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乾隆帝俠義除凶 老和尚為友鳴冤

說話小鳳的客人一住三天,外面的風聲,一天緊似一天。那小霸王孫雄天天帶著一幫無賴,在大街小巷中搜查著,把徐大華嚇得躲在家裡不敢向外面探頭。那小鳳在枕上夜夜催著那客人;到第四天,那客人打聽得這小霸王孫雄每日在片石山房喫茶,他便拉著徐大華直走到片石山房。那徐大華嚇得混身亂抖,那客人拍著胸脯教他放心大膽。片石山房裡有一個座位,錦墊交椅,桌上排列著一色白胎江西窯瓷茶壺茶碗,特為小霸王孫雄預備下的。這時候那小霸王孫雄尚未到來,這客人便大模大樣地坐在那把交椅上,命徐大華坐在一旁。茶博士上來裝笑臉說道:「請客人這邊坐,這座位是小霸王孫雄的。」

那客人聽了,把雙目一瞪,提著醋缽似的大拳頭在桌上一按,惡狠狠地說道:「俺太爺不知道什麼小霸王不小霸王,太爺有的是錢,愛坐那裡便在那裡。」

那茶博士碰了一個釘子,嚇得他忙縮著脖子回去。他知道這客人來的不善,今天不免有一場惡打。便悄悄地將那碗盞茶壺收拾起來兩臂交叉站在一旁看冷眼。停了一會,那小霸王孫雄果然來了。徐大華見了他,早嚇得失色兩排牙齒捉對兒廝打起來,小霸王孫雄身後跟著六七個橫眉豎目的大漢,一手忒楞楞地轉著兩粒鐵彈子,直走到徐大華跟前。小霸王孫雄直指徐大華的臉上來,惡狠狠地說道:「你今天敢來送死嗎?拐賣婦女應得什麼罪,快快自己供來,莫再煩你老爺親自動手。」

說著伸手來拉那客人的衣袖,叫他讓座的意思。只見那客人雙眉一豎,猛向地下一蹲,捏住他的小腿,把個小霸王孫雄倒提起來。眾人來救時,那客人便拿小霸王孫雄做了兵器,東蕩西掃,把那班人打得東倒西歪。看看小霸王孫雄頭上直淌下血來,那客人冷笑了一聲,直把他提出窗外去。說一聲:「去你媽的!」

啪喳一聲,那小霸王孫雄從樓上直摜下街心來,早跌得三魂邈邈六魄悠悠,看看死了,余大漢抱頭鼠竄。掌櫃的見鬧出人命來,便不肯放那客人走。那客人也不走,吩咐茶博士再泡上茶來,和徐大華兩人慢慢地喝著。停了一會,那小霸王孫雄的父親總兵官,親自領了營裡一千兵丁,帶著到茶鋪子來,把那茶樓圍的鐵桶相似,一片聲嚷著:「該死的囚囊,快下來送死。」

這一聲喊,和山崩海嘯的一般,把個徐大華嚇得躲在桌子底下瑟瑟地抖動。那客人上去把徐大華扶起來,拉著他一同下樓去。他站在扶梯半路上,對大眾道:「諸位不用動惱,從來說的殺人者償命,俺如今打死他,俺倆準備抵他的命,但是抵命的事體,有官府在,你們快把俺倆綁起來,送到官府裡去。」

那總兵聽了,便吩咐上去把兩人綁起來,帶回家去再說。那客人也不抵抗,聽他們用麻繩左一道右一道的綁住,徐大華也給他們綁起來,牽豬羊似地擁到總兵官家裡。總兵官吩咐去吊在後園馬棚裡,待收殮時候把這兩個囚囊拉出來破心活祭。徐大華和那客人綁在馬棚裡,有兩個小校看守著,徐大華自認是死定了,那眼淚如雨似落下來。只有那客人談笑自若,常常和那小校講著話。覷著一個小校走到牆根撒尿的時候,那客人便悄悄地把一個小校喚近身來,低低地對他說了幾句話。那小校聽了嚇了一跳,怔怔地對那客人臉上看著。那客人對他說道:「你不用害怕,你倘然給俺去報信,這總兵的產業妻小一齊賞給你可好嗎?」

