉,擺公座朝南坐下,拿出子興命令,對諸將說:「奉主帥令總兵,責任重大。修城要事,原先各人分別認定,就該如期完工。如今都延誤了,一有敵情,這仗怎麼打?軍務緊急,竟這般不齊心,還有什麼紀律?現在說明白,既往不咎,今後如再有不遵軍令的,就要嚴格執行軍法,可顧不得弟兄情分了!」一來確是子興的令牌,元璋是和州的主將,違拗不得;二來諸將誤了軍機,理虧,作聲不得。大家只好謝罪求饒。儘管如此,諸將還仗著是子興老部下,面子上認輸,心裡仍然不服氣。只有湯和小心謹慎,最聽話,也最守紀律,做出一個榜樣。李善長左右溝通,盡心調護,元璋的主將地位才逐漸鞏固下來。從此,元璋又從總管升成總兵官,從帶領幾千人的小軍官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了。[33]

一天,元璋出外,有一小兒在門外啼哭。元璋問他為什麼哭,說是等他父親。問父在何處,說在官養馬。母親呢?說也在軍營裡,和父親不敢相認,但以兄妹相呼。他不敢進去,只好在門外等著。原來子興的部隊數量發展大了,「民兵」「義兵」都成批地大量地摻雜進來。這些地主的武裝隊伍,成分複雜,流氓、地痞,什麼樣人都有。他們在攻破城池以後,就亂殺人,亂搶東西,俘虜壯丁,霸佔婦女,鬧得老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元璋認為情勢嚴重,再這徉胡搞下去,軍隊是站不住腳的。立刻召集諸將,申明約束:「大軍從滁州來此,人皆隻身,並無妻小。入城後亂搞一起,虜人妻女,使老百姓夫婦離散。軍隊沒有紀律,怎麼能夠安定地方?以後取城子,凡有所得婦人女子,唯無夫未嫁者許之,有夫的婦人不許擅有。」第二天召集全城男子婦女在衙前集會,讓男子分列門外大街兩旁,所虜婦女從門內一個接一個走出,下令是夫婦即便相認。一時夫妻父子紛紛互相叫喚,鬧哄哄擠成一團,有哭的,有笑的,有先哭後笑的,也有又哭又笑的,一霎時有多少家庭團圓,也有不少孤兒寡婦在啜泣。原來慘慘淒淒路上斷人行,商賈罷業的景象,登時改變了,和州城稍稍有了生氣,不光是一座有駐軍的城子,也是一座有人民的城子了。[34]

孫德崖因濠州缺糧,一徑率領部隊到和州就食。將領兵士攜妻挈子,不由分說,佔住和州四鄉民家。德崖帶了親兵,進駐州衙。元璋無法阻攔,正在叫苦。郭子興得了消息,也從滁州趕來,兩個死對頭擠在一處,多時積聚的怨恨集中爆發了。

子興性情暴躁,耳朵軟,容易聽人閒話。開頭有人說元璋多取婦女,強要三軍財物,已是冒火。接著又聽說孫德崖和元璋合夥去了,越發怒氣衝天,也不預先通知,黑夜裡突然來到。一進門,子興滿面怒容,好半晌不說話。元璋跪在下面,也不敢說話。突然子興問你是誰,答說總兵朱元璋。子興大喊:「你知罪嗎?你逃得到哪裡去!」元璋放低了聲氣說:「兒女有罪,又逃得到哪裡去。家裡的事遲早好說,外面的事要緊,得有個主張。」子興忙問是什麼事,元璋站起來,小聲說:「孫德崖在此地,上回的事結了深仇。目前他的人,城裡城外都擠滿了,怕會出事。大人得當心,安排一下。」子興一聽,才明白元璋不是和孫德崖結成一夥,氣就消了。

天還不亮,孫德崖派人來說:「你丈人來了,我得走了。」元璋知道不妙,連忙告訴郭子興。又去勸孫德崖:「何必這樣匆忙呢?」德崖說:「和你丈人相處不了。」元璋看德崖的神色,似乎不打算動武,就勸說兩軍同處一城,要走也得讓部隊先走,元帥殿後好鎮壓,免得臨時出事故,傷了和氣。德崖答應了。元璋放心不下,親自替孫軍送行,走了十多里,正要回來,後軍傳過話來,說是城裡兩軍打起來了,死了許多人。元璋慌了,忙喊隨從壯士耿炳文、吳禎靠近,飛馬奔回。孫軍抽刀攔住去路,揪住馬韁繩,簇擁向前,見了許多將官,都是舊友,大家七嘴八舌,以為城內兩軍火並,元璋一定知情。元璋矢口分辯,邊說邊走,趁人不提防,勒馬就往回逃。孫軍的軍官幾十人策馬迫趕,槍箭齊下,僥倖衣內穿了連環甲,傷不甚重。逃了一陣,馬力乏了,追騎趕上,元璋中槍墮馬,被用鐵索鎖住脖子。有人就要舉刀砍殺,又有人勸住,說孫元帥現在城裡,如此時殺了朱元璋,孫元帥也活不了。不如派人進城看明白再作道理。立時有一軍官飛馬進城,見孫德崖正鎖著脖子,和郭子興對面喝酒呢。郭子興聽說元璋被俘,也著慌了,情願走馬換將。可是兩家都不肯先放,末後有人出個主意:郭子興先派徐達到孫軍作抵押,換回元璋,元璋回到城裡再放孫德崖,孫德崖回去了,再放回徐達。元璋被孫軍拘囚了三天,幾次險遭毒手,虧得有熟人保護,才能平安脫身回來。[35]

元至正十五年(宋龍鳳元年)二月,紅軍統帥劉福通派人在碭山(今江蘇碭山)夾河訪得韓林兒,接到亳州,立為皇帝。又號小明王,臣民稱為主公。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拆鹿邑太清宮木材,建立宮殿。小明王尊母楊氏為皇太后,以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福通弟劉六為知樞密院事。軍旗上寫著鮮明的聯語:「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上聯聲言要統一全國,下聯說明這個政權是繼承趙宋的。杜遵道的出身是元朝樞密院椽史,做了元相,得寵擅權。劉福通不服他,私下埋伏甲士,撾殺遵道,自為丞相。不久又改做太保。紅軍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他一人手裡。韓宋剛剛建立的新政權,還沒有完備、鞏固,內部就發生衝突,自相殘殺,削弱了自己的力量。[36]

郭子興恨死了孫德崖,逮住了正要殺害,出一口氣,為了交換元璋,只好放走。心中怏怏不快,成天憂鬱發悶,得了重病,三月間不治身死,葬在滁州。軍中軍務由子興子天敘,婦弟張天祐和元璋共同掌管。正在發愁,主帥新死,萬一元軍來攻,孤軍無援,又怕孫德崖乘機來接管兵權,無法應付。正好杜遵道派人來計較立帥,軍中公推張天祐到亳都面議,不久就帶回小明王命令,委任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祐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軍中文告都用龍鳳年號。[37]

《朱元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