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運,大司空、吳國公綱之子也。少強濟,志在立功。 魏大統十六年,以父勳封安喜縣侯,邑一千戶。孝閔帝踐阼, 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俄而帝廢,朝議欲尊立世 宗,乃令運奉迎於岐州。以預定策勳,進爵周城縣公,增邑五 百戶。保定元年,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三年,從楊 忠攻齊之并州,以功別封第二子端保城縣侯,邑一千戶。四年, 出為隴州刺史。地帶汧、渭,民俗難治。運垂情撫納,甚得時 譽。天和五年,入為小右武伯。六年,遷左武伯中大夫。尋加 軍司馬,武伯如故。運既職兼文武,甚見委任。齊將斛律明月 寇汾北,運從齊公憲御之,攻拔其伏龍城。進爵廣業郡公,增 邑八百戶。
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轉右司衛。時宣帝在東宮,親狎諂 佞,數有罪失。高祖於朝臣內選忠諒鯁正者以匡弼之。於是以 運為右宮正 。(二)年,帝幸雲陽宮,又令運以本官兼司武, 與長孫覽輔皇太子居守。俄而衛剌王直作亂,率其黨襲肅章門。 覽懼,走行在所。運時偶在門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 手自闔門。直黨與運爭門,斫傷運手指,僅而得閉。直既不得 入,乃縱火燒門。運懼火盡,直黨得進,乃取爆中材木及床等 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勢轉熾。久之,直不得進,乃退。 運率留守兵,因其退以擊之,直大敗而走。是日微運,宮中已 不守矣。高祖嘉之,授大將軍,賜以直田宅、妓樂、金帛、車 馬及什物等,不可勝數。
四年,出為同州、蒲津、潼關等六防諸軍事、同州刺史。 高祖將伐齊,召運參議。東夏底定,頗有力焉。五年,拜柱國, 進爵盧國公,邑五千戶。宣政元年,轉司武上大夫,總宿衛軍 事。高祖崩於雲陽宮,秘未發喪,運總侍衛兵還京師。
宣帝即位,授上柱國。運之為宮正也,數進諫於帝。帝不 能納,反疏忌之。時運又與王軌、宇文孝伯等皆為高祖所親待, 軌屢言帝失於高祖。帝謂運預其事,愈更銜之。及軌被誅,運 懼及於禍,問計於宇文孝伯。語在孝伯傳。尋而得出為秦州總 管,秦渭等六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然運至州,猶懼不免。大 象元年二月,遂以憂薨於州,時年四十一。贈大後丞、秦渭河 鄯成洮文等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謚曰(忠)〔中〕。子靖嗣。 大象末,儀同大將軍。
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世為州郡 冠族。累葉仕魏,賜姓烏丸氏。父光,少雄武,有將帥才略。 每從征討,頻有戰功。太祖知其勇決,遇之甚厚。位至驃騎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平原縣公。
軌性質直,慷慨有遠量。臨事強正,人不敢幹。起家事輔 城公。及高祖即位,授前侍下士。俄轉左侍上士,頗被識顧。 累遷內史上士、內史下大夫,加授儀同三司。自此親遇彌重, 遂處腹心之任。時晉公護專政,高祖密欲圖之。以軌沉毅有識 度,堪屬以大事,遂問以可否。軌贊成之。
建德初,轉內史中大夫,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又拜上開府 儀同大將軍,封上黃縣公,邑一千戶,軍國之政,皆參預焉。 五年,高祖總戎東伐,六軍圍晉州。刺史崔景嵩守城北面,夜 中密遣送款。詔令軌率眾應之,未明,士皆登城鼓噪。齊人駭 懼,因即退走。遂克晉州,擒其城主特進、海昌王尉相貴,俘 甲士八千人。於是遂從平並、鄴。以功進位上大將軍,進爵郯 國公,邑三千戶。
