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中土英雄
冉魏雖然建立,所控制的地區只有首都鄴城一座孤城,四面全是敵人,南面石衹近在襄國,段氏鮮卑段勒在黎陽;北面石琨在冀州,姚弋仲率羌人據守灄頭;東面滏口的張沈;西面陳留的段龕。清一色的後趙的軍隊,一個個據點把鄴城圍個鐵桶相仿。
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漢胡民族衝突達到頂鋒,冉閔的漢軍與諸胡族展開數次大決戰,“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每次征戰,冉閔必定身先士卒大振神威。
冀州石琨搶先發難,在冉閔未稱帝之前便帶著七萬大軍向鄴城進發,冉閔僅率騎兵一千在鄴北衝擊石琨的大軍,冉閔手持雙刃矛,馳騎衝鋒,所向披靡,斬首三千級,石琨等大敗而逃。
冉閔稱帝后,石祗馬上在襄國繼後趙皇帝位,獲得六夷擁護。同年四月,派石琨率十萬大軍再次征討冉閔,張駕度、段勤、劉國、靳豚等各地將領也組成聯軍向鄴城挺進。
此時的鄴城發生一次動亂,冉閔殺害了與他一同起事的李農,看起來,一山真的難容二虎,李農的勢力太大已經威脅到冉閔的帝位。內亂過後,魏國的實力受到削弱,冉閔只得派遣使者出使江東向東晉朝廷求援,他並未以一個臣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君主的身份求援,且語氣強硬,“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東晉自以正朔自居,那裡看得起一個妄稱天子的兩姓家奴,要我救你,我呸!沒扁你就算不錯!
東晉朝廷救援冉閔不可能,趁亂奪取中原早已安排上議事日程,褚裒北伐失敗後,朝廷任命殷浩為中軍將軍接任揚州刺史,假節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任命投降的苻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黃河以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任命苻洪的兒子苻健為假節、右將軍、監黃河以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企圖依靠氐人的力量收復中原。苻洪的部將麻秋毒死苻洪,麻秋為苻健所殺,苻健打著晉朝的旗號殺入關中建立前秦帝國。
冉閔得不到東晉的支援孤軍奮戰,中原地區的戰局向有利於後趙一面發展,偏偏石琨太不爭氣,先前丟了七萬大軍,這一次在邯鄲又被冉閔的大將王泰打個落花流水,傷亡一萬餘人,被迫撤軍。勝利的天平又倒向了冉魏,公元350年八月,冉閔親提大軍在蒼亭(山東陽谷東北)擊敗後趙各地的聯軍,斬殺二萬八千人,一路追擊,追到陰安(河南清豐縣)聯軍全部投降。至此冉魏軍力強大,士兵三十餘萬,旌旗、戰鼓綿延一百餘里,“雖石氏之盛,無以過也。”
曾在西晉任散騎常侍的隱士辛謐給冉閔上書說“物極則反,致至則危。”勸他功成身退歸身晉朝,並且絕食而死以示真誠。人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往往看不到潛伏的危險,風頭正勁的冉閔如何肯聽,對此嗤之以鼻,不加理睬,對殘餘的後趙襄國政權發起了戰略大反擊。
十一月,冉閔率步騎十萬進攻襄國,石祗率羯胡將士固守。為分化敵人的鬥志,冉閔讓兒子冉胤做大單于帶領新近投降的一千胡兵。大臣韋謏勸他說,“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冉閔勃然大怒,將韋謏父子殺死。人在逆境往往能夠勤於思考,在順境時想問題卻太簡單,冉閔也不想想,你靠殺胡起家,一雙手粘滿胡人的鮮血,僅靠施得恩惠就能讓胡人降服嗎?
