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達,是南彭城人。宋孝武帝時代,曾任張永前軍幢主。景和年間,由於有功勞而多次受到重用。泰始初期,以軍主資格隸屬徐州刺史劉懷珍北征,被提拔為東海王板行參軍,員外郎。泰始四年,被封為彭澤縣子。食邑三百戶。歷任馬頭、義陽二郡太守,羽林監,濮陽太守。
隸屬太祖在新亭抵抗桂陽王叛軍,劉面力大桁敗後,叛軍進了杜姥宅,後來劉休范死,太祖想回來保衛宮城,有人諫止說:「桂陽王雖然死了,但叛軍的黨羽還很猖狂,人心難以穩定,不可輕易出動。」太南齊書祖才作罷。派陳顯達率領司空參軍高敬祖從查浦渡過淮河沿著石頭北道進入承明門,屯兵東堂。當時宮中恐懼騷動,陳顯達來了,才稍稍安定下來。陳顯達率軍出擊杜姥宅,大戰攻破叛軍。被矢射中左眼,箭拔出來箭鏃還在眼裡,地黃村有位潘嫗,善於巫術禁口兄,先把釘釘在柱子上,然後踏著禹步運氣,釘子立即就出來了,於是請她給陳顯達弄出了眼裡的箭鏃。陳顯達被封為豐城縣侯,食邑千戶。轉游擊將軍。
不久被任命為使持節、督廣、交、越三州、湘州的廣興軍事、輔國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進號冠軍將軍。沈攸之事件暴發,陳顯達派部隊援救中央,長史劉遁、司馬諸葛導對陳顯達說:「沈攸之擁有百萬大軍,誰勝誰負形勢還不明朗,不如保守本境積蓄力量,分別派遣信使,暗中取得聯繫。」陳顯達在座上親手斬了此人,派人上疏太祖表示願聽他的指揮。於是進號使持節、左將軍。大軍到達巴丘,沈攸之就被平定了。陳顯達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轉任前將軍、太祖太尉左司馬。齊王府設置建制後,陳顯達被任命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領衛尉。太祖做皇帝後,陳顯達遷任中護軍,增加食邑一千六百戶,轉任護軍將軍。陳顯達上啟辭讓,太祖答覆說:「朝廷賞賜爵位是有規定的。你忠發萬里,信誓如期,即使是屠城滅國的功勳,也無法和你的功勞相比。對這樣的人不加封賞,那還有什麼典章可言!如果對你不合適,我也不會隨便授予你的。我把你們幾個人看得像一家人一樣,豈止是君臣關係?明天,你和王、李都聽候召喚。」皇上即位後,用膳不准宰殺牲畜,陳顯達送上一盤熊蒸,皇上吃了。
建元二年,敵虜寇掠壽陽,淮南、江北的民眾被騷擾不安。皇上命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陳顯達到達鎮所,敵虜已退去。皇上下敕給陳顯達說:「虜經破散後,就不可能再回來侵犯邊關了,但是國家邊防,理應有充分的防備才是。宋元嘉二十七年以後,江夏王主管南兗州,把鎮所遷到盱眙,沈司空亦在孝建初年鎮守過那裡,這都是看得比廣陵更重要。你以為前代這樣處理是否妥當?現在大家都說你應該據守那裡,我也未能作出決定。主要是考慮會擾動文武官辛苦。如果大家都這樣認為,那也不能怕麻煩。」這事終於沒能實行。
陳顯達遷任都督益、寧二州軍事、安西將軍、益州刺史、領宋寧太守,持節、常侍等仍舊。世祖(蕭賾)即位後,陳顯達進號鎮西將軍。益州一帶土著,大多憑據山險不賓服朝廷。有個叫大度村獠的部落,前後幾個刺史都制服不了,陳顯達派人去批評他沒能及時上交租稅和贖罪的財物,獠帥說:「兩眼刺史尚不向我徵收(何況陳顯達只有一隻眼)!」還把派去的使者殺了。陳顯達便吩咐將吏,聲言要出獵,乘著夜晚奔襲獠部,把他們的男女老幼全殺光了。從此山裡的土著便都震服。廣漢賊人司馬龍駒佔據郡城舉行反叛,陳顯達又把他們討平了。
