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紀序
夏朝、殷商以前,關於后妃的制度,文字記載是很簡略的。《周禮》上說,帝王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充任內宮的各種職責。皇后是宮闈的主體,在宮中和帝王的地位相同。夫人與皇后的關係,猶如三公與帝王的關係一樣,專門陪著皇后議論婦道方面的禮法制度。九嬪掌管婦學之法,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世婦服事於人,掌祭祀、賓客、喪紀諸事。女御是對帝王的飲宴寢息安排次序,按歲時而定變化。設立官位分清職務,各人有各人的守則和行動範圍。女史掌王后之禮,用紅管筆,書內令,記載功過。居處息止必從保母,聽從她的教導和保護,進退行步,環..叮噹有聲。進用有婦道的賢女來輔助天子,憐愛淑女而不婬溺她的美色。這樣,就能申述宣揚後宮的陰德陰禮,修成教六宮教九御的一套完美的法則,閨房肅穆雍和,邪諂不正、私薦親戚的事情就不致發生。所以周康王后不以雞鳴離君而去,貪安晏樂,使康王誤了早晨朝會,《詩經·關雎》就進行諷喻;周宣王夜臥晚起,王后姜氏認為自己耽誤了君王的政事,請罪於永巷。到周朝遷都洛陽,禮法制度,殘缺廢弛,諸侯王國,越加放縱,簡直無法無天了。齊桓公有如夫人六人,內寵無度;晉獻公將驪戎女驪姬充為嫡夫人。桓公六夫人生六子,桓公卒,一子繼立,其餘五個求立不成便作亂。晉獻公受驪姬讒言,殺太子申生,大兒子遭殃。到了戰國時代,風俗憲章,更加淡薄損壞,情慾氾濫,衣裳制度顛倒亂來,以致國破身亡的,不計其數。這完全是由於輕視禮教制度,疏於防患,重色棄德的結果啊。秦始皇併吞六國,統一天下,驕傲自大,為所欲為,摹仿修建六國宮室,廣收七國美女,充斥宮中,設立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個品位。
漢興,依照秦代的名號,對後宮婦女的制度,沒有整理釐訂。因而高祖時大臣污穢男女,帷薄不修;孝文帝寵幸慎夫人,每與皇后同坐,衽席無區別。但這時選美與納進的作法還比較簡單,粉飾裝扮戲狎玩好等方面的花樣還不多。自漢武帝漢元帝之後,歷朝迭增後宮婬佚之費,以至掖庭的嬪妃多達三千,把她們的品位增加到十四等。妖艷寵幸破壞朝政的事實,外戚專權而亂邦的跡象,前史記載得很詳細明白啊!等到東漢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去浮華,崇質樸,..周為樸,抑巧偽而務敦厚,把六宮的稱號,削減到只有皇后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俸祿卻不過數十斛粟米。又設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沒有爵位和官秩,歲時節日賞賜錢物充作俸給而已。漢代規定在八月徵收人口稅的時候,派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在洛陽鄉下檢閱考察清白人家的少女,年十三歲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莊美麗,合於皇宮選擇妃嬪、宮女所規定的容貌標準的,載入後宮,選擇可以的,才供皇帝使用。這是為了明確慎重徵聘接納不馬虎,仔仔細細地尋求嫻淑聰惠的好女子。明帝遵照祖宗的遺則,後宮的教化很是講究,登用建立嬪妃皇后,一定先強調她們好的品德,做到內部的言談不傳播於閨閣門限以外,權力不因私情寵溺而相授,可以說是矯正過去的積弊了。假使老早就禁止外戚參政,編著於法令的第一篇,改正后妃的制度,傳之子孫,傳之永遠,難道不是很好嗎?明帝雖自己御用妃嬪有尺寸限度,而防備婬亂敗政的事做得不踏實,所以章帝以下,漸漸地因色情來給予外戚地位權勢,私情恩寵隆於好合纏綿之中,於是就忘記了污染腐蝕的危險。
