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紀第五

解惠全白銀亮譯注

【說明】

這篇本紀記載的是秦氏族從興起、發展到稱霸天下、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

秦本為地處偏遠的西方的一個部落,其遠祖多以馴獸駕車見長,從虞舜到周代屢屢有功:柏翳(yi,益)佐禹治水,舜賜姓嬴氏;費昌為湯駕車敗桀於鳴條,中潏(jue,決)在西戎為殷保西部邊境,造父(fǔ,甫)為周繆(mu,穆)王架車,日驅千里以救周亂,其族由此為趙氏,周宣王時秦仲為西垂大夫,襄公救周難,又率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建立了秦國。秦國本為西方一個小柄,各方面都比較落後,到後來相當強大了,還被中原各國視為戎狄,不讓它參與盟會。但秦國一方面在戎族地區擴充土地,一方面與中原各國來往,通婚,吸取中原文化,逐步發展成為強國。

這篇本紀主要取材於《左傳》、《國語》和《戰國策》,通篇以秦為中心,同時把周王室和其他各諸侯國的情況穿插進去,條分縷析,勾勒出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政治軍事形勢和社會概貌。秦國的發展與強盛,起關鍵作用的是有幾代勵精圖治、開明能幹的君王,而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些人的事跡刻意敘寫,如繆(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而且抓住了他們廣招賢才、知人善任的特點,潑墨重寫,這一歷史時期許多著名的謀臣武將都在這篇裡出現過,這不僅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也為後面有關的各篇列傳提供了總的背景。在這些敘寫中尤以繆公寫得生動真切,如他以五張羊皮贖來百里傒(奚),百里傒又向他推薦蹇(jiǎn,簡)叔;與晉惠公戰於韓地,在關鍵時刻鄉民報食馬之德;秦晉殽(崤)之戰後,繆公的自責、為戰死的將士築墳發喪,作誓「今後世以記余過」,以及對孟明等將領的寬容與信用;誘降由余,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等等,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充滿感情。其他如商鞅、張儀、司馬錯、樗(chū,初)裡疾、甘茂、白起、王翦、范睢等人也都為秦國做出過重大貢獻。只是由於全書的體例和安排,在本篇中雖屢提及,而沒有詳述。

司馬遷在《秦本紀》中,如此詳細得當地敘寫與描繪,著意揭示秦之由弱變強,「文勢如階級」,一層緊一層,可以說為始皇帝最後一統天下,做了令人信服的、合理的鋪墊。正如李景星在《史記評議》中所說:此篇特別出色處,「中間敘繆公之霸,曲折頓挫,採用《左》、《國》,而能脫《左》、《國》之間架也。後路敘孝公之強,並列山東諸國形勢,為春秋變為戰國一大關鍵,且為秦人蠶食併吞伏根。用筆如張強弩,一絲不懈也。」

《索隱》以為秦在始皇稱帝以前只是諸侯國,不當立為本紀,而應降為世家。歸有光等則以為《秦本紀》與《秦始皇本紀》本應為一篇,正如《周本紀》記事是從後稷開始一樣,只是由於篇幅過長才分為兩篇的。(均見《會注考證》引)我們認為後一種看法較為合理,看來司馬公如此安排還是頗費了一番匠心的。

【譯文】

秦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後代孫女,名叫女修。女修織布的時候,有一隻燕子掉落一顆蛋,女修把它吞食了,生下兒子,名叫大業。大業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名叫女華。女華生下大費,大費輔助夏禹治理水土。治水成功後,舜帝為表彰禹的功勞,賜給他一塊黑色的玉圭。禹接受了賞賜,說:「治水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也是因為有大費做助手。」舜帝說:「啊!大費,你幫助禹治水成功!我賜你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你的後代將會興旺昌盛。」於是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他。大費行拜禮接受了賞賜,為舜帝馴養禽獸,禽獸大多馴服,這個人就是柏翳(yi,益)。舜帝賜他姓嬴。

大費生有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這就是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這就是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他的子孫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夷狄那裡。費昌正處在夏桀的時候,他離開夏國,歸附了商湯,給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身體長得很像鳥,但說人話。太戊帝聽說了他們,想讓他們給自己駕車,就去占卜,卦相吉利,於是把他們請來駕車,並且給他們娶了妻子。自太戊帝以後,中衍的後代子孫,每代都有功勞,輔佐殷國,所以嬴姓子孫大多顯貴,後來終於成了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jue,決),住在西部戎族地區,保衛西部邊疆。中潏生了蜚(fēi,非)廉。蜚廉生了惡來。惡來力氣大,蜚廉善奔跑。父子倆都憑才能力氣事奉殷紂王。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把惡來也一併殺了。當時,蜚廉為紂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紂已死,沒有地方稟報,就在霍太山築起祭壇向紂王報告,祭祀時獲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的字說:「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朝的災亂,賜給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後,就埋葬在霍太山。蜚廉還有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寵幸,他就是宅皋狼。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善於駕車得到周繆王的寵幸。周繆王獲得名叫驥、溫驪、驊(hua,華)騮(liu,留)、騄(lu,祿)耳的四匹駿馬,駕車到西方巡視,樂而忘返。等到徐偃王作亂時,造父給繆王駕車,兼程驅趕回周朝,日行千里,平定了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族人從此姓趙。自蜚廉生季勝以來經過五代直到造父時,才另外分出來居住在趙城。春秋晉國大夫越衰(cuī,崔)就是他的後代。惡來革,是蜚廉的兒子,死得早。他有個兒子叫女防。女防生了旁皋,旁皋生了太幾,太幾生了大駱,大駱生了非子。因為造父受到周王的恩寵,他們都承蒙恩蔭住在趙城,姓趙。

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愛馬和其他牲口,並善於飼養繁殖。犬丘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周孝王,孝王召見非子,讓他在汧(qiān,千)河、渭河之間管理馬匹。馬匹大量繁殖。孝王想讓非子做大駱的繼承人。申侯的女兒是大駱的妻子,生了兒子成,成做了繼承人。申侯就對孝王說:「從前我的祖先是酈山那兒的女兒,她做了西戎族仲衍的曾孫胥軒的妻子,生了中潏,因為與周相親而歸附周朝,守衛西部邊境,西部邊境因此和睦太平。現在我又把女兒嫁給大駱為妻,生下成作繼承人。申侯與大駱再次聯姻,西戎族都歸順,這樣,您才得以稱王。希望您考慮一下吧。」於是孝王說:「從前伯翳為舜帝掌管牲畜,牲畜繁殖很多,所以獲得土地的封賜,受賜姓嬴。現在他的後代也給我馴養繁殖馬匹,我也分給他土地做附屬國吧。」賜給他秦地作為封邑,讓他接管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但也不廢除申侯女兒生的兒子做大駱的繼承人,以此來與西戎和好。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去世。公伯生秦仲。

秦仲即位三年,周厲王無道,有的諸侯背叛了他。西戎族反叛周王朝,滅了犬丘大駱的全族。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後,任用秦仲當大夫,討伐西戎。西戎殺掉了秦仲。秦仲即位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裡。秦仲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叫莊公。周宣王召見莊公兄弟五人,交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他們討伐西戎,把西戎打敗了。周宣王於是再次賞賜秦仲的子孫,包皮皮括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犬丘在內,一併歸他們所有,任命他們為西垂大夫。

莊公居住在他們的故地西犬丘,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回家。」於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弟弟襄公。襄公做了太子。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太子襄公繼位。襄公元年(前777),襄公把他妹妹繆嬴嫁給西戎豐王做妻子。襄公二年(前776),西戎包皮皮圍犬丘,世父反擊,最後被西戎俘虜。過了一年多,西戎放還世父。七年(前771)春,周幽王因寵愛褒姒(si,似)而廢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立為繼承人,周幽王多次舉烽火把諸侯騙來京師,以求褒姒一笑,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酈山下殺死了幽王。秦襄公率兵營救周朝,作戰有力,立了戰功。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襄公帶兵護送了周平王。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平王說:「西戎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歸秦國。」平王與他立下誓約,賜給他封地,授給他爵位。襄公在這時才使秦國成為諸侯國,跟其他諸侯國互通使節,互致聘問獻納之禮。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馬、黃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十二年(前766),他討伐西戎,到達岐山時,在那裡去世了。他生了文公。

文公元年(前765),文公住在西垂宮。三年(前763),文公帶著七百名兵卒到東邊去打獵。四年(前762),他們到達汧、渭兩河的交會之處。文公說:「從前,周朝把這裡賜給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後來我們終於成了諸侯。」於是占卜這裡是否適宜居住,占卜的結果說吉利,就在這裡營造起城邑。十年(前756),開始建造祭天地的鄜(fū,夫)畤,用牛羊豬三種牲畜舉行祭祀。十三年(前753),開始設立史官記載大事,百姓大多受到教化。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討伐西戎,西戎敗逃。於是文公就收集周朝的遺民歸為己有,地盤擴展到岐山,把岐山以東的土地獻給周天子。十九年(前747),得到一塊名叫「陳寶」的異石。二十年(前746),開始設立誅滅三族的刑罰。二十七年(前739),砍伐南山的大梓樹,梓樹中竄出一頭大青牛逃進了豐水。四十八年(前718),文公的太子去世,賜謚號為竫(jing,靜)公。竫公的長子立為太子,他是文公的孫子。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竫公的兒子登位,這就是寧公。

寧公二年(前714),寧公遷居到平陽,派遣軍隊征伐蕩社。三年(前713),與西戎的一支亳(bō,伯)部落作戰,亳王逃往西戎,於是滅了蕩社。四年(前712),魯公子翬(huī,揮)殺死了他的君王隱公。十二年(前704),寧公攻打蕩氏,攻了下來。寧公從十歲開始登上王位,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武公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與武公是同母兄弟;寧公之妾魯姬子生了出子。寧公去世後,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廢掉太子,擁立出子為君主。出子六年(前698),三父等人又一起派人殺害了出子。出子五歲即位,在位六年被殺。三父等人又擁立了原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前697),征伐彭戲氏,到了華山下,住在平陽的封宮裡。三年(前695),殺了三父等人,夷滅了他們的三族,因為他們殺了出子。鄭國的高渠瞇殺了他的君主昭公。十年(前688),攻打邽、冀戎兩地的戎族,並開始在杜、鄭兩地設縣,滅了小虢(guo,國)。

十三年(前685),齊國人管至父、連稱等殺了他們的君主襄公,擁立公孫無知。晉國滅了霍、魏、耿三國。齊國雍廩殺死無知、管至父等人,擁立齊桓公。齊國、晉國成了強國。

十九年(前679),晉國的曲沃武公滅掉晉侯緡(min,民),開始做了晉侯。齊桓公在鄄(juan,倦)地稱霸。

二十年(前678),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平陽。這時開始用人殉葬,給武公殉葬的有六十六人。武公有個兒子,名叫白。白沒有被立為君,被封在平陽。立武公的弟弟德公做了國君。

