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國際化之路,永遠沒有終點,且永遠在鋪墊之中。
2014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Google、百度、Facebook和IBM四家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紛紛在人工智能領域佈局,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Google最先展開行動,先後投資了多家人工智能公司;而遠在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百度,也很快進入人工智能產品的研發階段。
處在大洋彼岸兩端的人工智能的兩大玩家,都在隔岸觀火,但此「火」並非困難,而是兩家公司對於人工智能發展的熱情和執著。
一時間,所有科技巨頭公司都將未來的發展重心放在了人工智能領域。他們堅信,不久之後,人類將會進入IOT時代。而「奇點理論」也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了世界各大科研中心的熱點話題。
身為Paypal、spacex、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同時被稱作喬布斯接班人的埃隆·馬斯克曾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將召喚出惡魔。你們知道,人們會認為手握五芒星和聖水將能控制這些惡魔,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人工高智將會是IT產業繼互聯網之後的又一場技術革命。儘管人工智能仍然存在變數,但從2014年世界頂尖技術公司的動作來看,人工智能將在不久的未來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人工智能未來的業務必將國際化,那麼百度就一定需要吸納更多國際化人才的加盟。為了能佔據更龐大的人才資源,百度不惜重金在硅谷創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為的就是與Google、蘋果在國際人才方面形成更有力的對抗。
李彥宏的用人原則,自然也展露出了其對人才追逐的勃勃野心,他曾說:「每一個位置空出來,我馬上就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隨便我挑,我會讓誰來坐這個位置?」其實,他這麼急著招賢納士,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早在2012年9月,威廉·張突然出現在「百老匯」的名單中,對此百度並未給予任何回應,威廉·張也暫未表態。這件事引起了外界的猜疑——威廉·張離開了百度。不管威廉·張因何離開,百度首席科學家的位置卻一直是空著的。而此時,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向李彥宏推薦了自己的好友——吳恩達(Andrew Ng)。
吳恩達這個名字,在互聯網用戶中稍顯陌生,卻在大洋彼岸響噹噹,其頭上頂著無數個有關尖端科技的光環: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他曾一手創建和領導了谷歌的深度學習團隊,並開啟了Google Brain項目,被行業內尊稱為「谷歌大腦之父」、「谷歌大腦背後的X教授」,更與多倫多大學的Geoffrey Hinton、紐約大學的Yann LeCun一起並稱為「人工智能三大專家」。最重要的是,他還創立了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
2012年6月,吳恩達推出了自己的成名作——「識別貓」。這是人工智能的經典案例:1.6萬台電腦構成的人腦神經網絡,對其展示1000萬段隨即選取的視頻,在沒有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這個人造網絡系統能準確識別出什麼是貓,並且能篩選出有貓存在的視頻,甚至可以精確到有貓照片的視頻。
顯然,這樣的超級選手加盟百度,對百度未來的發展所提供的助力可想而知。
從百度2014年發佈的上一年Q4財報中可以看出,百度未來的投資方向,主要在醫療健康、教育、旅遊、在線視等方面。而在這些行業中,投資最多的就是在線教育,其中包括滬江網、萬學教育、傳課網和智課網;同時收購糯米網和巴西最大團購網站Peixe Urbano。
其實,百度這一系列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讓搜索業務國際化。這從葡文和泰文搜索引擎的發佈,便可看出百度對業務國際化的重視程度。此外,百度在輸入法、網址導航、安全軟件上都有海外版本。
