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澳大利亞是中國移民的去向之一,洪門組織也隨著移民傳入了當地。澳大利亞的華人洪門組織在辛亥革命前夜和辛亥革命以後對中國政治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激發了華人的民族主義並加強了海外移民與祖國的密切聯繫。但洪門組織何時傳入澳大利亞一直是華僑史上的一大懸案。
美洲洪門致公堂元老司徒美堂認為:「1850年,美洲、檀香山、澳洲等地已有洪門」(《祖國與華僑》下冊第132至133頁),當不會是信口開河,可惜沒有說明史料出處。上海致公堂骨幹趙昱在《辛亥革命與海外洪門》一文中則認為,「洪秀全、揚秀清起義師於金田,曾有許多洪門義士參加。太平天國失敗後,太平軍餘部為避免清軍迫害,紛紛走海外,此為洪門在海外
發展之嚆矢。相傳平南王黃德滋赴澳洲(澳洲大金山Bendigo現尚存平南王手創之義興公司會所),輔王楊輸清(楊秀清之弟)赴美(《辛亥革命回憶錄》第六集第75頁)。太平天國一共封了多少王,沒有留下精確的記載,有人估計約有190餘人,也有人認為有2700多人,但在所有的王中並無平南王黃德滋其人,澳洲大金山的義興公司很可能是托名平南王創建而增強其號召力的。澳大利亞學者楊進發在《新金山澳大利亞華人,1901—1921年》一書中提出,澳大利亞的義興「秘密會社是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和起義以後從中國遷移過來的,太平天國起義迫使許多人為了政治原因從廣東移居海外」。
楊進發在同一書中披露了證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義興存在的兩份書面材料。一份是約翰。斯利曼寫的《白色中國——澳洲和亞洲的轟動事件》,書中記述了19世紀50年代龍洪邦鼓勵新南威爾士格拉夫頓的斯蒂芬。金(鍾紹)和悉尼的薛益忠在澳大利亞擴大反清宣傳,後來「斯蒂芬。金繼龍氏為義興的頭領」。不過正如轉引這份材料的楊進發所說,「由於沒有進一步可供利用的資料,斯利曼所說的這段歷史是否可靠,也許有問題」(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至214頁)。
另一份是1913年4月26日《廣益華報》,根據該報報道,1852年移居新南威爾士年方21歲的四邑人梅東星是當地義興的大頭領,自1856年起他在那個地區擔任義興領導人,「在他領導新南威爾士義興的五十五年中,他本人就吸收了大約三千名會員」,他的忠實追隨者有李元信、沙信和黃柱隱,其中黃柱隱在辛亥革命前後給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以很大的支持。
此外香港「輔仁文社」的創辦者之一,興中會早期會員謝纘泰的父親、澳大利亞泰益進出口商店老闆謝日昌,「少屬洪門黨籍,夙以反清復明為宗旨」(《革命逸史》第二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2頁)。查謝纘泰於1872年生於澳大利亞的悉尼,其父從原籍廣東開平移居澳洲當在此之前。
綜上所述梅東星、謝日昌是澳大利亞早期洪門的首領,但是在他們之前洪門已經傳入澳大利亞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對於處在秘密狀態的洪門組織來說,留下可靠歷史記載的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至今還不能說洪門傳入澳大利亞這一問題已經獲得解決。
(邵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