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殺妻

第五十五章立子殺妻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這是多少開國之君發自肺腑的慨歎,遠的不說,就說眼前,新中國建國五十八年,有人竟將現今中國稱之為盛世,多可笑、多荒誕的話,假若你呆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的豪華別墅、賓館裡,你還就真在盛世中。如果你到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西、雲南、四川、西藏、青海、蘭州、新疆、內蒙、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廣大農村去實地考察一下的話,你就不會發出如此大言不慚的話。如果你再到美國、日本、歐洲、北美等地去轉一圈的話,你會感覺到一邊是美麗的天堂,一邊是平凡的人間,聊以自慰的是,我們還沒有生活在戰火紛飛、疫病橫行的地獄。

貧富不均、地區差距、道德淪喪、思想空虛、貪污常事、農民低保無著、工人生活窘迫,難道這就是所謂盛世?任重道遠,何時我們的人均收入能夠趕上美國、日本。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我們距離盛世還很遙遠,努力吧!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們的優秀幹部難道比不上一個拓跋圭,今人難道比不上古人?拓跋圭為拓跋鮮卑人打下中原,獲得無盡的財富,為國家強盛、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改變野蠻落後的部族統治,向新型的社會轉型,費盡心力,幾近瘋狂。

兩種文明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拓跋圭舉步艱難,對拓跋貴族的妥協難以獲得認可之後,拓跋圭果斷地站在先進社會一邊。晉朝滅亡,楚國建立,晉室宗親司馬休之等人準備投奔北魏,到了陳留分為兩路,劉軌、司馬休之、劉敬宣等人投奔南燕,袁虔之、劉壽、高長慶、郭恭等人投奔後秦。拓跋圭一開始的時候聽說司馬休之等人打算前來,非常高興。左等也不到,右等也不來,差人一打聽,人家說:“魏朝聲威遠被,所以司馬休之等人都打算來歸附。但是,不久又聽說崔逞被殺的事,因此改變主意。”拓跋圭深深懊悔自己逼殺了崔逞,從此以後,讀書人即使有什麼過錯,也能得到寬容和優待。此事對拓跋圭刺激很大,北魏若想贏得人心,成為一個強國,決不能走遊牧文明的道路。他下定決心催促鮮卑社會加速封建化,在急劇變化中,拓跋圭與拓跋貴族的關係極其緊張。

維持封建皇朝的統治,必須保證君權,拓跋圭意識到最可能威脅到皇位的,不是漢人,而是鮮卑貴族。拓跋珪設立候官,以刺探臣下的活動。所謂候官相當於國家安全局一類的機構,像美國聯邦調查局、英國的軍情六處、蘇聯的克格勃等等。

拓跋圭通過候官著手剪除對他帝位有威脅的拓跋親貴和部落首領,讓人領略到他的鐵石心腸。削除曾在柏肆之役圖謀自立的司隸校尉、毗陵王拓跋順的職務;以醉酒亂性對太原公主失禮為由,將戰功赫赫的常山王拓跋遵賜死;以奢豪喜名的罪名處死平原太守、素和部首領和跋,並誅其全家;中壘將軍鄧淵的從弟尚書鄧暉與和跋關係很好,拓跋珪又將鄧淵賜死;候官報告說,庾部首領、名冠諸將的司空庾岳和中山太守、莫那婁部首領莫題“服飾鮮麗,行止風采,模仿人君”,拓跋圭毫不手軟,將庾岳殺死。然後,派人手持當年窟咄之亂中,莫題獻給窟咄的那支箭給他看,問話說:“三歲牛犢,能勝重載否?”莫題父子對泣,一家被嘲弄後滅族。

羈押在秦國的賀狄干做為戰俘交換回到平城,拓跋圭伐秦期間曾遙封賀狄干為襄武侯,加秦兵將軍,此時竟然發現他的語言衣服,和羌人一樣,認為他看不起本國文化,下令處死。

賀狄干的死純是加強意識形態的需要,其他人的死則是對新型北魏皇朝造成威脅。部落首領紛紛被殺,拓跋珪與部落貴族的鬥爭進入白熾化。恐懼、不安和過度的緊張使得拓跋珪煩悶多疑,精神失常。

拓跋圭戀上寒食散,寒食散是藥石,性燥,有春藥功效,必須心境平和,寒食散促使魏晉士人形成一種平和、豁達的性格,不輕易動怒。生性野蠻、剽急的北方蠻族人學不來,他們服用,非但起不到神智清明有益一方面的作用,反而導致壞的副作用變本加厲。拓跋圭在太醫令陰羌死後,“藥數動發,”性情更加狂燥,喜怒無常。有時幾天不吃飯,有時通宵不入眠,追想自己平生成敗得失,自言自語,喋喋不休。

