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李願歸盤谷序】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願居之。

  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倖於萬一,老死而後止者,其於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送李願歸盤谷序】譯文

譯文一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盤谷。盤谷中間,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煙稀少。有人說:「因為這山谷環繞在兩山之間,所以稱作『盤』。」也有人說:「這個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勢阻塞,是隱者盤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願就住在這裡。

李願說:「人們稱為大丈夫的人,我是瞭解的。他們把利益恩惠施給別人,名聲顯揚於當世,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百官,輔佐皇帝發號施令。他們到了朝廷外面,便樹起旗幟,陳設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從塞滿道路,負責供給的僕役各自拿著物品,在路的兩邊飛快奔跑。他們高興時就隨意賞賜,發怒時就任情處罰。他們跟前聚集著很多才能出眾的人,論古說今,讚揚他們的美德,這些話叫人聽在耳中而不感到厭煩。那些眉毛彎彎,面頰豐腴,聲音清脆,體態美好,外貌秀麗,資質聰慧,起舞時輕薄的衣襟飄然而動,長長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臉,青黛畫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後房中清閒地住著,自恃貌美,忌妒別的姬妾得到寵愛;爭著比美,一心要獲取主人的憐愛。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掌握了很大權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啊!我並非厭惡這些而躲開的,只是命中注定而不能僥倖得到啊!

「窮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處眺望遠方,在繁茂的樹下整日悠然靜坐,在清澈的泉水裡洗滌,保持自身的潔淨。從山上採來的果子,甜美可食;從水中釣來的魚蝦,鮮嫩可口。日常作息沒有定時,只要感到舒適就安於如此。與其當面受到讚譽,不如背後不受詆毀;與其肉體享受安樂,不如心中沒有憂慮。既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既不問天下的治亂,也不管官吏的升降。這些都是遭遇不好、不行時不得志的人的所作所為,我就這樣去做。

「侍候在達官貴人的門下,在通往地位權勢的路上奔走,想要舉腳進門卻行止不定,想要開口說話卻欲言無聲。處於污濁低下的地位而不知羞恥,觸犯了刑法而受到誅殺。希冀著獲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機會,直到老死才罷休。這樣的人在為人方面究竟是好呢還是不好啊!」

昌黎韓愈聽了李願的話,稱讚他講得有氣魄。給他斟上酒,並為他作一首歌:「盤谷之中,是你的房屋。盤谷的土地,可以播種五穀。盤谷的泉水,可以用來洗滌,可以沿著它去散步。盤谷地勢險要,誰會來爭奪你的住所?谷中幽遠深邃,天地廣闊足以容身;山谷迴環曲折,像是走了過去,卻又回到了原處。啊!盤谷中的快樂啊,快樂無窮。虎豹遠離這兒啊,蛟龍逃避躲藏。鬼神守衛保護啊,呵斥禁絕不祥。有吃有喝啊長壽而健康,沒有不滿足的事啊,還有什麼奢望?用油抹我的車軸啊,用糧草餵我的馬,隨著你到盤谷啊,終生在那裡優遊徜徉。」

譯文二

太行山的南面有個盤谷。盤谷裡面,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居民極少。有人說:因為它環繞在兩座山中間,所以稱「盤」。有人說:這個山谷,地方幽靜,形勢險阻,是隱士盤桓的地方。我的朋友李願就隱居在這裡。

李願說:「人們稱為大丈夫的人,我是知道了。他把恩澤利益施給別人,他的名譽聲望顯赫傳播於當時。坐在朝廷上參與政事,任免升降百官,並輔助皇帝發號施令。他外出時,就豎旗幟,排列弓箭儀仗,武夫在前面吆喝開道,隨從的人們塞滿了道路,從事供給的人各自拿著物品,在道路兩旁奔跑。他喜悅時就有賞賜,他發怒了就要處罰。有才之士聚集在他的面前,說古道今,頌揚他的美德,這些話進入耳中不會覺得厭煩。那些眉毛彎曲,面頰豐腴,聲音清脆,體態輕盈,外貌秀麗而內心聰明,飄動著薄薄的衣襟,掩映著長長的衣袖,臉搽白粉,眉畫黛綠的美女們,在一排排房屋中閒居著,忌妒別人受寵而自恃才貌,爭艷競美以博取主人的憐愛。這便是受到皇帝信任重用,直接掌握權力的人在現實社會中的所作所為啊。我並不是因為厭惡這些而避開它,這是由命運安排的,不能僥倖地取得。窮困地居於山野之中,登高遠望,閒坐在茂盛的樹下度過一整天,在清澈的泉水中洗浴使得自身潔淨。在山上採摘果蔬,甜美可口;去水邊垂釣,新鮮的魚蝦很好吃。起居沒有規定的時間,只想安於舒適。與其當面聽些奉承話,還不如背後沒有謗言;與其身體享受歡樂,還不如心中沒有憂愁。既不受職官用車與服飾的約束,也不受刑法刀鋸的懲罰,既不去瞭解政局的治亂,也不聽百官升降的信息。這便是那些不得志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我就這樣去做的。那些伺候在公卿大官的門下,奔走在權勢競逐的路上,想邁步向前又躊躇難進,想說話,又不敢開口。身處卑賤污辱的境地而不感覺慚愧羞恥,觸犯刑法便會受到殺戮。這樣的人即便僥倖能存活,直到老死為止,他們的為人是賢明的還是不賢明的呢?」

