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這次拜訪以後,沒有過幾天,彬格萊先生又來了,而且只有他一個人來。他的朋友已經在當天早上動身上倫敦去,不過十天以內就要回來。他在班府上坐了一個多鐘頭,顯然非常高興。班納特太太留他吃飯,他一再道歉,說是別處已經先有了約會。
  班納特太太只得說:「希望你下次來的時候,能夠賞賞我們的臉。」
  他說他隨時都樂意來,只要她不嫌麻煩,他一有機會就來看她們。
  「明天能來嗎?」
  能來,他明天沒有約會;於是他爽爽快快地接受了她的邀請。
  第二天他果然來了,來得非常早,太太小姐們都還沒有打扮好。班納特太太身穿晨衣,頭髮才梳好一半,連忙跑進女兒房間裡去大聲嚷道:
  「親愛的吉英,快些下樓去。他來了。彬格萊先生來了。他真來了。趕快,趕快。我說,莎蕾,趕快上大小姐這兒來,幫她穿衣服。你別去管麗萃小姐的頭髮啦。」
  吉英說:「我們馬上就下去,也許吉蒂比我們兩個都快,因為她上樓有半個鐘頭了。」
  「哦,別去管吉蒂吧!關她什麼事?快些,快些!好孩子,你的腰帶在哪兒?」母親走了以後,吉英再三要一個妹妹陪著她下樓去。
  到了下午,顯見得班納特太太又一心要成全他們兩人在一起。喝過了茶,班納特先生照著他平常的習慣,到書房裡去了,曼麗上樓彈琴去了。班太太看見五個障礙去了兩個,便立刻對伊麗莎白和咖苔琳擠眉弄眼,吉蒂終於很天真地說:「怎麼啦,媽媽?你為什麼老是對我眨眼?你要我做什麼呀?」
  「沒什麼,孩子,沒什麼。我沒有對你眨眼。」於是她又多坐了五分鐘,實在不願意再錯過這大好的機會,她便突然站起來,對吉蒂說:
  「來,寶貝,我跟你說句話,」說過這話,她便把吉蒂拉了出去。吉英立刻對伊麗莎白望了一眼,意思說,她受不住這樣的擺佈,請求伊麗莎白不要也這樣做。一眨眼工夫,只見班納特太太打開了半邊門,喊道:
  「麗萃,親愛的,我要跟你說句話。」
  伊麗莎白只得走出去。
  一走進穿堂,她母親就對她說:「我們最好不要去打擾他們,吉蒂和我都上樓到我化妝室裡去了。」
  伊麗莎白沒有跟她爭辯,靜靜地留在穿堂裡,等母親和吉蒂走得看不見了,才又回到會客室來。
  班納特太太這一天的打算沒有如願。彬格萊樣樣都討人喜愛,只可惜沒有公然以她女兒的情人自居。他安然自若,神情愉快,在她們晚間的家庭聚會上,人人都喜歡他。雖然班納特太太不知分寸,多管閒事,他卻竭力忍受;儘管她講出多少蠢話,他也一些不動聲色,很有耐性地聽著,這特別叫那女兒滿意。
  他幾乎用不到主人家邀請,便自己留下來吃飯;他還沒有告辭,便又順應著班納特太太的意思,將計就計,約定明天來跟她丈夫打鳥。
  自從這一天以後,吉英再也不說對他無所謂了。姐妹兩人事後一句也沒有談起彬格萊,可是伊麗莎白上床的時候,心裡很是快活,覺得只要達西先生不準時趕回來,這件事很快便會有眉目。不過她又認為事到如今,達西先生一定早已表示同意。
  第二天彬格萊準時赴約,依照事先約定,跟班納特先生在一起消磨了整個上午。班納特先生和藹可親,實在遠遠出乎彬格萊先生的意料。這是因為,彬格萊沒有什麼傲慢或愚蠢的地方惹他嘲笑,或是叫他討厭得不肯理睬他。比起彬格萊上次跟他見面的情形來,他這次更加健談。也不像以前那樣古怪。不用說,彬格萊跟他一同回來吃了中飯,晚上班納特太太又設法把別人都遣開,讓他跟她女兒在一起。伊麗莎白今晚有一封信要寫吃,過茶以後,便到起坐間去寫信,因為她看到別人都坐下打牌,不便再和她母親作對。
