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祖父陶隆,作王府參軍。父親陶貞,作孝昌縣令。
當初,弘景母親郝氏夢見兩個天神手拿香爐來到她的住處,過後便有了身孕。宋孝建三年(456)即丙申年夏至那天生下弘景。弘景從小操行異於常人,四五歲時,就經常用荻干作筆,在灰上劃著學寫字。到十歲時,得到一本葛洪的《神仙傳》,晝夜研讀探討,便產生了養生出世的念頭。他對別人說:「我仰觀青雲,目睹太陽,不覺得相距很遠。」父親被妾害死,弘景於是終身不娶。長大以後,身長七尺七寸,神態儀容明朗秀拔,眉目疏朗,身材頎長,廣額聳耳,兩個耳朵孔裡各露出兩寸來長的毛,右膝有幾十顆黑痣成北斗七星狀排列。讀書萬餘卷,只要有一點弄不懂,就深以為恥。善於琴棋,工於草書。不到二十歲時,齊高帝為相,招引他去作諸王侍讀。任他為奉朝請。他雖身在官府,卻閉門不與外人交往,一心只披閱諸王文章。朝廷禮儀以及涉及前朝的舊事,多要來聽取他的意見。
家貧,求作縣令未遂,齊永明十年(492),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上表辭職。朝廷下詔批准,賜予束帛,下令讓他所在處官府每月供給他五斤伏苓,二升白蜜,以供他做餅子吃。臨行時,公卿們在征虜亭為他餞行,搭設了許多帳篷,車馬堵塞道路,大家都說自宋、齊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事。於是弘景到了句容的句容山住下。他常說:「這山下面是第八洞宮,叫作金壇華陽之天,周圍有一百五十里。以前漢朝有咸陽三茅君修煉得道後來掌管這座山,所以又稱它為茅山。」於是在山中建起房舍,自己命名為華陽陶隱居,給別人寫信,就以「隱居」代替自己姓名。
起初他跟隨東陽孫游岳學習符圖經法,遍游名山,尋找仙藥。身體輕便靈活,喜歡山水,每次經過溪澗山谷,必定在那裡坐臥,吟詠停留,不願離去。他對弟子們說:「我看到那些朱門廣廈,雖然也知道它裡面的華美享樂,但沒有進去的念頭。眼望著高山大澤,也知道此處難於安家,卻總想到這裡來。我在永明年間求官祿,真得到便麻煩了,如不然,怎能像今天這樣呢。難道只是我有神仙之相,也是機緣造成的啊。」沈約作東陽郡守,欽佩他的志向情操,屢次寫信邀請他,他都不去。
弘景為人隨和通達,謙虛謹慎。進退裕如,心如明鏡,什麼事一看便內心瞭然。言談簡明無差錯,即使有錯也能立時悟出。永元初年,又建了一座三層樓,他住上層,弟子在中間,賓客在下面。於是與外界隔絕,只有一個家僮可以到他的住處。他本善於騎射,到晚年都不再干了,只聽聽吹笙而已。尤其愛聽松風,院子裡都種了松樹,每聽到風吹松響,就感覺快樂無比。有時候獨自在泉邊石畔漫步,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神仙。
生來喜歡著書,愛好奇聞異事,珍惜光陰,老而更甚。尤其精於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地方物產、醫術藥草。著有《帝代年歷》,以推算得知原記漢代熹平三年丁丑日冬至,加時在中午,而實際上應為乙亥日冬至,加時在半夜,一共誤差了三十八刻。那麼漢歷比實際晚了兩天十二刻。又指出以前歷代都把他們的先妣母后配祭地神,認為按人神對應的情理應該如此,多少有學問的大儒,全都沒看出這裡的錯處。又曾造出渾天象,三尺來高,地在中央,天轉而地不動,用機關轉動它,便全與天象相合。他說:「這些東西是修道必須的,不光是史官才用它。」他深慕張良的為人,說是「古賢無比」。