昌黎韓愈聽了李願這番話,覺得他的氣魄豪壯。替他斟酒,並為他作了一首歌:「盤谷之中,就是您的居室;盤谷的土地,可以耕種;盤谷的水,可以洗滌也可以沿著遊覽;盤谷險阻,有誰來爭你的住所?盤谷幽靜深遠,廣闊而有涵容;山谷迴環曲折,像是走了過去卻又回復相逢。啊,盤谷的樂趣啊,其樂無窮。虎豹遠遠地離開你,蛟龍逃避躲藏。鬼神在這兒保護你啊,禁止不祥之物的來往。有飲有食啊,長壽且健康。沒有什麼不滿足啊,還有什麼奢望?給我的車子加好油啊,餵飽我的馬匹,我要跟隨你到盤谷中去啊,終生自由自在地漫遊。」

註釋

(1)陽:山的南面叫陽。盤谷:在今河南濟源北二十里。

(2)盤旋:同「盤桓」,留連、逗留。

(3)廟朝:宗廟和朝廷。古代有時在宗廟發號施令。「廟朝」連稱,指中央政權機構。

(4)進退:這裡指任免升降。

(5)旗旄(mao):旗幟。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裝飾的旗幟。

(6)才畯:才能出眾的人。畯,同「俊」。

(7)便(pian)體:輕盈的體態。

(8)惠中:聰慧的資質。惠,同「慧」。

(9)裾(jū):衣服的前後襟。

(10)翳(yi):遮蔽,掩映。

(11)黛: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12)負恃:負,依靠;恃,依賴,依仗。這裡指以各自色藝而自負。

(13)憐:愛。

(14)惡(wu):厭惡。

(15)車服:車輛與服飾,代指官職。古代以官職的品級高下,確定所用車子和服飾。

(16)刀鋸:指刑具。

(17)理:治。唐代避高宗李治的名諱,以「理」代「治」。

(18)黜陟(chuzhi):指官吏的進退或升降。

(19)形勢:地位和威勢。

(20)趑趄(zījū):躊躕不前。

(21)囁嚅(nieru):欲言又止的樣子。

(22)刑辟(bi):刑法。

(23)昌黎:韓氏的郡望。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標郡望。

(24)稼(gǔ):播種五穀,這裡指種穀處。此處念作gǔ,與「土」押韻。

(25)窈(yǎo):幽遠。

(26)廓其有容:廣闊而有所容。其:猶「而」。

(27)繚(liao):屈曲。

(28)徜徉(changyang):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

【送李願歸盤谷序】賞析

韓愈的志向在於引道濟世,但他也不諱言求功名、取富貴的志願。他在《上宰相書》中就講得很明白:「彼之處隱就閒者亦入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樂,其體之所安,豈有異於人乎哉?」只是他不願意蠅營狗苟,為虎作倀以求得功名富貴。所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篇《送李願歸盤谷序》表達的就是這種思想。他歌頌了隱者的高尚志趣,表達了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實際上是抒發自身長期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的感慨。其中對得志的高官顯貴,略有諷刺之意。「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此種口氣中就流露出譏諷的情緒,但比較含蓄。從行文中可見,無論是韓愈還是李願,對這種生活都不是完全否定的。為此,過分地強調此文中的批判色彩,是不符合實際的。文章真正否定的是「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的人。此處短短數語,淋漓盡致地刻畫出這些喪失了人格操守的追求富貴者的可恥、可笑又可憫、可悲的人生。內中也有自警的意思。

關於語言特點。此文在曲折有致、簡潔傳神方面表現得極為明顯。描寫人物形象神態逼真,寥寥幾筆就把這三種人物的特點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充分顯示了韓愈在駕馭語言上的深厚功力與游刃有餘的高超水平。此外,作者在駢散相間的行文過程中,更是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其駢句層層遞進,筆力雄遒,給人以過目難忘的效果;而其警句則含蓄委婉,韻味無窮。確有開篇柬股、畫龍點睛之功。

這篇序文寫於801年(唐德宗貞元十七年),當時韓愈34歲,離開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792年(貞元八年)中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韓愈一直為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鬱。因此,借送友人李願歸盤谷隱居之機,寫下這篇贈序,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

作者借李願之口,描繪出三種人:一是「坐於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二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三是趨炎附勢、投機鑽營的小人。通過對比,對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權貴之徒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對友人的隱居之志大加讚賞。文章最後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濃郁的抒情筆調,詠歎、讚美、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

韓愈的贈序非常有名,這篇尤為歷代稱道。蘇軾《跋退之送李願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比《師說》早一年,風格卻大不相同;讀者閱讀時可結合這兩篇文章各自的寫作背景,在內容和寫法上做一些比較。

《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