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節:綏遠前線(1)

第五章挺進東北一綏遠前線

抗日戰爭的勝利,急劇地改變了國內外形勢。蔣家王朝為了維護獨裁統治,從峨嵋山上下來,採取各種陰謀手段,搶奪抗戰勝利果實。

東北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工業發達,重工業占當時全國的百分之九十。另外,這裡北靠蘇聯,西接蒙古,東與朝鮮毗鄰,南與華北解放區接壤,並與山東半島解放區隔海相望。蔣介石深知東北在戰略上的重要,因而拚命與我黨爭奪。他利用美國的海空援助,派接收大員,佔領大城市,對漢奸、偽軍、土匪加以委任,作為他的先遣部隊。同時搶運重兵,並利用和蘇聯的條約關係作掩護,與我爭奪大城市。而我黨在北滿有抗日聯軍長期活動的影響和基礎,南滿與冀熱遼根據地接壤,我八路軍主力已搶先進入南滿,我黨我軍已經構成先入為主的形勢。

八月九日,蘇聯出兵東北,我黨力爭控制東北的時機隨之到來。八月十一日,朱總司令發佈《延安總部命令》第二號,為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並準備接收日滿敵偽軍投降,命令我率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張學思所部,由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萬毅所部,由山東現地向遼寧進發;現駐河北、遼寧邊境之李運昌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當時開往東北的有李運昌部五千餘人,配合蘇軍作戰。

八月十四日晨我和孫志遠由延安出發時,即電令第一分區馬仁興帶三十七團趕往綏遠,協同五分區姚喆部隊攻佔歸綏城,三十二團和二分區的三十六團立即集中待命。

在大反攻前夕,晉綏解放區由於堅決執行了毛澤東同志「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鬥爭形勢有了很大的發展。全區的面積由一九四四年七月的八萬三千一百餘平方公里,擴大到八萬七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由一百九十八萬增加到二百一十五萬多人。晉西北地區,在對敵連續發動了戰役攻勢之後,敵人在我根據地內盤踞的城鎮據點已為數不多,敵人佔領的公路線,除忻(縣)靜(樂)、太(原)汾(陽)、汾離(石)三線外已全部被我奪回。大青山地區,則從敵人手中「擠」回了地盤,奪回了主動權,並趕走了侵入解放區的傅作義部隊,使綏西、綏中、綏南三塊游擊根據地完全恢復。在此期間,我軍在不斷勝利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壯大,戰鬥力大大提高,對敵鬥爭經驗更加豐富。隨著游擊戰爭的廣泛開展,民兵由一九四四年冬季的三萬七千五百人發展為五萬二千人(到八月下旬,全區民兵已達十萬人左右),地方武裝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此外,在敵占區城市中的秘密工作和偽軍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情況表明,幾年來所進行的整風、生產、練兵等各項運動,已經在對敵鬥爭中得到了光輝戰果,為大反攻準備了條件。

朱德總司令的反攻命令發佈後,晉綏解放區軍民和各解放區一樣,立即開始了對日寇的大反攻。晉綏軍區的主要任務是:向敵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展開積極的進攻,與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密切配合,力爭佔領太原及其以北的同蒲鐵路,佔領歸綏及其以東的平綏鐵路;堵截與消滅北犯的閻錫山頑軍與東犯的傅作義、馬占山頑軍;大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參軍參戰;擴大與加強野戰部隊,以適應主力兵團集中作戰的要求;積極壯大地方武裝與民兵自衛隊,配合主力兵團作戰;從各方面進行長期戰爭的準備工作,隨時準備對付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

八月十一日,晉綏軍區向敵人發出了最後通牒,促令晉綏解放區境內敵占區城市及據點的日偽軍立即停止作戰行動,並於限定時間內,將全部兵員、武器、裝備、運輸工具及其他作戰物資,連同所開具的清單交與我軍。我軍對投降官兵的生命財產則給予安全保障。如逾期不降,則必遭全殲的命運。

晉綏解放區的反攻於八月十一日從南、北兩線同時開始行動,向同蒲、平綏線奮勇前進,猛撲敵人佔領的戰略要地,打擊拒絕投降的日偽軍。南線反攻進軍以太原為中心,在同蒲路西側展開,我軍在太原市周圍拔掉許多敵人長期盤踞的據點,並曾一度攻入太原市以南的太原縣城。北線我軍指揮部根據晉綏軍區向平綏路進攻並迅速佔領歸綏的命令,立即命令綏蒙區我軍自鐵路以北向歸綏挺進。這時晉綏解放區前線的我軍主力全面出動,正在陝甘寧邊區執行著保衛邊防與河防任務的部隊,也都立即奉命依次向晉西北進發,星夜趕往前線,參加反攻作戰。

晉綏部隊向敵人展開全面反攻,大大激發了全區人民的鬥爭熱情。度過了八年艱苦歲月的邊區群眾,無不歡欣鼓舞。反攻部隊路過的地方,沿途人民群眾敲鑼打鼓,鞭炮齊鳴,他們將鞋襪和各種乾糧塞進戰士的掛包和口袋,把茶水送到戰士手中,熱情地鼓勵自己的子弟兵勇敢作戰,多殺日本鬼子和漢奸賣國賊。

《呂正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