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弘,琅王牙臨沂人。因為他和高祖的名相同,所以以字稱呼。曾祖王訥,晉驃騎將軍。祖父王胡之,司州刺史。父親王茂之,晉陵太守。
敬弘年輕時就有清淳的美譽,始任本國左常侍、衛軍參軍。性情恬淡寧靜,喜歡遊覽山水。任天門太守。王敬弘的妻子是桓玄的姐姐。敬弘到郡縣去時,其時桓玄鎮荊州,桓玄送信給敬弘請他到府上拜訪。王敬弘到了巴陵,對人說:「桓玄邀請我,只是要和他姐姐相聚罷了,我不做桓家的入贅女婿。」於是他派另一條船將妻子送到江陵。妻子住在娘家,王敬弘幾年也沒有去接她。郡裡無事,便盡情遊山玩水,往往一連數日不歸,心情非常高興。轉任桓偉的安西長史、南平太守。後辭去官職,住在作唐縣境內。桓玄輔佐國政及後來篡位屢次徵召他,他都不答應。
高祖任命他為車騎從事中郎、徐州治中從事史、征西將軍道規的咨議參軍。當時主簿宗協有高遠的志趣,道規常常一併邀請宗協、王敬弘二人。有一次他們飲酒大醉,敬弘醉後失禮,道規就又讓他回來重新開宴。敬弘被召為中書侍郎,才攜帶家眷從作唐回到京城。一段時間後,轉任黃門侍郎,沒有接受,仍被任命為太尉從事中郎,出朝任吳興太守,過去他住在餘杭縣時就想著這一職務。不久他又被徵召為侍中。高祖西討司馬休之,敬弘任使節慰問軍隊,通事令史潘尚在半道上生了病,敬弘用一條船送他回京城,生死不明,有關當局奏請朝廷免去敬弘的官職,被批准。他還沒有脫去朝服,恰逢大赦而復職。宋初建時他任度支尚書,調任太常。
高祖登基,敬弘補任宣訓衛尉,加散騎常侍。永初二年(421)轉任吏部尚書,常侍之職不變。敬弘每次被徵召,即使是祗奉一類的官職,上任後如又要退任,他立即解去官職,高祖讚賞他的志趣。又被任命為廬陵王的老師,加散騎常侍,他自稱無德才不配做王侯的老師,堅決辭謝不接受,又被任命為秘書監、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本州中正,又未接受。太祖即位,又讓他任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江夏王師。
元嘉三年(426)任尚書僕射。剛開始不懂關署文案。有次參加判案,皇上問他一件疑案,敬弘回答不出來。皇上變了臉色,問有關人員:「為什麼不將案卷交給僕射?」敬弘說:「臣已拿到案卷讀了,卻弄不明白。」皇上非常不高興。元嘉六年(429)調任尚書令,敬弘堅決辭謝,上表皇上請求回到東部,皇上難以定奪。改而任命他為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分給他隨從二十人。敬弘辭去侍中、特進,並請求減去一半隨從,未被允許。等到敬弘回東部時,皇上親自到冶亭為他餞行。
元嘉十二年(435)他被任命為太子少傅。敬弘到京城上表謝絕,皇上不允許。他一次又一次上書,最後終究沒有接受。他回東部後,皇上經常不預先通知,就親自去看望他。元嘉十六年(439)朝廷又讓他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不變。他又到京城上表謝絕,重新回到東部。元嘉二十三年(446),朝廷又再次任命他前次的官職,他又上表辭謝。
次年,敬弘死於餘杭捨亭山,時年八十八歲。朝廷追贈他原先的官職。謚號為文貞公。
王敬弘身材矮小,但姿態方正端莊,桓玄稱之為「彈棋八勢」。他所住的捨亭山,溪流環繞,極具登山臨水的美景,當時人都稱他王東山。太祖曾向他請教朝廷政事得失成敗的關鍵,敬弘答道:「天下有道,普通老百姓不會議論政事。」太祖極其推崇他的話。敬弘身邊總是使喚兩個老婢女,頭梳五條辮子,身穿青紋褲襖,臉塗朱粉。他的女兒嫁給尚書僕射何尚之的弟弟何述之,敬弘曾到何家去看望女兒,恰好何尚之不在家,就寄宿在尚之的房中。不久尚之回來了,敬弘讓兩個婢女守在門外不讓尚之進來,說:「天正熱,不能相見,你可以暫且走開。」尚之就到其他房間去住。敬弘兒子恢之被召為秘書郎,敬弘替他請求任朝請,並寫信給恢之說:「秘書郎名額有限因而有競爭,朝請則沒有名額限制,所以沒有競爭。我想讓你處在沒有爭鬥的地方。」太祖為此而讚許他。敬弘一年見兒孫不超過一兩次,見一次也總是一天時間。恢之曾經請假回來看望他,敬弘限定一天見他,而恢之到那天假期快滿了,恢之請求回朝廷,敬弘喊他,恢之已到了門口,敬弘又不見他了。恢之在門口跪拜辭別,流淚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