及陳將吳明徹入寇呂梁,徐州總管梁士彥頻與戰不利,乃 退保州城,不敢復出。明徹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艦於城下, 以圖攻齲詔以軌為行軍總管,率諸軍赴救。軌潛於清水入淮 口,多豎大木,以鐵鎖貫車輪,橫截水流,以斷其船路。方欲 密決其堰以斃之,明徹知之,懼,乃破堰遽退,冀乘決水之勢, 以得入淮。比至清口,川流已闊,水勢亦衰,船艦並礙於車輪, 不復得過。軌因率兵圍而蹙之。唯有騎將蕭摩訶以二千騎先走, 得免。明徹及將士三萬餘人,並器械輜重,並就俘獲。陳之銳 卒,於是殲焉。高祖嘉之,進位柱國,仍拜徐州總管、七州十 五鎮諸軍事。軌性嚴重,多謀略,兼有呂梁之捷,威振敵境。 陳人甚憚之。
宣帝之征吐谷渾也,高祖令軌與宇文孝伯並從,軍中進取, 皆委軌等,帝仰成而已。時宮尹鄭譯、王端等並得幸帝。帝在 軍中,頗有失德,譯等皆預焉。軍還,軌等言之於高祖。高祖 大怒,乃撻帝,除譯等名,仍加捶楚。帝因此大銜之。軌又嘗 與小內史賀若弼言及此事,且言皇太子必不克負荷。弼深以為 然,勸軌陳之。軌後因侍坐,乃謂高祖曰 :「皇太子仁孝無聞, 復多涼德,恐不了陛下家事。
愚臣短暗,不足以論是非。陛下恆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 識度宏遠,而弼比每對臣,深以此事為慮 。」高祖召弼問之。 弼乃詭對曰 :「皇太子養德春宮,未聞有過。未審陛下,何從 得聞此言?」既退,軌誚弼曰 :「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 對揚,何得乃爾翻覆?」弼曰 :「此公之過也。皇太子,國之 儲副,豈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滅門之禍。本謂公密陳臧否, 何得遂至昌言。」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 計。向者對眾,良寔非宜 。」後軌因內宴上壽,又捋高祖須曰: 「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高祖深以為然。但漢王次長, 又不才,此外諸子並幼,故不能用其說。
及宣帝即位,追鄭譯等復為近侍。軌自知必及於禍,謂所 親曰 :「吾昔在先朝,寔申社稷至計。今日之事,斷可知矣。 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易同反掌。但忠義之節, 不可虧違。況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豈以獲罪於嗣主, 便欲背德於先朝。止可於此待死,義不為他計。冀千載之後, 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帝令內史杜虔信就徐州殺軌。御正中大夫顏之 儀切諫,帝不納,遂誅之。軌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無罪 被戮,天下知與不知,無不傷惜。
宇文神舉,太祖之族子也。高祖晉陵、曾祖求男,仕魏, 位並顯達。祖金殿,魏鎮遠將軍、兗州刺史、安吉縣侯。
父顯和,少而襲爵,性矜嚴,頗涉經史,膂力絕人,彎弓 數百斤,能左右馳射。魏孝武之在藩也,顯和早蒙眷遇。時屬 多難,嘗問計於顯和。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 深納焉。及即位,擢授冠軍將軍、合內都督,封城陽縣公,邑 五百戶。孝武以顯和藩邸之舊,遇之甚厚。時顯和所居宅隘陋, 乃撤殿省,賜為寢室。其見重如此。
及齊神武專政,帝每不自安。謂顯和曰 :「天下洶洶,將 若之何?」對曰 :「當今之計,莫若擇善而從之 。」因誦詩云: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 :「是吾心也。」遂定入關之 策。帝以顯和母老,家累又多,令預為計。對曰 :「今日之事, 忠孝不可並立。然臣不密則失身,安敢預為私計 。」帝愴然改 容曰:「卿即我之王陵也。」遷朱衣直合、合內大都督,改封長 廣縣公,邑一千五百戶。
