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寫字的左手停了下來。巴比奇客氣地點一下頭,眨一下眼睛,站起來朝外面房間走去,「請等半秒鐘。」他去了有五分鐘,這時候拜倫便看著華盛頓、羅斯福、霍爾和街道對面一排經風吹雨打的黑乎乎房屋。巴比奇回來了,在辦公桌後面坐下,兩手合捏在胸前。「沒有,他們不在馬賽。也沒任何記錄說明他們是在未被德軍佔領的任何地方。你上國際紅十字會去查過嗎?他們是猶太人,他寫的又是那種書,他們很可能給搞到意大利集中營裡去了。」
  「他們會不會已經到了土倫,或者阿爾及爾呢?你們能知道嗎?」
  「如果他們去向美國領事館報告了,我應該能夠知道。這個地區裡所有美國人的名冊是歸我管的。可是,如果他們是想非法在法國過境的話——這個麼,我們希望他們沒這麼幹,中尉。法國警察對於潛逃的猶太人可凶吶。」他快活地笑著。「但是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做那樣的蠢事,如果他們的證件都是齊全的話。對嗎?」
  「對。」拜倫刷地站了起來。
  「確實,這是很難遇到的情況。」巴比奇用手背擦著他的下巴兒。「你在潛艇上,你的夫人在給她叔父工作,這個叔父又專門寫些左傾的書,現在——」
  「什麼?《一個猶太人的耶穌》根本沾不上什麼左傾的邊。」拜倫也顧不得他的語氣裡帶點兒老實不客氣的不耐煩了。「這是一本歷史著作,並且很精采。」
  「哦?很好,那我一定要拜讀一下。我還以為它是把我主耶穌寫成為一個革命家的那一類陳詞濫調哩。老牌的左傾路線就是那樣,是不是?」
  「多謝了。」拜倫大步走了出去,憋了一肚子氣,從澳大利亞萬里迢迢來到這裡,碰上這麼個倒霉的結局:馬賽領事館裡面的一堵官僚衙門的石頭高牆散發出卑劣的反猶主義黴菌的臭氣。他身邊帶著一個公誼會救濟機構和一個猶太委員會的地址,雖然還在下雨,他決定走著去,好把他的怨氣散發掉。他上次來馬賽是在一九三九年,那還是在他從佛羅倫薩的研究生班退學出來到處遊蕩的日子裡,他還保留著當時的快樂回憶,卡內比埃林蔭大街上琳琅滿目的櫥窗裡陳列的貨色和海味飯店,還有此間的喧鬧歡樂的人們,他們跟別處陰鬱的法國人迥然不同。不論天晴天雨,不論時運好壞,馬賽曾經給他快樂。
  它變得多了。人們顯得憔悴、困乏、貧窮。長長的、寬闊的、安靜的卡內比埃林蔭大街除了來往汽車之外不見一個行人,好像是經受過一場瘟疫的浩劫一般。被雨水淋得一片模糊的櫥窗裡只看得見區區幾樣積上了灰塵的貨物,如做工粗劣的服裝、不值一文的維希宣傳讀物以及紙板做的衣箱之類。著名的食物市場萎縮得叫人不忍卒睹。沒有拉上鐵柵宣告歇業的肉攤上出售的是些怕人的、跟發黑的死血凝成一塊的尾巴、耳朵、腸子、肺之類的下水。擺出來賣的蔬菜呢,只是稀稀拉拉的、枯萎的、像是長了蟲的那麼幾棵。水果根本沒有。奇怪的是連魚也看不見。所有那些出名的魚攤,從前曾經堆滿剛從海裡打來的濕漉漉、亮晶晶、眼睛閃光的魚,還有用海藻墊起來的各種海貝,現在全都停業了。一望可知,德國佔領象癌症正在侵噬馬賽。
  拜倫在公誼會辦事處門外碰到一大堆孩子擠在雨水奔流的人行道上,把大門口也堵死了;好幾十個孩子,小的剛會走路,大的十四五歲,蜷縮在滴著水的雨傘下面。房子裡面,打字機在一片尖喉嚨的法國話的嘈雜聲中不停地響著。一個美國女胖子在照料孩子們排成一行,她告訴拜倫她沒時間接待他;國會通過了一項特別決議,批准收容五千名猶太兒童到美國去:不要父母,只要孩子,公誼會要盡快把這一批孩子搜羅起來,擔心維希改變主意不肯放走他們,擔心德國人把他們搶去運往東方,也擔心國務院又橫生一個新的障礙使他們走不成。拜倫知道休想在這裡辦成什麼事,便轉身離開了。