冉閔圍襄國百餘日,逼得石祗去皇帝稱號改稱趙王,派出使臣向燕國求救,同時請羌族首領姚弋仲來解圍。姚弋仲正在生氣,原來他和氐族首領苻洪都看中關中地區,趁著中原大亂,各自派兵向關中進發,苻洪比他狡猾先向東晉稱臣,得到晉軍北伐都督殷浩支持,把姚弋仲的兒子姚襄打得大敗,五萬人死掉三萬。後來蒲洪被部將麻秋毒死,可他的兒子苻健卻憑借東晉的聲勢先行佔領關中,年初在長安稱天王、大單于,國號大秦。他們羌人姚家和氐人苻家一同從關中地區遷出,如今看著苻氏回老家做皇帝,心中又氣又急一病不起。看到石祗的告急文書恨恨對姚襄說,“冉閔棄仁背義,屠滅石氏。我受人厚遇,當為復讎,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於閔,若不梟擒以來,不必復見我也!”姚家即刻發兵。
燕王慕容俊謗本不用石祇請,早在冉閔稱帝前,慕容霸出徒河東道,慕輿於出西道,慕容俊自將中軍由中道出盧龍塞,燕軍兵分三路已然入塞。在石祗的使者到之前,燕軍已經攻克幽州、冀州大部分城池。石衹使者一到,慕容俊欣然應允,派大將悅綰率兵救襄國。此前冉閔也派出使者遊說慕容俊,燕國上下不予理睬,他的殺胡令讓所有的胡人團結在一起。
公元351年三月,石琨的冀州之兵,姚襄的三萬八千羌族騎兵,慕容燕國悅綰的三萬精銳到達襄國,“三方勁卒合十餘萬”。
鮮卑和羌人的大軍來勢洶洶,冉閔又欲出戰,將軍王泰勸他固守不戰尋找機會,“今襄國未下,外救雲集,若我出戰,必覆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固壘以挫其銳,徐觀其釁而擊之。且陛下親臨行陳,如失萬全,則大事去矣。”此時一個叫做法饒的和尚激起冉閔的好鬥之心,他說“陛下圍襄國經年,無尺寸之功;今賊至,又避不擊,將何以使將士乎!且太白入昴,當殺胡王,百戰百克,不可失也!” 冉閔豪氣沖天攘袂大叫:“吾與胡賊決戰!”又是一馬當先,殺入石琨和姚襄陣中,結果被燕軍從側翼突擊,石祗又從襄國殺出,三面合圍,冉閔經歷了生平第一次大敗,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不出韋謏所料,降胡臨陣倒戈,冉閔僅與十餘騎逃回鄴城。鄴城上下震動,以為冉閔戰死,冉閔親自到郊外祭天,人心才安定下來。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姚襄得勝回到灄頭,姚弋仲怒其不能擒殺冉閔,“杖之一百”。
石祇乘勝派大將劉顯率兵七萬攻打鄴城。冉閔奮威再出,大破羯軍,斬首三萬餘級。戰敗的劉顯乾脆和冉閔媾和,回到襄國將石祇殺死,把人頭獻給冉閔,冉閔命人將石祇的人頭在通衢大道上焚燒,其後劉顯在襄國稱帝,冉閔再次打敗劉顯攻入襄國,將石家子孫盡數殺絕,石琨逃到江東,東晉朝廷下令在建康街頭處斬,石勒一族從此滅絕。民族間的仇恨竟至如此,但願世世代代不再有民族紛爭。
戰爭是魔鬼,受苦的還是老百姓,“中原大亂,因以饑疫,人相食,無復耕者。”魏國領土僅限於河北南部一帶,久經戰亂,百姓不種地,魏軍開始斷糧糧。
公元352年四月,冉閔只得率領軍隊到燕國的佔領區常山、中山諸郡找食物,與慕容恪的大軍不期而遇。此二人,一個是氣吞如虎的猛將,一個是溫文而雅的儒將,一個身經百戰,一個所向無敵,兩位舉世名將在常山展開殊死搏鬥,常山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重裝步兵與重甲騎兵之間的一次顛峰對決。