自古雖皇帝年幼,時局艱難,王家出現很多災禍的跡象,一定委託依靠掌邦治,統百官,均四海的塚宰,選拔尋找忠良賢德的人才,沒有專一信任婦人,割斷國家命運的。秦昭王時羋太后開始攝政處理國事,因此太后同母弟弟穰侯魏冉,權力大於昭王,家財富於秦國。漢代因襲這種錯誤的做法,知道它的禍患而不改正。以致東漢皇家世系屢次斷絕,權力落於女主之手,援引外系立帝的有安帝(清河王子)、質帝(勃海王子)、桓帝(蠡吾侯子)、靈帝(解瀆亭侯子)四帝,臨朝聽政的太后有章帝竇太后、和熹鄧太后、安思閻太后、順烈梁太后、桓思竇太后、靈思何太后六後,她們無不決定政策謀略於閨房內室之中,把國家大事都委託她們的父兄,她們稱心喜愛孩童幼主以便長久地執政,抑制排斥明達賢良的人才以便專擅朝政而逞其威風。她們肩負著國計民生的重大責任,而所作所為表現得卻悠閒自得並不著急,因而影響嚴重深遠,加速了禍患的來臨。像桓思竇太后被中常侍曹節矯詔遷於洛陽南宮雲台,身犯霧露之疾,幽居空宮,父竇武被誅,家人遭逮捕關進牢獄,夷滅三族。似這樣湮滅的接二連三,翻車的相繼不斷。而趨往奔赴者仍然不絕,弄得焦頭爛額為止。到頭來,天運漸漸衰退,帝位也就喪失了。《詩經》、《書經》所歎惋的,大致是同一種現象啊。所以考核列舉行為蹤跡,作《皇后本紀》。其中,雖成敗事實有所差異,而同居正號的,並列於篇章。是以私恩追加尊號,不是當時所奉用的,那麼就隨著他事附帶寫出。至於親屬別事,就各依列傳。有的無所依附無法寫出,像賈貴人、虞美人之類,就系之此紀,以繼承西漢《漢書·外戚傳》的體例,如此而已。
◆光武郭皇后紀
光武郭皇后名聖通,真定稿縣人。為郡中大姓。父親郭昌,將田宅財產數百萬讓給異母弟,郡國的人們都認為他很有道義。郭昌在郡裡任功曹的官職。娶真定恭王劉普女為妻,號郭主,生皇后郭聖通及子郭況。郭昌去世得早。郭主雖然是王家女子,卻好禮節儉,有人母典範之德。
更始二年(24)春,光武進擊王郎,到達真定,納後有寵。等到光武登帝位,立為貴人。
建武元年(25),生皇子劉強。光武很看重郭況小心謹慎,年剛十六,任為黃門侍郎。
建武二年(26),貴人立為皇后,劉強立為皇太子,封郭況為帛系蠻侯。郭況因為是皇后弟弟,顯得很貴重,來往賓客很多。郭況恭謙下士,頗有聲譽。
建武十四年(38),升任城門校尉。此後郭皇后因光武對她的寵愛漸有衰退,常懷怨恨憤怒的情緒。
建武十七年(41),郭皇后被廢為中山王太后,進皇后中子右翊公劉輔為中山王,以常山郡增給中山國。徙封郭況大國,為陽安侯。郭皇后的堂兄郭竟,以騎都尉從光武征伐有功,受封為新妻侯,官至東海相。郭竟弟郭匡為發乾侯,官至太中大夫。郭皇后叔父郭梁,早故,無子,他的女婿南陽陳茂,以恩澤封南..侯。
建武二十年(44),中山王劉輔徙封沛王,郭皇后為沛太后。郭況遷升大鴻臚,光武帝多次到他的官邸,會合公卿諸侯親家飲酒歡宴,賞賜金錢縑帛,無比豐盛,洛陽京城號稱郭況家為「金穴」。
建武二十六年(50),郭皇后的母親郭主去世,光武帝親自弔喪送葬,百官大集會,派遣使者迎接郭昌靈柩,與郭主合葬,追贈郭昌為陽安侯,謚號為思侯。
建武二十八年(52),郭皇后去世,葬於洛陽北芒山。光武帝憐愛郭氏,詔令郭況子郭璜娶育陽公主為妻,任郭璜為郎官。顯宗即位,郭況與顯宗的舅父陰識、陰就一同為特進,多次授予賞賜,私情恩寵,都很優厚。禮待陰皇后、郭皇后兩外家,任何事都同等對待。
明帝永平二年(60),郭況去世,賞賜饋贈都很豐厚,明帝親自弔喪,謚號為節侯,子郭璜嗣立。
肅宗章帝元和三年(86),肅宗巡視北方,經過真定,諸郭會合,朝見肅宗並祝壽,引入樂人奏樂,飲宴十分歡暢。以豬、羊、牛三牲祭祀郭主塚,賞賜萬斛粟,五十萬錢。和帝永元初年,郭璜為長樂少府,子郭舉為侍中,兼射聲校尉。
和帝永元四年(92),大將軍竇憲陰謀弒逆,被誅,郭舉因系竇憲女婿叛逆,與他父親郭璜同下獄死,家屬流放到合浦勞役,宗族為郎吏的,一律免去官職。新妻侯郭竟,初為騎都尉從征伐有功,拜東海相,明帝永平中去世,子郭嵩嗣;郭嵩去世,追究因沾上牽連永平十三年(70)十一月,楚王劉英謀反事,封國被廢。建初二年(77),章帝紹封郭嵩子郭勤為伊亭侯,郭勤無子,封國撤除。發乾侯郭匡,官至太中大夫,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去世,子郭勳為嗣;勳去世,子郭駿為嗣,明帝永平十三年(70),也因為楚王劉英謀反事,失去封國。建初三年(78),章帝復封郭駿為觀都侯,死後無子,封國撤除。郭氏封侯凡三人:郭況、郭竟、郭匡,封國都絕嗣。史家評論說:事物的興盛衰亡,人情的起伏,有它自然的規律。而興衰來去最顯著的,恐怕莫過於帝王的寵惑於女色吧?當他飽享床第間的柔情,貪圖恩恩愛愛、傾城傾國的美色時,雖險情惡行,沒有不認為是好的;等到愛移意變,私情離析了,雖然是美好的心意,艷麗的容貌,就只覺得醜陋不堪,令人討厭。愛升,天不能容它的高;歡失,雖全國之大,沒有地方可逃她的性命。這確實是志士所沉溺,人所抑揚,沒有能違反的呢。郭後因色衰被貶,怨恨而成過,但還能恩加別館,寵及兄弟家族。至於郭竟封新妻侯,任東海相,去就以禮,使後世的人,看不出一點寵辱進退的痕跡,不也是光耀古代嗎!
