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TO落定

技術人才一定要具備天生的敏感性,這對其自身在網絡領域的發展將大有裨益。

威廉·張加入百度之後,大批精兵能將湧入百度。2008年8月,百度對科技研發部門及技術團隊進行了大換血,此次人員調整規模龐大,先是挖來了51.com副總裁邵輝,擔任系統部技術總監;隨後,又晉陞了百度內部員工韞敏,令其出任技術部副總監。兩人都以技術見長,且在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在威廉·張的調配下,百度的每一個崗位上都人才濟濟。一時間,百度如被注入了新鮮血液一般,活力四射、動力十足。與此同時,李彥宏在百度CTO的人選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可惜的是,這些人中並沒有真正適合做CTO的人選。

自劉建國離開之後,CTO的位置空了兩年,可百度仍堅守寧缺毋濫的原則。不過,這個位置並不能一直空缺,也就是在這一年,CTO的寶座終於迎來了主人。

2008年10月6日,前華為副總裁、前港灣網絡總經理李一男,出現在百度的新聞發佈會上,以百度CTO的身份出席活動。此時,塵封兩年之久的謎團終於解開。

對於李一男的突然加盟,李彥宏說:「百度對CTO的要求非常高,在全球範圍內,可以做百度CTO的人選不超過三個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

在外界看來,李一男的加盟的確有些突然,可實際上,李彥宏早已暗中觀察很久了。早先,他就曾派出一名百度的高層以「探子」的身份暗中接觸過李一男。

「探子」打聽了一下李一男,將其言行牢記於心,「探子」向李彥宏匯報,說李一男很踏實,論技術非常適合出任CTO;論人品,非常符合百度的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是,李一男同意考慮加盟百度一事。

李彥宏一直都很欣賞李一男,他覺得李一男是個技術天才,幾乎無人可及,同時還具備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李一男在華為時,曾帶領擁有5000兵力的技術研發團隊,這使得他累積了豐富的管理研發團隊的經驗,這也恰是CTO最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美中不足的是,李一男缺乏互聯網行業經驗,李彥宏對此並不擔心,他曉得李一男擁有過人的快速學習能力,對他而言,行業之間的跨度並不能阻攔他在互聯網行業中發力。更重要的是,李一男的知名度很高,在技術領域極具權威性,故此在一定程度上,完全能鎮得住百度技術研發部的場子,使得其在安寧平穩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為無可匹敵的技術團隊。

其實,李一男也十分清楚自己在IT行業中的不足,他曾說過:「在IT領域裡,通訊與互聯網之間其實是關聯最緊密的兩個行業,在互聯網剛剛興起時,許多通訊運營商都有涉足。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互聯網發展了十多年,技術日新月異,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複雜的知識管理與知識檢索體系和運營規律。實事求是地說,在我以前的工作經歷中並沒有深入接觸過這些基礎的理論,這是目前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

他還說:「今天,無論在互聯網也好在其他行業也好,當一個創新的思想出來之後,更多的是依靠大規模協同開發。這幾天的工作讓我感受到了百度技術團隊開放、坦誠而平等的氛圍,所以也給我很大的信心,這是一個能相互啟發智慧的很好的平台,我希望能盡快取長補短。」

李一男的互聯網行業經驗不足,而李彥宏還是將其納入,這絕非頭腦一熱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之果。當然,當初李彥宏在做決定之前,也是顧慮重重的。他知道李一男一直從事電信行業,加盟百度屬於跨行業跳槽,他曾擔心李一男會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行業思想差異。不過,最終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還是打消了所有顧慮,大膽錄用李一男。顯然,這次冒險之舉十分明智,更是一樁賺錢的買賣。

那時,李一男從港灣科技回到華為之後,便在北京定居,之後再也沒有離開過,因此他對百度在行業內的動向十分瞭解。

在李彥宏思索著如何進一步靠近李一男時,李一男竟不請自來,出現在他的辦公室門前,兩人隨後進行了長達數個小時的「強者對話」。

談話中,李彥宏提到了團隊建設方面的問題,李一男說:「我覺得對於一個技術團隊而言,首先要做到團隊的建立不能抹殺個人的創新能力,因為創新想法有時能改變整個行業的進程,從量變到質變看似一小步,卻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發揮團隊的力量,而要求每個人都穿一樣的衣服,都灰色化,我們需要不斷地有亮點閃現,不斷地有絢麗的明星出現。他們需要有一個土壤和環境。」

他說的很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想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首先要做的是與同伴協作。在企業做研發工作和在科學研究部門做研發並不相同,人們更願意接受團隊協作。

對眼前這個比自己年輕的小兄弟,李彥宏十分滿意,而李一男對李彥宏的謹慎和誠懇也十分認可,這才促成了他的加入。

回到華為,李一男起草辭職文件,於2008年9月辭去在華為的職務。「十一」之後,他正式到百度報道。和李彥宏預想的一樣,不管大事小事,李一男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很多人都好奇李一男為何離開華為,因為從過程上看,他似乎有主動「跳槽」的味道。李一男只說:「我是一個經歷過坎坷的人。」一句話,卻內含憂傷。而在加入百度後3個月的時間裡,他未接受任何採訪,只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百度的工作之中。

上班的第三天,李一男便顯露鋒芒。

當時,為了提高電子郵件的效率,百度打算給每位高管人員配備一部黑莓手機。有的部門提議,將百度最新推出的即時通訊軟件——百度hi與黑莓捆綁,以便在龐大的黑莓海外用戶中推廣這款通訊軟件。

李一男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黑莓雖然在海外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但以百度hi目前的情況來看,其作為一款「紐帶」式的附屬工具,更需提高在線用戶的使用量。所以,在手機市場發展前景方面考慮,百度hi並不具備優勢。

李一男有此提議,是有根據的。他看到了一些現象,覺得很多創新出現時,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稍縱即逝,鮮有企業能將如流星一般的創新意識付諸於現實。所以,一個團隊是否優秀,就要看他們把目標如何定位,而後是否借助一個強大、優秀的組織來運作。唯有此,才能將這些好想法加入產品中,在用戶的體驗中實現它的價值,並最終轉化為商業效益。

不久,李一男在百度成立了「創新性研究小組」,因為大多數人並不適合團隊合作,他希望這個小組中的成員能在最適合的土壤中發揮所長。

很多年前,李一男創辦港灣網絡時就已給自己定位,他希望能將自己的公司做得更年輕、更有張力、更有理想、更有報復、更有衝勁,並在超快速的發展中成為創新型企業,這一點與百度的企業文化和歷史背景十分吻合。因此,從各個方面來看,李一男能從電信業跳到互聯網業,並能如此快速地融入到百度的大家庭之中,是得益於某些「必然性」的。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