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杜集

【讀韓杜集】原文

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天外鳳凰誰得髓?無人解合續絃膠。

【讀韓杜集】譯文

【讀韓杜集】賞析

「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冬至日寄小侄何宜詩》)詩人對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位大詩人、大作家可謂推崇備至。他的詩受杜甫影響,在俊爽峭健中具有風華流美之致。清薛雪《一瓢詩話》贊曰:「杜牧之晚唐翹楚,名作頗多,而恃才縱筆處亦不少。如《題宣州開元寺水閣》,直造老杜門牆,豈特人稱小杜而已哉?」他的文力主「以意為主」,使韓愈所提倡的古文體,奧衍縱橫,筆力健舉。這首七絕宣示了詩人鑽研杜、韓的心得,表達其傾慕、推重之情。

前兩句描敘愁中讀杜、韓詩文的極度快感。杜詩韓筆,指杜甫的詩歌和韓愈的古文。《唐音癸簽》云:「杜牧有絕句云:『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稱文為筆,始六朝人。《沈約傳》云:『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於筆,約兼而有之。』又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論文章之弊,亦分詩與筆為言。牧所本也。」《文心雕龍》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愁來」,點明詩人研讀杜詩韓筆時的心緒。安史亂後數十年來,藩鎮割據,內戰頻仍,致使邊防空虛,民生凋敝;而吐蕃統治者又佔據河西、隴右,威脅京都,河隴人民長期受吐蕃奴隸主奴役之苦。這內憂邊患,時刻縈繞在詩人心頭,他不可能不愁從中來。這「愁」,是詩人抱負的流露、識見的外溢和正義感的迸瀉。「愁來」讀杜、韓,說明詩人與杜、韓靈犀相通。他從杜的沉鬱頓挫和韓的精深博大中汲收了睿智、膽識和力量。理性的享受,心靈的快感,使他忽發奇想,恍若請古代神話中的麻姑仙女用那纖長的指甲搔著自己的癢處一樣。麻姑搔癢,典出《神仙傳》:「麻姑手爪不似人形,皆似鳥爪。蔡經心言:『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也。』」此典原意是蔡經懸想麻姑爪爬背上癢處,舒適、愉快;詩人移作搔心頭癢處,酣暢、痛快。這匪夷所思的妙喻,是詩人興到之筆,妙在信手拈來,興味盎然。

後兩句喟歎杜、韓的傑作無人嗣響。詩人把杜、韓比作天外飛來的百鳥之王鳳凰,讚歎、傾慕之情赫然可見。「續絃膠」典出《十洲記》:「鳳麟洲在西海之中,洲四面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有鳳麟數萬,各各為群,亦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膠,名之為續絃膠,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這裡不用「鳳喙」而用「鳳髓」,是特地將新意注入舊典。「髓」是「骨髓」、「精髓」。詩人感慨:有誰能得杜詩韓筆的精髓呢?可惜無人能像杜、韓那樣,用如椽的巨筆寫出史詩式的傑作了。「續絃膠」,又隱喻能逆挽晚唐傾頹之勢的濟世方略。日趨沒落的晚唐社會猶如斷弦的弓弩,其頹勢已定。誰也不能用鳳髓制得續絃膠,把斷了的弓弦續上的。不明言「愁」,而其「愁」自見。這兩句,上句設問,下句作答,一問一答,自成呼應,饒有韻味。

這首詩以愁起,以愁結,一前一尾,一顯一隱,錯落有致。詩中舊典活用,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又使人回味不已。無論是題旨、意象,還是結構、語言,都呈現特異之處。《吟譜》云:「杜牧詩主才,氣俊思活。」此詩足可為證。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