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大殿上,反對柴榮親征的不止馮道一人,幾乎是所有官員都站在馮道的政治壕溝裡,極力反對皇帝親征。
他們的理由竟然是前線情報有誤。他們認為自廣順元年劉崇攻打晉州(今山西臨汾)不克後,囂張氣焰遭到沉重打擊,這次劉崇老兒怎麼還敢把頭伸出龜殼來挨打?一定是前方誤傳消息。
有的大臣則站在柴榮自身利益的角度上反對親征。「陛下,即使是劉崇親來,再加上契丹人,陛下也不能出征。臣認為陛下初繼承大寶,先帝陵寢尚未歸掃,天下人心尚不誠服。出於穩定大計,陛下應該坐鎮京師,以威震天下。至於劉崇,他不過三萬兵力,陛下派一員大將北上,足以應付了。」
這個官員雖是好意,但他拿不到桌面上說的潛台詞卻是:你只不過是郭威的養子兼內侄,天下人對你當皇帝非常的不服氣。如果你選擇出門,有人萬一端掉你的老巢,你連石重貴都不如。
這些人對皇帝依舊的面色恭順,但柴榮已經強烈感受到他們眼神中的那份冷漠與輕視,特別是這個倚老賣老的馮道。
「朕說過,劉崇趁著大周國內大喪,朕初臨大寶之際,公然南犯,是當著天下人掃朕的臉面。朕要不親征,則必遭到劉崇的恥笑。朕寧死於刀叢鋒林之中,絕不生於輕蔑恥笑之下。」
柴榮在反擊群臣對自己的輕視。
殿上亂成一團。幾十張嘴你一言、我一語,繼續陳述著他們反對皇帝親征的理由。
「劉崇勢大,兼契丹為援,陛下不可輕敵。」
「若陛下親征,中原空虛,再有慕容彥超輩出,復如何!」
「陛下不可學晉少帝!」
「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臣還有話要說。」又是馮道。
雖然諸史都沒有記載馮道這一回論戰又向柴榮扔了多少炸彈,但從《通鑒》所記載的「馮道固爭之」來看,馮道是鐵了心要當眾掃柴榮的臉,他必須阻止柴榮親征。
馮道也許心裡在冷笑:年輕人,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
柴榮是不會向馮道認輸的。在他的人生詞典中,只是滿滿地裝著一個詞——征服。柴榮要征服這個世界所有不肯向他臣服的人,包括眼前這些對著自己三跪九叩的臣子。
「你們反對的理由是皇帝不能親征,可朕讀過書史,昔日唐太宗文皇帝打天下,皆是一馬一劍,身先士卒,橫衝天下。掃王世充、誅竇建德,勢不可擋,天下一統。若是按你們的說法,唐太宗也是錯的?唐太宗能親征天下,朕也可以!」柴榮眼裡放著閃亮地光芒。
馮道又笑了,「唐太宗自是唐太宗,陛下自是陛下,不可同比。」這笑容裡帶著強烈的輕蔑,嚴重刺激到了柴榮。
「你說什麼?朕難道不如唐太宗!」柴榮竟有些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