慕容恪,字玄恭,慕容皝第四子。幼而謹厚,沈深有大度。他的母親高氏無寵於慕容皝,慕容皝也從未把慕容恪放在心上。十五歲那年,身長已達八尺七寸(約合現在的1米90以上),容貌魁傑,雄毅嚴重,每所言及,輒經綸世務。慕容皝大為驚訝,授予兵權,讓他出兵打仗,慕容恪逐漸在戰爭中嶄露頭角,“臨機多奇策,使鎮遼東,甚有威惠。高句麗憚之,不敢為寇。”慕容皝讓他與三子慕容俊討伐夫余國,慕容俊居中指揮而已,慕容恪“身當矢石,推鋒而進,所向輒潰。”慕容皝臨死前對繼任慕容俊說,“今中原未一,方建大事,慕容恪智勇俱濟,你就指望他吧。”慕容燕國與冉魏的大決戰當仁不讓由慕容恪指揮。
冉閔的魏軍與慕容恪的燕軍在魏昌城(在今河北定州南)相遇,是遭遇戰,魏軍本無準備,南向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退卻,慕容恪窮追不捨,一直追到泒水(今河北大沙河),激怒了冉閔,不顧一切的要回師與燕軍決戰。大將軍董閏、車騎將軍張溫勸冉閔不要意氣用事,主張繼續退卻,“鮮卑乘勝氣銳,不可當也,請避之以溢其氣,然後增加兵力以擊之,可以捷也。”冉閔的血性上來,任是誰也攔不住,大怒道:“我就要用這些兵力,平幽州,斬慕容俊。今天遇到慕容恪就要逃避,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強牛一個,司徒劉茂一聽,知道冉閔必敗,對特進郎(官名)說:“吾君此行,必不還矣!我們為什麼要坐等被殺戮的恥辱!”於是二人一起自殺。
冉閔督軍氣勢洶洶殺奔燕軍,兩軍在廉台(今河北無極縣)交戰,魏軍步卒刀林戟海裡滾出來的,在冉閔的帶領下,勇猛向前,十戰十勝重創燕軍,兵力佔優的燕國將士反而害怕起來,“(冉)閔威名素振,眾鹹憚之。”慕容恪鎮定自若地對諸將分析:“冉閔勇而無謀,一夫敵耳!其士卒饑疲,甲兵雖精,其實難用,不足破也!”魏軍連飯都吃不上,再怎麼精銳也沒用,再者說強弓之末不能穿魯縞,累勝之後魏軍也接近崩潰的臨界點,加上他們的主帥冉閔一勇之夫,我們可以用計策打敗他。
魏軍確實乏糧又經過不斷的戰鬥,沒有增緩部隊體力透支厲害,但他們畢竟連戰連勝,士氣正旺,如何打掉魏軍的氣勢呢?慕容恪心裡已經有了對策。
兩軍再度交鋒,冉閔因為自己的士兵多是步卒,而燕軍都是騎兵,便有意到林地中交戰。慕容恪馬上判斷出冉閔的意圖,讓輕騎引誘魏軍至開闊地,把軍隊分成左右中三部,中軍由五千鐵甲重裝騎兵用鐵鎖連馬結成方陣,後世的連環馬由此而來。
重裝騎兵中國比西方所謂人馬披甲的騎士出現得早,東晉十六國時期已經出現,叫做甲騎具裝,具裝鎧有鐵質的,也有皮質的,一般由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軀幹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以及豎在尾上的“寄生”六部分組成,使戰馬除耳 、目、口、鼻以及四肢 、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鎧甲的保護。加上騎在馬上頭戴兜鍪,身披兩襠鎧,手執長柄的馬矛—槊(又稱槊)的武士,一個重騎兵相當於一座小型堡壘,五千鐵甲騎兵再用鐵鎖相連那就如同一堵堵銅牆鐵壁。
慕容恪胸有成竹地對眾將說:“冉閔素輕敵,銳氣十足,他的兵力少,必定死攻我中軍,我用鐵甲騎兵纏住他,你們率領所有的騎兵從兩翼發動攻擊,無不克!”