◆光烈陰皇后紀
光烈陰皇后名麗華,南陽新野人。起先,光武帝到了新野,聽說陰麗華長得很漂亮,心裡就很羨慕而暗中喜歡她。後光武帝到達長安,見到執金吾車馬排場很壯麗,因而讚歎地說:「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
更始元年(23)六月,就娶陰麗華於宛城當成裡,時年十九歲。等到光武當了司隸校尉,將要西去洛育,便要陰麗華回新野娘家。鄧奉起兵,陰麗華哥哥陰識為鄧奉軍將領,陰麗華便隨家屬遷到育陽,住在鄧奉的家裡。光武即皇帝位,便派侍中傅俊迎接陰麗華和湖陽、寧平公主諸宮人都到達洛陽,立陰麗華為貴人。光武認為陰貴人性格文雅寬厚仁愛,想加她的尊位,陰貴人堅決推辭,以郭氏有子,終不敢當,所以立了郭皇后。建武四年(28),陰貴人跟隨光武征討彭寵,生顯宗明帝於元氏。建武九年(33),有匪盜劫殺陰貴人母親鄧氏及弟弟陰斤,光武很是傷痛,便詔令大司空說:「我在微賤的時候,娶了陰麗華,因統兵征伐,各自別離,幸得安全,都脫離了虎口。本來陰貴人有母儀之美,應立為後,而她堅辭不敢當,躋身於媵妾之列。我非常嘉尚她的謙讓之義,曾許諾分封她的弟弟們。但還沒有來得及授爵封土,就遭到了禍患,母子同命,令我憐愍傷痛於懷。《小雅》說:『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棄予。』風人的告戒,可以不謹慎嗎?現在追封爵位謚陰貴人父親陰陸為宣恩哀侯,弟弟陰斤為宣義恭侯,以弟弟陰就嗣哀侯後。及屍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綬,像現存封國列侯之禮儀。魂而有靈,嘉納這份寵榮吧!」
光武建武十七年(42),廢郭皇后而立陰貴人為皇后。詔令三公說「:郭皇后心懷怨懟,多次違反教令,不能安撫他子,教誨開導崇尚別室。宮闈之內,好像發現凶殘的鷹..猛禽一樣。既無《關雎》賢淑之德,卻有呂後、霍後之風,難道可以托付幼少之君、六尺之孤,肅敬地繼承神明之祀?現在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符節,使其獻上皇后璽綬。陰貴人鄉里良家女,在我微賤的時候嫁給我。自從我們不能相見,到如今恰有了三年!應當奉祀宗廟,為天下母。主辦這事的要詳細按前代的規章制度,及時獻上尊號。不同平常的事件,不是國家的幸運福氣,不得上壽稱慶。」陰皇后在位肅敬儉樸,很少嗜好玩樂,不喜歡戲言謔笑。性情仁厚孝順,多矜憐慈憫。七歲死了父親,雖然已經數十年,然每言及沒有不流淚抽泣的。光武見了,也常陪著歎息。顯宗明帝即位,尊陰皇后為皇太后。
明帝永平三年(60)冬,帝從太后到達章陵,置酒舊宅,會合陰太后及陰太后母鄧氏故人諸家子弟,並受賞賜。永平七年(64),陰太后去世,在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和光武合葬原陵。明帝性孝愛,追維思慕不已。
永平十七年(74)正月,當拜謁原陵的時候,夜裡夢見光武、太后和平日快樂的情景。既醒,悲痛得不能入睡。即查歷書,知道第二天是一個好日子,便率領百官及親朋戚友朝拜原陵。這天,甘露落在陵園樹林,明帝命令百官採取笆露祀薦原陵。拜會完畢,帝從薦席前伏御床,看太后梳妝用的鏡匣中諸物,感動得悲哀流涕,命令更換胭脂、香膏等化妝品用具。
左右都哭泣,不能抬頭看視啊。
◆明德馬皇后紀
明德馬皇后,史失其名,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少喪父母。哥哥馬客卿敏惠早夭,繼母藺夫人悲傷發疾,精神恍惚。這時馬皇后十歲,料理家事,管理教育僮僕,僮僕凡事請示報告對她像成人一般。起先,各家沒有知道的,後來聽說了,都讚歎驚異。馬皇后曾經久病,太夫人叫占卜,占卜的人說:「此女雖有疾而終當大貴,卜卦上顯示的吉兆簡直妙不可言。」後來又叫看相的為諸女孩相面,看相的見到馬皇后,大為驚訝地說:「我一定要向此女稱臣。然而她貴而少子,若撫養他人的兒子得力,也當會超過自己親生的。」以前,馬皇后父親馬援征伐五溪蠻,病死在軍中,虎賁中郎將梁松、黃門侍郎竇固等在光武帝面前進讒言,因此家庭更加失勢,又多次遭權貴所侵侮。馬皇后堂兄馬嚴無比憂憤,告訴太夫人斷絕竇家的婚姻關係,要求把女送進掖庭。便上書皇帝說:「臣叔父馬援負恩未報,而妻子卻獲恩保全,戴德仰仗陛下,為天為父。人情既然得以不死,便想求得幸福。我私下聽說太子、諸王的妃子匹偶尚未定下來,叔父馬援有三個女兒,大姑娘十五歲,二姑娘十四歲,小泵娘十三歲,儀容相貌,頭髮皮膚中等以上。都很孝順小心,婉孌嫻靜,彬彬有禮。希望派下相工,選擇決定可否。如萬一挑中,那麼馬援不朽於九泉之下了。又馬援姑姑兩姐妹並為成帝婕妤,葬於延陵。臣下我馬嚴幸得蒙恩更生,希望因緣先姑的關係,讓馬援的女兒到後宮侍候。」由是選中馬皇后進入太子宮。時年十三歲。服侍陰皇后,左右和同列宮妃接觸,禮儀規則都做得很周到,上下相安。於是獲得特異的寵愛,常居後堂內室。顯宗明帝即位,立馬皇后為貴人。這時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兒賈氏也選入宮,生肅宗。明帝因馬皇后無子,命令由她撫養肅宗。並對馬皇后說「:人不必自己親生兒子,只怕撫養他人子而不加意愛護。」馬皇后於是盡心撫育肅宗,勞苦超過自己所親生。肅宗也孝性淳厚篤實,恩性天成,母子慈愛,始終沒有纖維芥蒂般微小的間隙。馬皇后常常因皇帝的子嗣不多,深懷憂歎,便推薦送達左右的妃嬪,以得皇帝的寵幸,惟恐做得不夠。後宮妃嬪有進幸者,都加慰問和賞賜。假如多次受到皇帝寵幸,往往得到隆斑的待遇。
明帝永平三年(60)春,大臣們奏請冊立皇后,明帝沒有說什麼。皇太后說:「馬貴人的懿德為後宮之首,立為皇后是合適的人選。」於是被立為皇后。馬皇后在立為皇后前幾天,夢見無數小蟲飛撲附著在她身上,又入皮膚中而再飛出。既立為皇后,正位宮闈,她就更加謙恭肅敬。她身長七尺二寸,方口,頭髮秀美。她能誦《易經》,好讀《春秋》、《楚辭》,尤善於《周禮》、《董仲舒書》。她常穿著白色的厚繒,裙子不加邊。初一及十五諸妃嬪參加春秋時節的朝見,望見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反以為是質地細密的綺羅皺鄃,走攏去仔細一看,不禁發笑。馬皇后告訴她們說「:這種素繒特別適合染色,所以我才用它。」六宮妃嬪沒有不歎息的。明帝常到苑囿離宮,馬皇后往往以不要冒風犯邪沾露淋霧為告誡,辭意款洽美好,大多被採納。明帝到北宮的濯龍園遊玩,並召集眾多的妃嬪,下邳王以下親屬都在左右,要求把馬皇后也請來。明帝笑著說「:她志趣不好遊樂,即使來了也不會歡快的。」因此遊覽娛樂方面的事,馬皇后很少與明帝一同參加。