那小校說:「別的我不愛,只愛他三小姐,長得好似水蔥兒似地,勾人魂魄。」

那客人點點頭道:「便把他家三小姐賞給你。那小校聽了便高興起來,說道:「這樣空手眼的去報信有誰來相信我。」

那客人便叫小校走近身來,在自己懷裡摸出一顆小印來,吩咐他快把這顆印送到官府裡去,你自有好處。那小校得了印便飛也似地出去。這裡總兵官正忙著收殮兒子,又吩咐家裡的劊子手,把馬棚裡吊著的兩個囚犯拉出來破肚子。這總兵仗著自己勢焰薰天,地方官也趨奉他,便是他在家裡用私刑殺死人,地方官也不敢去問他。他曾經在打死許多家人,私自葬埋了。也沒有敢去問他,何況如今兒子被人打死拿兇手來抵命,越發是名正言順了。總兵家裡正在忙亂的時候,忽然牆外一陣鑼響。門丁進來報說道:「合城文武官員,上自巡撫大人下至縣太爺全來了。」

那總兵官認做是來吊他兒子孝的,忙穿戴衣帽,迎接出去。待到見了巡撫大人的面,正要作了揖去。只聽得耳根邊一聲抓,那撫台早已放下臉來了。身旁走過四個中軍官來,把那總兵官揪住。總兵官問俺犯了什麼罪,那撫台也不說話,帶他直走到後馬棚去。那班文武官兵見那客人,一齊跪倒。徐大華在一旁看了,也十分詫異。撫台上來親自與那客人鬆了綁,又叫人把徐大華的綁也鬆了。只見那撫台又趴下地去在馬糞堆裡磕著頭,口稱罪該萬死。到這時,那總兵才明白過來,他是當今的天子。嚇得他忙跪下去連連磕著頭說道:「罪臣該死,只求皇上賞一個全屍。」

那乾隆皇帝也不去理他,踱出大門去,外面早已預備下龍輿。乾隆皇帝坐著回船了。太后也八天不見皇帝了,如今見了,便捧住了不放手。又再三勸說:「皇上萬乘之尊切不可微行出外,倘有不測,叫天下臣民負罪先皇。」

便有許多臣子也紛紛上章勸諫。乾隆帝吃了這個驚嚇,從此卻也膽小了。只是捨不下那小鳳,便把她悄悄地用軟轎抬上御舟來,朝朝寵幸。那徐大華和銀風受了這一番折磨,乾隆帝賞徐大華做刑部侍郎,准他把銀鳳帶進京去供職。這裡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將那總兵官立即正法,他兒子孫雄戮屍;第二道把全城的文武官員一齊革職;第三道把總兵官的家產妻孥全沒入官,分一半家產賞給這報信的小校,又賞他都司的官職,並暗把三小姐配給他做妻子。此時乾隆帝也厭倦了,匆匆到杭州去了一趟便下旨迴鑾。御駕經過涿州地方,皇帝吩咐停泊,自有一班地方官,上船去叩請聖安。官員退出以後乾隆帝便把鄉間的父老,傳上船來,親自問他民情風俗和稻麥的收成。正問話時,忽見一個老年和尚,攙著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兒上船來,跪在當地不住的磕頭。這時御舟上的人看了,全十分詫異。乾隆帝打發總管太監下去盤問。那和尚自己說,名叫圓真。當年和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十分要好,郡王在日常常蒙召進府去,談經說道。如今郡王死了,老僧便出京,在這涿州地方聖明寺裡做住持。這個孩子便是當年四皇子多羅履端郡王永城的親生子,當今乾隆皇帝的嫡親孫兒。只因家庭大變,流落在外面,一向是老僧收養著。現在聽說聖駕過此,老僧想這孩子是貴子龍孫,不可拋棄在外邊,特把他帶來送還皇上。一來,叫這孩子回京去,享用富貴;二來,也不負了當年和郡王的一番交情。這件事來得離奇突兀。那總管太監聽說是皇孫,便不敢怠慢,急進去奏明乾隆皇帝。皇帝聽了,也覺得十分詫異。吩咐把那小孩傳進艙去。皇帝看見小孩生得方面大耳,舉動從容談吐宏亮。一時也看不出他真假來。便傳旨把那和尚和小孩一起帶進京去審問。到了京裡乾隆帝把這案件交給和坤。和坤回府去先把那小孩子傳進問時,那小孩子朗朗地說道:「俺從小便養在圓真和尚廟裡,認圓真是我的父親。後來到五歲上,懂得事了,圓真和尚便對俺說知『你是多羅履端郡王兒子,只因你是側福晉生的,那大福晉時時要弄死你,是俺偷偷地把你救出來,養在廟中。』俺聽了和尚的話,知道自己是當今的皇孫,便時時對和尚說要進京見皇祖父去。圓真和尚說:『九重深嚴,如何可以去得,須待皇上下次南巡過涿州的時候,領你見皇上去。』如今既蒙皇祖父把我帶進京來,便請貴大臣替俺奏明皇上,快快放俺回家去。」

