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眠汐止尖頭山麓

從香港到基隆,盛京輪航行兩天又兩個小時三十五分,二十七日傍晚杜月笙靈柩運抵基隆碼頭,除了杜氏家屬,恆社旅台社員,迎靈親友亦達三百餘人。滿頭銀髮的幾位高年老友,在人群之中面露戚容,望之令人肅然起敬,如黨國元老李石曾、許世英,都是偕同夫人同來,洪蘭友、陶百川,程滄波、蕭同茲、石鳳翔、陳訓悆、何競武、陶一珊、汪竹一、呂光、趙志垚、梁永章、李鴻球、范鶴言、朱庭筠等一概在碼頭等候頗久,基隆各界聽說杜月笙的靈柩到了,紛紛趕來參與祭奠,並且參觀碼頭上冠蓋雲集的盛況。

必需十六名舁夫才能抬得動的靈柩,在日落西山,暮色漸濃中,用起重機四平八穩的移上碼頭,當時哀樂齊嗚,益增悲涼淒愴氣氛。八點三十分,夜幕已闔,杜月笙的靈柩輕悄落岸。八點五十分開始迎靈祭,首由許世英、李石曾、洪蘭友偕各親友祭奠,末後殿以基隆市各輪船公司代表們到靈前行禮。九點十五分靈柩運上四周綴以素色鮮花的大卡車,直駛台北,靈後跟隨著長長的小轎車隊,無數車燈,在無星無月的深夜大地,交織成一片燦爛奇景。

靈柩暫厝台北市南京東路極樂殯儀館,杜月笙終於抵達了他心嚮往之的台灣。

杜月笙在台灣落葬的塋地,系由名堪輿家祁大鵬,遍歷台北近郊各處,幾經研擬,方始勘定。座落在台北縣汐止鎮大尖出麓之西,恰與北部名剎靜修禪院比鄰而居,位置坐東南而面西北,遙遙對著淪入竹幕,成為鬼蜮世界的黃浦灘,杜月笙誕生、奮鬥、成長、出道,以至飛黃騰達、吒吒風雲的所在。

修築了一條婉蜒曲折的甬道,兩旁阡陌縱橫,兼有竹籬茅舍,一般的浦東高橋農家風光,祇比杜月笙的出生地杜家花園多了一道坡,一座靜修禪院。塋墓因地勢所限,格局不大,卻是四周有蒼松翠竹,雜花生樹,晨昏之際,鐘磬梵唄與雞犬之聲相應。

小小的一處墓地,百十級僅容兩人擦肩而過的石級,杜門中人為求其建築完固,盡善盡美,特地交由規模宏大的大陸工程公司承造,然而唯一莊嚴壯觀的建築,僅有甬道盡處的那一座華表,華表不高,但是土鐫總統題頒的「義節聿昭」,通過華表便是登臨的石級,石級頂端,便是杜月笙的埋骨之所。

四十二年六月墓地竣工,擇吉於二十八日安厝,「歇浦風淒,鼎湖雲暗;牛眠已卜,馬鬣崇封」,逝世後的杜月笙畢竟「好人不會寂寞」,他的安厝典禮在當年是轟轟烈烈的盛舉。為此特地成立了「杜月笙先生靈襯安厝委員會」,-一紙安厝委員名單,開出來無異是當年顯宦名流的題名錄:

召集人王寵惠、於右任、許世英。委員:陳誠、張其昀、王世傑、吳忠信、莫德惠、張群、何應欽、吳鐵城、顧祝同、錢大鈞、俞鴻鈞、谷正綱、洪蘭友、張道藩、何成浚、馬超俊、黃少谷、蕭同茲、鄭介民、毛人鳳、王新衡、黃伯度、吳開先、陶一珊、吳三連、陶桂林、祁大鵬、王繹齋、季源溥、劉航琛、呂光、楊管北。總幹事陸京士副總幹事楊克天總務組長朱品三交通組長王兆槐厝務組長吳樂園祭典組長朱庭筠文書組長趙君豪招待組長唐纘之攝影組長水祥雲

當日上午八時,先在極樂殯儀館開吊,靈堂門口懸以巨幅橫披,額曰:

「杜月笙先生靈襯安厝祭堂」

這一天靈堂裡懸掛各界致贈的挽幛、輓聯,共為二百餘幅,花籃花圈不計其數,自五院院長以次前往致祭的政府官員、各界人士多達三千餘人,士農工商、蒙古新疆,全日各地社會各界首要名流,在靈堂裡外摩肩接踵,揮汗成雨。蒙古的章嘉活佛,新疆省主席維吾爾族長老堯樂博士和「台灣杜月笙」許丙最為引人注目,若論杜月笙一生的體面風光,盛大排場,當以這一次安厝之祭為最。然而向來愛朋友,好熱鬧的杜月笙,偏已長眠棺中,一無所知

達官顯要,名流學者之外,整隊而來參加公祭的單位,猶有國民大會代表全國聯誼會、江蘇籍國大代表聯誼會、上海市參議會、全國總工業會、全國商聯會、全國船聯會、上海市工界同仁、江蘇同鄉會、交通銀行、台北市總工會、上海市新聞界同仁、上海法政學校校友會、大秦紗廠、司法院、台灣銀行計核室,以及恆社在檯子弟。

公祭從上午八點鐘進行到十時三刻,末由安厝委員會公祭,主祭者於右任,陪祭者許世英、王寵惠,張群、何應欽等三十位人。

《杜月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