慕容恪分析得相當準確,冉閔果然經受不住燕軍的一再引誘,把軍隊投向平地。步兵與騎兵交戰,最好是在林地進行。兩軍列陣對壘交鋒也可以,騎兵會喪失其機動性,只要扼制騎兵的衝擊力,步兵方陣勝算很大,所以冉閔並不懼怕與燕騎決戰。
冉閔跨騎日行千里的朱龍寶馬,左操兩刃矛,右執鉤戟,身先士卒,突入燕陣之中,斬首三百餘級。擒賊先擒王,冉閔望見大幢,知其為中軍,帶領軍隊向前直衝。他萬萬不曾料到,慕容恪徹底放棄騎兵的機動性前無古人的創造出連環馬,饒是冉閔有通天的神力,部下的銳卒矛鋒甲固,生死無懼,也無法衝破鋼鐵大陣。燕左右兩軍從旁夾擊,徹底攻潰魏軍,把冉閔團團圍住,冉閔衝出重圍,向東逃走,人雖勇,馬已疲,朱龍馬倒地,冉閔被燕軍擒獲。
燕王慕容俊以勝利者的姿態責問冉閔:“汝奴僕下才,何得妄自稱帝?”冉閔辭氣不屈,昂首答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稱帝邪!”慕容俊大怒,鞭之三百,送到龍城,斬於遏陘山(在今遼寧朝陽)。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
冉閔死後,他以武力建立起來的魏國政權迅速瓦解,前燕攻克鄴城,佔領河北、山東地區。公元352年,慕容俊在鄴城稱帝,與此同時,關中的另外一個政權前秦也正式宣告成立。
前秦,十六國之一,氐族人所建。公元350年,氐人苻洪佔據關中,稱三秦王。352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國號“秦”,史稱前秦。若想瞭解前秦的歷史就必須知道氐族的由來。
關於氐族的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氐族和羌族是一個民族,同源而異流;另一說氐、羌雖自古關係密切,然而從來都是兩個不同民族;還有人認為,氐與古老的三苗有淵源關係,即與今日的苗族同源。
從春秋戰國至秦漢,氐人活動在西起隴西,東至略陽,南達岷山以北的地區。西漢至三國時氐人經歷了兩次較大的遷徙,第一次是在漢武帝時期,第二次是在東漢時期。對氐人影響最大的是第二次遷徙,由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氐族豪強也趁機據土稱雄。隨著曹操與劉備兩大軍事集團在漢中一帶對恃,夾在其中的氐人勢力成為雙方角爭的目標。曹操在漢中為劉備戰敗後,前後數次遷徙武都的氐人於關中。因而至魏晉時代,氐人除原在武都、陰平二郡外,又在關中、隴右一些郡縣與漢人及其它各民族共同生活。八王之亂後,匈奴漢國多次向關中地區發動攻擊均受到氐羌勢力的抗擊而遭到失敗,使匈奴人以及後來的羯族人認識到關中氐羌人的厲害。當他們打下關隴地區後,為加強關中地區的穩定以及充實中原地區的人口,匈奴漢國、前趙、後趙多次將氐人遷到關東地區,建立前秦政權的苻氏便是其中的一支。
苻氏的祖先初居武都,當地的人以其家池中生五丈長的蒲草,稱之為“蒲家”,因以為姓。曹魏時,由武都遷於略陽郡臨渭縣(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南),世為部落小帥。 公元310年(晉永嘉四年),蒲洪被宗人推為盟主,自稱護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陽公。劉曜在長安稱帝,以蒲洪為寧西將軍、率義侯,曾徙居於高陸(今陝西省斑陵縣西南),進封氐王。前趙亡後,薄洪投降石虎,拜冠軍將軍、涇陽伯。石虎採納他的主意遷徙雍州豪傑及氐、羌10多萬戶於關東,充實京師之地。蒲洪被拜為龍驤將軍、流民都督,率戶2萬居於枋頭(今河南省浚縣西南)。
冉閔殺胡天下大亂,遷入中原地區的關隴流民相率西歸,路經枋頭,大多歸順蒲洪,人馬十餘萬。蒲洪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三秦王,當時讖文流傳“草付應王”,蒲洪改姓氏為苻氏。苻洪流露出自立為王的野心,被後趙將領麻秋毒死,臨終留下遺命,令其子苻健西歸。老頭說,我之所以不入關是因為我想平定中原,可惜我被一個小子暗算了,中原之事不是你們兄弟所能辦成的,你們回關中吧!“所以未入關者,言中州可指時而定。今見困豎子,中原非汝兄弟所能辦。關中形勝,吾亡後便可鼓行而西。”
苻洪死後,苻健心知自己能力不足,去掉三秦王的名號,向東晉稱臣,其實他是別有用心,想借用東晉的號召力迅速入關中。果不其然,苻健輕鬆地搶在羌人姚襄前面,打敗關中杜洪,佔據長安。苻健進入關中後迅速稱帝,建立前秦帝國。
東晉朝廷對他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恨之入骨,也給急於北伐證明自己的東晉荊州刺史桓溫一個進兵的口實。
桓溫滅蜀之後威名遠揚,東晉臣民把他當作大英雄來看,不過他的雄心遠不止收復蜀地,褚裒北伐失敗後,趁著冉閔在中原攪水的當口,桓溫再次上表朝廷要求北伐,朝廷還是不肯給他立功的機會,再度任命殷浩北伐。
殷浩,字深源,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縣東北)人,弱冠有美名,識度清遠,尤善玄言,坐談名士。有人曾經問過他,“為什麼陞官會夢到棺木,發財會夢到糞便?”殷浩隨口答道:“官本臭腐,故將得官而夢屍,錢本糞土,故將得錢而夢穢。”時人以為名言。殷浩視官財為臭腐糞土,自然不屑為官,曾結廬父親的墓地旁十年,朝廷累召不出,當時的人們將他比作管仲、諸葛亮,說他出仕與否直接影響到江左的興亡,名士謝尚(謝安之兄)曾說過,“深源不起,當如蒼生何!”