永平十五年(72),明帝查看地圖,打算分封皇子,將眾封國領地都減少一半。馬皇后見到便說:「諸子裁減食邑數縣,對於法制不是已經儉省了嗎?」明帝說:「我們的兒子怎麼能與先帝之子相等同呢?一年供給二千萬就足夠了。」這個時候,因楚王劉英謀反案,連年不斷,獄囚互相證引,株連被關押的達數千人。馬皇后憂慮動用刑法,氾濫過度,便乘合適的機會委婉談及,明帝受到感動而醒悟,夜起彷徨,思考馬皇后所進納的言辭。終於有很多獄囚,得到寬宥赦免。當時,諸將奏報的問題及公卿考校評議難得平衡穩妥的,明帝多次拿來試告皇后。馬皇后屢次分析解釋,都合於道理,合乎人情。馬皇后每每於陪侍明帝兩情綢繆之際,就言及政事,多所補益,但從沒有以家族私事求官求福。所以明帝對她的寵愛敬重越來越隆,始終沒有衰退。及明帝去世,肅宗即位,尊馬皇后為皇太后。諸貴人應當搬到南宮去住,皇太后感於惜別的情懷,各賞賜等於諸王享用的赤綬,加安車駟馬,白色的越布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黃金十斤。自撰《顯宗起居注》,削去她哥哥馬防參與御醫為皇帝診病暴藥諸事。肅宗請稟?皇太后說「:黃門舅父日夜為父皇服務達一年之久,既沒有褒揚突出,又不把他的勤勞記錄下來,未免太過意不去吧!」皇太后說:「我不想讓後世知道先帝曾經屢屢親近皇后的家屬,所以不予著錄。」
建初元年(76),章帝想分封幾位舅舅的爵位,馬太后不允許。第二年夏天,大旱,分析這件災事的人以為是由於不封外戚的緣故,管事的人因此上書奏請,應依漢制舊典,對外戚封侯。馬太后詔令說:「凡是講到旱災應對外戚封侯的,都是想討好於我以獲得福祿。從前成帝時,同日俱封王太后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個關內侯,那時黃霧充塞於東南西北四方,卻不見及時雨下降。文帝時,竇皇后堂兄子竇嬰,封魏其侯,為丞相,因與犯不敬罪而族誅的灌夫為朋黨,遭到棄市。景帝時王皇后同母弟田蟲分,封武安侯,為丞相,病死。死前曾與淮南王霸上私語,差一點被武帝族誅。這都是因為受寵顯貴,驕橫任性,而遭傾覆的禍患,是世人盡知而引以為戒的。所以先帝(明帝)在世時,謹慎地防備他的舅舅,不讓充任朝廷宰輔及近要樞機官員。諸皇子的封邑,只令有楚、淮陽諸國封地的一半。常說我子不當與先帝子等同,現在管事的人為何以我馬氏比陰氏呢?我身為國母,服用大白繒,飲食不求甘美,左右的人只著帛布,沒有胭脂水粉薰香之類的修飾打扮,是為了以身作則為天下的表率。認為外親見之,當傷心,自我約束沒想到他們只笑說太后素來愛好儉樸。前經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的人,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奴僕戴著綠色的袖套,領和袖是純一的白色,但一看為我駕車的,和他們相比就相差很遠了。我不加譴責和生氣,只斷絕他們的用費而已,希望他們暗暗地私心慚愧,但他們還是懈怠,沒有憂國忘家的思想。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君王,更何況是親屬呢?我難道可以上而有負於先帝的旨意,下而虧損先人的德行,重蹈西京時呂祿、呂產、竇嬰、霍禹等外戚遭到誅戮敗亡的慘禍嗎?」堅決不讓章帝封爵諸舅。章帝讀了太后的詔令不勝悲慼感歎,又重新請求太后說:「漢室興,舅氏封侯,猶如皇子封王。太后確實有謙虛的美德,怎麼能讓我承擔獨不加恩於三個舅父的名聲呢?況且衛尉馬廖舅舅年歲很大,兩校尉馬防、馬光舅舅大病在身,如果一旦不幸,將使我長抱刻骨的遺憾!應趁吉日良辰,封侯舅氏,不可稽延耽擱。」太后回答說:「我反覆考慮,想做到兩方面都好。我難道想獲謙讓的美名,而使帝遭受不施舅父恩寵的嫌疑嗎?以前,竇太后想封景帝王皇后兄王信,丞相條侯說受高祖的約定,無軍功,不是劉氏子不封侯。今我馬氏無功於國,怎能與陰氏、郭氏中興時期皇后等同呢?我常常看到富貴之家,祿位重疊,好像結第二次果子的樹木,負荷太重,它的根必定受到傷害。而且人們之所以希望封侯的根本原因,是想能有豐厚的物品對天地神明祖先進行祭祀,自己和子孫能過溫飽的生活。現在我馬家的祭祀享受四方的珍饈,衣食就蒙朝廷俸祿而有餘裕,這難道還不夠,而必需封侯得一食邑嗎?我一再深思熟慮過了,沒有半點疑惑了。啊!最好的孝行,安親為上,現在連遭幾次變異,谷價漲了幾倍,我日夜憂愁惶恐,坐臥不安,而你卻要先對外戚封侯,這違背了慈母的一片悃悃赤誠啊?我素來剛烈急躁,胸中有氣,是不可不順的呀!如果以後陰陽協調,邊防無事,然後執行你的打算。我就只含飴弄孫,不能再關心朝政了。」這時,新平主家車伕失火,燃燒至北閣後殿。太后以為是自己的過錯,起居不歡。當時要去拜謁原陵,自己引咎守備不謹慎,愧對陵園,就沒有去。起先,安葬太夫人,起墳略高,太后提出意見,太后兄馬廖等即時進行減削。其外親有謙虛樸素尚義品質的,就給予溫和的言辭,賞以財物提高地位。如有纖芥不良之處,就先現出嚴格敬慎的臉色,然後加以譴責。有把車輛服飾搞得豪華美麗越軌不合乎法度的,便斷絕族籍,遣歸田里。廣平、巨鹿、樂成王車輛坐騎樸素,沒有金銀的裝飾,章帝告訴了太后,太后馬上賜錢各五百萬。於是內外翕然影從傚法,衾被衣服表內如一,各家都很謹慎,不敢奢華,儉樸遠遠超過了明帝永平時期。於是設置紡織房,養蠶於濯龍苑,頻頻前往觀看,以為娛樂。太后常與章帝日夜談論政事,教授諸小王,評議經書,述敘平生經歷,雍和終日。
建初四年(79),天下豐收,邊陲無事,章帝於是封三個舅舅馬廖、馬防、馬光為列侯。他們都辭讓,願意就封關內侯。馬太后聞知,說:「聖人設置教化,不同對像採取不同的方式,深知人們的情趣性靈是不能整齊一致的。我在少壯的時候,只羨慕古人留名竹帛書籍,千載流芳,而不考慮命之長短。現在雖年紀大了,而仍然告誡自己不要貪婪吝嗇,所以日夜警惕危懼,總想自我壓抑減損,避免閃失。居不求太安逸,飲食不求太美好。希望按照這條道路生活下去,而不辜負先帝的期望。也用以啟發誘導各兄弟,共同抱定這個志向,好在一命歸天的時候,沒有什麼遺憾。現在你們偏偏願受封爵,萬不料我的宿願還是得不到你們的順從,不能實現啊!我只有永遠含恨於九泉了!」馬廖等不得已,接受封爵後馬上退位回到自己的府第,不問政事。這年,馬太后病重,她不信巫祝小醫,多次命令不要求神祈禱。至六月,逝世。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餘。合葬顯節陵。
