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

【羌村】原文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

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羌村】譯文

譯文

西天佈滿重巒疊嶂似的紅雲,陽光透過雲腳斜射在地面上。

經過千里跋涉到了家門,目睹蕭瑟的柴門和鳥雀的聒噪,好生蕭條啊!

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我還活著,愣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有些偶然。

鄰居聞訊而來,圍觀的人在矮牆後擠得滿滿的,無不感慨歎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對而坐,彷彿在夢中,不敢相信這都是真的。

人到晚年了,還感覺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於無奈,終日鬱鬱寡歡。

兒子整日纏在我膝旁,寸步不離,害怕我回家沒幾天又要離開。

閒來繞數漫步,往昔追隨皇帝的情景出現在眼前,可事過境遷,只留下遺憾和歎息。

一陣涼風吹來,更覺自己報國無門,百感交集,備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經秋收了,新釀的家酒雖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從糟床汩汩滲出。

現在這些酒已足夠喝的了,姑且用它來麻醉一下自己吧。

成群的雞正在亂叫,客人來時,雞又爭又鬥。

把雞趕上了樹端,這才聽到有人在敲柴門。

四五位村中的年長者,來慰問我由遠地歸來。

手裡都帶著禮物,從榼裡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濁。

一再解釋說:「酒味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沒人去耕耘。

戰爭尚未停息,年輕人全都東征去了。」

請讓我為父老歌唱,在艱難的日子裡, 感謝父老攜酒慰問的深情。

吟唱完畢,我不禁仰天長歎,在座的客人也都熱淚縱橫不絕,悲傷之至。

註釋

1崢嶸,山高峻貌;這裡形容雲峰。赤雲西,即赤雲之西,因為太陽在雲的西邊。古人不知地轉,以為太陽在走,故有「日腳」的說法。這兩句是未到時的遠望。

2因有人來,故宿鳥驚喧。杜甫是走回來的,所謂「白頭拾遺徒步歸」,他曾向一個官員借馬,沒借到。「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著喜悅。

3妻孥(nu):妻子和兒女。杜甫的妻子這時以前雖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對於他的突然出現,仍不免驚疑,只是發愣,所以說「怪我在」。下句說,驚魂既定,心情復常,方信是真,一時悲喜交集,不覺流下淚來。這兩句寫得極深刻、生動,是一個絕妙的鏡頭。

4遂,是如願以償。這兩句是上兩句的說明,下四句的引子。「偶然」二字含有極豐富的內容,和無限的感慨。杜甫陷叛軍數月,可以死;脫離叛軍亡歸,可以死;疏救房琯,觸怒肅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風霜疾病、盜賊虎豹,也無不可以死。現在竟得生還,豈不是太偶然了嗎?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5歔(xū)欷(xī),悲泣之聲。在這些感歎悲泣聲中,讀者彷彿可以聽到父老們(鄰人)對於這位民族詩人的讚歎。

6夜闌,深夜。「更」讀去聲,夜深當去睡,今反高燒蠟燭,所以說「更」。這是因為萬死一生,久別初逢,過於興奮,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因事太偶然,故雖在燈前,面面相對,仍疑心是在夢中。

7晚歲,即老年。迫偷生,指這次奉詔回家。杜甫心在國家,故直以詔許回家為偷生苟活。少歡趣,正因為杜甫認為當此萬方多難的時候卻待在家裡是一種可恥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歡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沒有。

8這句當在「畏」字讀斷,是上一下四的句法。這裡的「卻」字,作「即」字講。「卻去」猶「即去」或「便去」。是說孩子們怕爸爸回家不幾天就又要走了,因為他們已發覺爸爸的「少歡趣」。金聖歎云:「嬌兒心孔千靈,眼光百利,早見此歸,不是本意,於是繞膝慰留,畏爺復去。」

9憶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間。追涼,追逐涼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十杜甫回來在閏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蕭蕭,兼寫落葉。「撫」是撫念。撫念家事則滿目淒涼,撫念國事則胡騎猖獗,因而憂心如焚。

⑾「賴」字有全虧它的意思,要是再沒酒,簡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⑿這兩句預計的話,因為酒還沒釀出。「足斟酌」是說有夠喝的酒。「且用慰遲暮」,姑且用它(酒)來麻醉自己一下吧。這只是一句話,並不是真心話。

⒀柴荊,猶柴門,也有用荊柴、荊扉的。最初的叩門聲為雞聲所掩,這時才聽見,所以說「始聞」。按養雞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異。《詩經》說「雞棲於塒」,漢樂府卻說「雞鳴高樹顛」,又似棲於樹。石聲漢《齊民要術今釋》謂「黃河流域養雞,到唐代還一直有讓它們棲息在樹上的,所以杜甫詩中還有『驅雞上樹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末云「庭樹雞鳴淚如線」。湖城在潼關附近,屬黃河流域,詩作於將曉時,而云「庭樹雞鳴」,尤足為證。驅雞上樹,等於趕雞回窩,自然就安靜下來。

⒁「問」是問遺,即帶著禮物去慰問人,以物遙贈也叫做「問」。父老們帶著酒來看杜甫,所以說「問我」。

⒂榼(kē),酒器。濁清,指酒的顏色。

⒃莫辭酒味薄,是說苦苦地以酒味劣薄為辭。苦辭,就是再三地說,覺得很抱歉似的,寫出父老們的淳厚。下面並說出酒味薄的緣故。苦辭、苦憶、苦愛等也都是唐人習慣語,劉叉《答孟東野》詩:「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都不含痛苦或傷心的意思。苦辭,一作「莫辭」。

⒄兵革,一作「兵戈」,指戰爭。

⒅請為父老歌,一來表示感謝,二來寬解父老。但因為是強為歡笑,所以「歌」也就變成了「哭」。

⒆這句就是歌詞。「艱難」二字緊對父老所說的苦況。來處不易,故曰艱難。惟其出於艱難,故見得情深,不獨令人感,而且令人愧。從這裡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質對詩人的感化力量。

⒇杜甫是一個「自比稷與契」、「窮年憂黎元」的詩人,這時又正作左拾遺,面對著這災難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還喝著他們的酒,哪得不歎?哪得不仰天而歎以至淚流滿面呢?

【羌村】賞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爆發的「安史之亂」,不僅使一度空前繁榮的大唐王朝元氣大傷,更給天下百姓帶來難以言喻的深重苦難。次年,長安陷落。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與平民百姓一樣,不幸被戰爭的狂潮所吞噬,開始了輾轉流離的生活,親身體驗了戰禍的危害。

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載)舊歷五月,剛任左拾遺不久的杜甫因上書援救被罷相的房琯,觸怒肅宗,差點沒砍掉腦袋,但從此肅宗便很討厭他,閏八月,便命他離開鳳翔。詩人此行從鳳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這倒給詩人一個深入民間的機會。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個月沒和家裡通音信了,由於兵荒馬亂,情況不明,傳說紛紜,杜甫當時的心情十分焦慮。亂離中的詩人歷盡艱險,終於平安與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著名的組詩《羌村》三首。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