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有無其人?

梅妃是個廣為流傳的人物,尤其是她的詩《樓東賦》、《一斛珠》,更是為後人所傳誦。

蔡東藩的《唐史演義》說,唐明皇:「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搜訪美女。力士沿途考察,少有當意,輾轉至閩中莆田縣,方得了一個麗姝,急忙選遍。這麗姝叫作江采蘋,父名仲遜,家世業醫,采蘋生年九歲,能誦《二南》,且語父道:「我雖女子,當以此詩為志。『及年將及笄,更出落得丰神楚楚,秀骨姍姍;更兼文藝優長,能詩善賦,一經選入,大見寵幸。」「玄宗因她所好,戲稱她為梅妃。妃嘗撰蕭、蘭、梨園、梅花、風笛、玻盂、剪刀、綺窗入賦,無不工妙。」後楊玉環入宮,唐明皇貪新厭舊,沉湎女色,梅妃失寵獨處上陽東宮。她鬱鬱不歡,乃作《樓東賦》,賦云:「玉檻塵生,鳳奩香殮。懶蟬鬢之巧梳,閒樓衣之輕緣,苦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漂

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揚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鸞之信修。憶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悉吟未之盡,已響動乎疏鐘。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玄宗讀罷,想起舊情,深為悵然,遂取出珍珠一斛,暗地裡托人送給梅妃。梅妃不受,又寫了七絕《一斛珠》:「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蔡東藩撰寫這段稗史軼聞所根據的是唐曹鄴的《梅妃傳》,此傳載:梅妃姓江名采蘋,莆田人,唐開元中(713—741年)被選入宮,大見寵幸。性不喜鉛華,淡妝雅眼,而自然明秀。能作驚鴻舞,尤長詩賦,癖愛梅花,明皇戲呼為「梅精」,號為「梅妃」。後楊玉環入宮封貴妃,遷梅妃居上陽東宮,乃作《樓東賦》,上嘗思念,封貢珠一斛密賜之,她賦詩辭謝,上命樂府度以新聲,賜曲名《一斛珠》。安祿山亂,長安城破,她死於兵。亂平,明皇自蜀歸,求得妃畫像,親題七絕一首。後得妃屍於溫泉池畔梅樹下,肋有刀痕,乃命以妃禮改葬。

可是梅妃到底有無其人還是一個難解之謎。梅妃故里在現在的福建省莆田縣黃石鄉江東村。今村猶有江姓族,當地建有她的廟宇——「浦口宮」,是鄉人為紀念她而建的古建築物。民間流傳說,江采蘋自幼貌醜,是個放鴨女子,選辟到鄉時,她不及躲藏驚倒在地,而爬起來時,容貌競賽過西施,故被選中。鄉人稱她為「江東妃」。此說與曹鄴所描述的梅妃是個能詩善文的女子相去甚遠。從地理演變上來看,莆田地處沿海,它在古代原為興化灣的一部分,後因興化灣海水後退,海岸上升,加上木蘭溪、延壽溪、荻蘆溪等泥沙的沖積而成,最初名曰「蒲田」,在古時縣境內多水,菖蒲繁盛,後因築堤圍田,才去水旁為「莆」,改為「莆田」。舊志載本縣在梁陳時代(公元六世紀),海潮漲時還可以湧到城南南山麓廣化寺前,西門外之泗華陂前和黃石東北的大龜嶼附近。所以唐明皇在位的時候(685—762),江東村這個地方可能還不曾存在。據史料分析,有關梅妃事跡《舊唐書》、《新唐書》均不載,只見於《開元天寶遺事》、宋邑人李俊唉《莆陽比事》著錄、劉克莊亦有詠《梅妃》詩。新、舊唐書中也沒有高力士使閩的記載,而曹鄴的《梅妃傳》中卻說:「高力士使閩粵,選遍侍明皇。」蔡東藩在撰寫梅妃故事時,遇到正史和稗史的記載有出入,而又難以抉擇,則取存疑或折衷的方法,並加注曰:「是回敘梅妃事,副本據曹鄴《梅妃傳》,所稱漢邸,考諸唐宗室諸王傳中,當時無封漢王者,或謂即廣漢王褕,未知孰是。」魯迅先生曾對《梅妃傳》加以考證,認為江采蘋系虛構的人物。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梅妃傳》歸之「宋之志怪及傳奇文」之類。他說:「《海山記》已見於《青瑣高議》中,自是北宋人作,余當亦同,今本有題唐韓侂撰者,明人妄增之。帝王縱恣,世人所不欲遭而所樂道,唐人喜言明皇,宋則益以隋煬,明羅貫中復撰集為《隋唐志傳》,清褚人獲又增改以為《隋唐演義》。《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謂為江氏名采蘋,入宮因太真妒復見放,值祿山之亂,死於兵。有跋,略謂傳是大中二年所寫,在萬卷朱遵度家,今惟葉少蘊與予得之;末不署名,蓋亦即撰本文者,自雲宋葉夢得同時,則南渡前後之作矣。今本或題唐曹鄴撰,亦明人妄增之。「魯迅先生認為此傳是明代人隨便加上的,正如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尚有無名氏之《梅妃傳》一篇,寫江采蘋(梅妃)與楊貴妃爭寵見放的故事,無作者名。文中以楊、梅對稱而同情梅妃的遭遇,其不滿楊貴妃專權之意自很明顯。……明人題為唐曹鄴作,不可信。「

1962年冬,郭沫若同志途次莆田時,曾寫了一首《途次莆田》的詩。詩日:「荔城無處不荔枝,金復平疇碧復堤。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梅妃生裡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孑遺。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看來,郭老對梅妃這個人物也是持謹慎的態度。

「梅妃」有無其人?一時尚難定論。

(薛世平)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