齊末有歌謠說「水丑木」,應一個「梁」字。等梁武帝兵到新林,弘景派弟子戴猛之抄近道上表以示敬意。他聽說朝內議論蕭衍代齊的消息後,就引據圖讖來推演,結果處處都出現「梁」字,他命弟子把此結果去進獻給蕭衍。蕭衍本來早就和他有交往,等即帝位後,對他更是恩遇,不斷地書信問候,去探望他的達官顯貴絡繹不絕。
弘景得了神符秘訣,以為可以煉成神丹,卻苦於沒有藥物。武帝便供給他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後來他配煉出來飛丹,色如霜雪,吃了以後身體輕捷。等武帝吃了飛丹產生效用後,就更加敬重他。每次收到他的信,都要焚香虔誠拜讀。武帝讓他制定年歷,他在己巳年的地方加了紅點,那就是後來武帝去世的太清三年(549)。武帝親筆下詔叫他入朝,賞賜給鹿皮頭巾。後來屢次以禮聘請,他都不肯出山,只是畫了兩頭牛,一條牛在水草間悠然自在,一條牛帶著金籠頭,被一個人牽著韁繩,用棍子驅趕。武帝見畫笑道:「這個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想學在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由在的烏龜,怎麼能辦得到。」國家每有吉凶征伐一類大事,無不派人前去他那裡咨詢。一月當中常有幾次書信來往,當時的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皇帝太子以及諸王公顯要不斷有人去拜訪他,贈送東西也從未間斷。弘景大多都不接受,即使留下他都作了功德善事。
天監四年(505),弘景移居到積金東澗。他善於辟榖導引的法術,自從隱居四十來年,年過八十而看起來像壯年人。仙書上說:「眼方的人有千年之壽。」弘景晚年一隻眼有時候呈方形。曾夢見佛授予他菩提記,封他為勝力菩薩。於是他到貿縣阿育王塔下發下誓言,受佛門五大戒。後來簡文帝蕭綱任南徐州刺史,欽敬他的風範素養,把他召到後堂,自己布衣葛巾來見弘景,和他談論了好幾天,弘景才離去,簡文帝很是敬重他。天監年間,弘景向武帝獻丹。中大通初年,又獻上兩把刀,一把名「善勝」,一把叫「威勝」,都是寶物。
弘景還沒患病,就知道自己要死了,便預先算出死期,寫下《告逝詩》。大同二年(536)去世,終年八十一歲。死後臉色不變,關節伸屈如常,香氣數日不散,遍山瀰漫。遺囑說:「死後不需沐浴,不需放在床上,只用兩層蓆子鋪在地上,身下鋪平時穿的舊衣服,上面蓋生戒裙到手臂,穿襪子,戴頭巾,穿袈裟。左肘懸錄鈴,右肘懸藥鈴,在左腋下佩符絡。繞腰穿環在前面打結,在髮髻上插一張符。用大袈裟蓋著被子從頭裹到腳。隨葬器具有車馬模型。和尚道士都在門內,和尚居左,道士居右。百日之內夜裡點長明燈,白天香火不斷。」弟子遵照他的遺囑執行。皇帝下詔贈他為太中大夫,謚為「貞白先生」。
弘景善解陰陽術數,預知梁朝將亡,事先寫了一首詩說:「夷甫任放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詩秘藏在一個箱子裡,死了以後,弟子們慢慢地才找出來。大同末年,士大夫們競相空談玄理,不習武事,結果侯景篡弒,果然在昭陽殿內。
當初,弘景的母親夢見一條青龍沒有尾,獨自升上天空,弘景果然不娶妻沒有兒子。堂兄把兒子松喬過繼給他。他所撰寫的書有《學苑》一百卷,《孝經集注》、《論語集注》、《帝代年歷》、《本草集注》、《效驗方》、《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像集要》及《玉匱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都秘而不傳,另外開始撰寫還未完稿的又有十部,只有弟子們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