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卡·潘迪的崛起

阿米爾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百分之兩百地專注。為了達到最貼近莽卡·潘迪的形象,他專門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當時,阿米爾還是《心歸何處》中的現代青年形象,而現在他需要變成《抗暴英雄》中的歷史人物形象,也就是說要從現實生活中的阿卡什,變身成為有著崇高革命理想的民族英雄莽卡·潘迪。莽卡·潘迪的外形有很多特點,其中之一就是他的長髮。阿米爾並沒有選擇戴假髮,而是堅持將頭髮留長,同時還留了濃密的大鬍子。他後來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當你的頭髮真的有那麼長的時候,人物的感覺也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了。」也就是說,阿米爾不僅僅希望看起來像莽卡,更想通過形象上的貼近捕捉莽卡心理。拍攝結束後,為了防止某些橋段需要重拍,他沒有馬上改變造型。他在《心歸何處》拍完後也是那樣做的。

和《印度往事》中的拉凡一樣,莽卡·潘迪也為著一個偉大的理想而奮鬥著,最終實現了自我超越。阿米爾對兩個人物做了明確的區分。在《印度教徒報》的一次採訪中,阿米爾說:「拉凡是一個保持冷靜頭腦的人物,而莽卡·潘迪則是暴脾氣的『反叛頭領』。」所以,他在飾演莽卡·潘迪的時候,需要隨時保持著滿腔怒火,使得一切好像暴風雨前的寂靜般一觸即發。如果說阿卡什的形象是慵懶而隨意的,拉凡是筆直挺立的,那麼莽卡·潘迪則可以用參天大樹來形容了,那是一種超越生命的偉大。

當莽卡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走向絞刑架時,他的眼神足以穿透每一個的觀眾的內心。阿米爾除了在人物外形上下足了功夫,還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專門為扮演莽卡遍查資料。正是他的這些努力,使他塑造的角色與歷史上的莽卡·潘迪嚴絲合縫。

拍攝期間,阿米爾對於完美的追求表露無遺。其中有一幕最為人稱道——莽卡·潘迪坐在剛被英軍燒殺的村落裡沉思,地上屍體堆積、血流成河。拍攝時,阿米爾一個人坐著,這時,有一條眼鏡蛇慢慢向他爬過去,然而,阿米爾一直保持著沉思的姿勢,紋絲不動。其實,他不是沒有看到那條蛇,而是身後的幾棟木屋,因拍攝需要已經被點燃了,如果這時動了,就要重新來過。科泰也沒有終止拍攝,那條蛇爬到阿米爾腿下時,才被人及時趕走。結束拍攝的一刻,所有在場的人都為阿米爾熱烈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阿米爾就這樣讓自己變成了莽卡·潘迪。如果說《印度往事》是阿米爾作為製片人最偉大的成就,那麼《抗暴英雄》則是阿米爾作為演員最偉大的成就。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