殷浩與西晉王衍一樣的人物,不過他有一點比王衍強,就是敢於帶兵。東晉朝廷忌憚桓溫,揚州刺史褚裒極力舉薦名滿天下的殷浩,執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多次請他出山,直到褚裒北伐失敗氣死之後,殷浩才接任他的職務,擔任起北伐重任。上任第一件事,針對前秦苻健的背信棄義實施一條反間計,派人暗地裡勸誘苻健的部將梁安、雷弱兒,讓他們去刺殺苻健,許諾把關右地區的官職封給他們。
不久得到雷弱兒的同意,請求派兵接應。殷浩大喜,果然是不同凡響,諸葛亮一出妙計安天下,上表請求北伐。朝廷中有人尚且不信,吏部尚書王彪之認為:“雷弱兒等人有詐,殷浩不應該輕舉妄動。”可關中傳來消息,秦將張遇反了,張遇原本是後趙的大將,為冉閔逼迫投降前秦,苻健待他不錯,並娶娶張遇的繼母韓氏為昭儀,不過苻健這人說話太隨便,好開玩笑,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著張遇說:“卿,吾假子也。”張遇恥之,發兵造反,兵敗被殺,消息傳到東晉,殷浩以為自己的反間計成功了。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十月,朝廷委任他為中軍將軍,假節、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率大軍七萬北伐許昌、洛陽,大軍剛出發,殷浩便從馬上摔下來,幸好沒受大傷,一時間大家都覺得有點晦氣。雖說是儒將,也不至於墜馬吧?殷浩有肚量,任命與自己深有矛盾的羌人姚襄為前鋒。
姚襄我們前文說過,極厲害的主兒,在他父親姚弋仲死後投降東晉,他投降也是別有用心的,他被苻健戰敗沒法子,想借東晉的勢力另有所圖。殷浩看穿他的用心,非常討厭他,曾派刺客殺姚襄,人家刺客欽佩姚襄為人反水了,後來姚襄派人來解釋此事,殷浩還想利用姚襄打苻健,此事也就擱下了,此次北伐任命他為先鋒。姚襄如果誠心給東晉賣命,做個先鋒官不在話下,可惜他不是,當大軍行進到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時,姚襄在夜晚打殷浩一個伏擊,七萬大軍被打散,殷浩逃走,朝野嘩然。
這一下,被桓溫抓住把柄,上表要求治殷浩的罪,晉廷無奈,只得將殷浩削職為民,桓溫從此掌握中外大權。這回看桓溫的了,公元354年二月,桓溫率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北伐關中,討伐前秦。在藍田大敗秦軍,射死秦國太子苻萇,兵於灞上,三輔郡縣多降,關中百姓爭持牛酒迎勞晉軍,男女夾路觀之,有些老年人垂淚哭泣:“不圖今日復睹官軍!”自公元316年晉愍帝被劉曜俘虜起三十八年晉軍的絳旗就從來沒有在關中地區飄揚過。
桓溫兵臨長安城下並未急於進兵,給前秦以喘息之機,苻健指揮軍隊反攻,晉軍乏糧,桓溫遷徙關中百姓三千餘戶南下,率軍班師。
苻健應付走桓溫,精疲力竭,第二年,身患重病,一命嗚呼,其子苻生繼位。苻生力大無窮,是個勇將,曾單槍匹馬在桓溫陣中來往衝殺十數次,不容易,桓溫那是步兵行家,能在他的陣裡衝來突出,沒真功夫那是扯蛋。
皇帝也是無奇不無,家天下的傳承製度使善人、惡人都有希望成為一國之君,讓人性的醜陋達到極至,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在善惡兩方面都達到頂峰,我們先來看看苻生皇帝吧。
苻生,字長生,苻健第三子,天生一隻眼,七歲的時候爺爺苻洪開他玩笑(苻家人的傳統),對侍從說:“我聽說瞎子一隻眼流淚,你們信不信?”眾人趕緊說:“信!”小苻生火了,拔出身上的佩刀把自己那只瞎眼刺出血來,沖眾人說:“這也是眼淚!”苻洪大驚,掄起鞭子抽他,苻生依舊倔強,梗著脖子說:“你別抽我,我天生不怕刀砍矛戳,就是受不了鞭打。”苻洪又氣又怒,“你要是再這樣子不聽話,我讓你做奴才!”苻生還是不服氣,“我可沒石勒那麼好的耐性!”嚇得苻洪沒來得及穿上鞋,光著腳丫子搶上前去摀住他的嘴。後來對苻健說,“此兒狂勃,把他除掉算了,將來必定敗家!”苻健要殺他,弟弟苻雄不肯,勸他,“小孩子長大以後就改了,這又是何必呢!”
