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是一個技術型的管理者,從當年在曼蚌糖廠維修鍋爐,再到玉溪捲煙廠維修鍋爐,褚時健總是能夠放下一個領導者的身段,在設備出現故障的時候挺身而出,給廣大技術人員上了最生動的「技術演示課」。平心而論,像褚時健這樣的技術領袖現在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喜歡空談,喜歡「畫大餅」的「嘴皮子」管理者。因此,褚時健的實幹鑽研精神,對當今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學習榜樣。
為了經營好自己的果園,褚時健拿出了當年大辦玉溪捲煙廠的勁頭,他和妻子在果園裡搭建了工棚,無論吃住都在裡面。由於哀牢山保留著原始森林的味道,所以山上什麼東西都有,經常會有蛇和蟲子出沒。根據馬靜芬回憶,那時候很害怕,要是沒有褚時健陪伴在他身邊,她是不敢一個人住在山上的。
褚時健家中有三個保姆,她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褚時健和馬靜芬的日常起居生活。由於操心果園的一草一木,同時也擔心果農不按照自己的種植計劃栽培,所以褚時健每天6點半就從床上爬起來,到園子裡去轉一轉,而這時保姆們卻還在夢中。如果趕上不忙的時候,褚時健也閒不住,會給大家弄早餐,活脫脫變身成了一個「家庭主夫」。有時候,馬靜芬會開玩笑說:「不知道是保姆在照顧他,還是他在照顧保姆。」
其實,誰不想多睡一會兒,誰不知道被窩裡是最安逸的地方。但是褚時健有上千畝的橙子要照料,有上百戶的果農需要管理,他不可能高枕無憂地睡著。他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著規劃的——將明年的事情也一併準備好。這就是褚時健的行事風格。
種植冰糖橙,土壤很重要。為此,褚時健多次找專家進行化驗,不斷分析肥料對橙子生長的促進作用,並根據這些結果進行調整。很多時候,他們會圍繞一個問題發生爭執,當大家實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最後拍板的還是褚時健自己。當然,這並非是因為大家懼怕褚時健,而是對他有著充分的信任感。
為了學習和借鑒其他橙子品種的優勢,負責銷售的馬靜芬總要在全國各地轉一轉,一旦發現好的橙子就買下來,用作研究。起初由於資金緊張,有時候因為囊中羞澀,馬靜芬只能買一個橙子,弄得別人都在看她,心想這個老太太是太窮了呢,還是太摳了呢?對於別人的側目相向,馬靜芬也不覺得尷尬,也不介意大家是不是在看她的笑話,只要能把橙子種好比什麼都重要,她這張老臉豁出去了!
經過和全國各地的橙子進行對比,褚時健發現自己種植的橙子和美國進口的冰糖橙已經不存在多大的差別,比如色澤等等。褚時健發誓,一定要在這塊看似貧瘠的土地上創造出奇跡,種植出優秀的橙子,超過這些所謂的進口品牌,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
品牌雖然重要,但是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是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的。在褚時健剛剛收穫第一批橙子時,由於口感不是很好,所以他沒敢賣到市場上,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但是他覺得扔掉了又太可惜,畢竟橙子本身的營養價值還是存在的。於是,褚時健十分慷慨地將這些橙子送給了村民和學校。
能夠將辛辛苦苦種出的果實分享給其他人,這不僅是一種高瞻遠矚的商業眼界,更是一種樸實無華的胸懷。在創業的道路上,誰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像褚時健這樣的人物。但是有障礙不要緊,只要憑借一顆敢於迎難而上的心,所有問題遲早都會迎刃而解的。
到了種植橙子的第二年,由於褚時健和技術專家改變了肥料的配比,讓橙子的口味一下子改進了不少。
當時,褚時健採用的肥料很特別,是由煙梗和雞糞等調製而成的,成本只有200多塊錢,卻比市場上1000多塊錢的化肥要強得多。有了這種優質肥料的支持,褚時健終於對自己的橙子有了足夠的自信,更堅定地朝著品牌建設的方向邁進。
既然要打造品牌,就不能脫離品牌賴以生存的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褚時健發現,冰糖橙並非是越甜越好,而是要讓它的甜度和酸度維持在18比1這個比率上,因為只有這樣的比率才符合國人的口味。一旦高了或者低了,都是讓人難以習慣的。