◆賈貴人傳
賈貴人,南陽人。光武建武末選入太子宮,光武中元二年(57)生肅宗章帝,顯宗明帝以賈氏為貴人。章帝既為馬太后撫養,專以馬氏為外家,故賈貴人不登皇后之極位,賈氏親族沒有受到寵榮。等到馬太后逝世,章帝乃策書加賈貴人侯王赤綬,安車一輛,永巷宮官婢二百,御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二千萬。各種史書都沒有記賈貴人後事,所以不知道她最後的結果。
◆章德竇皇后紀
章德竇皇后,扶風平陵人,大司空竇融的曾孫。祖父竇穆,父親竇勳,因事而死,事載《竇融傳》中。竇勳娶東海恭王劉強女比陽公主為妻,竇皇后就是比陽公主的長女。竇勳既死,家道廢壞,多次叫相工面相問善惡消息,見到竇皇后的都說她一定大尊大貴,不是一般的官員的妻妾容貌。竇皇后六歲能讀書識字,姻戚人等都很驚奇。
章帝建初二年(77),竇皇后與她妹妹都送入長樂宮,進止合乎規矩,風度容貌都很出眾。章帝聽說竇皇后有文才美色,多次向眾姬傅母打聽。等到見了面,極以為美,馬太后也以為很特異,因而進入妃嬪居住的掖庭,見於北宮章德殿。竇皇后天性敏捷,盡心地承歡應接,上下前後應酬很得體,因而好名聲一天天傳揚開來。
建初三年(78)三月,立為皇后,妹為貴人。
建初七年(82),追封爵謚竇皇后父親竇勳為安成思侯。竇皇后寵幸特殊,獨佔後宮之愛。起先,宋貴人生皇太子劉慶,梁貴人生和帝。竇皇后無子,妒忌宋貴人和梁貴人,屢屢在章帝面前說她們的壞話,使她們逐漸被章帝疏遠嫌棄。於是進而誣陷宋貴人搞歪門邪道,宋貴人自殺,廢皇太子劉慶為清河王,記在《劉慶傳》中。梁貴人,褒親愍侯梁竦之女。少失母,為伯母光武女梁松妻舞陽長公主所撫養。年十六歲,建武二年(26)與中姐都選入掖庭為貴人。建武四年(28)生和帝。竇皇后養為己子,想以竇氏為外家而忌恨梁氏。建武八年(32),竇皇后以匿名書誣陷梁竦,梁竦獲罪被誅,梁貴人姐妹憂憤而死。從此宮房因畏懼而屏息,竇皇后的寵愛日隆。到章帝去世,和帝即位,尊竇皇后為皇太后,皇太后臨朝,尊母比陽公主為長公主,增益湯沐邑三千戶。兄竇憲,弟竇篤、竇景,都地位顯貴,專擅威權,後來以緻密謀不軌。和帝永元四年(92),發覺被誅。
永元九年(97),竇太后去世,還沒有來得及埋葬,梁貴人姐姐梁..上書陳述貴人枉死的緣由。太尉張酉甫、司徒劉方、司空張奮上奏,依照光武黜降呂太后的先例,貶竇太后尊號,認為不宜和章帝合葬。朝野百官,也有很多這樣的奏報。和帝詔令說:「竇氏雖不遵守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我奉事十年,深深地考慮大的原則,在禮方面,臣子沒有貶低尊上的記載。有恩德不忍離析,有仁義不忍虧待。前世上官太后的父親和燕王謀反被誅,太后年少,又是霍光外孫,也沒有受到降黜,大家不要再議論了。」於是竇太皇和章帝合葬於敬陵。在位十八年。和帝以梁貴人殘酷地死去,殯殮埋葬之禮都簡單欠缺,於是改殯於承光宮,上尊謚為恭懷皇后,追補喪制,百官縞素,與姊大貴人都葬西陵,儀式與敬園葬竇太后相同。
◆和帝陰皇后紀
和帝陰皇后,光烈皇后兄執金吾陰識的曾孫。陰皇后少年時很聰明穎慧,善於書法藝術。
和帝永元四年(92),選入掖庭,因為她是光烈皇后的曾侄孫女,所以成了貴人。有特殊的寵幸。永元八年(96),立為皇后。自和熹鄧後入宮,陰皇后的愛寵,漸漸衰落,常有恚恨的情緒。陰皇后外祖母鄧朱出入宮掖。
永元十四年(102)夏天,有人說陰皇后與鄧朱挾巫術以蠱惑人心,事被發覺,和帝便叫中常侍張慎與尚書陳褒於掖庭獄中考問檢查。結果,鄧朱及其二子鄧奉、鄧毅與陰後弟陰軼、陰輔、陰敞供詞互相連及,認為祭祀詛咒,大逆不道。
鄧奉、鄧毅、陰輔拷死獄中。和帝派司徒魯恭持節賜陰後策書,繳上皇后璽綬,遷於桐宮,憂憤而死。立七年,葬臨平亭部。陰後父親特進陰綱自殺,陰軼、陰敞及鄧朱家屬,流放日南比景縣,宗親外內昆弟都免官回原籍。安帝永初四年(110),鄧太后詔令赦陰氏所有流放的一律還歸故郡,歸還資財五百餘萬。
◆和熹鄧皇后紀
和熹鄧皇后鄧綏,是太傅鄧禹之孫女。父親鄧訓,護羌校尉;母陰氏,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鄧綏五歲,太傅夫人很愛她,親自為她剪髮。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誤傷鄧綏前額,鄧綏忍痛不吭聲。左右看到的感覺奇怪就問鄧綏,鄧綏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斷髮,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鄧綏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她哥哥們每讀經傳,往往注意提出問題。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她媽媽常常批評她,說:「你不習女工以供服飾之用,卻另外一心向學,難道你要當博士嗎?」鄧綏聽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工,晚上就誦讀經典,家人叫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和帝永元四年(92)鄧綏本當選入宮中,恰好鄧訓去世,鄧綏日夜號哭,整整三年不吃葷菜,面容憔悴,連家裡親人都不認識她了。鄧綏曾經夢見伸手摸天,浩浩蕩蕩,一色碧青,好像有鐘乳一樣的東西,她便抬起頭吮吸吞飲。問解夢的人,回答說唐堯夢見攀天而上,商湯夢見天而舔天,這都是聖王成事之前的徵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見了鄧綏,詫異地說「:她的骨相和商湯的一樣,多奇多貴。」家裡的人暗暗高興而不敢聲張。鄧綏的叔叔鄧陔說「:平常聽說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孫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鄧訓為(河堤)謁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數千人。天道可信,家裡一定會得到福蔭。」以前太傅鄧禹曾感歎地說「:我統帥百萬之眾,從來沒有亂殺過一個人,我的後代必定有發達的。」