德公元年(前677),開始住進雍城的大鄭宮。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地是否適宜,占卜的結果是:後代子孫將到黃河邊上去飲馬。梁伯、芮(rui,銳)伯來朝見。二年(前676),開始規定伏日,殺狗祭祀以祛除熱毒邪氣。德公到三十三歲才登位,在位兩年去世。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繼位。

宣公元年(前675),衛國燕國攻打周王室,把惠王趕出朝廷,擁立王子穨(tui,頹)為帝。三年(前673),鄭伯、虢叔殺死了王子穨,送惠王返回朝中。四年(前672),秦國修建密畤。與晉國在河陽作戰,戰勝了晉軍。十二年(前664),宣公去世。他生了九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宣公的弟弟成公。

成公元年(前663),梁伯、芮伯來朝見。齊桓公征伐山戎,軍隊駐紮在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他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繼位,立了成公的弟弟繆(mu,穆)公。

繆公任好元年(前659),繆公親自率兵征伐茅津,取得勝利。四年(前656),從晉國迎娶了妻子,他是晉太子申生的姐姐。這年,齊桓公攻打楚國,打到邵陵。

五年(前655),晉獻公滅了虞國和虢國,俘虜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xī,奚),這是由於事先晉獻公送給虞君白玉和良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應了。俘獲了百里傒之後,用他做秦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百里傒逃離秦國跑到宛(yuān,淵)地,楚國邊境的人捉住了他。繆公聽說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贖買他,但又擔心楚國不給,就派人對楚王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里傒逃到這裡,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楚國就答應了,交出百里傒。在這時,百里傒已經七十多歲。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里傒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您來詢問?」繆公說:「虞國國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國了。這不是您的罪過。」繆公堅決詢問。談了三天,繆公非常高興,把國家政事交給了他,號稱五羖(gǔ,谷)大夫。百里傒謙讓說:「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簡)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沒有人知道。我曾外出遊學求官,被困在齊國,向?(zhi,至)地的人討飯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齊國國君無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過了齊國發生政變的那場災難,於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愛牛,我憑著養牛的本領求取祿位,穨想任用我時,蹇叔勸阻我,我離開了穨,才沒有跟穨一起被殺;事奉虞君時,蹇叔也勸阻過我。我雖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實在是心裡喜歡利祿和爵位,就暫時留下了。我兩次聽了蹇叔的話,都得以逃脫險境;一次沒聽,就遇上了這次因虞君亡國而遭擒的災難: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於是繆公派人帶著厚重的禮物去迎請蹇叔,讓他當了上大夫。

秋天,繆公親自帶兵攻打晉國,在河曲與晉交戰。晉國驪姬製造了內亂,太子申生被驪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逃。

九年(前651),齊桓公在葵丘與各地諸侯會盟。

晉獻公去世。立驪姬的兒子奚齊,他的臣子裡克殺了奚齊。荀息立卓子,裡克又殺死了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請秦國幫他回晉國。繆公答應了,派百里傒率兵去護送夷吾。夷吾對秦國人說:「我如果真能登位,願意割讓晉國的河西八座城給秦國。」等到他回到晉國登上了君位,卻派丕鄭去向秦國道歉,違背了諾言,不肯給秦國河西八座城,並且殺了裡克。丕鄭聽說此事,十分害怕,就跟秦繆公商議說:「晉國人不想要夷吾為君,實際上想立重耳為君。現在夷吾違背諾言而且殺了裡克,都是呂甥、郤(xi,細)芮的主意。希望您用重利趕快把呂甥、郤芮叫到秦國來,如果呂、郤兩人來了,那麼再送重耳回國就方便了。」繆公答應了他,就派人跟丕鄭一起回晉國去叫呂甥、郤芮。呂、郤等人懷疑丕鄭有詐謀,就報告夷吾,殺死了丕鄭。丕鄭的兒子丕豹逃奔到秦國,勸繆公說:「晉國君主無道,百姓不親附他,可以討伐他了。」繆公說:「百姓如果不認為合適,不擁護晉君,他們為什麼能殺掉他們的大臣呢?既然能殺死他們的大臣,這正是由於晉國上下還是協調的。」繆公不公開聽從丕豹的計謀,但在暗中卻重用他。

十二年(前648),齊國管仲、隰朋去世。

晉國大旱,派人來秦國請求援助糧食。丕豹勸說繆公不要給,要繆公趁著晉國荒歉去攻打它。繆公去問公孫支,公孫支說:「荒歉與豐收是交替出現的事,不能不給。」又問百里傒,百里傒說:「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麼罪?」繆公採納百里傒、公孫支的意見,最後還是給晉國糧食了。水路用船,陸路用車給晉國運去糧食,從雍都出發,源源不斷地直到絳(jiang,降)城。

十四年(前646),秦國發生饑荒,請求晉國援助糧食。晉國就此事徵求群臣的意見。虢射說:「趁著秦國鬧饑荒去攻打它,可以大獲成功。」晉君聽從了他的意見。十五年(前645)晉國發動軍隊攻打秦國。繆公也發兵,讓丕豹率領大軍,親自前往迎擊。九日壬戌日,與晉惠公夷吾在韓地交戰。晉君甩下自己的部隊獨自往前衝,跟秦軍爭奪財物,回來的時候,駕車的戰馬陷到深泥裡。繆公與部下縱馬驅車追趕,沒能抓到晉君,反而被晉軍包皮皮圍了。晉軍攻擊繆公,繆公受了傷。這時,曾在岐山下偷吃繆公良馬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不顧危險驅馬衝入晉軍,晉軍的包皮皮圍被衝開,不僅使繆公得以脫險,反而又活捉了晉君。當初,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岐山下的三百多個鄉下人一塊兒把它抓來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們,要加以法辦。繆公說:「君子不能因為牲畜的緣故而傷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灑,會傷人。」於是就賜酒給他們喝,並赦免了他們。這三百人聽說秦國要去攻打晉國,都要求跟著去。在作戰時,他們發現繆公被敵包皮皮圍,都高舉兵器,爭先死戰,以報答吃馬肉被赦免的恩德。於是繆公俘虜了晉君回到秦國,向全國發佈命令:「人人齋戒獨宿,我將用晉君祭祀上帝。」周天子聽說此事,說「晉君是我的同姓」,替晉君求情。夷吾的姐姐是秦繆公的夫人,她聽到這件事,就穿上喪服,光著腳,說:「我不能挽救自己的兄弟,以致還得讓君上下命令殺他,實在有辱於君上。」繆公說:「我俘獲了晉君,以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現在天子來求情,夫人也為此事而憂愁。」於是跟晉君訂立盟約,答應讓他回國,並給他換了上等的房舍住宿,送給他牛羊豬各七頭,以諸侯之禮相待。十一月,送晉君夷吾回國;夷吾獻出晉國河西的土地,派太子圉(yǔ,語)到秦國作人質。秦國把同宗的女兒嫁給子圉。這時候,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展到黃河。

十八年(前642),齊桓公去世。二十年(前640),秦國滅了梁、芮二國。

二十二年(前638),晉公子圉聽說晉君生病,說:「梁國是我母親的家鄉,秦國卻滅了它。我兄弟眾多,如果父君百年後,秦國必定留住我,晉國也不會重視我,而改立其他公子。」於是子圉逃離秦國,回到晉國。二十三年(前637),晉惠公去世,子圉即位為君。秦君對圉的逃離十分惱恨,就從楚國迎來晉公子重耳,並把原來子圉的妻子嫁給重耳。重耳起而推辭不肯,後來就接受了。繆公對重耳更加以禮厚待。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國派人告訴晉國大臣,要送重耳回國。晉國答應了,於是派人護送重耳回到晉國。二月,重耳登位成為晉君,這就是晉文公。文公派人殺了子圉。子圉就是晉懷公。

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借助狄人的軍隊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鄭國。二十五年(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通告了發生禍難的情況。秦繆公率兵幫助晉文公護送周襄王回朝,殺死襄王的弟弟帶。二十八年(前632),晉文公在城濮打敗楚軍。三十年(前630),繆公幫助晉文公包皮皮圍了鄭國。鄭國派人對繆公說:「滅掉鄭國,其結果是使晉國實力增強,這對晉國是有利的,而對秦國卻無利。晉國強大了,就會成為秦國的憂患。」繆公於是撤軍,返回秦國。晉國也只好撤軍。三十二年(前628)冬,晉文公去世。

鄭國有個人向秦國出賣鄭國說:「我掌管鄭國的城門,可以來偷襲鄭國。」繆公去問蹇叔、百里傒,兩個人回答說:「路經數國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襲擊別人,很少有佔便宜的。再說,既然有人出賣鄭國,怎麼知道我國的人就沒有把我們的實情告訴鄭國呢?不能襲擊鄭國。」繆公說:「你們不懂得,我已經決定了。」於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率兵。軍隊出發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對著軍隊大哭。繆公聽說了,生氣地說:「我派兵出發,你們卻攔著軍隊大哭,這是為什麼?」二位老人說:「為臣不敢阻攔軍隊。部隊要走了,我倆的兒子在軍隊中也將前往;如今我們年歲已大,他們如果回來晚了,恐怕就見不著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回來對他們的兒子說:「你們的部隊如果失敗,一定是在殽山的險要處。」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國軍隊向東進發,穿過晉國,從周朝都城北門經過。周朝的王孫滿看見了秦國的軍隊以後說:「秦軍不懂禮儀,不打敗仗還等什麼!」軍隊開進到滑邑,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準備去周朝都城出賣,碰見了秦軍,他害怕被秦軍殺掉或俘虜,就獻上他的牛,說:「聽說貴國要去討伐鄭國,鄭君已認真做了防守和抵禦的準備,還派我帶了十二頭牛來慰勞貴國士兵。」秦國的三位將軍一起商量說:「我們要去襲擊鄭國,鄭國現在已經知道了,去也襲擊不成了。」於是滅掉滑邑。滑邑是晉國的邊境城邑。

這時候,晉文公死了還沒有安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我國的滑邑。」於是把喪服染成黑色,以方便行軍作戰,發兵在殽山阻截秦軍。晉軍發起攻擊,把秦軍打得大敗,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晉軍俘獲了秦軍三位將軍返回都城。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繆公的女兒,他替秦國三位被俘的將軍求情說:「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希望您放他們回國,好讓我國國君能親自痛痛快快地煮掉他們。」晉君答應了,放秦軍三位將軍歸國。三位將軍回國後,繆公穿著白色喪服到郊外迎接他們,向三人哭著說:「寡人因為沒有聽從百里傒、蹇叔的話,以致讓你們三位受了屈辱,你們三位有什麼罪呢?你們要拿出全部心力洗雪這個恥辱,不要鬆懈。」於是恢復了三個人原來的官職俸祿,更加厚待他們。

