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協調我們的心理狀態的平衡要素(保持一種心境,而不是擁有一種心境)。
生物體是一個協調的有機整體。我們不是各個部分的總和,而是所有組成這個生物體的不同細節的微妙調和,它們構成了我們本身——我們擁有的不僅僅是肝和心,它們只是我們作為生物體這一有機整體的一部分。
為了推動個人的發展以及開發人的潛能,以求:
1.超越社會角色的扮演
2.填補人性的空洞,讓人再次完整。
焦慮是我們本身就具有的興奮情緒,如果我們不能確定自己的角色——我們就會猶豫不決,心臟加速跳動,所有的興奮不能正常運轉,然後我們就開始膽怯——那麼,這種興奮情緒就會停滯,被抑制。焦慮就是現在和當時兩種心理狀況之間的裂縫。如果你能活在當下,當下的你興奮起來,一切自發自如,並能馬上轉變成自然的行動,所以你不會感到焦慮。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它不能被出賣,被概念化,被強行塞進固定的套套中去。我們也漸漸意識到,操縱和控制最終都不能帶給我們快樂的生活。真正的快樂是要實實在在地生活、有自己的立場觀點、培養自己的興趣、有健全的性格、放鬆自如。一點不錯,確實如此。
我做我的分內事,
你做你的分內事。
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
你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偶然相遇,
那將是一件很美的事。
如果不能,那也沒辦法。
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性格,你便有了自己的一套僵化的套路。你的行為會變得很呆板,總是在人的意料之中。也就是說,你已經喪失了一種能力,即運用你所有的資源,來自由應對世界上出現的各種情況。你總是預先決定好用一種方式處理事情,也就是你的性格所包含的內容。所以,我認為,最富有、效率最高、最有創造力的人就是那種沒有性格的人,這聽起來是一種悖論,但卻不一定是錯的。在我們的社會裡,我們總是要求一個人要有性格,特別是要有一個「優秀的」品格。因為那樣的話,他做的任何事情就可以預測了。人們就可以將他分門別類,加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