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用馮道為相的一場幕後政治交易 4

竅門就在這裡。

韋肅雖然有恩於李嗣源,但李存勖重用伶人陳俊、儲德源而大失人心的覆轍就在眼前,李嗣源怎麼會往陰溝裡栽?在論資排輩的官場,區區一個州刺史,居然連跳數級進內閣,官場其他老資格當做如何想?韋肅進內閣的可能性為零,這一點連李嗣源也不否認。

他之所以推出韋肅,其實是在用韋肅給第二個人選當墊背的。而從李嗣源嘴裡輕飄飄地說出的第二個名字,是馮道。

「如果韋肅資歷不夠,那卿等以為馮道如何?」

李嗣源繼續自說自話:「卿等素知馮書記為人,先帝在太原時,馮書記掌文墨事宜,處事得當,為人所稱。而且馮書記為人厚重謙和,不與人爭,與物無競。朕打算用馮書記為相,卿等以為如何?」

皇帝提出兩個人選,對於第一個人選韋肅,四大臣當然知道不可能選他,那麼皇帝的面子一定要給,那就只能選擇馮道。否則,皇帝的顏面何存?

這是李嗣源的一大聰明處。

其實以李嗣源的皇帝身份,他完全可以在會議之初就提出馮道為相,用不著拐彎抹角的這麼麻煩。但他引而不發,先讓四大臣各薦人選。

李嗣源如此做,原因很簡單:如果他先推出馮道,先不管四大臣同不同意,四大臣同樣也有人選推出,而宰相位置有限,不可能人人都能安排。如果李嗣源強行任馮道為相,那就同時得罪所有大臣,於朝局不利。

李嗣源明知任圜和孔循等人勢必會否定對方提出的人選,這就會形成隔山對峙之勢,那麼李嗣源適時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選馮道,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且李嗣源也在等機會,馮道是他內定的宰相,還剩下一個名額,所以在任圜和孔循、鄭玨、安重誨兩方中,他勢必要得罪一個人。當李嗣源發現孔、鄭、安穿一條褲子,那就只能委屈任圜了。

這次會議其實並沒有落實任何決議,不是因為馮道,馮道對任孔鄭安四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中間人選,又是皇帝舉薦。他們真正的矛盾,是選李琪,還是選崔協?

答案是明擺著的,孔循已經私下發了狠誓,除非我死,必使崔協入閣。而安重誨也在私下和任圜做內幕交易,最終逼得任圜退讓一步,同意崔協入閣。

各方交易最終完成,馮道和崔協出任宰相。

正月十一日,朝廷下了明詔:以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馮道,以及太常卿崔協並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接到任命詔書時,馮道誠惶誠恐地伏地謝恩。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