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詠·苦竹橋】原文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哳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譯文
譯文
高高的橋與幽幽的小路相連,它曲曲折折穿過稀疏的竹林。
竹子從筍籜中迸發苦節,青皮環抱空虛的竹心。
俯身看橋下細細的溪流,抬頭聽山間蕭蕭的竹韻。
煙霧蒸騰中陽光西下,山裡的鳥兒在嘲哳亂鳴。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為渡口的竹伐,正好給我們的休憩提供了綠蔭。
註釋
1苦竹:竹的一種。桿矮小,節較其它竹為長,四月中生筍,味苦。
2危橋:高橋。屬:連接。幽徑:幽深的小路。
3迸:裂,開。籜(tuo):竹筍上一層一層的皮,即筍殼。
4 筠(yun):竹皮。虛心:空心。
5瞰(kan):望,俯視,向下看。
6聆:聽。吟:成調的聲音。
7差池:參差不齊。《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8嘲口哲(zhāo zhā):亦作「嘲哳」、「啁哳」,形容聲音雜亂細碎。
9諒:料想,實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隱喻重要的職位。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賞析
本詩更像一首詠物詩,它描寫的是苦竹間的橋,而且表面上是寫橋,實則重點是寫竹,橋只不過是陪襯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極普通的一種竹子,而且連名稱都帶有貶意。詩人獨具慧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了詩意,將自己身世遭遇與不起眼的苦竹有機聯繫起來,寓意於有「苦竹」「虛心」的竹。詩的結構與組詩一致,分三層。前四句寫實:「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遠遠的橋與幽幽的小路相連接,它繚繞地穿過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橋、幽徑、疏林。「迸籜分苦節,輕筠抱虛心」。特寫竹子的拔節,充分運用詩的想像,似乎看見竹子從筍籜中迸發出苦節,輕輕的筠皮環抱著空虛的竹心。詩中突出了「苦節」與「虛心」。第二層寫橋上觀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絹絹細流,抬頭可以聽到蕭蕭的竹聲。煙霧蒸騰中陽光西下,山裡的鳥兒啁鳴歸巢。既俯看,又仰視,還運用聽覺。天邊的太陽,近處的鳥鳴,一一入畫,充滿了生機。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懷大志的詩人不能像鳥一樣自由飛翔,投入她的懷抱,只能與「囚徒為朋」,在寺院的木魚聲中難以入眠,這強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產生共鳴,傷感之情溢於言表。最後抒發感概「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這裡的苦竹也不可能作為渡口的竹伐,正好給我們的棲息提供了蔭涼。正如吳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歎竹子雖有『苦節』和『虛心』的美質,也只能供人和鳥歇息遮陰,不會用在重要的渡口,隱有自傷懷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選集》)詩除了詠苦竹橋之外,還寫到竹林、小徑、溪流、竹韻、落日、鳥鳴,故自然屬於山水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