三十四年(前626),楚國太子商臣殺了他的父親楚成王,接替了王位。

秦繆公這時候再次派孟明視等率兵攻打晉國,在彭衙交戰。秦軍作戰不利,撤軍返回。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由余,祖先是晉國人,逃亡到戎地,他還能說晉國方言。戎王聽說繆公賢明,就派由余去觀察秦國。秦繆公向他炫示了宮室和積蓄的財寶。由余說:「這些宮室積蓄,如果是讓鬼神營造,那麼就使鬼神勞累了;如果是讓百姓營造的,那麼也使百姓受苦了。」繆公覺得他的話奇怪,問道:「中原各國借助詩書禮樂和法律處理政務,還不時地出現禍亂呢,現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麼來治理國家,豈不很困難嗎!」由余笑著說:「這些正是中原各國發生禍亂的根源所在。自上古聖人黃帝創造了禮樂法度,並親自帶頭貫徹執行,也只是實現了小的太平。到了後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婬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督民眾,民眾感到疲憊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於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滿懷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瞭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聖人治理國家啊。」繆公退朝之後,就問內史王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這將是對立國家的憂患。現在由余有才能,這是我的禍害,我該怎麼辦呢?」內史王廖說:「戎王地處偏僻,不曾聽過中原地區的樂曲。您不妨試試送他歌舞伎女,藉以改變他的心志。並且為由余向戎王請求延期返戎,以此來疏遠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同時留住由余不讓他回去,以此來延誤他回國的日期。戎王一定會感到奇怪,因而懷疑由余。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就可以俘獲他了。再說戎王喜歡上音樂,就一定沒有心思處理國事了。」繆公說:「好。」於是繆公與由余座席相連而坐,互遞杯盞一塊兒吃喝,向由余詢問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然後命令內史王廖送給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接受,並且非常喜愛迷戀,整整一年不曾遷徙,更換草地,牛馬死了一半。這時候,秦國才讓由余回國。由余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都不聽,繆公又屢次派人秘密邀請由余,由余於是離開戎王,投降了秦國。繆公以賓客之禮相待,對他非常尊敬,向他詢問應該在什麼樣的形勢下進攻戎族。

三十六年(前624),繆公更加厚待孟明等人,派他們率兵進攻晉國,渡過黃河就焚燬了船隻,以示決死戰鬥,結果把晉國打得大敗,奪取了王官和鄗(jiāo,郊)地,為殽山戰役報了仇。晉國軍隊都據城防守,不敢出戰。於是繆公就從茅津渡過黃河,為殽山戰役犧牲的將士築墳,給他們發喪,痛哭三天。向秦軍發誓說:「喂,將士們!你們聽著,不要吵嚷,我向你們發誓。我要告訴你們,古人辦事虛心聽取老年人的意見,所以不會有什麼過錯。」繆公反覆思考自己不採納蹇叔、百里傒的計謀而造成的過失,因此發出這樣的誓言,讓後代記住自己的過失。君子們聽說這件事,都為之落淚,說:「啊!秦繆公待人真周到,終於得到了孟明等人勝利的喜慶。」

三十七年(前623),秦國採用由余的計謀攻打戎王,增加了十二個屬國,開避了千里疆土,終於稱霸於西戎地區。周天子派召(shao,紹)公過帶著鉦(zhēng,征)、鼓等軍中指揮用的器物去向繆公表示祝賀。三十九年(前621),秦繆公去世,安葬在雍。陪葬的人達一百七十七人,秦國良臣子輿氏名叫奄息、仲行、鍼虎的三個人也屬陪葬者之列。秦國人為他們悲痛,並為此而作了一首題為《黃鳥》的詩。君子說:「秦繆公擴展疆土,增加屬國,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了西戎,但是他沒有成為諸侯的盟主,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死了就置百姓於不顧,還拿他的良臣為自己殉葬。古代有德行的帝王逝世尚且遺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而他沒有做到這些,更何況還奪走百姓所同情的好人、良臣呢?由此可以斷定秦國不可能再東進了。」繆公的兒子有四十人,他的太子?(yīng,嬰)繼承王位,這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前620)。前一年,繆公去世的時候,晉襄公也去世了。晉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國之女所生,住在秦國。晉卿趙盾想擁立他為君,派隨會來接他,秦國派兵把雍護送到令狐。而晉國已立了襄公的兒子,反倒來攻打秦軍,秦軍戰敗,隨會逃奔到秦國。二年(前619),秦攻打晉國,攻佔了武城,為令狐之戰報了仇。四年(前617),晉國攻打秦國,攻佔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國攻打晉國,攻佔了羈(jī,基)馬。兩軍在河曲交戰,把晉軍打得大敗。晉國人擔心隨會在秦國會給晉國造成禍患,就派魏讎(shou,壽)余詐稱叛晉降秦,與隨會共謀返晉,用蒙騙手段籠住了隨會,隨會於是回到晉國。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兒子共公繼位。

共公二年(前607),晉國的趙穿殺了他的君主靈公。三年(前606),楚莊王強大起來,向北進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詢問周朝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輕重,圖謀奪取周朝的政權。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兒子桓公繼位。

桓公三年(前601),晉軍打敗秦軍,俘虜了秦國的將領赤。十年(前594),楚莊王征服鄭國,往北又在黃河岸上打敗了晉軍。就在這個時候,楚國稱霸,召集各諸侯舉行盟會。二十四年(前580),晉厲公剛剛即位,與秦桓公訂立了以黃河為界的盟約。桓公回國後就背棄了盟約,與狄人合謀一塊兒攻打晉國。二十六年(前578),晉國率領諸侯攻打秦國,秦軍敗逃,晉軍一直追趕到涇水邊上才返回。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景公繼位。

景公四年(前573),晉國的欒書殺了他的君主厲公。十五年(前562),秦軍救鄭國,在櫟(li,力)邑打敗晉軍。這時候,晉悼公成為盟主。十八年(前559),晉悼公強大起來,多次召集諸侯會盟,率領諸侯攻打秦國,打敗了秦軍。秦軍敗逃,晉兵在後面追趕,一直渡過涇水,追到棫林才返回。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晉國,與晉平公訂立盟約,不久就背叛了盟約。三十六年(前541),楚國公子圍殺了他的君主自立為王,這就是楚靈王。秦景公的同母兄弟後子鍼(zhēn,針)得寵,而且富有,有人說壞話誣陷他,他害怕被殺,就逃奔到晉國,帶著錙重車上千輛。晉平公說:「您這樣富有,為什麼還要逃亡呢?」後子鍼回答說:「秦君無道,我害怕被殺害。想等到他的繼承人登位再回去。」三十九年(前538),楚靈王強大起來,在申地與諸侯會盟,做了盟主,殺了齊國的慶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兒子哀公繼位。後子鍼又回到秦國。

哀公八年(前529),楚國公子棄疾殺了楚靈王,自立為王,這就是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來迎娶秦女做太子建的妻子。回到楚國,平王見女子漂亮,就自己娶了她。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殺死太子建,建逃跑了;伍子胥逃奔到吳國。晉國國君家族的權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個家族世代為晉卿,勢力強大,想策動內戰,因此好長時間秦、晉兩國沒有打仗。三十一年(前506),吳王闔閭(helǘ,合陽平呂)與伍子胥攻打楚國,楚王逃往隨地,吳軍於是進入郢都。楚國大夫申包皮皮胥來秦國告急求援,一連七天不吃飯,日夜哭泣。於是秦國就派兵車五百輛去援救楚國,打敗了吳國軍隊。吳軍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沒能繼位,夷公的兒子繼位,這就是惠公。

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理魯國國相的職務。五年(前496),晉卿中行氏、范氏反叛晉國,晉君派智氏和趙簡子討伐他們,范氏、中行氏逃到齊國。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兒子悼公繼位。

悼公二年(前489),齊國大臣田乞殺了他的國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陽生為君,這就是齊悼公。六年(前485),吳軍打敗齊軍。齊國人殺了悼公,立他的兒子簡公為君。九年(前482),晉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爭做盟主,最終是讓吳王佔了先。吳國強盛,欺凌中原各國。十二年(前479),齊國田常殺了齊簡公,立他的弟弟平公為君,田常當了國相。十三年(前478),楚國滅掉陳國。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厲共公繼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厲共公二年(前475),蜀人前來進獻財物。十六年(前461),在黃河旁挖掘壕溝。派兵兩萬去攻打大荔國,攻佔了大荔王城邑。二十一年(前456),開始設置頻陽縣。晉國攻佔了武城。二十四年(前453),晉國發生內亂,智伯被殺,把智伯的領地分給趙氏、韓氏、魏氏。二十五年(前452),智開帶領邑人來投奔秦國。三十三年(前444),攻打義渠戎族,俘虜了戎王。三十四年(前443),發生日食。厲共公去世,他的兒子躁公繼位。

躁公二年(前441),南鄭邑反叛。十三年(前430),義渠來攻打秦國,到了渭南。十四年(前429),躁公去世,他的弟弟懷公繼位。

懷公四年(前425),庶長晁和大臣圍攻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太子名叫昭子,死得早,大臣們就擁立太子昭子的兒子為君,這就是靈公。靈公,是懷公的孫子。

靈公六年(前419),晉國在少梁築城,秦軍攻打晉國。十三年(前412),秦國在籍姑築城。靈公去世,兒子獻公沒能繼位,立子靈公的叔父悼子,這就是簡公。簡公是昭子的弟弟,懷公的兒子。

簡公六年(前409),開始讓官吏帶劍。在洛水邊挖了壕溝。在重泉築城。十六年(前399),簡公去世,兒子惠公繼位。

惠公十二年(前388),兒子出子出生。十三年,攻打蜀國,攻佔了南鄭。惠公去世,出子繼位。

出子二年(前385),庶長改從河西迎接靈公的兒子獻公回國,立他為君。殺了出子和他的母親,把他們的屍體沉入深淵。秦國在這以前頻繁更換君主,君臣之間關係不協調,所以晉國的力量又強起來,奪去了秦國河西的土地。

獻公元年(前384),廢止了殉葬的制度。二年(前383),在櫟陽築城。四年正月庚寅日,孝公出生。十一年(前374),周朝太史簷(dān,擔),拜見獻公說:「周與秦本來是合在一起的,後來秦分了出去,分開五百年後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後,將會有稱霸統一天下的人出現。」十六年(前369),桃樹冬天開了花。十八年(前367),櫟陽上空下了黃金雨。二十一年(前364),與魏國在石門交戰,殺了魏兵六萬人,天子送來繡有花紋的禮服祝賀。二十三年(前362),與魏國在少梁交戰,俘虜了魏將公孫痤。二十四年(前361),獻公去世,兒子孝公繼位,這時孝公已經二十一歲了。