  猶太辦事處的名稱上有「聯誼」二字,在另一條街上。他上去問路的頭兩個法國人不敢吭聲就溜掉了。他再三找人,才問清了路。就在他這麼找人問路的時候,他已經從拉賓諾維茨藏匿他的妻子和兒子的那幢房屋門前走過;那不過是又一幢潮濕的、灰色的四層樓公寓房子,馬賽的許多街區全都是這種房子。他從那門前走過,躬著背躲雨,就這麼失之交臂,錯過了機會,好像兩艘潛艇在海下的一片黑暗中不聲不響地只隔幾英吋的距離相互駛過而毫不知覺一樣。
  猶太辦事處的小小候見室裡擠滿了人,一個眼窩深凹的年輕婦女在一張辦公桌上像是發狂了一樣捶打著打字機,但是拜倫沒法子走近她;人們在辦公桌前排成了長隊,這條長蛇陣在房間裡盤來盤去,遇見有坐在椅子上的人或閒站著的人就繞開一下,有人拎了破旅行袋,他們說著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也許是拜倫覺得如此)但就是沒人說英語。這一群人的心頭充滿了憂傷恐懼,這從他們的臉上看得出來,從他們的聲音裡聽得出來。拜倫靠牆站著,不知該怎樣找人接頭。一個穿軍用雨衣、膚色黝黑的胖小伙子從辦公桌背後的一道門裡出來,忙不迭朝四周看看,便向大門口擠出去。他走過拜倫面前站住說了聲:「嗨。」
  這個單音節的美國字,清清楚楚,好像一聲鈴響。拜倫也回他一聲:「嗨」
  「碰到了問題嗎?」
  「是那麼回事。」
  「我是喬。施瓦茲。」
  「我是亨利。拜倫中尉。」
  這人聳起了濃黑的眉毛。「吃過午飯沒有?」
  「沒有。」
  「嘗過湯汁蒸麥餅嗎?」
  「沒有。」
  「味道很好,蒸麥餅。」
  「行。」
  施瓦茲領著他走過一個街區,來到一家像是裁縫店的鋪子,至少是在那狹窄灰暗的櫥窗裡擺著一具沒有頭部的一絲不掛的人體模型,旁邊還有一隻在打哈欠的貓。他們穿過鋪子,走進一間裡屋,顧客們都坐在鋪上油布的小桌上吃飯。一個沒刮鬍子、頭上戴一頂小圓帽的男人給他們端來蒸麥餅,這是一種和蔬菜一起吃的麵粉做的餅,還有一碗香料濃烈的肉汁。這回拜倫又是憑著他的本能行事,把他的事情全都告訴了這個陌生人,包括他不肯向美國領事透露的一切情況。施瓦茲吃得津津有味,不斷地點頭。「萊斯裡。斯魯特。伯爾尼。黃頭髮白皮膚的瘦個子,」他說。「我認識他。很精明。神經質,非常神經質,不過他是好人。巴比奇那傢伙是壞蛋。在馬賽的這批人有好有壞。完全要看他本人怎麼樣,有幾個好人,你在這兒需要找的人是吉姆。蓋瑟。」
  「蓋瑟是什麼人?」
  「總領事。不過他現在不在這兒。他有事情上維希去了。」
  「我今天就得回直布羅陀去。」
  「那樣的話,也許你可以跟他通電話,或者給他寫信。」
  「你做什麼工作?」
  「眼前我是在搜羅三十架打字機。打字機是德國人拿得出來的東西;他們用打字機跟法國人做買賣。」
  「你要三十架打字機幹什麼?」
  「里斯本的聯合辦事處需要。我是在那兒工作的。里斯本的美國領事館一共有三架打字機。叫人難以相信。從現在起我們就可以有足夠的打字機,我們也有自願幫忙的打字員幫我們填好表格。這樣一來,只要搞到了一條船,猶太人就不會因為缺少打字機而擱淺在里斯本。」
  「如果我的妻子經過里斯本的話,你能知道嗎?」
  「她叔父我總該會知道的。」施瓦茲像是在思索。「《一個猶太人的耶穌》。誰沒看過這本書呢?你聽我說,中尉。很有可能是有一些正直的意大利人或者法國人把他們掩護起來了。你大可放心。」
  「情況壞到什麼程度?」
  「你是說猶太人?」
  「是的。」