從帝入關。至溱水,太祖素聞其善射而未之見也。俄而水 傍有一小鳥,顯和射而中之。太祖笑曰:「我知卿工矣。」其後, 引為帳內大都督。俄出為持節、衛將軍、東夏州刺史。以疾去 職,深為吏民所懷。尋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 侍。魏恭帝元年,卒,時年五十七。太祖親臨之,哀動左右。 建德二年,追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延丹綏 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
神舉早歲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異之。及長, 神情倜儻,志略英贍,眉目疏朗,儀貌魁梧。有識欽之,莫不 許以遠大。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舉雅 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舉恆得侍從。保定元年,襲爵長廣縣 公,邑二千三百戶。尋授帥都督,遷大都督、使持節、車騎大 將軍、儀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 三司,治小爆伯。天和元年,遷右宮伯中大夫,進爵清河郡公, 增邑一千戶。高祖將誅晉公護也,神舉得預其謀。建德元年, 遷京兆尹。三年,出為熊州刺史。神舉威名素重,齊人甚憚之。 五年,攻拔齊陸渾等五城。
及高祖東伐,詔神舉從軍。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 開府儀同大將軍。州既齊氏別都,控帶要重。平定甫爾,民俗 澆訛,豪右之家,多為奸猾。神舉勵精為治,示以威恩,旬月 之間,遠邇悅服。尋加上大將軍,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戶。 俄進柱國大將軍,改封東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戶。所部 東壽陽縣土人,相聚為盜,率其黨五千人,來襲州城。神舉以 州兵討平之。
宣政元年,轉司武上大夫。高祖親戎北伐,令神舉與原國 公(如)〔姬〕願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雲陽,疾甚,乃班 師。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等聚眾據范陽反,詔神舉率兵擒之。 齊黃門侍郎盧思道亦在反中,賊平見獲,解衣將伏法。神舉素 欽其才名,乃釋而禮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禮賢如此。屬稽 胡反叛,入寇西河。神舉又率眾與越王盛討平。時突厥與稽胡 連和,遣騎赴救。神舉以奇兵擊之,突厥敗走,稽胡於是款服。 即授並潞肆石等四州十二鎮諸軍〔事〕、并州總管。
初,神舉見待於高祖,遂處心腹之任。王軌、宇文孝伯等 屢言皇太子之短,神舉亦頗與焉。及宣帝即位,荒婬無度,神 舉懼及於禍,懷不自安。初定范陽之後,威聲甚振。帝亦忌其 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繼鴆酒賜之,薨於馬邑。時年四十八。
神舉偉風儀,善辭令,博涉經史,性愛篇章,尤工騎射。 臨戎對寇,勇而有謀。蒞職當官,每著聲績。兼好施愛士,以 雄豪自居。故得任兼文武,聲彰中外。百僚無不仰其風則,先 輩舊齒至於今而稱之。子同嗣。位至儀同大將軍。 神舉弟神慶,少有壯志,武藝絕倫。大象末,位至柱國、 汝南郡公。
宇文孝伯字胡三,吏部安化公深之子也。其生與高祖同日, 太祖甚愛之,養於第內。及長,又與高祖同學。武成元年,拜 宗師上士。時年十六。孝伯性沉正謇諤,好直言。高祖即位, 欲引置左右。時政在塚臣,不得專制,乃託言少與孝伯同業受 經,思相啟發。由是晉公護弗之猜也,得入為右侍上士,恆侍 讀書。 天和元年,遷小宗師,領右侍儀同。及遭父憂,詔令於服 中襲爵。高祖嘗從容謂之曰 :「公之於我,猶漢高之與盧綰也。」 乃賜以十三環金帶。自是恆侍左右,出入臥內,朝之機務,皆 得預焉。孝伯亦竭心盡力,無所迴避。至於時政得失,及外間 細事,皆以奏聞。高祖深委信之,當時莫與為比。及高祖將誅 晉公護,密與衛王直圖之。唯孝伯及王軌、宇文神舉等頗得參 預。護誅,授開府儀同三司,歷司會中大夫、左右小爆伯、東 宮左宮正。