永明二年(484),陳顯達調任侍中、護軍將軍。陳顯達長期在外地任職,中間又經歷了太祖的逝世,等他回京見了世祖,便流淚悲咽,皇上也在悲泣,在心裡對陳顯達很有好感。
永明五年(487),荒人桓天生自稱是桓玄的同宗,和雍、司二州邊界的蠻虜互相勾結鼓動,佔據了南陽故城。皇上派遣陳顯達假節,率征虜將軍戴僧靜等水軍前往,宛、葉、雍、司的眾軍都受陳顯達指揮。桓天生率虜人萬餘攻打舞陰,舞陰戍主將輔國將軍殷公愍抗擊,殺了桓天生的副帥張麒麟,桓天生受傷而逃。朝廷又任陳顯達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雍、梁、南秦、北秦、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隨郡軍事、鎮北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陳顯達進據舞陰城,派戴僧靜等先進,和桓天生及蠻虜再次交戰,大獲勝利,官軍凱旋。幾個月後,桓天生又出來攻佔舞陰,被殷公愍打敗,桓天生逃回荒遠之地,遂城、平氏、白土三城的賊人漸漸有所降散。
永明八年(490),陳顯達進號征北將軍。就在這一年,又遷任侍中、鎮軍將軍,不久又加中領軍。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配給鼓吹一部。陳顯達為人謙厚有智謀心計,自知人微位重,每次陞官,都流露出既慚愧又畏懼的表情。他有十多個兒子,他告誡他們:「我本來也沒指望到達這麼高地位,你們切不可仗著富貴欺凌別人!」陳家豪富後,幾個兒子和王敬則的兒子們,都用精美牛車、穿華麗服飾,當時人稱快牛為陳世子青,王三郎烏,呂文顯折角,江瞿曇白鼻。陳顯達對其子說:「麝尾扇是王、謝家用物,你們不得為著這東西互相追逐。」
永明十一年(493),敵虜又有動作,皇上下詔讓陳顯達駐軍樊城。世祖去世後遺詔中任命陳顯達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隆昌元年(494),遷任侍中、車騎將軍,開府仍舊,設置兵佐。參與了廢除鬱林王而有功勳,延興元年(494),任司空,晉封公爵,增加食邑一千戶,甲仗五十人入殿。高宗(蕭鸞)做南齊書皇帝後,陳顯達進位太尉,侍中仍舊,改封鄱陽郡公,食邑三千戶,加衛兵二百人,配給油絡車。建武二年(495),敵虜攻打徐州、司州,皇上下詔要陳顯達出兵進駐,在新亭、白下之間往來接應,以製造聲勢。
皇上想把太祖、武帝的子孫們全部除掉,曾間接地問陳顯達,顯達回答說:「這些小事何必放在心上。」皇上才作罷。到了建武時期(494~498),陳顯達便有些恐懼不安了,於是自覺地降低地位待遇藏匿名聲,他的車轎等交通工具都用破舊的,他的儀仗隊規模很小不過十來個人,而且都很單薄。有次他陪皇上宴飲,酒後啟稟皇上說:「臣下我年紀已老,富貴也是夠了,只少個枕頭供我枕著死了,特向陛下乞求一個,讓我告老退休。」皇上表情大變,說:「公已經醉了。」後陳顯達又根據七十歲而告退的禮制再次請求,皇上還是不批准。