北魏境內不斷出現自然災害,受東漢讖緯之學的影響,拓跋圭深信天人感應之說,把災變歸咎於臣下,認為他們沒有盡到人臣職責,覺得朝官和內侍,都懷有惡意。整天疑神疑鬼,每當文武百官上前啟奏國事,他都往往會記起你過去犯過的錯,突然殺掉你。如果有人面色稍變,或呼吸不勻,或步履不穩,或話語出現錯差的,就會懷疑你們是不是心中有鬼,居心不良所以才表現在外表上,有時會親手把人刺死,皇宮天安殿前,每天都擺放著被處決的死屍。

北魏開國重臣穆崇憂慮死去,勢單力孤的拓跋儀見拓跋珪像瘋狗一樣,喪失理智,害怕他記起前次政變,自己難逃一死,逃亡外地,被抓獲,賜死。朝廷中人人朝不保夕,官員們苟且偷安,魏都平城盜賊公行,人跡稀少,根本沒有人處理政務,也沒人匯報工作,離他遠遠的。唯獨吏部尚書崔宏之子、著作郎崔浩恭敬慇勤,不稍懈怠,有時整日不歸家。崔宏也小心謹慎,既不得罪,又不獻媚取寵,故父子安然,得以免禍。拓跋珪成了名符其實的孤家寡人,北魏政局,岌岌可危。

拓跋圭外表狂燥,頭腦中的思路格外清晰,在君位傳承問題上,繼承、發揚了一種殘無人道卻行之有效的制度,“立子殺妻,子貴母死”。此項制度為漢武帝用來防止母后干預朝政及外戚家族作亂所發明,漢武帝立劉弗陵為太子,擔心“主少母壯”重蹈呂後覆轍,便以“屢違聖意”為由,把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囚禁於雲陽宮。鉤弋夫人憂困而死,漢武帝深感內疚,在甘泉宮前建“通靈台”以表懷念。

“子貴母死”在漢朝,僅僅施行了一代,在北魏,做為一條鐵的律令,被七代君王嚴格冷酷地執行,自道武帝拓跋圭末年到獻文帝拓跋弘皇興三年60年間,共有五位皇后殘死於這條野蠻的詔令下。那麼,究竟什麼原因促使拓跋圭定下這條冷酷無情的政策呢?難道他真的精神分裂了嗎?難道北魏數任帝王都是瘋子嗎?

母以子為貴,中國封建社會宮廷中,諸皇妃以生兒子為榮,母親為兒子能繼承皇位,對老皇帝爭寵獻媚,費盡心機,一旦兒子立為太子登上帝位,母親便被尊為太后,享齊人之福,榮耀無邊。這種情況,在北魏宮廷不存在,北魏開國皇帝拓跋圭立下的規矩是,立太子先殺其母。試想還有哪個母親願意自己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呢?以至於魏書中如是記載:“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

拓跋圭立長子齊王拓跋嗣為太子的同時,將太子的母親,與他一起患難與共的妻子獨孤劉氏賜死,並對太子解釋說,這是效仿漢武帝防止母后專權,為國家作的長久之計。果真僅僅是傚法古人嗎?拓跋圭沒有其它的想法嗎?

當然有,北魏皇朝這條制度並非拓跋圭首創,他無非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而已,早在拓跋部從林地走向草原,殺妻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大鮮卑山下來時的拓跋部很弱小,歷代可汗通過與草原其它部落通婚壯大自己,為不被比自己強大的聯姻部落吞併,總是先聯姻,隨後發生戰爭,可汗們的妻子成為犧牲品。

拓跋圭注重本族歷史,即便在與漢族進行融合,向農耕文明轉型的過程中,非常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拓跋部是蠻族,沒有文字,他們的歷史經驗就是故事,由故事演變出來的世代傳唱的歌謠。北魏開國,拓跋圭把拓跋部中流傳的歌謠,集中起來編成“代歌”,也就是“燕魏之際鮮卑歌”,後來進入北魏樂府,稱之為“真人代歌”,掖庭中晨昏歌之。歌詞內容是“上敘祖宗開基所由,下及君臣廢興之跡”,凡一百五十章。這是一部絕好的拓跋史詩,可惜它以漢字寫鮮卑本音,鮮卑人懂,別人卻不懂,以至於未能流傳下來。

