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旅途》和《情牽一線》背後的故事

同樣是翻拍自好萊塢經典電影再加入印度元素,15年後馬赫什·巴特又回憶起了這兩部電影的拍攝過程——

馬赫什·巴特:

《愛在旅途》就像混亂影壇的一股清流。其吸引力和影響力源於故事情節,也就是劇本。它是根據《一夜風流》改編的,這一點眾所周知。決定拍攝這部電影時,在版權方面我們做足了工作,確保萬無一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放映。雖說是改編,但是,如果我能抓住弗蘭克·卡普拉24 這部經典之作的精髓,那也算是很大的成功。

我們借用了美國版的故事,讓本片編劇之一沙拉德·喬什進行改編。他在每個細節中都注入了印度元素,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非常完整,可以說和原作完全不同——雖然是從美國引進了種子,但是,我們將它培育在了印度的土壤上,並且開出了獨一無二的花朵。

我們的演員團隊,阿米爾、普佳·巴特、阿努帕·希爾(劇中普佳父親的扮演者),以及其他所有演員,都讓這部電影的拍攝有了與眾不同的美好回憶。在現在青年一代的眼中,這也是一部比較清新的電影——劇情簡單真誠,納迪姆·沙萬25 的音樂也超凡脫俗。

不管你花多少精力,都會存在佳作與爛片。只有電影成功的時候,人們才會強調:這部電影花了主創們很多的精力。我們在拍攝《愛在旅途》的過程中並未遇到什麼難題,只是經常聚在一起長時間討論劇情,比如阿米爾那頂小帽子,就足足花了幾個小時。當然,這也是阿米爾本人的做派,他認為,沒經過討論和爭執,就說明沒用心思考。除此之外,其他都很順利。

拍攝中有一個困難,是普佳唱主題歌《愛在旅途》的那一場,這是第一天拍攝,普佳還是新人,她之前也只演過《父親》一部電影,這是她第一次對口型拍攝歌曲部分。我們安排整個劇組都和她一起唱,這樣她就能更加放鬆。這件事讓人記憶猶新,這一幕也是我拍攝過的最好的歌曲場景之一,沒有任何編排,只是我、普佳和阿米爾三人獨立設計的,其中原生態的部分沒有被破壞。

《愛在旅途》的成功之處,還在於演員的表演。人們看過黑白經典版之後,還是更喜歡我們這一版。當然,這也有個原因,因為畢竟《一夜風流》的主演們年齡偏大,兩個中年人在銀屏上演繹浪漫愛情故事,別說年輕人了,有時甚至連同齡人都很難被打動。《愛在旅途》表現的則是一對年輕人,他們的年齡正合適,為這個故事創造了年輕的氛圍,這使得發生的一切順理成章,這也是本片的靈魂。

阿努帕·希爾的精彩表演,也是本片成功的一大因素。尤其是最後逃婚的一幕,在印度電影史上絕對是空前絕後的——一位父親幫助女兒逃婚,事成後還樂得手舞足蹈。這和當時的印度電影的套路完全背道而馳,在一些常規影片中,做父母的甚至會跪在女兒腳下,求不情願嫁人的女兒認命,因為這對一個家族的尊嚴至關重要。

當然,阿米爾和普佳的演繹也是毋庸置疑的,其他配角的演技也很不錯。當一部電影好的時候,所有都是好的。這本身就不是一個人的勝利,雖然看起來男主角佔盡了風頭,但事實上,獎盃屬於所有人。

對《愛在旅途》的批評,主要集中在「翻拍」,而對於這點我從不否認。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會與之爭論一番,說這部片子是本國特色。但是,在與專業評論家的對峙中,他們也只能充當防守的一方。對此,我的觀點是:一部電影之所以能常駐人心,是因為它在受眾心裡留下了不朽的印記。

《愛在旅途》並沒有引領新的電影潮流,雖然它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但是它的影響範圍有限,不像《情牽一線》那樣有群眾基礎,能將影響力延伸到小的城鎮。相對來說,《情牽一線》的音樂也更有印度特色,紅極一時。