品牌建設,肯定需要一個響亮好聽,又容易讓人記住的名字。為此,褚時健給自己的橙子取了個「雲冠」的名字。可是好名字卻不代表好銷量,在雲冠進入市場之後,馬上就遭遇了銷售方面的問題。由於雲南地區的冰糖橙種類繁多,所以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當時的情況是,老百姓花上十塊錢,就能買到好幾斤橙子,而褚時健的橙子,定價要比市場上其他橙子高出很多。當然,「雲冠」價格高的原因是成本比較高,畢竟褚時健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賠本賺吆喝,他的身上還背負著債務,他的心中還懷揣著夢想。
為了將橙子賣出去,褚時健拿出了當年在玉溪捲煙廠推銷香煙時的勇氣,他和老伴馬靜芬都站到了街上叫賣,遠遠一看,和周圍的小商小販沒有什麼區別。不過,由於褚時健在雲南當地名氣很大,所以多少會有些人能認出他來,也都沒想到一代「煙王」,現在居然沿街叫賣橙子,於是出於同情和好奇就買了一些。可是,這種小打小鬧的銷售,對於哀牢山上成片待售的冰糖橙來說,無異於是杯水車薪。
後來,為了促銷,馬靜芬曾經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做了一個寫有「褚時健種的冰糖橙」的條幅。開始,褚時健對這個提議並不同意,總覺得是在「吃老底」。但是為了盡快地將橙子賣出去,褚時健再三思量,覺得還是有必要借用自己的名聲,畢竟這也是營銷手段中的一種。
品牌建設離不開名人效應,在褚時健打出了這個條幅之後,效果果然不同,熟知褚時健大名的當地人,見到了由他種植的橙子,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購買興趣,於是紛紛搶購,結果橙子很快銷售一空。有意思的是,「雲冠」這個名字並沒有讓人記住,倒是將「褚橙」這個代號傳揚了出去。
「褚橙」終於打開了銷路,按理說這時候褚時健應該加大嗓門再「吆喝吆喝」——花錢做廣告,繼續推廣他的冰糖橙。然而,褚時健並沒有這樣做,他覺得既然成功進行了品牌建設,做廣告無疑是花冤枉錢,他相信褚橙的品質會打動消費者,更相信自己幾十年積攢下來的口碑能贏得社會大眾的信賴。
當年褚時佐探望褚時健時送給他的橙子,品名叫「高原王子」,也是雲南一種比較常見的橙子。從昆明經由玉溪至嘎灑鎮的公路上,都可以看到「高原王子」的廣告牌子。然而褚時健的「雲冠」冰糖橙,卻在雲南當地沒現一句廣告詞。然而沒過多久,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個「雲冠」冰糖橙是一代「煙王」褚時健精心培育的品種。
褚時健種植橙子,其實是將企業管理的一些簡單辦法,用在了對農戶的管理上,比如,他規定了一棵橙樹進行定額生產,多餘的不收,同時他還承諾對那些能夠保質保量提供產品的農民,能夠像工人那樣領到年終獎……雖然這些措施在尋常企業中沒什麼新鮮的,但是用在農業公司中,還是讓玉溪當地的果農倍感新鮮,所以都競相為褚時健提供高質量的橙子。
褚時健的果園,從種植到管理,幾乎都由他一個人負責,這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當然也讓他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褚時健管理果園的方法是「專家+作業長+農戶」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實質是,從國內請來農業專家,擔任技術顧問,指導褚時健種植冰糖橙,同時還從當地經驗豐富的果農中挑選出一些能力出眾者,進行分片式管理,再從當地僱傭一些農戶進行生產作業,推行承包責任制。
應該說,褚時健的這個體制是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和論證的,它的好處是,能夠讓作業長和農戶之間的責任劃分清晰,獎罰分明,還可以讓果農穫得豐厚的利潤回報。通常來說,一個作業長一年的收入能達到五萬元左右,而一個普通果農的收入能達到兩萬元上下,此外還有一個優勢是:農民們可以在山上養雞餵豬,比去城裡打工划算多了。
種植的工序被理清了,接下來就是銷售的問題了。在褚時健投身於這個行業時,其實雲南的冰糖橙市場早已處於飽和的狀態,市場拓展空間十分有限。不過即便如此,褚時健還是信心百倍,特別是當他品嚐到了澳洲的進口橙子時,意識到品牌經營的重要性,一如他當年見到萬寶路香煙時一樣,他也希望將自己的橙子打造出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褚時健,能帶著他的橙子創造新的業績嗎?他能夠再度寫下紅塔時代的傳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