  喬。施瓦茲說話變得低沉,面容僵硬。「很糟。在東方,猶太人正在遭受屠殺,這是千真萬確的,法國人聽任德國人把他們送往東方。不過」——他又恢復了他的隨和精神,甚至露出笑容——「也有許多正直的基督徒,不惜冒死相救。事情還是有辦法的。情況複雜得很,我們盡力而為。你愛吃這個蒸麥餅嗎?要來點茶吧?」
  「很好。謝謝。蒸麥餅很不錯。」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埃倫。傑斯特羅?」
  拜倫不知如何回答。「非常正規的工作習慣。完全是個學者。」
  「他的著作也說明這一點。很有教益。但是《一個猶太人的耶穌》是一本基督徒的暢銷書。你說呢?四平八穩的。香草味兒。很有意思。基督總是跟猶太人過不去。十字軍,宗教法庭,而現在又是這個。德國人也算是基督徒。」
  「我是個基督徒。或者不如說我想做基督徒,」拜倫說。
  「我沒得罪你的意思。」
  「不會,不過耶穌的教導裡沒一句話跟希特勒扯得上。」
  「你說得很對,可是如果耶穌不曾降生人間,這一類事情會發生嗎?歐洲是基督教大陸,是不是?你瞧,這兒發生的是什麼事情?教皇是在什麼地方?請記住,就在馬賽這兒有一位天主教神父,他是個聖人,單槍匹馬地進行地下鬥爭。我只希望德國秘密警察別把他殺死。」他瞧了一下手錶,搖搖頭。「我們怎麼會說起這個的。《一個猶太人的耶穌》。可不是,無論如何,這是本好書。它把耶穌從彩色玻璃上,從大幅的名畫上,從高大的十字架上——他永遠是在那上面正在死著或者已經死了——從所有這些上面請了下來。它把他描寫成一個生活在猶太人中間的、窮苦的猶太教法典學者,一個天才兒童,一個活生生的猶太人。這一點是重要的。也許這就夠了吧。再要一點茶嗎?」
  「我得馬上到領事館去。」
  外面風大雨密,好像斜掛著一道道簾幕。他們在門口站住,翻起了衣領。施瓦茲說:「我知道你該上哪兒去雇輛車。」
  「我走著去。謝謝你的午飯。請教你一件事情,」拜倫說,兩眼逼視著施瓦茲。「像我這麼個人能做點什麼?」
  「你是說為我們,為猶太人?」
  「是的。」
  粗重的線條再度出現在施瓦茲臉上。「打贏這場戰爭。」
  拜倫伸出手,喬。施瓦茲握了他的手。他們冒雨分道揚鑣而去。
  回到直布羅陀,拜倫先把公文袋送到盟軍總部交差,等他登上「梅德斯通號」艦上的時候已經是精疲力竭。他原來準備不脫衣服就倒在舖位上,但是攤在他辦公桌上的一份電報使他不勝驚訝,精神百倍。
  發件人:人事局收件人:皇家海軍「梅德斯通號」艦長經由:大西洋電訊美國海軍中尉拜倫亨利暫時配屬皇家海軍任務句號前往舊金山向美國海軍海鰻號括號潛艇第345號括號艇長報到句號批准第二類優先搭乘飛機埃斯特!
  拜倫曾經在新近的一份美國海軍通報中看到過新建艦艇及其艦長的名單,其中就有美國海軍「海鰻號V潛艇第345號)一卡塔爾。W.埃斯特。海軍少校。埃斯特的作風就是這樣,向海軍人事局提出他所要的軍官,而不是給他什麼人就用什麼人。拜倫在舖位上倒了下去,並非是要睡覺,而是要思考。一個他所喜愛的、象通了電流一般興奮的前景突然出現了;把一艘海軍的新潛艇投入現役,再度和埃斯特夫人馳騁水下去和日本人角逐。
  他知道,他可以自行決定何時離開「梅德斯通號」。這位敏感的規長並沒要求給他派來美國技術人員,事實上也不需要他們來照料這幾艘潛艇,並且對於這整個安排也隱隱約約有點不痛快。要是這份電報幾天前就已收到的話,拜倫會馬土收拾好東西一大早就動身。但是現在已經定下了日子再當信使去一趟馬賽,他也決心要走這最後一遭,為的是希望去見一見總領事蓋瑟。喬。施瓦茲那傢伙似乎深知內情,決非信口開河。

《戰爭與回憶(194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