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900公斤的「超級稻」終於成功

「我在追求一個體重900公斤的『姑娘』。」這個「姑娘」終於在2012年這一天,被袁隆平「追求到手」了。

袁隆平如此幽默的話語,其實是在講超級稻畝產900公斤的喜訊。超級稻畝產900公斤,這看似輕飄飄的文字,好像沒有多少重量,可是當你走進漵浦縣橫板橋鄉興隆村當時驗產的現場,你就會為緊張、激動的氣氛所包圍。

1994年,袁隆平在向時任總理李鵬申請科研經費的時候,曾經親口做出了保證,那就是在三年之內,一定要培育成功亞種間雜交水稻新品種。

要想弄明白什麼是亞種間雜交水稻,首先得從我國種植的水稻講起。我國種植的水稻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秈稻,另外一種是粳稻。而爪哇稻分佈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熱帶山區,是一種遲熟、高稈、長穗的熱帶水稻,這種熱帶水稻我國基本沒有種植。

秈稻葉片茸毛多,大多為無芒或短芒,谷粒細長而稍扁平,較耐濕、耐熱和耐強光,但不耐寒。米粒直鏈澱粉含量較高,膠稠度硬,故蒸煮的米飯不黏。

粳稻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黏。籽粒強度大,耐壓性能好,加工時不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高,米飯脹性較小。

袁隆平用父本、母本兩個自交系培育成功的二系法雜交稻,是用秈稻和秈稻進行雜交;而亞種間雜交水稻,卻要用秈稻和粳稻進行雜交。雖然從理論上講這種雜交稻就像一個混血兒,遺傳了父母的優勢基因,不僅有秈米的蓬鬆清香,還應該有粳米的柔滑微甘,而且雜交後的水稻株型結構理想,產量提高也應該非常明顯,但秈稻和秈稻進行雜交,都很費了一番曲折,用秈稻和粳稻進行雜交,其難度更大,曲折更多。

秈稻耐高溫卻不耐低溫,而粳稻耐低溫卻不耐高溫;在抗病性上,秈稻的稻瘟病抗性強於粳稻,但粳稻的白葉枯病抗性又強於秈稻。袁隆平要做的就是將分散在不同個體上的有利因素集中在同一個雜交稻種上,讓這個增產效果明顯的雜交水稻為人類造福。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培育中心的科研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經過反覆的試驗,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在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遠緣雜交水稻的優勢大於秈粳交的優勢,秈粳交的優勢又優於秈爪交的優勢,秈爪交的優勢強於秈秈交的優勢,而粳粳交排在最後,優勢也最小。

秈秈交的二系法雜交水稻已經培育成功。而袁隆平帶領著科研人員進行了秈粳交後,發現它們產下的種子育秧後種在水田中,只長草不增谷,很顯然是技術不達標,致使亞種間雜交水稻的實驗失敗了。

面對瀰漫在科研人員中的悲觀情緒,袁隆平指出:亞種間雜交水稻的思路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科研人員急於求成,選種的時候,兩種需要進行雜交的水稻親緣太遠,致使它們的種子出現了不能應用於實際生產的古怪現象。

袁隆平給出的戰略思想是,應採取遠中求近的方法,利用廣親的秈粳作恢復系,以求早日培育出優勢更大的亞種間雜交水稻新品種。

袁隆平根據實際情況定出了以下的六條方針:矮中求高、顯超兼顧、穗中求大、高粒葉比、以飽攻飽和爪中求質。

這六條方針,就好像六個指路的明燈,為科研人員照亮了育種的方向;就好像準確的尺子,為科研人員框定了選種的尺度。經過努力,全國育種的協作單位很快就選育出了一批優勢明顯、增產效果顯著的亞種間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育種的一個難題又被攻破了。袁隆平就好像一個臨陣指揮的將軍,站在自己領兵攻下的陣地上,他並沒有向其他科技人員那樣享受成功的喜悅,品味勝利的快感;他的目光看得更遠,他在努力尋找下一個目標,一個更難攻破的目標!

原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閔紹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對袁隆平在雜交水稻研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給出了一個很完美的總結:「我真佩服袁隆平先生,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每一個困難面前,他都毫不動搖……兩系法打擺子時,他用不育起點溫度來解決,不育起點溫度漂移了,他又用核心種子生產程序來解決——反正難不倒他!」

第一批亞種間雜交稻種,培矮64S\\E32在大田中試種成功後,其長勢良好,到了秋天,一經驗產,比其他的雜交稻增產5%左右。

亞種間雜交稻種,培矮64S\\E32培育成功,羅孝和貢獻最大,隨後不久,羅孝和即獲得了200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獎金9萬元。羅孝和抱著金光閃閃的獲獎證書從北京回來後,袁隆平又獎給了他20萬元和一輛別克牌小轎車。

培矮64S\\E32經過各地試種後,增產效果明顯,袁隆平已經看好了這個品種,他準備對這個品種進行廣泛的測交和篩選,爭取早日將「超級稻」培育成功。

時不我待,日本、菲律賓、印度等等國家的水稻專家們,已經在奮起直追,袁隆平要想一路領跑雜交水稻,只能不停地奔跑,向著太陽奔跑,向著心中那個金燦燦的理想奔跑。

800公斤,800公斤!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袁隆平指導的大面積實驗田,終於達到了畝產800公斤的紀錄!而且米質達到部頒二級,可抵抗兩種以上主要病蟲害。

2006年,這是充滿著稻香和重量的一年。袁隆平來不及休息一下,他緩上一口氣,便又向畝產900公斤發起了衝刺!

讓時間定格在2012年9月18日這一天。漵浦縣橫板橋鄉興隆村,在這個土地肥沃的小村外,由袁隆平研製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實驗田,正式進行收割、驗收。

一邊是湖南隆回的驗收基地,一邊是水稻研究中心的辦公室。為了保證驗收公正,袁隆平並沒有親臨現場,他一直坐在辦公室的電話機旁。專家組隨機抽取了三塊攻關田驗收。專家組每驗收一塊實驗田的產量,水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就會通過電話,向昨晚凌晨一點才睡、一直守在電話機旁的袁隆平報告這塊實驗田的產量。

袁隆平將這三塊實驗田的產量記錄在本子上,經過去水去雜的一番計算,計算機的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列三位數字,這列數字是一個超過了900公斤的數字,這就說明「Y兩優2號」增產效果明顯,已經實現平均畝產超9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連聲說好,他那一張滿是辛苦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最後,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成員,到場進行現場監督驗收,並進行產量測定。經烘乾去雜後,平均畝產917.72公斤。

900公斤,一個振奮人心的900公斤!如果是對育種行業瞭解不深的人,可能不大理解這個數字的含義,其實這道理就好像是跳高運動員一樣,到了一定的高度,別說想提高一厘米,就是提高半厘米,都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袁隆平終於實現了「超級稻」畝產900公斤的目標,用他一個有趣的比喻說,這個「900公斤重的姑娘」終於被他「追到手了」!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