苻健太子苻萇被桓溫射死,苻生揀個便宜,不過他衝鋒陷陣可以,做皇帝不稱職,整一暴君。每當接見大臣們時總是佩刀帶箭,錘、鉗、鋸、鑿等可以殘害人的刑具。即位沒多久,后妃、公卿以下直到奴僕,被殺掉的總共有五百多人;被截下小腿、折斷胸肋、鋸斷脖子、剖開孕腹的人比比皆是。苻生喝酒不分晝夜,有時一連數月不臨朝處理政事。因為少一隻眼睛,就忌諱別人說:“殘、缺、偏、只、少、無、不全”一類詞,因誤說了這些字眼而被殺死的人,不計其數。這個人尤其喜歡活著剝掉牛、羊、驢、馬的皮,用熱水退活雞、活豬、活鵝、活鴨的毛,把它們放到大殿前面,幾十個為一群。有時則剝掉人的臉皮,讓他們唱歌跳舞,他來觀看,以此作樂。
苻生曾經問周圍的人說:“自從我統治天下以來,你們在外邊聽到些什麼?”有人對他說:“您是聖明君主,賞賜得當,刑罰嚴明,天下人都在歌頌太平盛世。”苻生怒道:“你向我獻媚!”於是就把他拉出去殺了。改天他又問這個問題,別人一想,不能歌頌他,越拍這人越有毛病,改說:“陛下的刑罰稍微過分了一點。”苻生又怒道:“你誹謗我!”這人也被殺了。
苻生晚上吃棗過多,第二天早晨肚子不舒服,就召來太醫令程延,讓他號脈診斷。程延說:“陛下沒有別的病,就是棗吃多了。”苻生很奇怪,問道:“你是聖人嗎?”程延想我一大夫,怎麼會是聖人呢?回道:“不是!”苻生大怒:“你不是聖人,怎麼知道我吃棗了!耙騙朕,拉出去殺了!”
一天,苻生大宴群臣於太極殿,讓尚書令辛牢做掌酒官,正喝到盡興時,苻生一看,大臣們都不怎麼喝,掌酒官還在哪兒閒著沒事幹,不高興了,“誒?你這陪酒的不去敬酒,坐哪兒幹什麼?”撈起弓箭來,一箭把辛牢射死。群臣十分害怕,再也沒有人敢不喝醉,全都喝得爛醉,橫躺豎臥,衣冠不整,苻生這才高興,“喝酒賭錢品人性嘛”,喝醉了那才都是好人吶!
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終於有一天,前秦官員們獲得新生,公元357年,苻健兄弟苻雄之子苻堅發動宮廷政變。當時,苻生還醉倒大睡,苻堅的士兵來到後,苻生驚慌地問周圍人說:“你們是什麼人?”眾人回答:“強盜!”苻生說:“為什麼不叩拜!”苻堅的士兵全都笑了。苻生更加生氣,大聲道:“為什麼不趕快叩拜,不拜者殺頭!”強盜的頭沒被砍掉,苻生人頭落地。苻堅自稱大秦天王,改元永興,在他的手裡一個空前強大的前秦帝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