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柳·隋堤遠】原文
隋堤遠,波急路塵輕。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何況自關情。
斜照後,新月上西城。城上樓高重倚望,願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江南柳·隋堤遠】譯文
解詞:隋堤柳: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所植的柳樹。唐羅隱有《隋堤柳》詩。
路塵:道路上飛揚的灰塵。
柳橋:柳蔭下的橋。古代常折柳贈別,因泛指送別之處。
分袂:離別;分手。 何況:連詞,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關情:掩飾感情;動心,牽動情懷。斜照:斜陽。新月:夏歷每月初彎細如鉤的月亮。
倚望:徙倚悵望。亭亭:形容聳立高遠:浮雲亭亭如車蓋。
【江南柳·隋堤遠】賞析
此調即雙調的《憶江南》。詞中寫的是別情,調名「江南柳」兼關題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為送別詞。詞中未具體刻畫送別情事,而是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別情,以烘雲托月的手法將別情抒寫得極為深摯。全詞語言素樸明快,情調清新健康,風格別具特色。
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隋煬帝開通濟渠,河渠旁築御道,栽種柳樹,是為「隋堤」。「隋堤遠,波急路塵輕」兩句是說: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成日裡不知有多少車馬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隻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隋堤」是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波急」與「路塵輕」分寫水陸行程,暗示離別,寄有別情。一個「遠」字,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這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喚起「見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況」二字造成遞進,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過片轉寫別後,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這裡只是著重寫送者城樓望月的情景。「斜照後」三字非虛設,它表明送者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從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於是送者抬頭望新月,並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嚮往:「願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與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類,但「亭亭」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
總的說來,通首詞沒有刻畫送別情事,更沒有刻意作苦語,但通過古今別情來襯托一己的別情,有烘雲托月之妙,將一己別情寫得非常充分。全詞也沒有點明雙方身份、關係,被稱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過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著想,給讀者以明確的暗示。詞的語言明快素樸,情調清新健康,在送別之作中頗有特色。
起首一句從別路寫起。隋煬帝開通濟渠,河渠旁築御道,栽種柳樹,是為「隋堤」。「隋堤遠,波急路塵輕」兩句是說:這是一個水陸交通要道,成日裡不知有多少車馬大路上來往,揚起「路塵」;不知有多少船隻揚帆東下,隨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隋堤」是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波急」與「路塵輕」分寫水陸行程,暗示離別,寄有別情。一個「遠」字,既刻畫出別者長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畫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態。這二句著重從眼前、從水陸兩路,橫向地展開送別圖景;第三句則著重從古往今來,縱向地展示送別情事。一個「多」字,幾乎將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為別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喚起「見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況」二字造成遞進,突出個人眼前的離別情事。以上,詞人沒有具體寫到個人送別情事,只客觀敘寫普遍的離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觀情感。
過片轉寫別後,別時種種情事都被省略了,這裡只是著重寫送者城樓望月的情景。「斜照後」三字非虛設,它表明送者城樓佇立的時辰之久,從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過,上片「隋堤遠」數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時應當是不甚分明了。於是送者抬頭望新月,並由此而產生了一個美好的嚮往:「願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與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相類,但「亭亭」二字卻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說法更是真摯深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