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王斗

【提要】

古代君臣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像後世那樣森嚴,大臣對君王可以直言無忌。但在這種良好的語言環境下,說話也是需要技巧的。

【原文】

先生王斗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延入。王斗曰:「斗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斗為好士,於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宣王因趨而迎之於門,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王斗對曰:「王聞之過。斗生於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宣王忿然作色,不說。

有間,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說,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無騏麟?耳,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廬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也。」王曰:「何謂也?」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譯文】

王斗先生登門造訪,求見宣王。宣王吩咐侍者接人。王斗說:「我趕上前去見大王是趨炎附勢,而大王主動來見我,則是求賢禮士,不知大王意思怎樣?」侍者回報。宣王趕緊說:「先生慢行,寡人親自來迎接!」於是快步前去迎見王斗入宮。宣王說:「寡人不才,有幸得以事奉先王宗廟,管理社稷,我平時聽說先生能直言進諫,無所諱言。」王斗回答說:「大王聽錯了,我生於亂世,事奉昏君,怎麼能直言進諫?」宣王極為不快,不禁忿然作色。

過了一會兒,王斗說:「先主桓公,有五樣愛好,後來九合諸侯,匡扶周室,周天子賜給封地,承認他為諸侯領袖。現在大王有四種愛好與先主相同。」宣王高興了,但仍極力謙辭:「寡人才識疏淺,治國安邦還擔心力有不及,又怎能有先主的四樣愛好?」王斗說:「當然有。先主好馬,王也好馬;先主好狗,王也好狗;先主好酒,王也好酒;先君好色,王也好色;先主好士,王卻不是那樣。」宣王勉強說:「當今世上沒有優秀的人才,寡人如何喜愛他們?」王斗說:「當世沒有騏驥、?耳這樣的駿馬,盧氏那樣的良犬,大王的馬匹、獵狗已經夠多的了;當世沒有毛嬙、西施一類的美女,可大王的後宮俱已充盈。大王只是不喜歡賢士而已,那裡是因為當世無賢士?」宣王說:「寡人憂國憂民,心底裡就盼望聘得賢士共治齊國。」王斗進一步說:「臣以為大王憂國憂民遠不如愛惜一尺縐紗。」宣王問道:「此話怎講?」回答說:「大王做帽子,不用身邊的人而請能工巧匠,原因何在?是因為他們手藝高超,會做帽子。可是現在大王治理齊國,不問才德,非親不用,故我私下以為在大王心中,國家社稷不若一尺縐紗。」

宣王頓悟,謝罪道:「寡人於國有罪。」於是,選拔五位賢士任職,齊國因而大治。

【評析】

對居於上位的統治者進言,一定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也一定要找到一個可以壓倒他的事物來折服他。對於齊宣王而言,九合諸侯的先主齊桓公是他不能不折服的,王斗用先主與宣王作類比,找到了兩者不同之處、也即宣王的不足之處。有齊桓公的光輝形象與功業在那裡,宣王能不承認錯誤、反省和改正自己嗎?

《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