孝公元年(前361),黃河和殽山以東有六個強國,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韓哀侯、趙成侯並立。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柄。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修築長城,從鄭縣築起,沿洛河北上,北邊據有上郡之地。楚國的土地從漢中往南,據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爭殺吞併。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象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孝公於是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了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向全國發佈命令說:「從前,我們繆公在岐山、雍邑之間,實行德政、振興武力,在東邊平定了晉國的內亂,疆土達到黃河邊上;在西邊稱霸於戎狄,拓展疆土達千里。天子賜予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來祝賀,給後世開創了基業,盛大輝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厲公、躁公、簡公、出子的時候,接連幾世不安寧,國家內有憂患,沒有空暇顧及國外的事,結果晉國攻奪了我們先王河西的土地,諸侯也都看不起秦國,恥辱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獻公即位,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想要東征,收復繆公時的原有疆土,重修繆公時的政令。我緬懷先君的遺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賓客和群臣中有誰能獻出高明的計策,使秦國強盛起來,我將讓他做高官,分封給他土地。」於是便發兵東進,圍攻陝城,西進殺了戎族的獂(huan,環)王。

衛鞅聽說頒布了這個命令,就來到西方的秦國,通過景監求見孝公。

二年(前360),周天子送來祭肉。

三年(前359),衛鞅勸說孝公實行變法,制訂刑罰,在國內致力於農耕,對外鼓勵效死作戰,給以各種獎罰。孝公認為這個辦法很好。但甘龍、杜摯等人不同意,雙方為此而爭辯起來。最後孝公採用衛鞅的新法,百姓對此抱怨不休;過了三年,百姓反而覺得適應了。於是孝公任命衛鞅擔任左庶長。此事記載在《商君列傳》裡。

七年(前355),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八年(前354),秦國與魏國在元裡交戰,取得勝利。十年(前352),衛鞅任大良造,率兵包皮皮圍了魏國安邑,使安邑歸服了。十二年(前350),修造咸陽城,築起了公佈法令的門闕,秦國就遷都到咸陽。把各個小鄉小村合併為大縣,每縣設縣令一人,全國共有四十一個縣。開闢田地,廢除了井田制下的縱橫交錯的田埂。這時秦國東邊的地界已經越過了洛水。十四年(前348),開始制定新的賦稅制度。十九年(前343),天子賜予霸主稱號。二十年(前342),諸侯都來祝賀。秦國派公子少官率領軍隊與諸侯在逢澤會盟,朝見天子。

二十一年(前341),齊國在馬陵打敗魏國。

二十二年(前340),衛鞅攻打魏國,俘虜了魏公子卬(ang,昂)。秦孝公封衛鞅為列侯,號為商君。

二十四年(前338),秦國與魏軍在岸門作戰,俘虜了魏國將軍魏錯。

秦孝公去世,兒子惠文君繼位。這一年,殺了衛鞅。衛鞅剛在秦國施行新法時,法令行不通,太子觸犯了禁令。衛鞅說:「法令行不通,根源起自國君的親族。國君果真要實行新法,就要從太子做起。太子不能受刺面的墨刑,就讓他的師傅代受墨刑。」從此,法令順利施行,秦國治理得很好。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秦國的宗室大多怨恨衛鞅,衛鞅逃跑,於是定他有反叛之罪,最後處以五馬分屍之刑,在都城示眾。

惠文君元年(前337),楚國、韓國、趙國、蜀國派人來朝見。二年(前336),周天子前來祝賀。三年(前335),惠文君年滿二十,舉行冠禮。四年(前334),天子送來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齊國、魏國稱王。

五年(前333),陰晉人犀首任大良造。六年(前332),魏國把陰晉送給秦國,陰晉改名為寧秦。七年(前331),公子卬與魏作戰,俘虜了魏將龍賈,殺了八萬人。八年(前330),魏國把河西之地送給秦國。九年(前329),秦軍渡過黃河,攻佔了汾陰、皮氏。秦王與魏王在應邑會盟。秦軍包皮皮圍了焦城,使焦城歸降了。十年(前328),張儀做了秦相。魏國把上郡十五縣送給秦國。十一年(前327),在義渠設縣。把焦城、曲沃歸還給魏國,義渠國君稱臣。把少梁改名為夏陽。十二年(前326),效仿中原各國,初次舉行十二月的臘祭。十三年(前325),四月戊午日,魏君稱王,即魏襄王;韓君也稱王,即韓宣惠王。秦君派張儀攻取陝縣,把那裡的居民趕出去交給魏國。

?十四年(前324),改為後元元年。二年(前323),張儀與齊國和楚國的大臣在嚙(nie,聶)桑會盟。三年(前322),韓國、魏國的太子前來朝見。張儀擔任魏國國相。五年(前320),惠文王巡遊到北河。七年(前318),樂池作了秦相。韓國、趙國、魏國、燕國、齊國帶領匈奴一起進攻秦國。秦國派庶長疾與他們在修魚交戰,俘虜了韓國將軍申差,打敗趙國公子渴和韓國太子奐(huan,換),殺了八萬二千人。八年(前317),張儀再次擔任秦相。九年(前316),司馬錯攻打蜀國,滅掉了蜀國。攻佔了趙國的中都、西陽。十年(前315),韓國太子蒼來作人質。攻佔了韓國石章。打敗了趙國的將軍泥。攻佔了義渠的二十五座城邑。十一年(前314),秦將樗(chū,初)裡疾攻打魏國焦城,使焦城降服了。在岸門打敗了韓軍,殺了一萬人,韓將犀首逃跑。公子通被封為蜀侯。燕軍把君位讓給他的大臣子之。十二年(前313),秦王與梁王在臨晉會盟。庶長疾進攻趙國,俘虜了趙國將軍莊。張儀任楚相。十三年(前312),庶長章在丹陽攻擊楚國軍隊,俘虜了楚將屈丐,殺了八萬人;又攻入楚國的漢中,奪取了六百里土地,設置了漢中郡。楚軍包皮皮圍了朝國的雍氏,秦國派遣庶長疾幫助韓國向東攻打齊國,又派到滿幫助魏國攻打燕國。十四年(前311),攻打楚國,攻佔了召陵。戎族的丹國、犁國向秦國稱臣,蜀相陳莊殺死蜀侯前來投降。

惠王去世,兒子武王繼位。韓國、魏國、齊國、楚國、趙國都歸服秦國。

武王元年(前310),武王與魏惠王在臨晉會盟。殺了蜀相陳莊。張儀、魏章都離開秦國往東到魏國去了。秦軍攻打義渠國、丹國、犁國。二年(前309),開始設置丞相,樗裡疾、甘茂分別擔任左右丞相。張儀死在魏國。三年(前308),秦王與韓襄王在臨晉城外會盟。南公揭去世,樗裡疾擔任韓相。武王對甘茂說:「我想開一條哪怕只能容車子通過的路,到達洛陽,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了也不遺憾了。」那年秋天,派甘茂和庶長封攻打宜陽。四年(前307),攻佔了宜陽,殺了六萬人。渡過黃河,在武遂築城。魏國太子來朝見。秦武王有力氣,喜好角力,所以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yue,悅)都做了大官。武王說孟說舉鼎比力氣,折斷了膝蓋骨。八月,武王去世;孟說被滅族。武王娶魏國女子做王后,沒有生兒子。武王死後,立了他的異母弟弟,這就是昭襄王。昭襄王的母親是楚國人,姓羋(mǐ,米),稱為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在燕國做人質,燕國人送他回國,他才得以繼位。

昭襄王元年(前306),嚴君疾擔任相。甘茂離開秦國到魏國去了。二年(前305),彗星出現。庶長壯和大臣、諸侯、公子造反,都被殺,牽連到惠文王后也不得善終。悼武王后離開秦國回魏國了。三年(前304),昭襄王舉行冠禮,與楚王在黃棘會盟,把上庸還給楚國。四年(前303),攻佔了蒲阪。彗星出現。五年(前302),魏王來應亭朝見,秦國又把蒲阪交還給魏國。六年(前301),蜀侯煇(huī,輝)反叛,司馬錯平定了蜀國。庶長奐攻打楚國,殺了兩萬人。涇陽君被抵押在齊國做人質。那一年發生了日食,白晝有如黑夜一樣昏暗。七年(前300),攻佔了新城。樗裡子去世。八年(前299),派將軍羋戎攻打楚國,攻戰了新市。齊國派章子,魏國派公孫喜,韓國派暴鳶(yuān,淵),一塊兒進攻楚國的方城,俘獲唐眛。趙國攻破了中山國,中山國君出逃,最後死在齊國。魏公子勁、韓公子長被封為諸侯。九年(前298),孟嘗君薛文來秦國當丞相。庶長奐攻打楚國,攻佔了八座城,殺了楚將景快。十年(前297),楚懷王來秦朝見,秦國扣留了他。薛文因為金受在昭王面前說了壞話,被免了相職。樓緩擔任了丞相。十一年(前296),齊國、韓國、魏國、趙國、宋國、中山五國共同攻打秦國,軍隊開到鹽氏就退了回去。秦國送給韓國、魏國黃河北邊以及封陵的土地,與韓、魏講和。這一年出現了彗星。楚懷王逃到趙國,趙國不敢收留,又讓他回到秦國,不久他就死了,秦國把他送還給楚國安葬。十二年(前295),樓緩被罷免,穰(rang,瓤)侯魏冉擔任丞相。秦國送給楚國五萬石糧食。

