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刺客

儘管在外人看來,張作霖事事通達,幾乎沒碰到過什麼不順的,但他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這主要還是因為外部形勢太難以捉摸,就連袁金鎧那樣的頭腦,一時都很難看清,比如袁世凱明明可以鎮壓革命軍,卻始終藏著掖著,以至於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幾乎是一天一個行情。

從張作霖的角度和立場來說,他從被招安那一天起,一門心思想的就是賣力干,然後得到上司的認可和朝廷的賞賜。朝廷待他也的確不薄,一份份請賞報告送上去,一頂頂官帽發下來,無論是為了個人陞官發財的需要,還是照顧趙爾巽那種人所看重的「清譽」,他都實在沒有理由不跟在趙爾巽後面做個忠臣。更何況,在與革命黨的明爭暗鬥中,他已經欠下了不少血債,別的不說,光是殺張榕一案,就已與黨人結下了血海深仇。試問,若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坐了天下,會有他張作霖好果子吃嗎?

清廷在搖搖欲墜之際,曾嚴令趙爾巽,須從奉天的五路巡防營中撥出一半人馬,移往山海關以南,以拱衛京師。張作霖知道後,一再請求趙爾巽讓他親自掛帥出征,並且語氣鏗鏘地說:「要用鐵血對付革命黨,以盡我們軍人拱衛朝廷的責任。」

趙爾巽雖然堅決保皇,但他倚張作霖為身邊最可信賴的武將,哪裡能放他走:「現在關內形勢未卜,你這一離省,就等於離了根基,萬一進關不妥,恐怕想回來都不行了。另外,你這一離開,必將人心浮動,萬一革命黨乘虛而來,反丟了自己的地盤。」張作霖想想有理,這才沒有堅持。

其實趙爾巽、張作霖再怎麼起勁也沒用,因為舞台的主角不是他們。作為主角之一的袁世凱長袖善舞,把清廷和革命軍都播弄得團團亂轉。1912年1月22日,也即張榕被刺的前一天,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宣佈贊成共和,自己可以辭去臨時大總統的職務,讓袁世凱來當大總統。

看到南京臨時政府做出了讓權保證,袁世凱決定犧牲掉清廷。在他的指使下,四十七名軍事將領聯名通電,要求清廷同意共和政體以及讓清帝退位。張作霖沒有參與這次通電,不僅如此,他還認定「共和必招大亂」。

這時藍天蔚已率北伐艦隊在遼東半島登陸,殺入了東三省。主守遼東的右路巡防營統領馬龍潭驚慌失措,連連向奉天發電告急。有人問張作霖該如何應對這一緊急局勢,他說:「南方軍隊北伐之類,何足掛齒?就是袁世凱總理(袁世凱時任清廷內閣總理),如有確實跡象證實其已附和共和,本人亦絕不聽從其指揮,必將我行我素。」

張作霖由此被革命黨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張作霖有一個跟隨多年的護衛,綽號梁二虎,被黨人所爭取。有一天晚上,張作霖在其公館宴請各巡防營的軍官,席間梁二虎見衛兵們離得較遠,是個出手的好機會,便伸手掏槍,準備射殺張作霖。也是張作霖命不該絕,前來赴宴的金壽山正在照鏡子,看到梁二虎拔槍,連忙大叫一聲:「有刺客!」

金壽山一邊喊,一邊拔槍,他是「大當家的」出身,拔槍和開槍速度比梁二虎還快,而且打得准,梁二虎當場就被他打死了。

杜立三的夫人鄭梅生加入革命黨後,經人介紹與張作霖的部下劉景雙結婚。鄭梅生從未放棄過要為前夫報仇雪恨,在她的動員下,劉景雙也加入到了行刺張作霖的行列。夫妻二人率騎兵兩百,時刻想對張作霖發起襲擊,但因為曾遭到梁二虎的行刺,張作霖加強了防範,兩人一直都未找到合適的機會。

黨人的行刺或許可以嚇住那些居於省城的滿人官僚和八旗子弟,但要嚇住過慣刀口舔血生活的張作霖,卻還不是一件易事。真正讓他改變立場的,不是別人,正是張作霖曾口口聲聲,只要「附和共和」,就視之為敵的袁世凱。

《張作霖大傳:一個亂世梟雄的崛起與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