因此,在百度實現企業國際化的道路上,吳恩達將是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李彥宏早就把吳恩達的名字記錄在百度實時的「人才目錄」中,只是他需要一個挖來吳恩達的最佳時機。
沒錯,想要挖來吳恩達並不簡單。多年來,吳恩達一直與Google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也與其他科技公司進行過合作,但卻從未表示過想要加入某一公司中。
2014年3月,吳恩達和朋友提到進入工業界的想法,還沒等他毛遂自薦,就已有多家IT巨頭「N顧茅廬」了。Google、FaceBook兩大互聯網巨鱷也同樣垂涎吳恩達,百度也只不過是吳恩達眾多選擇中的一個,可李彥宏志在必得。
此次「挖人」行動的策劃人是李彥宏,執行人是百度的高級副總裁王勁。對王勁來說,將吳恩達請到百度來的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硝煙瀰漫的戰爭,其激烈程度難於言表,後來他每每提起都顯得十分興奮。王勁說:「我們不是出價最高的一方,恰恰相反,還比一些競爭對手的價格低了不少。」
挖人對於李彥宏和王勁來說,並不是陌生的事,也不算難。2013年時,百度曾對「人工智能三大專家」之一的Geoffrey Hinton發出邀請。當時,百度不惜重金,開出高於所有對手的價格,卻未防住半路殺出來的「谷咬金」——Geoffrey Hinton被Google半路截獲,最終百度與這位「人工智能大神」失之交臂。
此番邀請吳恩達,可謂是劇情相似,為了改變結局,在與吳恩達見面之前,王勁做了充分的準備,這讓他與吳恩達在美國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
經過幾次見面之後,王勁覺得時機成熟了。2014年4月,他邀請吳恩達來到中國,並在北京與李彥宏共進午餐。
一頓午飯,吃了整整3個小時。李彥宏約見過無數科技大師,所以在談話中顯得經驗十足。在兩人的談話中,除了最熱點的人工智能問題外,雙方還就各自的興趣展開交流,並順利地延伸到百度科研部門的未來發展和當下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最後,吳恩達對李彥宏說,「我不要求最好的收入。我希望來幫助你們。」就這樣,他接下了百度首席科學家的職務。而此時距離余凱第一次向他發出邀請還不到10天的時間。
2014年5月17日,百度對外宣佈吳恩達正式加盟百度,並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的工作。
隨後,「谷歌大腦之父加盟百度」的事情震驚了整個IT界,直到一個月之後,這條消息所帶來的餘震仍然震顫著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硅谷。
國內的專家、學者也都在關注此事,南京大學機器學習專家周志華興奮地表示,「這會在互聯網行業再次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的熱潮。」
很多人都在質疑,為什麼吳恩達會選擇百度,而不是更有實力的Google或Facebook?對此,吳恩達明確表示,加盟百度的理由很簡單:「百度會是幾家中跑得最快的,」百度的執行能力讓他萬分驚訝。
2013年時,李彥宏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並親自出任院長。在他的帶領下,研究院表現出了驚人的工作效率,用了競爭對手不到一半的時間就構建了規模龐大的計算平台,提前進入到模型訓練階段。當時,「百度大腦」(用技術模擬人腦思維)已經達到了2至3歲孩子的智商,並擁有200億個參數,構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神經網絡系統。經過了一年的時間,百度的圖像識別技術已超過了全球一流水平,其識別度高達92%,超過過去15年識別率增幅的總和。
而通過數據顯示,百度2013年Q1至Q3連續三個季度的科技研發支出均超過了10億元;從2013年Q4至2014年Q1的科研支出更是超過了12億元。對此,王勁表示,「互聯網公司平均把營收的7%投入研發,百度投入的比11%還要多。隨著營收不斷增長,研發投入還在繼續增加。」
藉由百度取得的輝煌成績以及在科技研發上的投入,與其說百度選擇了吳恩達,不如說吳恩達選擇了百度。其實,吳恩達很清楚,自己與百度的合作,將會加速實現人工智能的實體化。
百度的國際化人才有了,其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必將越走越順。人工智能涉及領域廣泛,並且在很多方面仍處於未知階段,其枝蔓複雜的邏輯原理,更是讓很多人寸步難行。
百度以技術見長,其所研究的是讓機器人從處理自然語言到處理語音、圖像識別的「深度學習」技術,而這一技術,僅僅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人工智能的路途雖然艱辛,但李彥宏和百度既然選擇了,就絕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