十三年(前294),向壽進攻韓國,攻佔了武始。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五大夫呂禮出亡逃到魏國。任鄙擔任漢中郡守。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在伊闕攻擊韓國和魏國,殺了二十四萬人,俘虜了公孫喜,攻克五座城。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打魏國,攻佔了垣城,又還給了魏國。進攻楚國,攻佔了宛城。十六年(前291),左更錯攻佔了軹城和鄧城。魏冉被免除丞相職務。把公子市(fu,伏)封在宛,公子悝(kuī,虧)封在鄧,魏冉封在陶,他們都成了諸侯。十七年(前290),城陽君來朝見,東周國也來朝見。秦國把垣城改為蒲阪、皮氏。秦王到了宜陽。十八年(前289),左更錯攻打垣城、河雍,折斷橋樑攻佔了兩地。十九年(前288),秦昭王稱西帝,齊閔王稱東帝,不久都又取消了帝號。呂禮回來自首。齊國攻破宋國,宋王逃到魏國,死在溫地。任鄙去世。二十年(前287),秦王前往漢中,又到了上郡、北河。二十一年(前286),左更錯進攻魏國河內。魏國獻出了安邑。秦國趕走城中的魏國居民,然後招募秦國人遷到河東地區定居,並賜給爵位,又把被赦免的罪人遷到河東。涇陽君被封在宛。二十二年(前285),蒙武攻打齊國。在河東設置了九個縣。秦王與楚王在宛城會盟,秦王與趙王在中陽會盟。二十三年(前284),都尉斯離與韓國、趙國、魏國及燕國一起進攻齊國,在濟水西岸打敗齊軍。秦王與魏王在宜陽會盟,與韓王在新城會盟。二十四年(前283),秦王與楚王在鄢城會盟,又在穰城會盟。秦國攻取魏國的安城,一直打到國都大梁,燕國、趙國援救魏國,秦軍撤離。魏冉被免去丞相職務。二十五年(前282),秦攻佔趙國兩座城。秦王與韓王在新城會盟,與魏王在新明邑會盟。二十六年(前281),赦免罪人,把他們遷往穰城。侯魏冉恢復丞相職位。二十七年(前280),左更錯攻打楚國。赦免了罪犯並把他們遷往南陽。白起攻打趙國,奪取代地的光狼城。又派司馬錯從隴西出發,通過蜀地攻打楚國的黔中,攻佔下來。二十八年(前279),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佔了鄢城、鄧城,赦免罪人遷往那裡。二十九年(前278),大良造白起進攻楚國,攻佔了郢都,改為南郡,楚王逃跑了。周君來秦。秦王與楚王在襄陵會盟。白起被封為武安君。三十年(前277),蜀守張若進攻楚國,奪取巫郡和江南,設置黔中郡。三十一年(前276),白起攻打魏國,攻佔了兩座城。楚國人在江南反秦。三十二年(前275),丞相穰侯進攻魏國,一直攻到大梁,打敗暴鳶,殺了四萬人,暴鳶逃跑了,魏國給秦國三個縣請求講和。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陽進攻魏國的卷城、蔡陽、長社,都攻了下來。在華陽攻打芒卯,打敗了他,殺了十五萬人。魏國把南陽送給秦國請求講和。三十四年(前273),秦國把上庸給了韓國和魏國,設立一個郡,讓南陽被免罪的臣民遷往那裡居住。三十五年(前272),幫助韓國、魏國、楚國攻打燕國,開始設置南陽郡。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灶進攻齊國,攻佔了剛、壽兩地,送給了穰侯。三十八年(前269),中更胡陽進攻趙國的閼(yān,煙)與,沒有攻下。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在魏國,運回國葬在芷陽。四十一年(前266)夏天,攻打魏國,攻佔了邢丘、懷兩地。四十二年(前265),安國君立為太子。十月,宣太后去世,埋葬在芷陽酈山。九月,穰侯離開都城到陶地去了。四十三年(前264),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下九座城,殺了五萬人。四十四年(前263),進攻韓國的南陽,攻了下來。四十五年(前262),五大夫賁(bēn,奔)攻打韓國,攻下了十座城。葉陽君悝離開都城前往封國,沒有到那裡就死了。四十七年(前260),秦國攻打韓國的上黨,上黨卻投降了趙國,秦國因此去攻打趙國,趙國出兵反擊秦軍,兩軍相持不下。秦派武安君白起攻擊趙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四十多萬降卒全部被活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韓國向秦獻出垣雍。秦軍分為三部分:武安君率軍回國;王齕(he,和)帶兵攻打趙國的皮牢,攻了下來;司馬梗率軍向北,平定太原,全部佔領了韓國的上黨。正月,軍隊停止戰鬥,駐守在上黨。這年十月,五大夫陵進攻趙國的邯鄲。四十九年(前258)正月,增加兵力幫助五大夫陵。陵作戰不力,被免職,王齕替代他帶兵。這年十月,將軍張唐攻打魏國,蔡尉把防守的地盤丟了,張唐回來就斬了他。五十年(前257)十月,武安君白起犯了罪,被免職降為士兵,貶謫到陰密。張唐進攻鄭,攻了下來。十二月,增派軍隊駐紮在汾城旁邊。武安君白起有罪,自殺而死。王齕攻打邯鄲,沒打下來,撤軍離去,返回投奔駐紮在汾城旁的軍隊。兩個月以後,攻打魏軍,殺了六千人,魏軍和楚軍落水漂流死在黃河中的有兩萬多人。又進攻汾城。接著又跟隨張唐攻下了寧新中,把寧新中改名為安陽。開始修造蒲津橋。

五十一年(前256),將軍摎(jiū,糾)進攻韓國,攻佔了陽城、負黍,殺了四萬人。攻打趙國,攻佔了二十多個縣,斬獲首級九萬。西周君武公背叛秦國,和各諸侯訂約聯合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進攻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的交通被阻斷。秦國於是派將軍摎進攻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來自首,叩頭認罪,願意接受懲處,並全部獻出他的三十六個城邑和三萬人口。秦王接受了這些城邑和人口,讓西周君回西周去了。五十二年(前255),周地的民眾向東方逃亡,周朝的傳國寶器九鼎運進了秦國。周朝從這時候起就滅亡了。

五十三年(前254),天下都來歸服。魏國落在最後,秦國就派將軍摎去討伐魏國,攻佔了吳城。韓王來朝見;魏王也把國家托付給秦國聽從命令了。五十四年(前253),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五十六年(前251)秋天,昭襄王去世,兒子孝文王登位。追尊生母唐八子為唐太后,與昭襄王合葬一處。韓王穿著孝服前來祭弔,其他諸侯也都派他們的將相前來祭弔,料理喪事。

孝文王元年(前250),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優待宗族親屬,毀掉王家的園囿。孝文王服喪期滿,十月己亥日登位,第三天辛丑日去世,兒子莊襄王繼位。

莊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論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廣施德惠,厚待宗親族屬,對民眾施以恩澤。東周君與諸侯圖謀反秦,秦襄王派相國呂不韋前去討伐,全部兼併了東周的土地。秦國沒有斷絕周朝的祭祀,把陽人聚這塊地盤賜給周君,讓他來祭祀周朝的祖先。秦王派蒙驁進攻韓國,韓國獻出成皋、鞏縣。秦國國界伸展到大梁,開始設置三川郡。二年(前248),秦王又派蒙驁攻打趙國,平定了太原。三年(前247),蒙驁進攻魏國的高都、汲縣,攻了下來。蒙驁又進攻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攻佔了三十七座城。四月間發生日食。王齕攻打上黨,開始設置太原郡。魏將無忌率五國的軍隊反擊秦軍,秦軍退到黃河以南。蒙驁打了敗仗,解脫圍困撤離了。五月丙午日,莊襄王去世,兒子嬴政登位,這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嬴政登位二十六年才併吞了天下,設立三十六郡,號稱始皇帝。始皇五十一歲去世,兒子胡亥登位,就是二世皇帝。三年(前207),諸侯紛紛起來反叛秦朝,趙高殺死二世,擁立子嬰為皇帝。子嬰即位一個多月,諸侯殺了他,於是滅掉了秦朝。這些都記載在《始皇本記》中。

太史公說:「秦國的祖先姓嬴。他的後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國名作為姓氏,有徐氏、郯(tan,談)氏、莒(jǔ,舉)氏、終黎氏、運奄氏、菟(tu,途)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而秦國因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趙城,所以是趙氏。

【原文】【註解】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1,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2,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3。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咨爾費4,贊禹功5,其賜爾皂游6。爾後嗣將大出7。」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8。舜賜姓嬴氏。

1玄鳥:燕子。玄:黑色。按:秦之祖先為吞燕卵所生的傳說,與《殷本紀》所記商之祖先的傳說類似。2取:同「娶」。子:指女兒。3錫:賜,賜予。玄圭:黑色的玉圭。舜賜玄圭事見《夏本紀》。4咨:歎詞。爾:你。5讚:幫助。6其:表示勸勉,可不譯。皂游(liu,流):旌旗上的黑色飄帶。游,同「旒」。7後嗣:後代。出:顯,指昌盛。8柏翳(yi,益):即伯益。

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1,或在夷狄。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為湯御2。以敗桀於鳴條。大廉玄孫曰孟戲、中衍,鳥身人言。帝太戊聞而卜之使御3,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後,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為諸侯。

1或:有的。中國:指黃河流域中原地區。2御:駕車。3卜之使御:為讓他們駕車這件事而進行占卜。

其玄孫曰中潏1,在西戎,保西垂2。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3,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4,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5,賜爾石棺以華氏6」。死,遂葬於霍太山。蜚廉復有子曰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7,是為宅皋狼8。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9,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十,西巡狩(11),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12),別居趙。趙衰其後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13)。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14),姓趙氏。

1中譎:《集解》引徐廣曰:「一作『仲滑』。」2垂:邊境。3此句「石」或「使」字之誤。《會注考證》引梁玉繩曰:「《水經·汾水注》述此事云『飛廉先為紂使北方』,《御覽》引《史記》亦曰『時飛廉為紂使北方』,傳寫誤使為石。」4為壇:築祭壇。5銘:刻,這裡指石棺上刻著的字。帝:天帝。處父(fǔ,甫):蜚廉的字。與:參加,參與。6華氏:使氏族顯耀。華,顯貴,顯要。7幸:寵幸。8宅皋狼:名號。《正義》曰:「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皋狼,縣名,在今山西離石縣西北。9周繆王:即周穆王。十驥、溫驪、驊騮、騄耳:都是良馬名。駟:同駕一輛車的四匹馬。(11)巡狩:帝王巡察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叫巡狩。(12)已:同「以」。(13)蚤:通「早」。(14)蒙:受,承。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1。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2,馬大蕃息3。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4。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5,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6,生適子成。申駱重婚7,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8。」邑之秦9,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十,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1息:繁殖。2主:掌管,主管。3蕃息:繁殖。「蕃」「息」同義。4適嗣:即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按:非子不是嫡子,本不能做繼承人。5酈山之女:娘家住酈山的女子。6與大駱妻:意思是把女兒嫁給大駱為妻。7重婚:再次聯姻。8附庸:附屬於諸侯的小柄。9邑之秦:賜他秦地做封邑。十申侯之女子:申侯女兒的兒子。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1。西戎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2,與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復予秦仲後3,及其先大駱地犬丘並有之,為西垂大夫。

1誅:討伐。2昆弟:兄弟。3予:給,給與。

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1,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2。」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襄公為太子。莊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3。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4。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歲余,復歸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廢太子5,立褒姒子為適,數欺諸侯6,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7。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功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8。襄公於是始國9,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十,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11),祠上帝西畤(12)。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1大父:祖父。2不敢:不應,不能。3代:接替,繼任。4豐王:當是指佔據豐地的西戎之地的西戎之王。5用:因。6數欺諸侯:具體所指幽王數舉烽火,戲弄諸侯,取悅褒姒事。詳見《周本紀》。7以兵:率兵。8封爵之:賜給他封地、授給他爵位。9國:指使秦成為諸侯國。十聘享:聘問獻納。諸侯之間通向修好為聘,諸侯向天子獻納方物為享。(11)騮駒:黑鬃赤身的小馬。羝(dī,低)羊:公羊。(12)祠:祭祀。西畤:在西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畤,祭處,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