  等她寫好了信回到客廳裡來的時候,一看那種情景,不由得觸目驚心,認為母親果然比她聰明得多。且說她一走進門,只見姐姐和彬格萊一起站在壁爐跟前,看來正在談話談得起勁,如果這情形還沒有什麼可疑,那麼,只消看看他們倆那般的臉色,那般慌慌張張轉過身去,立即分開,你心裡便有數了。他們窘態畢露,可是她自己卻更窘。他們坐了下來,一言不發;伊麗莎白正待走開,只見彬格萊突然站起身來,跟她姐姐悄悄地說了幾句話,便跑出去了。
  吉英心裡有了快活的事情,向來不隱瞞伊麗莎白,於是她馬上抱住妹妹,極其熱情地承認她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她又說:「太幸福了!實在太幸福了。我不配。哎喲,為什麼不能人人都像我這樣幸福呢?」
  伊麗莎白連忙向她道喜,真誠熱烈,歡欣異常,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她每說一句親切的話,就增加吉英一分幸福的感覺。可是吉英不能跟妹妹多糾纏了,她要說的話還沒有說到一半,可不能再說下去了。
  吉英說:「我得馬上上媽媽那兒去,我千萬不能辜負她一片好心好意,我要親自去把這件事說給她聽,不要別人轉言。他已經去告訴爸爸了。噢,麗萃,你知道,家裡聽到這件事,一個個會覺得多麼高興啊!我怎麼受得了這樣的幸福!」
  於是她連忙到母親那兒去,只見母親已經特地散了牌場,跟吉蒂坐在椅上。
  伊麗莎白一個人留在那兒,心想:家裡人為了這件事,幾個月來一直在煩神擔心,如今卻一下子便得到了解決,她想到這裡,不禁一笑。
  她說:「這就是他那位朋友處心積慮的結局!是他自己的姐妹自欺欺人的下場!這個結果真是太幸福、太圓滿、太有意思了!」
  沒過幾分鐘,彬格萊就到她這兒來了,因為他跟她父親談得很簡捷扼要。
  他一打開門,便連忙問道:「你姐姐在哪兒?」
  「在樓上我媽那兒,馬上就會下來。」
  他於是關上了門,走到她跟前,讓她親切地祝賀姐夫。伊麗莎白真心誠意地說,她為他們倆未來的美滿姻緣感到欣喜。兩人親切地握了握手。她只聽得他講他自己的幸福,講吉英的十全十美,一直講到吉英下樓為止。雖然這些話是出於一個情人之口,可是她深信他那幸福的願望一定可以實現,因為吉英絕頂聰明,脾氣更是好得不能再好,這便是幸福的基礎,而且他們彼此的性格和趣味也十分相近。
  這一晚大家都非常高興,班納特小姐因為心裡得意,臉上也顯得鮮艷嬌美,光彩煥發,比平常更加漂亮。吉蒂笑笑忍忍,忍忍笑笑,一心只希望這樣的幸運趕快輪到自己頭上。班納特太太同彬格萊足足談了半個鐘頭之久,她滿口嘉許,極端讚美,可總覺得不能夠把滿腔的熱情充分表達出來;班納特先生跟大家一塊兒吃晚飯的時候,但看他的談吐舉止,便可以看出他也快活到極點。
  不過他當時對這件事卻一字不提,等到貴客一走,他又連忙轉過身來對大女兒說:
  「吉英,我恭喜你。你可成了一個極幸福的姑娘啦。」
  吉英立刻走上前去吻他,多謝他的好意。
  他說:「你是個好孩子;想到你這樣幸福地解決了終身大事,我真高興。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和好相處。你們的性格很相近。你們遇事都肯遷就,結果會弄得樣樣事都拿不定主張,你們那麼好講話,結果會弄得個個傭人都欺負你們;你們都那麼慷慨,到頭來一定會入不敷出。」
  「但願不會如此。我要是在銀錢問題上粗心大意,那是不可原諒的。」
