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1000多年。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八月,光緒皇帝下諭:「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科舉制度才最終被廢除。科舉制度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真可謂深遠。然而,關於科舉制度創立的時間,卻一直有不同說法。進士科的創置是科舉制度創立的主要標誌。因此進士科設置的時間,歷來是史家注意的重點。在歷史上,對於進士科設置的時間,早就有創設於隋和創設於唐兩種不同意見。主張創設於隋朝的,從目前所見到的史料來看,最早的可能是薛登。據《舊唐書。薛登傳》,他在唐武則天天授中(690—692年)任左補闕時,鑒於當時「選舉頗濫」,上疏要求改革。在疏文中他說道:「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於是後生之徒,復相倣傚,因陋就寡,赴速邀時,輯綴小文,名之策學,不以指實為本,而以浮虛為貴。」在薛登此疏之後70餘年,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禮部侍郎楊綰在上疏中又說:「進士科起於隋大業中」(《新唐書。選舉志》),「湯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猶試策而已。」(《舊唐書。楊綰傳》)在這之後的杜佑以及五代時的王定保也都認為進士科創設於隋朝:「煬帝始建進士科」(《通典》卷十四,《選舉二》),「進士始於隋大業中」(《唐摭言》卷一)。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朱熹,他不僅肯定進士科創設於隋朝,而且還十分明確地指出,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始建進土科(《通鑒綱目》卷三六)。今查《隋書》、《資治通鑒》等史書,大業二年未見有設置進士科的記載,不知朱熹依據什麼?
主張進士科創設於唐朝的,歷史上也不乏其人。如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說:「李唐御統,艱闕制度,立進士之科,正名也;行辭賦之選,從時也。」(夏竦《文莊集》卷二十)唐宣宗時右補闕裴庭裕也說:「大中十年,鄭顥知舉後,宣宗索《科名記》,顥表曰:自武德已後,便有進士諸科。」(《湧幢小品》卷七)
關於上述兩說在歷史上的情況,鄧嗣禹在1934年寫的《中國科舉制度起源考》一文中作了這樣的概括:「唐宋而後,主隋者漸眾;而在唐時,尚二說紛陳,莫衷一是。」(《史學年報》第2卷第1期)
解放以後,學者們對科舉制度創立的時間,繼續進行研究和探討,提出了各種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看法認為進士科創設於隋煬帝大業年間。具體的又有各種不同意見,張晉藩、邱遠猷認為,「到隋場帝時,開始設立進士科,用考試方法來選進士。」(《科舉制度史話》)毛禮銳等則認為進士科創置於隋煬帝大業二年。他們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中說:「隋煬帝大業二年始置進士科,這便是科舉制度創立的開始。」顧樹森用更肯定的語言表達了這種意見。他寫道:「到了隋煬帝大業二年,始正式設置『進士科』,實行以試策取士,雖然正史《煬帝本紀》與《資治通鑒》俱不載此說,但『通鑒綱目』中則具有此目。證諸其他各方記載,可以斷定此種設置是確鑿無疑的。」(《中國歷代教育制度》)範文瀾持另外一種意見。他認為進士科開始於大業三年。他說:「607年,隋場帝定十科舉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當即進土科。
隋煬帝本人是個文學家,創立進士科,以考試詩賦為主,是不足為奇的。這是科舉(主要是進士科)制度的開始。「(《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3編第1冊)
另一種看法認為進士科開始於隋文帝開皇十五或十六年(595年)。韓國磐在《關於科舉制度創置的兩點小考》一文中認為,《大唐新語》、《通典》、《唐摭言》等書記載的材料,或言明經、進士兩科都是煬帝時所改建,或言進士科為煬帝所創建,「實際並非如此」。他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房玄齡本傳都記載玄齡18歲「舉進士」,並參照房玄齡墓碑的記載,推斷「在開皇十五或十六年時,房玄齡被舉為進士。因此,進士科必須是在開皇十五或十六年時已經出現。」(《隋唐五代史論集》)
同上述兩種認為進士科創設於隋朝的看法不同,何忠禮認為科舉制度起源於唐朝。他在1983年第2期《歷史研究》上著文《科舉制起源辨析》,提出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第二,舉人及第或黜落必須通過嚴格的考校才能決定。第三,以進士科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試。他指出,在隋朝這三個特點都沒有形成。唐朝建立後具備了對選舉制度實行重大變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唐高租武德五年(622年)的詔書,「正式開創了科舉制的先河」。科舉制度的三個特點逐漸形成。因此,他的結論是:「從南北朝後期起,科舉制已逐步萌芽,但三個特點基本具備,正式形成制度,應該是在李唐。」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對中國封建社會影響深遠,前後持續了一千幾百年的科舉制度,它到底創立於何時,至今仍是一個尚待解開的謎。
(金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