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頓悟成佛的砍柴人

他隻字不識,但他的語錄被尊稱為“經”——《壇經》,這是佛教除釋迦牟尼所說的語錄之外,唯一被稱作“經”的佛學著作。甚至,近代大學問家錢穆也認為,它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白話文作品。

他是一位樵夫,可是,像王維、白居易、柳宗元、蘇東坡、黃庭堅……無數這樣的大文學家、大藝術家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爭相投到他的後輩弟子門下,奉他為祖師。

他是被人稱作“南蠻子”的編氓[95],然而,貴為女皇的武則天以及唐中宗數次下詔請他進宮,要禮拜他為國師,卻被他拒絕。

他僅僅在寺院做了八個月的苦力,卻一躍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師。千百年來,他的思想不僅影響著中國社會,還傳播到世界很多國家。

他,就是慧能。

慧能(公元638~713年,也稱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中國禪宗實際上的創始人,我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思想家。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在24歲時,以行者之身,成就佛道,遭人追殺,被迫隱姓埋名15年……

是他將達摩撒下的禪的種子培育成了參天大樹,並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實現了印度佛教中國化,玄學佛教生活化,貴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義理佛教實用化;是他對傳統佛教進行了重大改革,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風行草偃,不但使禪宗其他流派盡歸其宗,而且,他所創立的禪法,幾乎成了漢傳佛教的代名詞——所謂中國佛教,其特質在禪。其後,禪宗百花齊放,爭奇鬥艷,大師輩出,五家七宗相繼建立,開創了光耀千秋的輝煌局面。

他,慧能,其歷史影響之廣大,思想之深邃,可與“孔、孟”相媲美,堪與“老、莊”互比肩。

 

白居易對禪心空靈不理解:“心中污濁不可有,清淨念頭也不能存留嗎?”

興善寺惟寬禪師說:“金屑雖貴,入目成翳。”

 

有人問廬山歸宗寺的道全禪師:“什麼是禪?”

他回答:“待到雪消後,自然春到來。”

 

康熙皇帝指著桅帆疊影、舳艫相繼的長江問:“這條江上有多少條船?”

鎮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禪師伸出兩根手指頭:“不多不少,兩條船。”

康熙追問:“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條、千條!怎麼能說只有兩條?”

“一條為名來,一條因利去。”香磬禪師說。

 

乾隆爺到常州天寧禪寺視察,方丈眼開禪師說:“我們就以坐禪來迎接聖駕吧。”因為僧人在禪堂坐禪之時,任何人不得打擾,包括皇帝在內。

乾隆爺知道眼開禪師是開悟的祖師,要封他當國師。眼開禪師展顏一笑,雙腿一盤,兩眼一閉——圓寂了。

 

這就是禪,禪的智慧,禪者的態度,禪者的風采。

以慧能為創派祖師的禪宗,在盛唐時期異軍突起,使得整個東方文化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無不受其影響,受其滲透。畫蘊禪意品自高,禪是詩家切玉刀。中國傳統文化從詩歌到繪畫,從音樂到雕塑,正是因為禪的介入,引發藝術領域火山爆發、高原崛起式的突變,從而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禪宗遠在唐、宋時期便傳到了鄰國。越南獨立的開國元勳,就是一位禪師。日本更是把禪宗當作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說,禪的精神,滲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西方也多次掀起禪學熱潮,坐禪中心遍佈歐美……

慧能在思想史、文化史,古今中外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這個獨特的歷史現象,很是令人回味!

種種文獻記載,慧能聞聽了《金剛經》中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開悟了。毋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縱英才,然而,他的天賦、他的思想,與他特殊的經歷密切相關。他三歲喪父,從小以打柴為生,正是苦難的塑造與大自然的啟發,使得他具備了從生活中領悟禪機、由自然現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礎。

因此,本傳記透過神秘的宗教氛圍,從一個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來描述慧能的形象,並從中探索出慧能獨特的禪學淵源。也就是說,我力圖描繪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是怎樣像釋迦牟尼那樣頓悟成佛的。

《讀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