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1。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2。十年,初為鄜畤3,用三牢4。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5,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十九年,得陳寶6。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7。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豐大特8。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賜謚為竫公。竫公之長子為太子,是文公孫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為寧公。

1會:會合處。2營邑:營造城邑。3鄜(fū,夫)畤:在鄜縣所築的祭天地之處。4三牢:指牛、羊、豬。牢,祭祀用的犧牲。5史:史官。6陳寶:傳說中的一塊異石。《索隱》引《漢書·郊祀志》云:「文公獲若石雲,於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來,若雄雉,其聲殷殷雲,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號曰陳寶。」又引蘇林云:「質如石,似肝。」7三族:所指說法不一。《集解》引張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又引如淳曰:「父族、母族、妻族也。」8「伐南山」二句:豐,豐水。特,公牛。這是一個傳說。《正義》引《括地誌》云:「大梓樹在岐州陳倉縣南十里倉山上。《錄異傳》云:『秦文公時,雍南山有大梓樹,文公伐之,輒有大風雨,樹生合不斷。時有一人病,夜往山中,聞有鬼語樹神曰:「秦若使人被發,以朱絲繞樹伐汝,汝得不困耶?」樹神無言。明日,病人語聞,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使騎擊之,不勝。有騎墮地復上,發解,牛畏之,入不出,胡置發頭。漢、魏、晉因之。武都郡之怒特祠,是大梓牛神也。』」又《會注考證》云:「大梓、豐、大特,蓋戎名。」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1。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四年,魯公子翬弒其君隱公。十二年,伐蕩氏,取之。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2。寧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3。出子六年,三父等復共令人賊殺出子4。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復立故太子武公。

1蕩社:《索隱》:「西戎之君號曰亳(bo,勃)王,蓋成湯之胤(後裔)。其邑曰蕩社。」2今據《會注考證》引林柏桐說以「魯姬子生出子」為句。魯姬子是寧公之妾。3威壘:《會注考證》引岡白駒曰:「大庶長、威壘,官名;弗忌、三父,人名。」《新證》云:「威壘,疑官名,岡伯駒之說是也。」今據以標點、翻譯。4賊殺:刺殺,殺害。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於華山下,居平陽封宮。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殺出子也。鄭高渠瞇殺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1。十一年,初縣杜、鄭。滅小虢。

1縣:置縣,設立縣。

十三年,齊人管至父、連稱等殺其君襄公而立公孫無知。晉滅霍、魏、耿。齊雍廩殺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齊、晉為強國。

十九年,晉曲沃始為晉侯。齊桓公伯於鄄1。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2,從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陽。立其弟德公。

1伯(ba,霸):同「霸」。2從死:殉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以犧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1。梁伯、芮伯來朝。二年,初伏2,以狗御蠱3。德公生三十三歲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長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長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衛、燕伐周,出惠王4,立王子穨。三年,鄭伯、虢叔殺子穨而入惠王5。四年作密畤與晉戰河陽,勝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6,立其弟成公。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齊桓公伐山戎,次於孤竹7。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繆公。

1「後子孫」句:這是占卜之辭,即占卜的結果。後世子孫可以到黃河邊上去飲馬,暗示秦國勢力將日益強盛,國土將從雍擴展到黃河。2初伏:開始規定伏日,即把暑天分為三伏。《正義》:「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雲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3以狗御蠱(gǔ,古):殺狗以祛除熱毒邪氣。蠱,本指毒蟲,這裡指傷人的熱毒邪氣。《正義》:「蠱者,熱毒邪氣,為害傷人,故磔(zhe,折。分裂祭牲)狗以御之。」4出:使出京城,即趕出京城的意思。5入:使入京城,就是使返回京城的意思。6莫:沒有人,沒有哪一個。7次:臨時駐紮和住宿。

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勝之。四年,迎婦於晉1,晉太子申生姊也。其歲,齊桓公伐楚,至邵陵。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2,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3。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4。百里傒亡秦走宛5,楚鄙人執之6。繆公聞百里傒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7。」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里傒年已七十餘。繆公釋其囚8,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9。」固問,語三日,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讓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賢而世莫知。臣常游困於齊而乞食?人十,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齊君無知,蹇叔止臣,臣得脫齊難?,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養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誅(13)。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留。再用其言(14),得脫;一不用,及虞君難:是以知其賢。」於是繆公使人厚幣迎蹇叔(15),以為上大夫。

1迎(舊讀ying,映):迎親。2晉獻公滅虞、虢:公元前655年,晉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君不聽大夫公之奇有勸阻,借道給晉,晉滅虢後,在回師經過虞國時,滅了虞國。事見《左傳·僖公五年》及《晉世家》。3賂:贈送(財物)。4媵(ying,映):古諸侯女兒出嫁時隨嫁或陪嫁的人。5亡:逃亡。6鄙:邊境。7羖(gǔ,古)羊:黑色的公羊。8釋:放開,解除。囚:監禁,禁錮。9子: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多指男子。十常:通「嘗」,曾經。游:外出求學,求官。?齊難:指雍稟勻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事。?干:求,指求取祿位。(13)得不誅:能不被殺掉。指在鄭伯、虢叔殺王子頹而入惠王時倖免於難。(14)再:兩次。(15)厚幣:重幣,厚禮。幣,用作禮物的玉、馬、皮、帛等。

秋,繆公自將伐晉,戰於河曲。晉驪姬作亂1,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1驪姬作亂:指驪姬害死太子申生,迫使公子重耳、夷吾出走。事詳《晉世家》及《左傳·僖公四年》、《僖公五年》。

九年,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1。

1會:會盟,盟誓。

晉獻公卒。立驪姬子奚齊,其臣裡克殺奚齊。荀息立卓子,克又殺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請秦,求入晉1。於是繆公許之,使百里傒將兵送夷吾。夷吾謂曰:「誠得立,請割晉之河西八城與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鄭謝秦2,背約不與河西城,而殺裡克。丕鄭聞之,恐,因與繆公謀曰:「晉人不欲夷吾,實欲重耳。今背秦約而殺裡克,皆呂甥、郤芮之計也。願君以利急召呂、郤,呂、郤至,則更入重耳便。」繆公許之,使人與丕鄭歸,召呂、郤呂、郤等疑丕鄭有間3,乃言夷吾殺丕鄭。丕鄭子丕豹奔秦,說繆公曰:「晉君無道,百姓不親,可伐也。」繆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誅其大臣?能誅其大臣,此其調也4。」不聽,而陰用豹5。

1求入晉:請求秦派兵送他回晉國即位。2謝:道歉。3間:離間,這裡指詐謀。4調:協調。5陰用豹:暗中任用丕豹。這是說繆公不公開聽丕豹之計,卻暗中重用他,目的是使晉國放鬆警惕。

十二年,齊管仲、隰朋死。

晉旱,來請粟。丕豹說繆公勿與1,因其饑而伐之2。繆公問公孫支,支曰:「饑穰更事耳3,不可不與。」問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於是用百里傒、公孫支言,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4,自雍相望至絳。

1說:勸說,說服。2因:趁。饑:饑荒,年成不好。3穰:豐收。更事:交替出現的事。4漕:水運。

十四年,秦饑,請粟於晉。晉君謀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晉君從之。十五年,興兵將攻秦。繆公發兵,使丕豹將,自往擊之。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於韓地。晉君棄其軍1,與秦爭利,還而馬2。繆公與麾下馳追之3,不能得晉君,反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4,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5,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6,吏逐得,欲法之7。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8。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9,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繆公虜晉君以歸,令於國,「齊宿十,吾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11)」,為請晉君(12)。夷吾姊亦為繆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絰跣(13),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14)。」繆公曰:「我得晉君以為功,今天子為請(15),夫人是憂(16)。」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捨上捨(17),而饋之七牢(18)。十一月,歸晉君夷吾,夷吾獻其河西地,使太子圉為質於秦(19)。秦妻子圉以宗女(20)。是時秦地東至河。

1棄其軍:指甩下部隊獨自向前衝。2還(xuan,旋):通「旋」。(zhi,志):馬負重難行的樣子。《索隱》:「,謂馬重而陷之於泥。」3麾下:部下。4冒:不顧險惡。5亡:丟失。6野人:鄉下人。食善馬事見《呂氏春秋·愛士篇》。7法之:法辦他們。8畜產:牲畜。9推:舉。鋒:指兵刃。爭死:爭著為繆公而獻身。十齊(zhāi,齋)宿:齋戒獨宿。齊,通「齋」。?同姓:周與晉同為姬姓。?為(wei,畏),因此。請晉君:為晉君請,替晉君求情。(13)衰(cuī,崔)絰(die,迭):泛指喪服。衰,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毛邊的喪服。絰,古代服喪期間結在頭上或腰間的葛麻布帶。跣(xiǎn,顯):赤腳。(14)辱君命:意思是讓您下命令是使您受屈辱了。(15)為請:等於說「為之而請」,替他求情。(16)是憂:等於說「憂是」,為這事憂慮。(17)更捨:改住。上捨:上等房舍。(18)饋(kui,潰):贈送食物。七牢:牛、羊、豬各一頭叫做一牢。七牢是指規格很高的飲食。(19)為質:做抵押。(20)妻:嫁給。宗女:同宗族的女兒。

十八年,齊桓公卒。二十年,秦滅梁、芮。

二十二年,晉公子圉聞晉君病1,曰:「梁,我母家也,而秦滅之。我兄弟多,即君百歲後2,秦必留我,而晉輕,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歸晉。二十三年,晉惠公卒,子圉立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晉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子圉妻。重耳初謝,後乃受。繆公益禮厚遇之3。二十四年春,秦使人靠晉大臣,欲入重耳。晉許之,於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為晉君,是為文公。文公使人殺子圉。子圉是為懷公。

1子圉(yǔ,語)的母親是梁伯的女兒。2即:如果。百歲後:死的委婉說法。3遇:待。

其秋,周襄王弟帶以翟伐王,王出居鄭1。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難於晉、秦2。秦繆公將兵助晉文公入襄王,殺王弟帶。二十八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三十年,繆公助晉文公圍鄭。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3,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晉亦罷。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

1王出居鄭:事詳見《周本紀》。2人:指鄭大夫燭之武。事詳《左傳·僖公三十年》。3厚晉:使晉厚,意思是加強了晉國的實力。

鄭人有賣鄭於秦曰1:「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繆公問蹇叔、百里傒,對曰:「徑數國千里而襲人2,希有得利者3。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4?不可。」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將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繆公聞,怒曰:「孤發兵而子沮哭吾軍5,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二老退,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於殽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東,更晉地6,過周北門。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敗何待7!」兵至滑,鄭販賣賈人弦高8,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修守禦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秦三將軍相謂曰:「將襲鄭,鄭今已覺之,往無及已9。」滅滑。滑,晉之邊邑也。