和帝永元七年(95),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左右都很驚訝。永元八年(96)冬,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奉侍陰皇后日夜戰戰兢兢。與同列的妃嬪應接慰藉,常常克己體下,即使是宮人僕役,都加恩施惠。和帝深深地嘉許而喜愛她,鄧貴人有病,特許她媽媽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貴人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誹謗。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願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經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寧願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會,眾妃嬪貴人爭著打扮修飾,金釵..珥光采奪目,裳衣羅綺鮮明照人,而鄧貴人獨著素裝,沒有修飾,樸質無華。她的衣服有與陰皇后同顏色的,即刻變易它裝。假使與陰皇后同時進見和帝,則不敢正坐而離位站立,走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問,常表現遲疑而後對答,不敢在陰皇后之前爭著發言。和帝瞭解鄧貴人用心良苦而曲體人情,感歎地說:「修身進德之費心勞力,竟是這樣的艱難嗎?」後來皇上對陰皇后日漸疏遠,每當鄧貴人被召,往往稱疾不應。這個時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鄧貴人擔心繼嗣無人,常垂淚歎息,廣為選進才人,以應帝之愛心並企獲得子嗣。陰皇后見鄧貴人德望稱譽一天比一天高漲,不知怎麼辦,就造祝詛,求鬼神加害於鄧貴人。和帝有一次臥病很危險,陰皇后曾秘密地說:「我一旦得志,決不讓鄧氏再有什麼人留下,一定絕根。」鄧貴人聽到,對左右流涕說:「我用盡誠意侍奉皇后,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將獲罪於天。婦人雖無從死之義,然武王有疾,周公以身為武王請命;楚昭王病,越姬實現昔日心誓,自殺從死。我惟有一死上以報皇上的恩寵,中以解除我鄧氏宗族的災禍,下不讓陰皇后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譏諷。」鄧貴人立即要飲藥自殺,宮人趙玉堅決進行阻止,並謊稱適才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己經好了。鄧貴人信以為真,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第二天,和帝病丙然好了。
永元十四年(102)夏,陰皇后因搞巫蠱活動而廢除,鄧貴人請求挽救沒有成功,和帝便更屬意於鄧貴人。鄧貴人更加說自己的病十分嚴重,深居閉戶以絕和帝之召幸。這時管事人奏請重立皇后,和帝說:「皇后之尊,與我皇帝位同一體,同等貴重,承祀宗廟社稷,為天下母,不容易啊!只有鄧貴人品德為後宮之首,才可以當得起。」到冬天,立鄧貴人為皇后。再三推辭謙讓,然後登皇后位。親手寫好謝恩的奏書,深深陳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當君王妻室的人選。這時,四方諸侯之國,貢獻方物,爭求得珍貴華麗之物,自鄧皇后即位,一律禁絕,歲時季節只要供給紙墨就行了。和帝每次想封爵鄧皇后家族,鄧皇后往往謙讓苦苦哀求不讓進行,所以鄧皇后的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和帝元興元年(105),和帝去世,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後以十數,後生的往往隱秘地養於人間。殤帝生下只百餘日,鄧皇后迎立即皇帝位。尊鄧皇后為太后,太后臨朝。和帝安葬後,宮人都歸園,鄧太后賜周、馮貴人策書說:「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於後庭,一同享受歡樂,十有餘年。沒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在應當照老規矩分別歸於外園,慘郁凝結,徒增哀歎,以前衛國莊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歎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擬的啊!今賜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賜馮貴人王赤綬,因沒有頭上步搖、環珮,加賜各一具。這時剛剛遭到大的憂患,法規禁條沒有完備。宮中大珠一篋不見了,鄧太后想來,如果加以拷問,必定傷及無辜。於是親自檢閱所有宮人。冷靜仔細地察顏觀色,偷竊者馬上就自首服罪。又和帝寵幸者吉成,駕車的一起冤枉吉成有挾邪弄巫蠱惑的壞事,於是下掖庭獄拷問審訊,供辭證言明白無誤。但鄧太后認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無惡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關人等進行核實,結果,是駕車人自己所為。宮中沒有不歎服的,認為鄧太后聖英明哲。鄧太后常以鬼神難於徵信,太多的祭祀沒有好處。於是詔令管事人罷去不合典禮的諸祠官。