建德之後,皇太子稍長,既無令德,唯暱近小人。孝伯白 高祖曰 :「皇太子四海所屬,而德聲未聞。臣忝宮官,寔當其 責。且春秋尚少,志業未成,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 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悔無及矣。」帝斂容曰:「卿世 載鯁直,竭誠所事。觀卿此言,有家風矣。」孝伯拜謝曰:「非 言之難,受之難也。深願陛下思之。」帝曰:「正人豈復過君。」 於是以尉遲運為右宮正,孝伯仍為左宮正。尋拜宗師中大夫。 及吐谷渾入寇,詔皇太子征之。軍中之事,多決於孝伯。俄授 京兆尹,入為左宮伯,轉右宮伯。嘗因侍坐,帝問之曰 :「我 兒比來漸長進不?」答曰:「皇太子比懼天威,更無罪失。」及 王軌因內宴捋帝須,言太子之不善,帝罷酒,責孝伯曰 :「公 常語我,雲太子無過。今軌有此言,公為誑矣。」孝伯再拜曰: 「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情忍愛,遂爾結 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五年,大軍東討,拜內史下大夫,令掌留台事。軍還,帝 曰:「居守之重,無忝戰功。」於是加授大將軍,進爵廣陵郡公, 邑三千戶,並賜金帛及女妓等。
六年,復為宗師。每車駕巡幸,常令居守。其後高祖北討, 至雲陽宮,遂寢疾。驛召孝伯赴行在所。帝執其手曰 :「吾自 量必無濟理,以後事付君 。」是夜,授司衛上大夫,總宿衛兵 馬事。又令馳驛入京鎮守,以備非常。
宣帝即位,授小塚宰。帝忌齊王憲,意欲除之。謂孝伯曰: 「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位相授。」孝伯叩頭曰:「先帝遺 詔,不許濫誅骨肉。齊王,陛下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 棟樑所寄。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順旨曲從,則臣為不忠之 臣,陛下為不孝之子也 。」帝不懌,因漸疏之。乃與於智、王 端、鄭譯等密圖其事。後令智告憲謀逆,遣孝伯召憲入,遂誅 之。
帝之西征也,在軍有過行,鄭譯時亦預焉。軍還,孝伯及 王軌盡以白,高祖怒,撻帝數十,仍除譯名。至是,譯又被帝 親暱。帝既追憾被杖,乃問譯曰:「我腳上杖痕,誰所為也?」 譯答曰:「事由宇文孝伯及王軌。」譯又因說王軌捋鬚事。帝乃 誅軌。尉遲運懼,私謂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禍,為之奈何?」 孝伯對曰 :「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為臣為子,知欲何 之。且委質事人,本徇名義,諫而不入,將焉逃死。足下若為 身計,宜且遠之 。」於是各行其志。運尋出為秦州總管。然帝 荒婬日甚,誅戮無度,朝章弛紊,無復綱紀。孝伯又頻切諫, 皆不見從。由是益疏斥之。後稽胡反,令孝伯為行軍總管,從 越王盛討平之。及軍還,帝將殺之,乃托以齊王之事,誚之曰: 「公知齊王謀反,何以不言?」孝伯對曰 :「臣知齊王忠於社 稷,為群小媒孽,加之以罪。臣以言必不用,所以不言。且先 帝付囑微臣,唯令輔導陛下,今諫而不從,寔負顧托。以此為 罪,是所甘心 。」帝大慚,俛首不語。乃命將出,賜死於家。 時年三十六。
及隋文帝踐極,以孝伯及王軌忠而獲罪,並令收葬,復其 官爵。又嘗謂高熲曰 :「宇文孝伯寔有周之良臣,若使此人在 朝,我輩無措手處也 。」子歆嗣。顏之儀字子升,琅邪臨沂人 也,晉侍中含九世孫。祖見遠,齊御史治書。正色立朝,有當 官之稱。及梁武帝執政,遂以疾辭。尋而齊和帝暴崩,見遠慟 哭而絕。梁武帝深恨之,謂朝臣曰 :「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 下人事,而顏見遠乃至於此 。」當時嘉其忠烈,咸稱歎之。父 協,以見遠蹈義忤時,遂不仕進。梁元帝為湘東王,引協為其 府記室參軍。協不得已,乃應命。梁元帝后著懷舊志及詩,並 稱讚其美。