  他的太太叫道:「入不敷出!我的好老爺,你這是什麼話?他每年有四五千鎊收入,可能還不止呢。」她又對大女兒說:「我的好吉英親吉英,我太高興了!我今天晚上休想睡得著覺。我早就知道會這樣,我平常老是說,總有一天會這樣。我一向認為你不會白白地生得這樣好看。他去年初到哈福德郡的時候,我一看到他,就覺得你們兩人一定會成雙配對。天哪!我一輩子也沒有見過像他這樣漂亮的男人!」
  她早把韋翰和麗迪雅忘了。吉英原是她最寵愛的女兒,現在更是誰也不在她心上了。妹妹們馬上都簇擁著吉英,要她答應將來給她們多少好處。
  曼麗請求使用尼日斐花園的藏書室,吉蒂硬要她每年冬天在那兒開幾次跳舞會。
  從此以後,彬格萊自然就成了浪搏恩家每天必來的客人。他總是早飯也沒吃就趕來,一直要待到吃過晚飯才走……─除非有哪一家不識大體、不怕人討厭的鄰居,再三請他吃飯,他才不得不去應酬一下。
  伊麗莎白簡直沒有機會跟她姐姐談話,因為只要彬格萊一來,吉英的心就想不到別人身上去。不過他們倆總還是有時候不得不分開一下。吉英不在的時候,彬格萊老愛跟伊麗莎白談話;彬格萊回家去了,吉英也總是找她一塊兒來消遺,因此她對於他們倆還是大有用處。
  有一個晚上,吉英對她說:「他說今年春天完全不知道我也在城裡,這話叫我聽了真高興。我以前的確不相信會有這種事。」
  伊麗莎白答道:「我以前也疑心到這一點,他有沒有說明是什麼緣故?」
  「那一定是他的姐妹們佈置好了的,她們當然不贊成他和我要好,我也不奇怪,因為他大可以選中一個樣樣都比我強的人。可是,我相信她們總有一天會明白,她們的兄弟跟我在一起是多麼幸福,那時候她們一定又會慢慢地回心轉意,跟我恢復原來的交情,不過決不可能像從前那樣知已了。」
  「我生平只聽到你講一句氣量小的話。你真是個好心的姑娘!老實說,要是又看到你去受那假仁假義的彬格萊小姐的騙,那可真要氣死我了!」
  「麗萃,我希望你相信,他去年十一月裡到城裡去的時候,的確很愛我,他要不是信了別人的話,以為我真的不愛他,那他無論如何早就回來了!」
  「他實在也有些不是,不過那都是因為他太謙虛。」
  吉英聽了這話,自然又讚美起他的虛心來,讚美他雖然具有了許多優美的品質,可並不自以為了不起。
  伊麗莎白高興的是,彬格萊並沒有把他朋友阻擋這件事的經過洩露出來,因為吉英雖然寬宏大量,不記仇隙,可是這件事如果讓她知道了,她一定會對達西有成見。
  吉英又大聲說道:「我的確是古往今來最幸福的一個人!哦,麗萃,家裡這麼多人,怎麼偏偏是我最幸福?但願你也會同樣的幸福!但願你也能找到這樣一個人!」
  「你即使給我幾十個這樣的人,我也決不會像你這樣幸福。除非我脾氣也像你這樣好,人也像你這樣好,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像你這樣幸福的。不會,決不會,還是讓我來自求多福吧,如果我運氣好,到時候我也許又會碰到另外一個柯林斯。」
  浪搏恩這家人家的事瞞也瞞不了多久。先是班納特太太得到了特許,偷偷地講給了腓力普太太聽,腓力普太太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許可,就大膽地把它傳遍了麥裡屯的街坊四鄰。記得就在幾星期以前,麗迪雅剛剛私奔,那時大家都認為班納特府上倒盡了霉,如今這樣一來,班家竟在頃刻之間成了天下最有福氣的一家人家了。

《傲慢與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