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譯文

譯文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

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

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裡引吭高歌呵且須縱情飲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

然後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

註釋

1聞:聽見,看見。

2「劍外」句:這幾個字裡面便包含著眼淚。人是遠在劍南,消息是來得這樣出人意外,而這消息又正是有關整個國家的大喜事,哪能不驚喜掉淚?稱劍南為劍外,猶稱湖南為湖外,嶺南為嶺外,乃唐人習慣語。劍外:劍門關以外,這裡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劍南。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一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

3「初聞」句:這是痛定思痛、喜極而悲的眼淚。涕:眼淚。

4「卻看」句:這句應結合杜甫一家的經歷來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裡逃生吃夠了苦的,現在看見妻子無恙(時已迎家來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峽次巴東》詩云:「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去此同。」又《自詠老身示諸家屬》詩雲,「家居雖淮落,眷屬幸團圓。」白未經大喪亂,尚且如此,杜甫這時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卻看:再看,還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5漫卷:胡亂地捲起(這時還沒有刻板的書)。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現時光美好。放歌:放聲高歌。須:應當。縱酒:開懷痛飲。

7「青春」句:春日還鄉,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還鄉。青春:指明麗的春天。作伴也作:與妻兒一同。這裡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劉希夷《出塞》詩:「曉光隨馬度,春色伴人歸。」此以下三句皆預擬將來的話。

8「即從」二句:寫還鄉所採取的路線。即,是即刻。峽險而狹,故曰穿,出峽水順而易,故曰下,由襄陽往洛陽,又要換陸路,故用向字。人還在梓州,心已飛向家園,想見杜甫那時的喜悅。杜甫自註:「余有田園在東京(洛陽)。」——浦註:「八句詩,其疾如飛,題事只一句,塗俱寫情。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按《太平御覽》卷六五引《三巴記》云:「閻、白二水合流,自漢中至始寧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經峻峽中,謂之巴峽。」閬、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詩巴峽,蓋指此。若長江中巴東三峽之巴峽,乃在巫峽之東,杜時在梓州,不得云「從巴峽穿巫峽」,註解多誤。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古代城池。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公元763年(廣德元年)春天,時杜甫52歲。公元762年(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過著飄泊生活。他聽到這個消息,內心無比激動,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