作為導演,我更喜歡和孩子們合作,比如在《情牽一線》中那樣。庫納爾·赫姆26 是個鬼靈精怪的孩子,我和他的感情是說不清也道不明的。往往在以成熟演員自居的大人無休止地討論的時候,這些孩子一聲不響地就搞定了。

和玖熹合作也比較簡單,她在這部電影裡表現非常優秀,並以此獲得了電影觀眾獎最佳女主角。阿米爾的確是非常認真的演員,儘管我經常被他的「較真兒」所困擾。我一直試圖讓所有人明白,電影是藝術,不是科學或者法律,不需要一絲不苟、字斟句酌,我們需要的是更多人的支持。有時候,我們為了追求理想的完美境界,浪費了太多的精力。

我認為玖熹在這部片子中很出挑,而且表演得很輕鬆。她有很多表演不是劇本要求的,而是她自己的理解和即興發揮。當然,阿米爾也為這部電影做了很大貢獻,他對電影的精細推敲,倒更像是一個製片人,這是他的特別貢獻。

總而言之,《情牽一線》這部電影的拍攝很難忘。其實,這兩部電影在當時的電影界都比較新穎,也都得到了全國觀眾的笑聲和掌聲。

音樂是《情牽一線》成功的另一個原因,一部印度電影如果沒有成功的音樂的話,絕不可能成功,這一點你看印地語電影的歷史就知道了。在這部電影裡,納迪姆·沙萬的事業達到了頂峰。所以,我認為良好的劇本、出色的表演、緊湊的劇情以及突出的印度風情,使得這部片子的成功在意料之中。

《愛在旅途》講述了一個叛逆女孩離家出走的故事,這在印度並不常見。《情牽一線》裡雖然也有個離家出走的女孩,但是,她的形象除了叛逆,還有其他的特點。劇中沒有刻意表現她如何從叛逆女孩變成成熟女人,而是讓她和一群學齡前兒童朝夕相處。我最喜歡的場景就是,玖熹發現自己成長的橋段:她一個人跑進廚房,發現自己墜入愛河,無法接受愛給自己帶來的痛苦。

當然,孩子和舅舅惡作劇的幾場戲也很有趣。公正地說,只有阿米爾這樣的聰明人,才不擔心別人和自己搶戲。很多明星,只要我們給其他人鏡頭而沒給他的時候,就會不高興。對於這一點,阿米爾是與眾不同的,他把自己放在一個電影人的高度,而不僅僅是一個演員。

共事之前,我就看得出來,阿米爾不僅僅是一個演員,他的思維和視角非常新穎,經常想另闢蹊徑。這是他的個人特質,和我合作的演員身上鮮有這種特質。但是,對於他在細節上的較真,我從來也不習慣,我們的個性非常不同。我經常看到他費心竭力地推敲細節,即使能夠修改,他本人也元氣大傷了。我們共事的過程非常艱難,因為我們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而只有一個人的想法才能支持這部電影的完成,因此,作為本片導演,我還是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這部電影,並獲得了成功。

比較《愛在旅途》和《情牽一線》,我認為後者的拍攝過程更開心。

再來說說阿米爾在這兩部片子裡的表現吧。我認為他是勇敢的演員,因為他不怕聚光燈打在別人身上。他的真誠是極少見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認這一點。但是,兩部片子裡我更喜歡他在《愛在旅途》中的表現,當然了,畢竟作品不同,情況也不同。

《情牽一線》中,他表現出更多的責任感——他既是編劇之一,又是演員,他站在一個制高點審視這部電影,自始至終地愛護它。也許就是這些多出來的擔子壓垮了他,這也是為什麼玖熹獲得的好評更多,還得到了印度電影觀眾獎。但是,我看到了他正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成為真正全面的電影人。人類的發展,本就是控制事物,同時讓自己免於被他人控制,我認為,他把這種觀念放在了演藝事業裡。他在《情牽一線》中的表演比較成體系,但是少了自然成分。而後者在《愛在旅途》中倒是有所體現。對我而言,如果沒有了自然成分,即使拍攝再有套路,也有所欠缺。

當然,如果10分是滿分,那麼我給阿米爾在《愛在旅途》中的表演8分,給《情牽一線》中的他7分。哈哈,這就是他同時肩負多方面責任導致的後果了。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