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角色時,我希望探知他的內心深處,一旦成功,其他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阿米爾談論自己如何演電影,2006年
《抗暴英雄》是一部寶萊塢史詩般的鴻篇巨製,所有的戰爭場景,甚至歌舞場景,都非常宏大。影片利用大場面來宣揚英雄主義精神,銀幕上的阿米爾·汗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埃羅爾·弗林66 黃金時代的作品。
——《衛報》,2005年
阿米爾·汗完成了自我調整,再次重磅回歸。回歸後的他,每次都在熒屏上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感受。這段時期他塑造的角色,無論在外形上還是性格上都非常立體。這些作品對於印度影業來說,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諸如《抗暴英雄》(2005)和《芭薩提的顏色》(2006),其意義遠遠不限於電影。強大的敘事造就了這些傑出影片,使其成為同題材影視中的佼佼者。
對於《抗暴英雄》這個故事,其導演科泰·麥赫塔闡述其為以1857年印度第一次獨立戰爭為背景的特殊歷史故事:主人公莽卡·潘迪拒絕使用塗有牛油和豬油的子彈,奮起反抗,從而引起印度第一次抵抗大英帝國的獨立戰爭。這個題材在十五年前就曾經由科泰搬上銀幕,當時飾演莽卡·潘迪的是阿米塔布·巴強,那部電影在當時並不是很受歡迎。然而,科泰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這一構思。後來,科泰這樣解釋他拍攝本片的原因:「我認為,莽卡·潘迪是『自由的象徵』。」
新的電影敘事方法,以及觀眾的全球化視野,都在90年代末對印度影壇產生著廣泛影響。這對科泰來說是幸運的,因為他終於能夠以一種新的形式,再次將這一題材搬上銀幕了。從一開始,這就是一部面向印度觀眾和世界觀眾的電影,英國查爾斯王子還專門為本片擔任了第一個鏡頭的場記。
科泰說:「印度電影吸引全世界觀眾矚目的時刻就要來到了。」從方方面面來看,阿米爾在《印度往事》之後選擇這一作品非常合適,在獲得全球範圍的巨大反響之後,他將攜此片再次重磅回歸影壇。
阿米爾剛讀到劇本的時候,就和科泰一樣堅信這部電影能成功。阿米爾在採訪中表示,這個劇本深深吸引了他,他將莽卡·潘迪形容成一個可以對人產生「終身影響」的人物。和科泰一樣,阿米爾也認為,這部影片不僅僅是講述莽卡個人的,目的也不單單是控訴以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英國殖民主義。莽卡·潘迪是一個對自由和獨立有著深切渴望的人,阿米爾認為,這會使所有觀眾——無論任何信仰、性別、種族,都能被這個共同的主題所吸引,就像《印度往事》當年做到的那樣。
從表面看,《抗暴英雄》和《印度往事》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從拍攝規模來看,兩部電影的場面都很宏大。在雷迪夫網的一次採訪中,阿米爾闡述了這兩部電影的不同之處:「《印度往事》講述的是人們如何使不可能成為可能,而《抗暴英雄》則詮釋了自由這一概念。另外,我認為『國家』的概念是人為劃分的,我更願意相信能跨越國界而存在的主題,比如幸福和人道……《印度往事》是比較理想主義的英雄故事,有點像《高盧英雄傳》67 ,而《抗暴英雄》講述的則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