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廟

【武侯廟】原文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武侯廟】譯文

【武侯廟】賞析

杜甫的晚年窮途潦倒,在成都住了幾年後,便扶老攜幼,舉家東遷,到哪兒去,沒有明確的目的,「漂泊西南天地間」。途中在夔州滯留。詩人無所事事,一天來到武侯祠,看到一片破敗荒涼的景象,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詠懷五絕詩。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這兩句寫詩人瞻仰武侯廟所看到的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上句寫廟。詩中「丹青」,指廟中的壁畫;「落」,剝落、脫落。從「遺」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來祭拜的人很少。想當年諸葛亮為蜀漢的創建和鞏固,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而諸葛亮的遺廟竟是這樣的景象,詩人頓生感慨。再看下句,詩人站在武侯廟放眼四望,週遭環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涼。「空山」,指白帝山。詩人用一個「空」字,似乎是說這山上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說明人跡稀少;一個「長」字,說明草木無憂無顧地生長,倒很茂盛,進一步反襯出武侯廟位於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麼的令人感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這兩句由武侯廟寫到諸葛亮,對諸葛亮的出山輔佐劉備以及後主,讚歎有加。詩人似乎還能聽到諸葛亮作《出師表》辭別後主的聲音,可他壯志未酬,病死軍中,在也無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陽啊!上句「猶聞辭後主」,「後主」,指劉禪,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備去世後接任蜀帝,在位41年(223-263年),諸葛亮死後,他任用宦官黃皓、佞臣譙周而亡國。「猶聞」二字,寫出詩人瞻仰諸葛亮遺廟,思緒萬千,諸葛亮的所行所為,在詩人的腦海裡翻騰,一下子拉近了詩人與諸葛亮的時空距離。詩人感到,諸葛亮真是偉大,走出南陽,輔佐了先帝,又輔佐後主;一生操勞,最後病死北伐軍中。於是詩人認為諸葛亮衷心輔佐後主,是最值得大樹特樹的,於是寫下了這兩句千古名句。「辭後主」,蜀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出兵漢中,實行伐魏,臨行上《出師表》,向後主劉禪辭行,告誡後主要親君子,遠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貞之心。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在《後出師表》中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義之心,溢於言表。下句「不復臥南陽」是上句的繼續,由於諸葛亮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陽了。「南陽」,郡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市西有臥龍崗,諸葛亮曾躬耕於此。「不復」二字,既寫出了諸葛亮為報答劉備三顧之情,將一生獻給蜀漢事業的偉大功業和奮鬥精神;也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讚歎之情和無法功成身退返故鄉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虛實相生,融情於景。詩的前兩句寫武侯廟的荒涼破敗,寄托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淒涼的哀惋,也為後兩句的抒懷作鋪墊;後兩句觸景生情,感歎諸葛亮大業未成,而長眠他鄉,誠如詩人在《蜀相》詩中所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這首詩可以說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