之儀幼穎悟,三歲能讀孝經。及長,博涉群書,好為詞賦。 嘗獻神州頌,辭致雅贍。梁元帝手敕報曰 :「枚乘二葉,俱得 游梁;應貞兩世,並稱文學。我求才子,鯁慰良深。」
江陵平,之儀隨例遷長安。世宗以為麟趾學士,稍遷司書 上士。高祖初建儲宮,盛選師傅,以之儀為侍讀。太子後征吐 谷渾,在軍有過行,鄭譯等並以不能匡弼坐譴,唯之儀以累諫 獲賞。即拜小爆尹,封平陽縣男,邑二百戶。宣帝即位,遷上 儀同大將軍、御正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一千戶。帝后刑政 乖僻,昏縱日甚,之儀犯顏驟諫,雖不見納,終亦不止。深為 帝所忌。然以恩舊,每優容之。及帝殺王軌,之儀固諫。帝怒, 欲並致之於法。後以其諒直無私,乃捨之。
宣帝崩,劉昉、鄭譯等矯遺詔,以隋文帝為丞相,輔少主。 之儀知非帝旨,拒而弗從。昉等草詔署記,逼之儀連署。之儀 厲聲謂昉等曰 :「主上升遐,嗣子沖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方今賢戚之內,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備受朝 恩,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死而已, 不能誣罔先帝 。」於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隋 文帝后索符璽,之儀又正色曰 :「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 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將戮之,然以其民 之望也,乃止。出為西疆郡守。
隋文帝踐極,詔征還京師,進爵新野郡公。開皇五年,拜 集州刺史。在州清靜,夷夏悅之。明年代還,遂優遊不仕。十 年正月,之儀隨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識之,命引至御坐,謂之 曰:「見危授命,臨大節而不可奪,古人所難,何以加卿。」乃 賜錢十萬、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有文集十卷 行於世。時京兆郡丞樂運亦以直言數諫於帝。
運字承業,南陽淯陽人,晉尚書令廣之八世孫。祖文素, 齊南郡守。父均,梁義陽郡守。
運少好學,涉獵經史,而不持章句。年十五而江陵滅,運 隨例遷長安。其親屬等多被籍,而運積年為人傭保,皆贖免之。 又事母及寡嫂甚謹。由是以孝義聞。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 為次其行事,為孝義傳。性方直,未嘗求媚於人。
天和初,起家夏州總管府倉曹參軍,轉柱國府記室參軍。 尋而臨淄公唐瑾薦為露門學士。前後犯顏屢諫高祖,多被納用。 建德二年,除萬年縣丞。抑挫豪右,號稱強直。高祖嘉之,特 許通籍,事有不便於時者,令鉅細奏聞。高祖嘗幸同州,召運 赴行在所。既至,高祖謂運曰 :「卿來日見太子不?」運曰: 「臣來日奉辭 。」高祖曰:「卿言太子何如人?」運曰:「中人 也。」時齊王憲以下,並在帝側。高祖顧謂憲等曰:「百官佞我, 皆雲太子聰明睿知,唯運獨雲中人,方驗運之忠直耳 。」於是 因問運中人之狀。運對曰 :「班固以齊桓公為中人,管仲相之 則霸,豎貂輔之則亂。謂可與為善,亦可與為惡也 。」高祖曰: 「我知之矣 。」遂妙選爆官,以匡弼之。仍超拜運京兆郡丞。 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及高祖崩,宣帝嗣位。葬訖,詔天下公除。帝及六宮,便 議即吉。運上疏曰 :「三年之喪,自天子達於庶人。先王制禮, 安可誣之。禮,天子七月而葬,以俟天下畢至。今葬期既促, 事訖便除,文軌之內,奔赴未盡;鄰境遠聞,使猶未至。若以 喪服受吊,不可既吉更凶;如以玄冠對使,未知此出何禮。進 退無據,愚臣竊所未安 。」書奏,帝不納。