這時敵虜頻頻寇掠雍州一帶,各軍抵抗都不獲勝,失去了沔北五郡。永泰元年(498),皇上派陳顯達北討,並下詔說:「自從晉朝衰微、宋朝凋謝之後,蕃臣們往往外叛,又反過來凌侮內地,他們還沒得到上天的懲罰,又有外夷來擾亂中華,使神州大地,不斷出現叛逆。朕繼承偉大的業基,追隨著前王的路線,一心想著繁榮華夏。但多難才平,思化剛剛開始,這時候興師擾眾,不是首要任務,因而從長遠的觀點著眼,暫時對北邊採取寬緩的政策。也希望敵方能夠懂得恩義,感激我方的良好願望。然而這幫兇忍蠻橫狡猾,專事侵掠,煽動並聚集一群蟻輩小人在西北邊境,我們正好乘他們送上門來的方便,趁著上天要滅亡他們的時機,一鼓作氣消滅他們,傳檄三秦,掃清宇內,在此一舉,而且中原士民,早就盼望皇軍來大顯神威,不斷來人請求派兵援助,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應派各路大軍前往征討。侍中太尉陳顯達可以暫放下三公的工作,指揮各路統帥。」於是皇城內外實行戒嚴。加陳顯達使持節,率軍向襄陽進發。
永元元年(499),陳顯達督使平北將軍崔慧景眾軍四萬人,圍困南邊界的馬圈城,這裡離襄陽三百里,攻打四十天,城裡敵虜食盡,靠吃死人肉樹皮維持,外邊的圍攻更加激烈,敵虜突圍而逃,被斬殺千餘人。官軍爭搶城中的絹物,不作追擊。陳顯達入據此城,派軍主莊丘黑進攻南鄉縣,即原從陽郡治所。虜方主將元宏親自率領十餘萬騎兵殺到,陳顯達帶著部隊渡水而西佔據鷹子山築城抵抗,人情沮喪,軍心不振。虜兵圍攻甚急,軍中主將崔恭祖、胡松用烏布幔蓋著陳顯達,派數人抬著,抄近路從分磧山均水口,中央軍沿路潰退,死者三萬多人。左軍將張千戰死,追贈游擊將軍。陳顯達一向很有威名,在蠻虜中也很有名氣,這一次是極大的損失。御史中丞范岫奏請免去陳顯達的官職,朝廷討論應予優待,皇上下詔答覆說:「當年衛、霍出塞,也經常無功,馮、鄧入關,有時也虧喪。何況公(陳顯達)一向作風認真又負有重要職責,能夠根據情況靈活處理,無損於他的威略。以後一定會有更遠大的謀略,來清掃北方領土。雖然有關部門有一定的法紀規定,但不能用來處理陳顯達。」陳顯達上表請求解職,沒被批准;又請求降號,還是不批准。
朝廷又任命陳顯達為都督江州軍事、江州刺史,鎮守盆城,持節本官仍舊。當初,王敬則舉兵反叛,始安王蕭遙光曾上啟明帝,為了防止陳顯達叛變,要追命他的部隊回來,後來王敬則事件很快平定了,這事也就作罷。陳顯達心裡也很害怕。到了東昏侯即位,陳顯達就更不願意回到京城了,因此得授江州之職,很是高興。不久又加陳顯達征南大將軍,配給他三望車。
陳顯達聽說京師在大肆殺戮功臣,又聽說徐孝嗣等人都被殺了,傳聞朝廷要派兵襲擊江州,陳顯達害怕遭禍,便於十一月十五日,舉兵反叛朝廷。他命令長史庾弘遠、司馬徐虎龍給朝中高級官員們發去公開信:
各位朋友,我們的太祖高皇帝天賦睿哲,超凡為聖,趕上宋朝末年政治腐敗,便順應天意民心,受禪為帝,建立了這份基業。世祖武皇帝謀略遠大,繼承大業,使天下進入昇平。鬱林王、海陵王,雖然很不稱職,但明帝比較英明,造成一時的中興局面。至於後主(東昏侯),悖逆天地人倫,整天吃喝玩樂,婬犯先宮,弄得後宮穢亂,皇宮大院成了集貿市場,雕房畫樓成了製造戰爭的源地。高級人才得不到重用,寒微小人反而受寵。
江僕射兄弟,忠言耿耿,屢次發表正確意見,竟然因此遇到滅族的誅戮。到處都在施極刑,在京城裡製造家門之禍。蕭、劉二領軍,是一起受遺詔提拔起來的輔弼大臣,宗戚之苦且不去說了,而甥舅關係也無辜受害。徐司空一向忠誠有功,清簡聞名,對他的輔佐之功未予表彰,反而遭到滅門之禍。沈僕射年逾七十,正是要絕影朝門,安享晚年的時候,忽然遭到極刑,令萬古傷心!於是造成縉紳大臣都被清除排擠出朝廷,而那些顯要職位都讓一群小人竊踞了。
