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成立興中會

1894年11月24日,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在美國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自成立之後,先後組織領導了多次起義,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到了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和光復會合併,共同組成了中國同盟會。

興中會的成立者就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孫中山先生。1866年,孫中山出生於廣東香山翠亨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小小年紀的孫中山就開始跟隨家人參與田間勞作,深知民間疾苦。十歲那年,孫中山進入私塾讀書,他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很快就在同齡人中表現得出類拔萃。孫中山十二歲那年,大哥孫眉資助他到美國檀香山求學。在檀香山讀書期間,孫中山首次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制度,這為他日後走上資產階級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筆。五年後,孫中山學成歸來,又到香港繼續深造。

這段時期,孫中山就讀於香港西醫書院學習西醫學,不過他並不滿足於只學好本專業。在港讀書期間,他博覽群書,深入研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同時對於地理學和天文學等自然科學也都有了很深的瞭解。在港期間,年輕的孫中山時常跟好友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一起到位於香港中環歌賦街二十四號的楊耀記商店暢談。四人都非常仰慕天平天國運動的發起者洪秀全,孫中山更認為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還自稱為洪秀全第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四位高瞻遠矚的年輕人已經產生了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想法,並在暢談的過程中將這一想法大膽地說出來。

1892年,二十六歲的孫中山以優異的成績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當時港英政府總督威廉·羅便臣還親自為他頒發了優秀獎章。畢業之後,孫中山成了一名醫生,在澳門、廣州等地設館行醫。

行醫期間,孫中山曾應邀到一名官員府上出診。在那裡,他見到了多名等候問斬的囚犯,他們全都被鐵鏈子鎖著,身上所穿的衣服都已破爛不堪。孫中山聽到了他們的喊冤聲,便上前詢問一名官員,這些囚犯是否已經經過了詳細的審問,他們又是否真的有冤情。哪知這名官員竟然說,像他們這樣的人留在世上只是多餘,審問與否又有什麼關係。

這件事讓孫中山感觸良多,他明明知道這些囚犯很有可能是無辜的,但卻無法從官員手下將他們拯救出來,只能任由政府草菅人命。他身為一名醫生,可以醫治國人之病,卻不能醫治國家之病。既然如此,為何不放棄從醫,轉而做一個可以醫治國家之病的政治家?

孫中山棄醫從政的念頭就是在這段時期產生的。此後,他重拾自己的政治抱負,於1894年1月在香山家中寫成了《上李鴻章書》。在這篇長達八千餘字的文章中,孫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的資本主義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興辦學校,培養人才;設立專門機構掌管農業,發展農業生產;開鑿礦山,修建鐵路,興辦工業企業;頒布新政策,保護民族工商業等。當年6月,孫中山帶著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趕到天津,想要將其呈獻給李鴻章。李鴻章有一名幕僚名叫盛宣懷,他在讀完《上李鴻章書》後,對孫中山提出的改革主張大加讚賞。孫中山的《上李鴻章書》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才得以呈交到位高權重的李鴻章面前。只可惜,李鴻章在得知此文的作者只是一名年紀輕輕的醫生之後,馬上就對此文產生了輕蔑之心,連看都沒有看一眼就將它丟棄到一旁。

孫中山滿懷希望而來,最後卻滿懷失望而去。此次失敗的經歷讓他醒悟到,通過改革的方式救國是不可行的,要想拯救處於危難關頭的中華民族,就必須採用革命的方式。此後,孫中山毅然棄醫從政,走上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1894年秋,孫中山趕赴美國檀香山,隨後,他開始聯合當地的華僑共商救國之策。1894年是中國的多事之年,這一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清軍節節敗退,日軍步步緊逼,戰局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即便是遠在美國的華僑也不例外。

同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了二十餘名志同道合的進步華僑成立了興中會,會名取「振興中華」之意。在興中會的首次會議上,通過了孫中山擬定的《興中會章程》。在該章程中,孫中山提出了興中會的宗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並指出導致中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機之中的罪魁禍首就是懦弱無能的清政府。從1895年到1900年,興中會的會長一直由楊衢雲擔任。1900年初,楊衢雲辭職,孫中山被推選為新任會長。從這時開始,到1905年中國同盟會建立前夕,興中會會長一職便一直由孫中山擔任。

檀香山的興中會成立之後,孫中山又回到了香港,打算在香港、廣州設立興中會。為此,他特意約見了好友陳少白、陸皓東和鄭士良等人共商大計。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成立了興中會總會,隨後又在廣州成立了興中會廣州分會。在各地籌建興中會的同時,會中的領袖開始秘密組織廣州起義,這也是由孫中山領導的第一次武裝反清起義。1895年臨近重陽節之際,廣州起義已經準備就緒。此次起義以青天白日旗為旗幟,以「除暴安良」為口號,起義軍全都在手臂上綁上一條紅帶作為暗號。只可惜,起義一事後來遭到知情者告密,最後以失敗告終,陸皓東、朱貴全、丘四等起義領袖也壯烈犧牲。

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陳少白和鄭士良奔赴日本,並在橫濱成立了興中會分會。其後,楊衢雲在南非成立了興中會分會,陳少白也在台灣成立了分會,並在香港創辦了《中國日報》。《中國日報》又名《中國報》,1900年1月25日開始在香港出版發行,宣傳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的思想,這在我國近代史上還是頭一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中國日報》又變成了為同盟會服務的報紙。

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既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逐漸形成,也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開始。興中會成立之後,全國各地陸續成立了大批革命團體,從而為日後開展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