和坤聽了他的話語,看了他的神情,一時也猜不出是真是假。暫把他留在府裡,又傳那和尚時來審問那圓真和尚供說:「那郡王在日,和老僧十分知己,常常把老僧傳進府去,說道參禪,下棋吃酒。即把內室的事體,告訴老僧,原來郡王有兩位福晉,一位正福晉,一位側福晉。那正福晉是豐貝勒的閨女,面貌美麗,性情卻十分豁辣。側福晉原是小家碧玉,常被正福晉虐待。那郡王有時勸說幾句,連郡王也被辱罵在裡面。因此郡王十分生氣,常常對老僧說起。老僧勸郡王在閨房裡面,總以忍耐為是。後來不多幾年,那側福晉生下一位公子來,那大福晉知道了,越發懷恨。他覷著郡王出差在外的時候,悄悄地打發一個丫頭,把那公子偷出府去,意欲把他丟在空野地方餓死。那時老僧正到郡王府去,被俺撞見了,便求他們佈施給老僧抱回廟去剃度為僧。那丫頭進去對福晉說知。福晉也答應了,一面叫老僧把這小鮑子偷偷地抱去,一面報到宗人府,假說害天花死了。那側福晉同時也被大福晉弄走了。待那郡王回來,見母子兩人都不見了,把他一氣,便吐血死了。如今老僧念那郡王身後只有這個種了,又是皇上的嫡親孫兒,因此把他送還皇上,給他骨肉團圓。老僧看在郡王的交好面上,原沒有別的貪圖,只求大人早早審問明白,老僧也得早回廟去。」

那和坤得了兩人的口供,便急急進宮去回奏。乾隆帝聽說那和尚重提舊案,心中也有幾分相信。忙走到綠天深處,去問春阿妃。列位你知道春阿妃是什麼人,原來便是多羅履端郡王的大福晉。如今給乾隆皇帝收下,封了妃子住在綠天深處,十分寵愛她。當初宗人府奏報,永城郡王后生了一個兒子,乾隆帝聽了十分歡喜。後來又報,說害天花死了。皇上想起皇嗣單薄,便也覺得不歡,傳旨把郡王喚進宮去,問起皇孫害天花的情形。那永城便回奏:「皇孫死時,臣兒恰恰出差在外,當時實在情形,臣兒不曾親見,不敢荒奏,須問兒媳春阿氏方得明白。」

待到把永城的大福晉傳到,不覺把個公公看怔了。那大福晉花容玉貌,舉止風流,果然是極好的了。她說話時,口齒伶俐,笑靨承睫,越發把個風流天子勾引得神魂顛倒。乾隆皇帝暗暗地留心她一言一笑,絕似從前死去的香妃。這時勾起皇帝一片癡心。他這時也忘了公媳的名分,竟把個大福晉著意憐惜起來。那大福晉原是個聰明人,見皇上這一副神氣,便放出她迷人的手段來,一派花言巧語,回眸低笑,早把個皇帝捏在手心裡。乾隆帝聽大福晉說完了話。便對郡王說道:「這個媳婦兒真能說話,好似朕院子裡的鸚哥,聽了叫了忘倦,如今皇太后正少一個陪伴說話的人。朕如今把她留在宮裡,每日陪著皇太后說話消遣兒。朕也作了一個孝子,你也不失為賢孫。」

永城郡王雖明知不懷好意,但也不好說得,只得把他的福晉留在宮裡,垂頭喪氣出來。冷冷清清住在家裡,想起愛妻亡兒,鬱鬱寡歡。不多幾天,便成了咯血之症,一病死了。永城郡王死後,那大福晉便升作妃子。光陰迅速,這次乾隆帝南巡歸來,忽然那皇孫出現了。正是:芳草年年綠皇孫歸不歸要知乾隆帝對此事如何辦理,且聽下文分解。

《皇清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