自是德政不修,數行赦宥。運又上疏曰 :「臣謹案周官曰: 「國君之過市,刑人赦 。」此謂市者交利之所,君子無故不游 觀焉。若遊觀,則施惠以悅之也。尚書曰:「眚災肆赦。」此謂 過誤為害,罪雖大,當緩赦之。呂刑云:「五刑之疑,有赦。」 此謂(赦)〔刑〕疑從罰,罰疑從免。論語曰:「赦小餅,舉賢 才。」謹尋經典,未有罪無輕重,溥天大赦之文 。逮茲末葉, 不師古始,無益於治,未可則之。故管仲曰 :「有赦者,奔馬 之委轡。不赦者,痤疽之礪石。」又曰:「惠者,民之仇讎。法 者,民之父母。」吳漢遺言,猶云「唯願無赦」。王符著論,亦 云「赦者非明世之所宜 」。豈可數施非常之惠,以肆奸宄之惡 乎 。」帝亦不納,而昏暴滋甚。
運乃輿櫬詣朝堂,陳帝八失。
一曰:內史御正,職在弼諧,皆須參議,共治天下。大尊 比來小大之事,多獨斷之。堯舜至聖,尚資輔弼,比大尊未為 聖主,而可專恣己心?凡諸刑罰爵賞,爰及軍國大事,請參諸 宰輔,與眾共之。
二曰:內作色荒,古人重誡。大尊初臨四海,德惠未洽, 先搜天下美女,用實後宮;又詔儀同以上女,不許輒嫁。貴賤 同怨,聲溢朝野。請姬媵非幸御者,放還本族。欲嫁之女,勿 更禁之。
三曰: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 滯。大尊比來一入後宮,數日不出。所須聞奏,多附內豎。傳 言失實,是非可懼。事由宦者,亡國之征。請准高祖,居外聽 政。
四曰:變故易常,乃為政之大忌;嚴刑酷罰,非致治之弘 規。若罰無定刑,則天下皆懼;政無常法,則民無適從。豈有 削嚴刑之詔未及半祀,便即追改,更嚴前制?政令不定,乃至 於是。今宿衛之官,有一人夜不直者,罪至削除;因而逃亡者, 遂便籍沒。此則大逆之罪,與十杖同科。雖為法愈嚴,恐人情 愈散。一人心散,尚或可止,若天下皆散,將如之何。秦網密 而國亡,漢章疏而祚永。請遵輕典,並依大律。則億兆之民, 手足有所措矣。
五曰:高祖斲雕為樸,本欲傳之萬世。大尊朝夕趣庭,親 承聖旨。豈有崩未逾年,而遽窮奢麗,成父之志,義豈然乎。 請興造之制,務從卑儉。雕文刻鏤,一切勿營。
六曰:都下之民,徭賦稍重。必是軍國之要,不敢憚勞。 豈容朝夕徵求,唯供魚龍爛漫,士民從役,祇為俳優角抵。紛 紛不已,財力俱竭,業業相顧,無復聊生。凡此無益之事,請 並停罷。
七曰:近見有詔,上書字誤者,即治其罪。假有忠讜之人, 欲陳時事,尺有所短,文字非工,不密失身,義無假手,脫有 舛謬,便陷嚴科。嬰徑尺之鱗,其事非易,下不諱之詔,猶懼 未來,更加刑戮,能無鉗口!大尊縱不能采誹謗之言,無宜杜 獻書之路。請停此詔,則天下幸甚。
八曰:昔桑谷生朝,殷王因之獲福。今玄象垂誡,此亦興 周之祥。大尊雖減膳撤懸,未盡銷譴之理。誠願諮諏善道,修 布德政,解兆民之慍,引萬方之罪,則天變可除,鼎業方固。 大尊若不革茲八事,臣見周廟不血食矣。帝大怒,將戮之。內 史元巖紿帝曰 :「樂運知書奏必死,所以不顧身命者,欲取後 世之名。陛下若殺之,乃成其名也 。」帝然之,因而獲免。翌 日,帝頗感悟。召運謂之曰 :「朕昨夜思卿所奏,寔是忠臣。 先皇明聖,卿數有規諫。朕既昏暗,卿復能如此 。」乃賜御食 以賞之。朝之公卿,初見帝盛怒,莫不為運寒心。後見獲宥, 皆相賀以為倖免虎口。
內史鄭譯嘗以私事請托運而弗之許,因此銜之。及隋文帝 為丞相,譯為長史,遂左遷運為廣州滍陽令。開皇五年,轉毛 州高唐令。頻歷二縣,並有聲績。運常願處一諫官,從容諷議。 而性訐直,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發憤,錄夏殷以來諫 諍事,集而部之,凡六百三十九條,合四十一卷,名曰諫苑。 奏上之。隋文帝覽而嘉焉。
史臣曰:士有不因學藝而重,不待爵祿而貴者何?亦云忠 孝而已。若乃竭力以奉其親者,人子之行也;致身以事其君者, 人臣之節也。斯固彌綸三極,囊括百代。當宣帝之在東朝,凶 德方兆,王軌、宇文孝伯、神舉志惟無隱,盡言於父子之間。 婬刑既逞,相繼夷滅。隋文之將登庸,人懷去就。顏之儀風烈 懍然,正辭以明節,崎嶇雷電之下,僅而獲濟。斯數子者,豈 非社稷之臣歟。或人以為不忠,則天下莫之信也。自古以外戚 而居重任,多藉一時之恩,至若尉遲運者,可謂位以才升,爵 由功進。美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