又詔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來所犯妖言巫惡,及馬、竇家屬所被禁錮永不得仕者,都免為平民。減去大官、導官、尚方、內者所管膳饈、擇米、刀劍、帷帳等一切服御珍膳靡麗難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廟,稻粱米不得選擇,早晚一肉飯就行了。舊太官湯官常年要用二萬萬,鄧太后敕令停止,每日減少節省用費,自此裁去數千萬。郡國所貢納的物品,都減去半數以上。上林苑的鷹犬,一律賣掉。蜀郡、廣漢郡供進的金銀緣器以及九帶佩刀,一並不再上調。停止畫工三十九種。又御府、尚方、織室錦繡、冰紈、綺鄃、金銀、珠玉、犀象、王毒瑁、周鏤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離宮別館蓄積的米糧薪炭,一律省去。又詔令諸園貴人、宮人有宗室同族若體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園監核實上報名冊,親自到北宮增喜觀檢閱詢問,聽他們自己決定去留,當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殤帝去世,鄧太后決定立安帝,仍臨朝聽政。因接連遭受和帝殤帝去世,老百姓苦於差役,殤帝康陵秘藏,諸喪葬工作,事事減省節約,只有常規的十分之一。鄧太后詔令司隸校尉、河南尹、南陽太守說「:往往看到前代外戚賓客,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毛病就在於執法怠惰鬆懈,不即時執行懲罰的緣故。今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志,而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干犯禁令憲章。應明白加以檢查整飭,不要相與寬容庇護。」從此親屬犯罪,沒有任何原宥赦免。鄧太后憐愍陰皇后因罪而廢,敕免因她而流放的親屬回原籍,赦令歸還資財五百餘萬。
安帝永初元年(107),封鄧太后母陰氏爵號太夫人為新野君,供湯沐邑萬戶。永初二年(108)夏,京師旱災,鄧太后親到洛陽官舍,審視記錄有否冤獄情況。有一囚徒實在沒有殺人被嚴刑拷問被迫認罪,瘦弱困頓被抬著來見鄧太后,他畏於官吏不敢申言,將要離去的時候,抬起頭像要訴說什麼。鄧太后察覺了,馬上叫轉來問他的情況,完全瞭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實,立刻逮捕洛陽令下獄抵罪。鄧太后此行還沒有回到宮裡,天就下了及時雨。
永初三年(109)秋,鄧太后身體不舒服,左右的人憂慮惶恐,禱告神靈虔誠祝辭,希望能代命。鄧太后聽到,馬上譴責發怒,懇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只能向神靈謝過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語。照過去的舊例,到歲末主上要對遣歸的衛士進行犒賞酒食,舉行驅陰導陽驅除疫鬼的大儺儀式。鄧太后認為陰陽不和,戎馬干戈迭起,詔令饗宴不要設戲作樂,舉行大儺逐疫,減去辰子半數,一律不用象、駱駝等。豐年則恢復原來老樣子。太后自進入宮掖,跟著大家學習經書,兼習天文、算數。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誦讀詩書,只怕發生謬誤,有乖典章制度,便博引廣選很多儒者如劉珍等及博士、議郎、四府掾史五十餘人,聚詣東觀校對審核傳記。事畢上奏御座,分別賜與葛布各不等。又詔令中官近臣在東觀受讀經傳,從而教授宮人,左右學習誦讀,早晚濟濟一堂。鄧太后母陰氏新野君去世之時,鄧太后親自服侍疾病,至於最後一息,哀毀憂損,超過一般情況。贈予長公主赤綬、東園秘器、玉衣繡衾,又賜布三萬匹,錢三千萬。鄧騭等堅決謙讓不受錢布。派司空持節維護喪事,一切儀式比照東海恭王的樣子,謚為敬君。鄧太后憂愁緘默居喪完了,久旱不雨,鄧太后接連三日到洛陽,審視記錄囚徒罪狀,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頰須的二歲刑八十人,其餘減罪從死刑、刖右趾以下至司寇的不等。
安帝永初七年(113)正月,開始入太廟,齋戒七日,賞賜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參謁宗廟。率領命婦及群妾相助舉行禮儀,與皇帝交替親薦九獻,成禮而還。下詔令說:「大抵供薦新味,多半不適應節候,有的積養強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狀態就採摘挖掘,味道還沒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長,這難道是順應天時而培育萬物嗎?有的書上說『:不到時候還沒有成熟的食物,有傷於人,不宜奉供養。』自今以往,奉祠陵廟及供御用之物,都要到了時節才貢上。」這樣,共省卻二十三種食物。自鄧太后臨朝,有十年水旱之災,四夷外侵,盜賊內起。太后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所以天下恢復平靜,年歲還得到豐收。
安帝元初五年(118),平望侯劉毅,以鄧太后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讓他們有所記載,便上書安帝說:「我聽說《易經》上記載伏羲神農的事跡,而皇德昭著;《書經》上記述唐堯虞舜的事跡,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業書之於竹帛,把德音留之於管弦。我考慮皇太后秉賦大聖的英姿,體現天地的厚德,蹤齊舜妻娥皇、女英,跡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節約,杜絕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制逸樂貪慾的苗頭。正位於內宮,流風化被四海。到和帝元興、殤帝延平之際,國無太子皇儲之副,太后仰觀天象,參照人譽,迎立陛下為天下主,漢室永安,四海平靜。又遭水災,廩賑饑荒。