我們前文講過的,“詰汾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的諺語便揭露了這段史實,詰汾可汗的妻子天女不是回天廷,而是被殺;力微可汗不是沒有舅家,而是全族被滅。到了猗X和他的妻子祁氏時代,祁氏憑借強大的後族和分裂後的拓跋聯盟,先後立自己的兩個兒子為部落聯盟首領,干預聯盟權力,凌駕聯盟之上成為女主。拓跋圭本人也是憑借母親的部族賀蘭部復國成功,他創業的敵人,諸如獨孤劉氏諸部、賀蘭賀氏諸部、慕容燕國,無一例外都是與拓跋部聯姻的部族。這便是拓跋圭確立“子貴母死”制度的根本原因,不同於漢武帝的假想,外家部族對北魏皇朝的威脅實實在在。另外,拓跋圭基於這樣一種想法,你是皇帝,皇帝無私事,無父母,有的只是天下,有的只是百姓。這條野蠻的制度,使得北魏帝國前期的君位傳承井然有序,當這條制度被廢除時,北魏亡國了。

野蠻的手段催生文明的效果,這就是集權與民主的差別,權力的集中可以辦成許多民主國家無法想像完成的事情。一個女人與國家太平相比,孰輕孰重?但對一個女人來說,該是何等樣的殘忍?任誰也無法接受,誰能任由自己的親生母親被殺呢?太子拓跋嗣聽到這條驚人的詔令時,滿面流淚,哀泣不自勝,回到住處,整天整夜地哭號悲泣,“日夜號泣”。拓跋圭大為惱火,身為一國儲君,不能為天下解憂,為百姓立太平,為一個女人哭哭啼啼,如何做帝國領袖!下旨召拓跋嗣入宮,太子東宮的左右親信對拓跋嗣說:“太子,你不能去!皇上很氣憤,你如果進去,恐怕出不來了。”拓跋嗣純孝,對母親孝,對父親也孝,父皇召見,怎麼能不去。侍從們連忙勸:“孝子事父,小杖則受,大杖避之。父親處罰兒子,罵幾句,打兩巴掌,你得受著,往死裡折騰,你得跑,萬一把你打死了,你就陷皇上於不義,不如暫時迴避一下,等皇上的怒氣平定之後再進宮。”拓跋嗣一聽,有道理。儒學是哲學,哲學是辯證的,我們不能教條式得去理解孔子,真正的儒學是辯證的儒學。

拓跋嗣逃往外地,隨行的只有兩名侍衛,王洛兒、車路頭。王洛兒是平城人,性忠謹,少善騎射,東宮屬官,拓跋嗣在一次冬季遊獵時,縱馬踏冰渡河,連人帶馬一起掉冰窟窿裡,王洛兒把拓跋嗣救出來,自己差點凍死,他和車路頭都是拓跋嗣死黨。

拓跋嗣前腳出平城,後腳宮廷就發生了一起殺父醜劇,作反的是拓跋圭的二兒子,清河王拓跋紹。拓跋紹的母親是賀太后的妹妹,論起輩份來,那是拓跋圭的姨母,人長得貌美如花,拓跋圭依附賀蘭部的時候,一眼看上了,想納為己有。草原民族不注重倫理,賀太后並沒有拿倫理道德來反對,而是說了一句經典名言,“過美不善。太美的東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況且她已經有了丈夫,不可強奪。”一說這話,可能全天下漂亮女人會齊聲反對,歧視美女,幸虧這話是賀太后說的,她也是靚女。其實賀太后並非單指女人,是指所有的事物,她的想法和王猛心心相通,王猛說過善始者不必善終,十全十美原本就是沒有的事,太完美的東西必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早晚會暴露出來。

拓跋圭當年意氣正銳,鋒芒在外,怎麼會放過一個合心意的漂亮女人呢,派人把她丈夫殺死,納為夫人,生下拓跋紹。這個兒子,拓跋圭好的地方一點不肖,壞的基因全部繼承,為人凶狠無賴,游手好閒。喜歡在大街小巷裡遊逛,搶劫行人,剝光別人的衣服逗笑取樂。拓跋圭非常不滿,曾經把他倒懸在井中懲罰他,奄奄一息的時候才把他拉上來,身為長兄拓跋嗣也多次教訓責備他,拓跋紹本性難移,惡習不改!

公元409年(北魏永興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拓跋珪把賀夫人大罵一頓,並將其囚禁,準備處死,天黑推遲未決。賀夫人害怕,同床這麼多年,不知道丈夫什麼樣的脾氣,滿朝權貴說殺就殺,同甘共苦的劉夫人說賜死就賜死,弄死自己哪裡會顧念夫妻情意,趕緊秘密通知兒子拓跋紹,要他來救。

