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筆記二

自由是不能預先設計的。實現自由需要一顆警覺的心靈,一顆充滿能量的深邃心靈,這顆心不需要逐漸意識、而能迅速作出敏銳感悟,能快速實現其目的。

對於按照經典程序練功的人來說,自由的邊界只會越來越窄。

理解不需要責罵,不需要固定的動作模式。你只需要觀察,仔細地看著它,全神貫注。有感悟的心靈是充滿活力的、動人的、充滿能量的。只有這樣的心靈才能理解什麼是真理。

經典的方法和傳統使習武者的心靈成為奴隸。你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僅僅是產品。你的心靈是過去幾千年歷史的沉積。

生命是寬廣的,毫無限制的——它沒有界線,沒有疆域。

不是信念,也不是方法,只有感悟是通向真理之途。這是一種毫不費力、柔順而毫無偏見的狀態。

一旦你有了圓心,就一定會有周長。在周長之內,以圓心為中心活動,你就成為奴隸。

那是一種沒有中心的「整體感」。

消除、溶解了所有的經歷之後,才能投胎轉世地重生。

當你想進一步聽清楚什麼,你就停止了傾聽。理解是一種持續的運動。因此,它不是靜止的,也不是你行動開始的固定點。知識是受局限的,但理解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生命沒有答案,它需要用每時每刻來理解。我們所得到的答案,不可避免地遵從我們所熟悉的模式。

質樸是一種存在的內在狀態,它既沒有矛盾,也沒有高下之分。解決問題需要這樣的感悟力。這並不是指,心靈帶著一種固定的成見或信念或者一種固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當然,一顆質樸的心靈是能夠不帶任何動機去運作和思考的心靈。一旦別有動機,就有了訓練的方式、方法和體系。動機的產生是對慾望或目標的追求。為了實現目標,就必須要尋找一種方法,等等。冥想能使心靈解除所有的動機和慾望。

為了使心靈不受打擾,人創立了某種行為、思想及人與人關係的模式人逐漸成為模式(招式)的奴隸,把模式當成了現實。

心靈所下的任何功夫,只會限制心靈的發展。因為努力本身意味著朝著目標掙扎。一旦人有了目標、目的和看得見的終點,就給心靈加上了羈絆。在這種時刻,你需要反思和冥想。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些全新的東西,體驗到緊張的感覺;但是明天這種體驗就成為機械性的,因為我想重複這種快樂的感覺。這樣的描述不可能永遠是真實的。真實的是此時此刻所洞見的真理,因為真理沒有明天。

眼觀四路,聚精會神地觀察實際情況。

因為最高形式的思考是一種消極思考,所以冥想永遠都不會是一個集中思想的過程。消極思考不是與積極思考相對立的。作為一種消極思考方式,它既沒有正面的東西,也沒有反面的東西。它是一種完全「空」的狀態。

集中注意力是一種排除雜念的形式。哪裡有排除雜念的思考,哪裡就有要排除雜念的思考者。要排除雜念的思考者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引出矛盾,因為走神和分散注意力需要有一個中心出發點。

毫無例外,意識沒有邊界,它是人的整體存在在追求某種東西時賦予人的。

集中注意力是縮小心靈的思考範圍,但是,我們關心的是人的整體生活過程。如果全神貫注地盯著生活某一方面,也就是鄙視生活。

對於充滿活力的事物,我們怎麼能設計出方法和體系?對於靜止的、一成不變的、死亡的東西,我們能找到方法,一條清晰的道路,但對於有生命力的東西不行。不要把活生生的現實縮減為靜止的東西,然後發明能闡明這類事物的各種方法。

順從、否定和信服妨礙了理解。讓你和說話者的心靈感性地在理解中逐漸靠近,只有這樣雙方才有真正相互交流的可能。當然,要理解對方,你必須處於一種毫無偏見的心境之中,你不能有高下、好惡之分,也不要為了表示「贊同」或「反對」才來期待一件事情的深入發展。總而言之,不要從結論開始。

理解不僅僅需要感悟的那一刻,而且要有連續的意識,對於一件事物有持續不斷的好奇心,而不匆忙下結論。不存在無拘無束的任意思考,所有的思考都有偏見,都不是全面客觀的。思維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是帶有偏見的,因為記憶是經驗的結果。思維是一種心理反應,它受經驗的局限。

不言而喻,知識總是與時間相關,而「認知」不受時間限制。知識有一個源泉,它來自積累,源自結論,而「認知」是動態的。

積累知識的過程僅僅是培養記憶,這一過程逐漸變得機械。學習從來不是漸進式的積累,它無始無終。

這是一種沒有選擇、沒有需求且沒有焦慮的意識。如果你處於這種心境之中,就會有感悟。只有感悟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身處一種感悟的狀態,心無旁騖,即是存在的狀態。

行動意味著我們自身與各種事物的關係。

行動並不意味著對錯,只有有偏見的、非整體的行動,才存在對錯。

如果一個聰明的大腦刻意追求天真無邪的話,那麼它就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只有心靈處於無慾的、天真的自然狀態,它才能看清楚事物的真相。

只有審視問題的時候,才能發現真理。問題從來就離不開答案。問題中本身就有答案——理解了問題,就能化解問題。

當心靈受中心點羈絆的時候,它就不是自由的,因為它只能圍繞中心點而動。

如果人被孤立,也就意味著死亡。他被自己思想的堡壘所禁錮,不能越雷池一步。

要自由地思考,必須敞開心靈的大門。受限制的心靈不能自由地飛翔。

集中注意力思考的心靈不是專注的,但只有處於一種自我意識狀態的心靈,才能集中精力思考。自我意識並不排他,它有著海納百川的胸襟。

《生活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