1賣鄭於秦者:《鄭世家》記載是鄭司城繒賀。而《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記載是戌守鄭國的秦大夫杞子。2徑:經過,穿行。3希:同「稀」,少。4庸:何,怎麼。5沮(jǔ,舉):阻止。6更:經過。7「周王孫滿曰」三句:《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云:「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指摘下頭盔)而下,超乘(下車立即又跳上車)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杜預注云:「王城北門也。謂過天子門不卷甲束兵。超乘,示勇也。」8賈(gǔ,古)人:商人。9已:語氣詞,同「矣」。

當是時,晉文公喪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喪破我滑1。」遂墨衰絰2,發兵遮秦兵於殽,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虜秦三將以歸。文公夫人3,秦女也,為秦三囚將請曰:「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願令此三人歸,令我君得自快烹之4。」晉君許之,歸秦三將。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5,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6,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7,愈益厚之。

1我滑:據《史記》上文,滑乃晉邊邑;據《左傳》,滑乃晉的同姓與國。2墨衰絰:染黑喪服。此時襄公居喪,應穿喪服,但喪服是白色的,不利行軍作戰,所以染成黑色。3文公夫人:文嬴,晉文公在秦時繆公所妻之秦國宗女,晉襄公之嫡母。4快:痛快。5素服:穿白色喪服。6悉心:全心,盡心。7官秩:官爵與俸祿。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

繆公於是復使孟明視等將兵伐晉,戰於彭衙。秦不利,引兵歸。

戎王使由余於秦1。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2。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3。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4,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5,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婬。阻法度之威6,以責督於下7,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8,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9,此真聖人之治也。」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十,未聞中國之聲(11)。君試遺其女樂(12),以辰其志(13);為由余請,以疏其間(14);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15),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16),終年不還(17)。於是秦乃歸由余。由餘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18),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1使由余:「派由余出使。2能晉言:能說晉國話(晉方言)。3「使鬼」二句:這些宮室積蓄,如果是叫鬼神建造,就會使鬼神感到勞累。下二句仿此。4時:時常,常常。5身以先之:等於說「以身先之」,意思是親自帶頭去實行。6阻:恃,憑仗。7責督:要求和監督。8罷極:疲憊。罷,通「疲」。極,也是疲的意思。怨望:怨恨。「怨」「望」同義。9所以治:治理的方法。十辟匿:指偏僻之地。(11)聲:指音樂。(12)遺(wei,畏):贈送。女樂:歌舞伎女。(13)奪其志:意思是改變他的心志。(14)疏其間:使他們的間隔加大。即使他們相互疏遠的意思。(15)曲席:連席,座席相連接。(16)說(yue,悅):同「悅」。(17)不還:《韓非子·十過》作「不遷」,下有「牛馬半死」一句。譯文參用《韓非子》。(18)間:暗中,秘密。要:通「邀」,邀請。

三十六年,繆公復益厚孟明等,使將兵伐晉,渡河焚船1,大敗晉人,取王官及鄗,以報殽之役2。晉人皆城守不敢出3。於是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屍4,為發喪,哭之三日。乃誓於軍曰:「嗟士卒!聽無,余誓告汝。古之人謀黃發番番5,則無所過:「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謀6,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記余過。君子聞之,皆為垂涕7,曰:「嗟乎!秦繆公之與人周也8,卒得孟明之慶。」

1焚船:即破釜沉舟的意思,表示死戰的決心。2報:報復,報仇。3城守:在城牆上守衛。4封:築墳,給墳添土。5黃發番(po,婆)番:指老年人。黃發,老年人的頭髮白了以後還會變黃,故用黃發借指年紀很老的人。番番,白髮蒼蒼的樣子。番,通「皤」6申思:反覆思考。申,重複7垂涕:落淚。涕,眼淚8與:幫助。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1。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2,為作歌《黃鳥》之詩3。君之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4,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5,尚猶遺德垂法6,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7?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代立,是為康公。

1金鼓:古代軍隊中用以指揮發信號的用具。金,指金屬製成的鉦,鳴金表示止兵;鼓是戰鼓,擂鼓表示進擊。2哀:同情。3《黃鳥》之詩:「見《詩經·秦風》。4服強晉:使強大的晉國服從。5先王:指古有德之王。6遺德垂法:留下來的道德和法度。垂,流傳,留下。7之:那。

康公元年。往歲繆公之卒,晉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1,在秦。晉趙盾欲立之,使隨會來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晉立襄公子而反擊秦師,秦師敗,隨會來奔。二年,秦伐晉,取武城,報令狐之役。四年,晉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晉,取羈馬。戰於河曲,大敗晉軍。晉人患隨會在秦為亂2,乃使魏讎余詳反3,合謀會,詐而得會,會遂歸晉。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1秦出:指秦女所生。2患:憂慮,擔心。3詳(yang,佯):通「佯」假裝。

共公二年,晉趙穿弒其君靈公。三年,楚莊王強,北兵至雒,問周鼎1。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1問周鼎:指圖謀奪取周王朝的政權。周鼎,相傳禹收天下之金鑄成九鼎,象徵天下九州,後成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商湯遷之於商邑,周武王遷之於洛邑。

桓公三年,晉敗我一將1。十年,楚莊王服鄭,北敗晉兵於河上,當是之時,楚霸,為會盟合諸侯。二十四年,晉厲公初立,與秦桓公夾河而盟。歸而秦倍盟2,與翟合謀擊晉。二十六年,晉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涇而還。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1一將:據《晉世家》記載,這一年晉俘虜了秦將赤。2倍:同「背」,背棄。

景公四年,晉欒書弒其君厲公。十五年,救鄭,敗晉兵於櫟。是時晉悼公為盟主。十八年,晉悼公強,數會諸侯,率以伐秦,敗秦軍。秦軍走,晉兵追之。遂渡涇,至棫林而還。二十七年,景公如晉,與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圍弒其君而自立,是為靈王。景公母弟後子鍼有寵,景公母弟富1,或譖之2,恐誅,乃奔晉,車重千乘3。晉平公曰:「後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對曰:「秦公無道,畏誅,欲待其後世乃歸4。」三十九年,楚靈王強,會諸侯於申,為盟主,殺齊慶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後子復來歸秦。

1景公母弟富:《會注考證》云:「楓、三、南本無『景公母弟』四字。」2譖(zen,去聲怎):說壞話誣陷別人。3車重:輜重,輜重車。4後世:後嗣,後代。

哀公八年,楚公子棄疾弒靈王而自立,是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來求秦女為太子建妻。至國,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誅建,建亡;伍子胥奔吳。晉公室卑而六卿強1,欲內相攻,是以久秦晉不相攻。三十一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隨,吳遂入郢。楚大夫申包皮皮胥來告急2,七日不食,日夜哭泣。於是秦乃發五百乘救楚,敗吳師。吳師歸,楚昭王乃得復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為惠公。

1公室:指諸侯家族。六卿:晉國有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韓氏、魏氏六個家族,世代為卿,稱六卿。2申包皮皮胥為求救兵,立倚秦庭牆哭七日七夜。事見《左傳·定公四年》。

惠公元年,孔子行魯相事。五年,晉卿中行、范氏反晉,晉使智氏、趙簡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齊。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齊臣田乞弒其君孺子,立其兄陽生,是為悼公。六年,吳敗齊師。齊人弒悼公,立其子簡公。九年,晉定公與吳王夫差盟,爭長於黃池,卒先吳1。吳強,陵中國2。十二年,齊田常弒簡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滅陳。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厲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3。

1先吳:讓吳佔先了。2陵:欺壓。3以:於,在。

厲共公二年,蜀人來賂。十六年,塹河旁1。以兵二萬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縣頻陽。晉取武成。二十四年,晉亂,殺智伯2,分其國與趙、韓、魏。二十五年,智開與邑人來奔。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三十四年,日食。厲共公卒,子躁公立。

1塹:壕溝。這裡是挖壕溝的意思。2殺智伯,韓、趙、魏三家分晉,列為諸侯,為戰國的開始。事在公元前403年,《左傳》記事至此為止。

躁公二年,南鄭反。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懷公。

懷公四年,庶長晁與大臣圍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為靈公。靈公,懷公孫也。

靈公六年,晉城少梁1,秦擊之。十三年,城籍姑。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子也。

1城少梁:在少梁築城。

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1。塹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1帶劍:《正義》:「春秋官吏各得帶劍。」帶劍是表示威儀。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鄭。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沈之淵旁。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1,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

1乖亂:混亂,不協調。

獻公元年,止從死。二年,城櫟陽。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見獻公曰:「周故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歲復合,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1。」十六年,桃冬花2。十八年,雨金櫟陽3。二十一年,與晉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賀以黼黻4。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5,虜其將公孫痤。二十四年,獻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歲矣。

1「周故與」三句:這是太史儋(dān,丹)所說的一段預言吉凶禍福的讖(chen,趁)語,在《史記》中曾四次出現,不可信。詳見《周本紀》烈王二年注。

2冬花:冬天開花。3雨金:天上落金,古人以為是吉兆。4黼黻(fǔfu,斧福):古繡有花紋的禮服。黼,黑白相間如斧形的花紋。黻,黑青相間如?形的花紋。5魏晉:即魏。秦獻公九年(前376),韓、趙、魏三家全部瓜分晉地,廢晉靜公,晉亡。因魏國本是晉的一部分,所以稱之為魏晉。

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1,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並。淮泗之間,小柄十餘2。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3,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4,爭相並。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5。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6,招戰士,明功賞。下令國中曰:「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7,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8,丑莫大焉9。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十,吾且尊官?,與之分土?。」於是乃出兵東圍陝城,西斬戎之獂王。

1河山:黃河與殽山。2小柄十餘:指魯、宋、衛、邾、騰、薛等國。3濱洛以北:沿洛水往北。4力政:以武力相征伐。政:通「征」。5夷翟(di,狄)遇之: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翟,通「狄」。6振:同「賑」,救濟。7未遑(huang,皇):無暇顧及。遑,閒暇。8卑秦:輕視秦國。9丑:恥。十強秦:使秦強盛。尊官:提高他的官職。?分土:指賜給封地。分,頒。

衛鞅聞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監求見孝公1。

1因:通過。景監:名叫景的宦官。監,宦官。

二年,天子致胙1。

三年,衛鞅說孝公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2,孝公善之3。甘龍、杜摯等弗然4,相與爭之5。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6。乃拜鞅為左庶長。其事在《商君》語中7。

1致胙(zuo,作):送來祭肉。胙:祭肉。2勸:鼓勵,勉勵。3善:以為善,認為好。4弗然:不以為然。認為不對。5爭之:為此而爭辯。6便之:以之為便,認為它合適。7「其事」句:是說這件事記載於《商君列傳》中。