施恩元元百姓,冠蓋交路。菲薄衣食,為群下表率。減少膳事,解除車馬,以贍養黎民大眾。惻隱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顯揚卑微。崇尚安和之政,佈施寬恕之教。封國除滅了的把它復興起來,世系斷絕了的把它繼續起來,錄用功,恢復宗室。流放了的追赦還原籍,禁錮了的復為平民。施政不屬惠和的,思想上不加考慮;制度不合舊典的,朝廷內不與商議。大德洋溢,充塞於六合;洪澤豐沛,漫衍於八方。華夏和樂向化,戎狄混同歸並。大功著稱於大漢,碩惠厚加於生民。高高的功業,可以聞而不可以攀;蕩蕩的勳績,可以歌而不可以名。古代的帝王,設左史以記事,置右史以記言;漢室的舊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記載。道有低有崇,治績有進有退。假使善政不記述,細小災異卻總把它寫下來,這便是唐堯商湯有洪水大旱的責任,而無各種事功都興盛吉祥嘉天之美德;殷高宗祭成湯雉飛鼎耳而句隹,成王疑周公而有雷電大風的變異;卻無視高宗修德而殷中興,成王改過幾致刑措的康寧之功。上考《詩經》、《書經》,虞舜嬪娥皇、女英二妃,周室有後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行佐德,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過門限。從來沒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總攬萬機,規劃營造天地萬物,功德高大像今皇太后。應當命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廣佈宣揚炫耀,把她的勳德勒金刻石,高懸如日月之明,垂之永遠,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採納了劉毅的建議。
安帝元初六年(119),鄧太后詔令徵召和帝弟弟濟北王、河間王子女年齡在五歲以上的四十餘人,又鄧太后近親三十餘人,都為他們開設邸捨,教學經書,並親自監督考試。年齡幼小的,使設置保育人員,朝晚入宮,撫育勉勵告誡誘導,恩愛很是濃厚。於是詔令堂兄河南尹鄧豹、越騎校尉鄧康等說:「我之所以引進接納這些孩子們,設置學官進行教育,實在是因為現在繼承了過去一切弊端,時尚世俗淺薄,婬巧虛偽普遍存在,《五經》之義衰落缺乏,沒有教化開導,將會一天一天衰微下去,所以我想褒揚崇尚聖人的道義,用以匡救挽回失去了的淳樸世俗。孔子不是說過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措心於大義,末了是沒有出息的,很危險啊!』處在衰亡時期的皇親貴戚,為享受優厚俸祿的家族,穿好的吃好的,乘坐好車驅策良馬,而面牆向學,分不清善惡得失,不曉得品評褒貶,這就是一切禍害失敗的由來。明帝永平中,外戚樊、郭、陰、馬四姓子弟小侯都叫入學,就是用以矯正砥礪淺薄的風俗,反還到忠孝的軌道。我先祖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又以禮樂教化子孫,所以能約束修整自己,不觸犯法律陷身羅網。應讓兒孫輩上要繼承先祖父親的美德和武功,下要體會詔書的根本意義,那就很滿足了。大家勉勵啊!」鄧康因鄧太后長期臨朝聽政,心裡很是害怕,假托有病不入宮朝拜。鄧太后派宮婢去查問原委。當時宮裡的婢女出入,多說好說歹,有毀有譽,其中年紀大的在宮裡時間長的都稱中大人。鄧太后所派遣的是鄧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報自己為中大人。鄧康知道後,責罵她說:「你是我們家出去的婢女,你敢於這樣嗎?」婢女發怒,還說鄧康詐言稱病出言不遜。鄧太后便免去鄧康的官職,遣送歸國,且除去他的宗籍。
安帝永寧二年(121)二月,鄧太后臥病日漸嚴重,便乘輦到前殿,見侍中、尚書,並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繕的宮室。返還,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主、群僚錢布各不等。詔令說:「我以無德,母儀天下,而天不..我,早遭大憂。殤帝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平民厄運,國家危於累卵。我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以萬乘之國為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於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自己覺得應當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而和帝、殤帝、新野君相繼去世,內外喪禍,傷痛不絕。近來老病沉重糾纏,長久不能侍祠宗廟,自奮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壽命大限,是無可奈何的。公卿百官,應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鄧太后三月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與和帝合葬順陵。
史家評論說:鄧太后臨朝行使皇帝權力到終年,號令自出,術智拒采周公之良,身缺攝位還政於君的大義。至使嗣主怒恨不敢正視,收斂衣襟空擁著帝位,杜根等上書請太后還政,心懷憤懣,懸治象之法於闕門。以此為傚法,不也近於迷惑嗎?然而建光之後,安帝王柄在握,竟信讒戮辱楊震、鄧騭等賢良,便嬖妖孽結伙而進,衰敗之來,日趨嚴重有明顯的徵兆。所以知道把持朝廷特權容易招來誹謗,所幸者不是為了己身;焦心憫惜憂患,自強者只知有國。因此鄧太后兄鄧騭因母死請求退職,太后問班昭後才准許,闔門辭事;鄧太后的侄兒鄧鳳,因受遺事洩,其父將鄧鳳髡剔向天下謝罪。將杜根殺掉,是不相信他的誠意吧?這像牽牛踩人之田而田主奪人之牛一樣,懲罰得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