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廷照我去做官 3.河南有個傳說

其實吧,曾國藩這個人,在他出生之後,很長時間以來並不存在。

確切地說,他剛剛出生的時候,按家族譜系,到他這一輩是排「傳」字,正式的名字叫曾傳豫。而他的第一個弟弟,名叫曾傳晉。

由此我們可知,他出生時,家族對他全部的寄托,就是他能夠在河南這個地界上,多多少少闖出點小名氣——山西就不要去了,山西被家族劃為他弟弟的領地,而且事先也沒和河南人、山西人打過招呼。

霸佔河南山西兩地,卻不和當地人打聲招呼,這個名字明顯有點不妥。

所以,曾國藩從未用過傳豫這個名字——但也沒想到國藩這個大氣磅礡的稱呼,只是暫時起了個乳名寬一,所以他是曾寬一同學,而非曾國藩。

曾氏年譜稱,這孩子生下來就比較奇異。

怎麼個奇異法呢?

公幼小時狀貌端重,自初生至三歲,庭戶不聞啼泣聲。母江太夫人勤操作,不恆顧復。每日依祖母王太夫人紡車之側,花開鳥語,注目流眄,狀若有所會悟。王太夫人尤奇之。

這段文字,見之於清黎庶昌、王安定之《曾國藩編年大傳》中,說得煞有介事,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廝就是個十足的笨孩子,腦子不夠用,智商是硬傷,連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都不知道,所以三年沒琢磨出哭的道理來。

細說起來,曾氏雖是標準的農家,但到曾寬一出世的時候,其家已經正式轉型為書香門第。首先,他父親曾麟書,雖然在讀書上通了六竅——一竅不通,是當地有名的笨書生,但他娶了好妻子。

曾麟書的妻子是當地書癡江良濟之女。江良濟這個人,沒別的特點,也沒別的追求,就是喜歡讀書。其人嗜書到了失去理性的程度,茶不思飯不想,只要有書讀,一切無所謂。他就是這樣讀書讀到老,又讀到死,不務農不做工,終老於鄉村私塾先生的神聖崗位上。臨終時抓住女婿曾麟書的手,喃喃地道:「讀書,要讀書,人生不讀書,不如一頭豬……」原話是:「吾人為學,苟能不以外物移其志,不以世不錄用而遷其業,但優遊漸漬,自能得乎?古人深造之義,吾知汝固能力學者,汝後嗣昌大有成,足以重吾道之光,勉乎哉!」

曾寬一同學的姥爺,就是這樣一個怪人,他視讀書為人生目標,沒有目的也不求之於應用,讀書就是全部的目的了,有書讀一切足矣。這種莫名其妙的人生態度,必然會對曾家產生強烈的影響,這種影響延續到了曾寬一同學身上,就是他打小視讀書為正常事體,人生不讀書,不如一頭豬,讀書若功利,不如去養雞。而讀書恰恰需要的是笨功夫,這可真是鉚上了這孩子的胃口。

五歲那年,曾麟書帶兒子來到孔子神像前,讓兒子跪下,認識一下孔老夫子,從此發蒙開始讀書了。但曾麟書在讀書上太過於缺少天分,就請了當地名師陳雁門做兒子的發蒙老師。

陳雁門來到,問:「這娃叫啥名呀?」

曾麟書答:「大號傳豫,乳名寬一。」

陳雁門:「曾傳豫?河南是豫,這名字的意思是不是說……河南有一個傳說?」

曾麟書:「……大概是這樣吧?我也總覺得這名字不太正常,要不咱們給孩子起個正常點的名字?」

起個啥名字好呢?

倆鄉下老夫子蹲古書堆裡,淘弄了良久,終於拍案而起,找到了,曾子城!古人云,子城風暖百花初,誰不讀書不如豬……就它了!

由是曾傳豫告別河南人民,曾子城橫空出世!

但出世之後,麻煩就來了。這個麻煩首先表現在曾子城同學腦子比較遲鈍,比正常人慢上三五圈不止。曾有一次,曾麟書帶兒子曾子城、女兒國蕙外出,見到路邊青草搖曳,曾麟書立即給兒子出了個上聯:「狗尾草。」曾子城的妹妹立即接道:「鳳冠花。」曾麟書急切地看著兒子,想等兒子來個更精彩的,可只見曾子城同學兩眼迷瞪,一副呆樣,只好搖頭歎息道:「這個鳳冠花對得好,雖然簡易,卻也工整。」

再往前走,前面有一座橋,曾麟書再給兒子出上聯:「觀風橋。」這次妹妹國蕙沒有答上來,曾子城同學更是毫無表情,讓曾麟書好不失望。

事情過了幾天,曾麟書在家中,看到兒子從書架上拿起本《月旦評》,然後目視著他,緩聲說道:「聽月樓。」

啥玩意兒?曾麟書聽不明白,只是看兒子的眼神不對勁,心裡好不害怕:「不要過來,你要過來,你想幹什麼?」

「你出上聯觀風橋,我對下聯聽月樓呀。」曾子城同學解釋說。

「什麼?你對的是幾天前的一個對聯?」當時曾麟書就抓狂了,「拜託兒子,咱們反應慢點沒關係,能不能別慢到這種登峰造極的程度?你這神經反射的速度,怎麼比蝸牛還要慢?」

曾子城同學的思維特點就是這樣,蝸牛般的緩慢,對外界環境的變化缺乏足夠的敏感,簡單說來就是一根筋式的遲鈍,這也將他的少年時代鎖定在一個心理陰暗、睚眥必報的暗黑少年的定位上。

《笨人的成聖之道: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