怎麼救?年僅十六歲的拓跋紹一不做,二不休,當天深夜,與帳下武士以及宮中侍衛幾個人聯絡謀劃,由宦官引路跳越宮牆闖入拓跋珪的臥室。這是拓跋圭自己結出的惡果,左右侍從因為拓跋圭末年的凶狠殘暴,個個恐懼異常,可能都盼他死,沒人打援手,只是高喊“有賊!”拓跋圭睡夢之中驚醒坐起,一摸弓箭腰刀都不在,被拓跋紹等人亂刀砍死,可憐肇基北朝一百多年基業的大魏開國皇帝終年只有三十九歲。

砍死父皇,拓跋紹緊閉宮門,第二天中午,皇宮的門還沒開,拓跋紹謊稱奉詔,把文武百官集合在端門之前,面向北方站立,從門縫中對大臣們說:“我有叔父,也有哥哥,你們打算聽誰的?”說得大家愕然失色,一時間全愣住了,這都哪跟哪兒?問了半天,沒一人回答。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南平公長孫嵩說話了:“擁護大王。”眾人這才知道拓跋圭已死,又不明白死的原因,所以沒人膽敢出聲,陰平公拓跋烈放聲大哭,轉身離去。拓跋烈,是拓跋儀的弟弟,也就是從小苞拓跋圭長大的一家人。

魏都平城鬧翻了天,朝野洶洶,人懷異志。肥如侯賀護到安陽城北,點起警報的烽火,賀蘭部落的人都紛紛趕來,其他那些部落也都各自把舊有族人集合在一起。拓跋紹聽說人心不定,便拿出大量的綢緞布匹,分別賞賜給王公以下的官員,希望以此收買人心,只有崔宏不接受。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拓跋圭並不得人心,沒有人想為他報仇,但文武官員和各部落首領也不支持拓跋紹,他們似乎都在等待,等誰呢?太子拓跋嗣。

拓跋嗣聽說都城發生事變,馬上從外地趕回,白天藏在山裡,晚上住宿在王洛兒家。王洛兒的鄰居李道暗中給拓跋嗣供應食物。百姓有很多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高興得奔走相告。拓跋紹聽說之後,逮捕李道,並把他殺了。拓跋紹收買人到處打聽拓跋嗣的下落,打算殺他。

叔孫建的兒子叔孫俊是宮內的一名侍衛,和一個叫拓跋磨渾的皇室疏親合謀迎接拓跋嗣,騙拓跋紹說,自己知道拓跋嗣藏身的地方,拓跋紹馬上派手下的兩個親信和他們一起前往。叔孫俊與拓跋磨渾出城以後,便抓住那兩個傢伙前去拜見拓跋嗣,並把二人殺了,告訴拓跋嗣宮廷內外的消息。王洛兒即刻入城,往來平城之間,與各位重要的大臣取得聯繫,得到安遠將軍安同等人的大力支持,文武官員們聽說了拓跋嗣的消息後,紛紛起來響應他,爭先恐後地出城迎接。拓跋嗣來到城西,皇宮衛士抓住拓跋紹,押送給他。拓跋嗣殺掉拓跋紹和她的母親賀夫人,並誅殺拓跋紹手下武士以及作內應的宦官等宮中人員,也就十幾個人。其中最先刺殺拓跋圭的人,大臣們把他剁成肉醬吃了。

拓跋嗣回宮,即帝位,史稱明元帝,追諡拓跋珪為宣武皇帝(後世太武帝拓跋燾於泰常五年改謚為道武皇帝),葬於盛樂金陵,廟號太祖,改元永興,追尊母親劉貴人為宣穆皇后。

拓跋嗣一改拓跋圭的獨裁酷政,對部落貴族們做了讓步,分給他們治理國家的權力,原來被罷官回家、不參預朝廷政務的公卿們,全部召集回來任用,命長孫嵩與北新侯安同、山陽侯奚斤、白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坐在皇城止車門的右首,一起仲裁國家的朝政,時人謂之八公。北魏政局,經過拓跋嗣的耐心疏理,逐漸穩定下來。

回顧拓跋圭的一生,十六歲起兵復國,逐草四方,戎馬一生,高柳城擊敗窟咄,彌澤湖大破劉顯,千里破柔然,渡河滅匈奴,北攻高車,飲馬北海,南下中原,大敗強燕。為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轉型嘔心瀝血,慮盡心機,奠定了148年北魏基業,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樹立榜樣,無論是忽必烈,還是多爾袞,從他們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拓跋圭的影子。他是拓跋鮮卑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正當拓跋圭在民族矛盾困撓下焦頭爛額,最終慘死時。在大江之南,以劉裕為首的中下級軍官衝破門閥世族的束縛,紛紛登上歷史舞台,推翻士族豪強建立的楚國政權,在劉裕以武力平定天下的號召下,四面出擊,浴血奮戰,用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曲大漢民族的英雄讚歌。請看下一集:“京口建義”。

《鮮卑帝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