這一切引來天怒人怨,乾象改變。去年三州流血,如今五州自動。當初漢池異色,胥王因之被南齊書廢,吳郡暫震,步生以為奸幸。何況東昏侯給國家造成的災難,有倍於以前,這樣的君主如不廢除,那麼誰都可以起來做皇帝。
王僕射、王領軍、崔護軍,中維簡正,一定能夠理解我的真誠。蕭衛尉、蔡詹事、沈左尉,都是深懷良策、共憂時險的人。我們都是先帝舊臣,有志於樹立名節,既然同被紅筆列入名單,就應該舉義。建安(王)殿下秀德沖遠,實在是皇帝的最佳人選。廢除昏君擁立明君也是合乎聖人的教義的。我現在正帶著軍隊肩負著這個使命,特別希望你們為我掃清道路。等京城一旦安靜,就西迎大駕,歌舞太平,這豈非大好事!裴豫州早表示過忠誠,滿懷慷慨,估計他的勁兵,已經在向淮河一帶進發;申司州志節堅明,我們所見略同,他正率領偏師,隨我而來,蕭雍州、房僧寄,也都上路,即將趕到;南兗州司馬崔恭祖壯烈超群,不斷有消息傳來,他正等待行動,互相支持;荊、郢行事蕭、張二賢,也都按劍橫戈,等待立功;其他關畿蕃守之地,誰不是我們的義侶呢?
我太尉公(陳顯達)體道合聖,杖德..文,在軍事上有神武,在政治上有雄略。這一次發揚英雄作風,來挽救國家社稷。本來打算和平解決,但估計忠於東昏侯的人會進行頑抗。於是很短時間,便聚眾十萬。九派三川,都是我們的旌旗戰船,憑這勢頭來對付幾個死黨,真如捧海澆螢,烈火消凍。各位請好好擇善而從,千萬不要貽笑於歷史和後人。
朝廷派遣後軍將軍胡松、驍騎將軍李叔獻率水軍佔據梁山;左衛將軍左興盛假節、加征虜將軍,督前鋒軍事,駐軍新亭;輔國將軍驍騎將軍徐世票領兵屯杜姥宅。陳顯達率眾數千人從尋陽出發,與胡松戰於採石,大破胡軍,京城震恐。十二月十三日,陳顯達到達新林構築城壘,左興盛率眾軍作抵抗的準備。當天夜裡,陳顯達設置許多屯火在岸邊,暗中渡軍奪取石頭北上襲宮城,遇到大風天亮也沒成功,十四日天明,數千人登上落星橋,新亭守軍看到岸邊火堆,以為陳顯達還在那邊。後來發現上當,又跑回來援救京城,屯兵城南。宮裡大駭,閉門守備。陳顯達挺矛縱馬帶步兵數百人,在西州前與禁衛軍交戰,第二次交戰時大勝,親手殺死數人,矛也折斷了,官軍趕到,陳顯達不能抵抗,退到西州後烏榜村,被趙潭擲矛刺落馬下,並斬首於籬邊,鮮血噴湧濺灑到籬笆上,像是淳於伯受刑的情形。當時他七十二歲。陳顯達在江州時,生病不治,不久自己好了,但心情很不好。這年冬天連下大雪,但朱雀門上掛著的陳顯達的人頭,卻落不住雪。他的幾個兒子都被殺了。
本史作者認為:漢光武帝的功臣們之所以能夠享受名利到最後,是因為他們不僅不擔任職事,而且繼續侍奉明、章二帝,心尊正嫡,於是在上君主安心,在下臣僚習慣。王、陳二人迅速騰達,是趕上了建元、永明的時運;達到最高軍職時,是在建武、永元時期。因而功勳不如過去,而職位高於以前,雖然禮遇很優厚,但情分不親密。加上君主猜忌,政治混亂,擔心危亡,便隨便殺人,人人都在企圖自保。一旦使用武力,又被視為犯上作亂,同舟共濟的人尚且會成為敵人,又何況關係不到這個份上的呢?
贊語:英武的王敬則,臨難時仍很清醒。他的功績完成於宮殿裡,但是以反賊的名義被誅殺。陳顯達根基孤弱,在南邊響應起義,終於揚威天下,富貴寵盛。王敬則吃虧在河、兗,陳顯達受挫於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