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世紀

3 20世紀

印象派那一代人,大多在20世紀到來前後,被召喚進了時間的黑暗中。卡耶博特、西斯萊、畢沙羅、凡·高、高更、塞尚——他們倒在了19世紀最後十年,到20世紀前六年。他們大多沒來得及品味20世紀,沒來得及親眼看見這風起雲湧的歲月:流派和主義在20世紀的前十年紛至沓來。比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比如馬蒂斯的野獸派。高更至死都愛著他的荒島。抽像、表現各類主義在一路抽芽。曾經是新人的修拉已成過去式。

實際上,20世紀的藝術家們,經過19世紀末那段風起雲湧的叛逆後,忽然發現自己有些莫知所從。19世紀的造反者們——德拉克洛瓦、庫爾貝、馬奈,然後是莫奈和雷諾阿——打算把古典程式全部清除出去;當障礙一一排除之後,印象主義者的確做到,可以把視覺所見準確繪在畫布上。但隨之而來的,則是對西方整個傳統的拋棄。凡·高、高更和塞尚們,所做的就是這個:20世紀的藝術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追求獨創性。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複習大師的技藝了,他們得不斷創造新的主義。實際上,離20世紀還有十年就逝世的凡·高,早就明白了這點。後來的一代畫家,不是不會畫「正確的肖像」,只是:

「我誇張頭髮的金黃色,我用橘黃、鉻黃、檸檬黃,而在頭部的後面,不畫房間的普通牆壁,我畫無限(the infinite)。我用調色板所能調出的最強烈、最濃艷的藍色畫了一個單純的背景。金黃色放光的頭襯著強烈的藍色背景,神秘得好像碧空中的一顆明星。哎呀,我親愛的朋友,公眾只能認為這一誇張手法是漫畫,然而那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一個命運的玩笑。莫奈們那些「盡力還原眼睛所見一切」「拋棄一切已有技巧」的畫作,曾影響了凡·高;但凡·高們走得更遠後,就不再以「還原所見」為宗旨了。莫奈們戰鬥的矛被傳授給了後代,但後代並不全盤照搬——或者說,後代承襲的,僅僅是莫奈們不朽的精神。

也許印象派最偉大的勝利,是製造了這麼一個不朽的例子:再怎麼遭遇非議的藝術家,某天都可能獲得尊崇。19世紀60到80年代,那漫長酷烈的戰爭,那些窮愁潦倒的藝術家,有些人沒能挺下來,比如年未四旬就過世的凡·高,比如在普法戰爭裡死去的巴齊耶。但是20世紀到來時,莫奈、雷諾阿、畢沙羅、馬奈們,這些曾經被當作妖怪、叛徒、流氓、騙子的人物,都獲得了國際級的名譽。

莫奈和雷諾阿是幸運的:他們活得足夠長,他們來得及在活著時就享受勝利。他們親眼看到自己成為經典畫家,他們的作品被政府買下,或被收藏家追逐。這未必能彌補他們早年所受的貧窮冷遇,但當初以「高貴的畫風」「平衡的構圖」「正確的素描」攻擊過他們的人們,到此終於可以閉嘴。經典美術的陳腐俗套被他們徹底踩倒。這件事永遠改變了批評家和藝術家們的地位對比。評論家們的威信遭到損害,再未恢復。所有藝術革命家自此以後,都會把莫奈們的鬥爭當作傳奇。每當公眾對他們的革新手法有所異議,他們就可以來一句「當年莫奈和雷諾阿也是這麼被批評的」,然後可以很自傲地堅持下去,而且相信,時間會將應得的冠冕還給他們。

就像,在莫奈活著的時候,親眼看見時間把應得的冠冕,還給了他。

我們足夠幸運的是,世上有過奧斯卡—克勞德·莫奈那麼一雙獨一無二的眼睛。這雙眼睛無法判定歷史的反覆無常,判定輿論的朝令夕改,判定他的名字會在多年之後,被評論家、心懷大志的青年畫家和收藏家們怎麼評論。但這雙眼睛如此敏銳地佔有了那個時代,所看到的一切:諾曼底的海,卡米耶,阿讓特伊,塞納河,吉維尼,倫敦,威尼斯,荷蘭的贊丹鎮,他的船,他的麥垛,魯昂的教堂,花園,拱橋和睡蓮,以及當時正飄拂在這些事物之上的、19世紀到20世紀的陽光與風雪。他看到了,並用他的大筆點石成金,給這一切賦予了靈魂。於是在他死後,19世紀的陽光和靈魂,依然透過那雙捕獲一切、喚醒一切的眼睛,活在我們所見到的世上。

自畫像 油畫 1917年

《莫奈和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