七年,與魏惠王會杜平。八年,與魏戰元裡,有功。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1。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2,秦徙都之。並諸小鄉聚3,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為田開阡陌4。東地渡洛5。十四年,初為賦6。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諸侯畢賀。秦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朝天子。

1降之:使安邑降服。2冀闕:也叫象魏、象闕,古代廷外公佈法令的門闕。3鄉聚:鄉邑和村落。鄉,一萬二千戶為鄉。聚,村落。

4「為田」句:意思是說開闢農田,廢除井田制度下的縱橫交錯的田埂。

5東地渡洛:東部地界過了洛水。6初為賦:開始制定新的賦稅制度。

二十一年,齊敗魏馬陵。

二十二年,衛鞅擊魏,虜魏公子卬。封鞅為列侯,號商君。

二十四年,與晉戰雁門1,虜其將魏錯。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歲,誅衛鞅。鞅之初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於貴戚2。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3,黥其傅師。」於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為反,而卒車裂以徇秦國4。

1晉:指魏。雁門:據《索隱》考證,「雁」恐為「岸」之誤。2貴戚:與國君同姓的親屬。3黥:墨刑,以刀刻面塗墨。4車裂:也叫磔(zhe,折),古代酷刑之一,把犯人綁在幾輛車上,拖裂肢體。徇:示眾。

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人來朝。二年,天子賀。三年,王冠1。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齊、魏為王。

五年,陰晉人犀首為大良造。六年,魏納陰晉,陰晉更名寧秦2。七年,公子卬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納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會應。圍焦,降之。十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十一年,縣義渠。歸魏焦、曲沃3。義渠君為臣。更名少梁曰夏陽。十二年,初臘4。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為王5,韓亦為王6。使張儀伐取陝,出其人與魏。

1冠:古代貴族子弟年滿二十歲行加冠儀式,表示已成年。2更名:改名。3歸:歸還。4初臘:初次舉行臘祭。臘,古代陰曆十二月舉行的一種祭祀,本為中原地區的風俗,此時秦國開始效仿之,故云「初臘」。5魏君:《正義》以為指魏襄王。又梁玉繩以為「魏君」為「秦君」之誤。(見《會注考證》引)6韓亦為王:指韓宣惠王。

十四年,更為元年1。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會嚙桑。三年,韓、魏太子來朝。張儀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復相秦。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伐取趙中都、西陽。十年,韓太子蒼來質。伐取韓石章。伐敗趙將泥。伐取義渠二十五城。十一年,?裡疾攻魏焦,降之。敗韓岸門,斬首萬,其將犀首走。公子通封於蜀。燕君讓其臣子之2。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庶長疾攻趙,虜趙將莊。張儀相楚。十三年,庶長章擊楚於丹陽,虜其將屈丐,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楚圍雍氏,秦使庶長疾助韓而東攻齊,到滿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3,蜀相壯殺蜀侯來降4。

惠王卒,子武王立。韓、魏、齊、楚、越皆賓從5。

1元年:指後元元年(前324)。2讓:指讓位。事詳《燕召公世家》。3丹、犁:戎族的兩支,屬西南夷。4「蜀相壯」句:《張儀列傳》及《戰國策·秦策》記載,司馬錯伐蜀後,蜀王改稱蜀侯,以陳莊為蜀相。據此,這裡「蜀相壯」即陳莊,「蜀侯」當是原蜀王或蜀王之子。(參用《會注考證》說)5越:《集解》引徐廣曰:「一作趙。」賓從:歸服。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臨晉。誅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出之魏。伐義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臨晉外。南公揭卒,?裡疾相韓。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欲容車通三川1,窺周室,死不恨矣2。」其秋,使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涉河,城武遂。魏太子來朝。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3。八月,武王死。族孟說4。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

1容車通三川:《戰國策·秦策》無「容」字。又《會注考證》引安井衡曰:「車通三川者,欲容車之廣,通三川之路也,不必須廣。」據此,則「容車」指能容車通過的窄路。三川,三川郡,當時屬韓國,境內有河、洛、伊三條河流,故名三川。東、西周在三川郡中,所以這裡「三川」實際是指周都洛陽,所以下句說「窺周室」。2恨:遺憾。3臏:膝蓋骨。4族:滅族,滿門抄斬。

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慧星見。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1。悼武王后出歸魏。三年,王冠。與楚王會黃棘、與楚上庸2。四年,取蒲阪。慧星見。五年,魏王來朝應亭,復與魏蒲阪。六年,蜀侯輝反3,司馬錯定蜀。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涇陽君質於齊。日食,晝晦。七年,拔新城。?裡子卒。八年,使將軍羋戎攻楚,取新市。齊使章子,魏使公孫喜,韓使暴鳶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趙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齊。魏公子勁、韓公子長為諸侯4。九年,孟嘗君薛文來相秦。奐攻楚,取八城,殺其將景快。十年,楚懷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5。樓緩為丞相。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6,至鹽氏而還。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慧星見。楚懷王走之趙,趙不受,還之秦,即死,歸葬。十二年,樓緩免,穰侯魏冉為相。予楚粟五萬石。

1及:連及,牽連。良死:好死,善終。2與:給,這裡是歸還的意思。3蜀侯輝(huī,輝)反:《索隱》:「《華陽國志》曰:『秦封王子輝為蜀侯祭,蜀侯祭,歸胙於王,後母疾之,加毒以進,王大怒,使司馬錯賜輝劍。』此輝不同也。」4為諸侯:指受到魏、韓的分封。《索隱》:「別封之邑,比之諸侯,猶商君、趙長安君然。」5以金受免:《正義》以為「金受」是秦丞相之姓名。《會注考證》引方苞、張文虎說,以為「金受」或為「受金」之倒。又引梁玉繩曰:「考《孟嘗君傳》:秦昭王以為相。人或說昭王曰:「孟嘗君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昭王乃止囚孟嘗君。』疑金受是說昭王之人。」今姑從梁說。6中山:《正義》:「蓋中山此時屬趙,故雲五國也。」一說:當為衍文。

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禮出亡奔魏。任鄙為漢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復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冉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鄧,魏冉陶,為諸侯。十七年,城陽君入朝,及東周君來朝。秦以垣為蒲阪、皮氏1。王之宜陽。十八年,錯攻垣、河雍2,決橋取之。十九年,王為西帝,齊為東帝,皆復去之。呂禮來自歸3。齊破宋,宋王在魏,死溫。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漢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獻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涇陽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河東為九縣,與楚王會宛。與趙王會中陽。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王與魏王會宜陽,與韓王會新城。二十四年,與楚王會鄢,又會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魏冉免相。二十五年,拔趙二城。與韓王會新城,與魏王會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遷之穰。侯冉復相。二十七年,錯攻楚。赦罪人遷之南陽。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赦罪人遷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為南郡4,楚王走。周君來。王與楚王會襄陵。白起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兩城。楚人反我江南。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鳶,斬首四萬,鳶走,魏入三縣請和。三十三年,客卿胡(傷)[陽]攻魏卷、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斬首十五萬。魏入南陽以和。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南陽免臣遷居之5。三十五年,佐韓、魏、楚伐燕6。初置南陽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齊,取罷、壽,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傷)[陽]攻趙閼與,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歸葬芷陽。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懷。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拔九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韓南(郡)[陽],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賁攻韓,取十城。葉陽君悝出之國,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四十八年十月,韓獻垣雍。秦軍分為三軍。武安君歸。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正月,兵罷,復守上黨。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四十九年正月,益發卒佐陵。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其十月,將軍張唐攻魏,為蔡尉捐弗守7,還斬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為士伍8,遷陰密。張唐攻鄭9,拔之。十二月,益發卒軍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齕攻邯鄲,不拔,去,還奔汾軍。二月餘十,攻晉軍(11),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12)。攻汾城,即從唐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初作河橋(13)。

1為:《索引》以為是「易」字之誤。2攻垣:《正義》:「蓋蒲阪、皮氏又歸魏,魏復以為垣,今重攻取之也。」3歸:投案自首。4取郢為南郡:奪取楚都郢,淪為秦的南郡。5「秦與魏、韓」句:此句語意不順,疑有脫誤。免臣,指被赦免罪過的臣民。6佐韓、魏、楚伐燕:梁玉繩據《戰國策》以為此次伐燕的是齊、韓、魏三國,燕使太子請救於楚,楚王使景陽救之。《史記》記載有誤。(見《會注考證》引)7捐:棄,丟失。8為士伍:意思是剝奪官爵,降為士兵。士伍,指士兵。古代軍隊以五人為伍。9鄭:梁玉繩《史記志疑》:「疑是『鄚』字之訛,趙地訛。」十二月餘:指其後兩個多月。(11)晉軍:指魏軍。(12)「晉、楚流死河」句:《會注考證》云:古鈔本「河」下有「者」字。又引梁玉繩云:楚即救趙邯鄲之楚軍,因秦伐魏,楚軍轉而又去救魏。(13)河橋:即蒲津橋。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餘縣,首虜九萬1。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2。秦王受獻,歸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1首虜:所獲敵人的首級。2口:指人口。

五十三年,天下來賓1。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吳城。韓王入朝,魏委國聽令2。五十四年,王郊見上帝於雍3。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而合其葬於先王。韓王衰絰入吊祠4,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喪事5。

1賓:服從,歸顧。2委:托付。3郊:在國都南郊祭天。4吊祠:弔唁祭祀。5視:料理,治理。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1,褒厚親戚2,弛苑囿3。孝文王除喪4,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莊襄王立。

1修:推舉,論列。2褒厚:厚待,優待。3弛:廢,毀。

4除喪:除去喪服,即服喪期滿。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1。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2,奉其祭祀。使蒙驁伐韓,韓獻成皋、鞏。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四年)王齕攻上黨。初置太原郡。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秦卻於河外。蒙驁敗,解而去。五月丙午,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

1骨肉:指至親。2陽人:即陽人聚。地名。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並天下為三十六郡,號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1,子胡亥立,是為二世皇帝。三年,諸侯並起叛秦,趙高殺二世,立子嬰。子嬰立月餘,諸侯誅之,遂滅秦2。其語在《始皇本紀》中3。

1五十一年而崩:《會注考證》引張文虎曰:「疑本作『年五十而崩』,衍『一』字,又誤倒耳。」譯文依此。2遂滅秦:《索隱》:「秦自襄公至二世,凡六百一十七歲。」《秦始皇本紀》:「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歲。」《會注考證》引張文虎曰:「秦襄元年甲子至二世三年甲午,凡五百七十一年。《索隱》『六』當作『五』,『一』『七』二字當互易。」3「其語」句:是說詳細情況記載於《秦始皇本紀》中。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1。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2。

1終黎氏:《集解》引徐廣曰:「《世本》作『鍾離』。」2趙氏:秦為嬴姓,以趙為氏。上古時,姓氏有別,姓為族號,氏為姓的分支。戰國以後,人們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一。

《史記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