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節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俗稱與「貴、富、貧、武、威、賤」字相配。其中,戶部是管財政的,油水最大。清中期以前,地方權力很小,即使督撫大員辦事花錢,一文也需到戶部報銷。給報不給報,報多報少,戶部的權力很大,但是,各部正經的官員都是科舉出身,對業務不熟,即使有心作弊也力有未逮,真正說了算的,其實是胥吏。所以,戶部的胥吏,在六部胥吏中最為神氣。據說乾隆年間,號稱是乾隆私生子的福安康,在皇帝面前被寵得一塌糊塗,到了報銷的時候,也得賄賂戶部的胥吏,不賄賂,就是不給你辦事。
不過,部員也好,胥吏也罷,想要弄錢,都是從賬上想辦法。各地的銀兩真的解到部裡,儘管看著白花花的元寶眼熱,一般來說都沒法打主意。戶部的銀庫設管庫大臣一員,由四個侍郎中的一個兼任,另設郎中(類似今天的廳長)一名做司員,具體負責,下面有若干胥吏做庫書,最後是十二名庫兵。庫書不能進庫,進庫運送銀兩的只是庫兵。庫兵出入,另有兵丁嚴加監視。進庫工作,即使是寒冬臘月,也必須脫光衣服,全身赤裸。出庫時,要跨過一條板凳,以示兩腿之間沒有藏銀子,而且兩手向上一拍,叫聲「出來了!」,表明嘴裡和手間都沒有藏銀子。
但是,儘管如此,清代的庫兵還是可以偷銀子,而且非偷不可。他們的偷盜,也是管庫的胥吏操作出來的。其實,這些庫兵都是胥吏們找來的。找來之後,不但要經過嚴格的思想教育,讓他們以偷銀子為業,於得踏實、幹得放心,而且要練習如何用谷道夾帶元寶。所謂的谷道,就是肛門加直腸。找來合適的人選,讓他們服用一種特別的藥,據說服用之後肛門兩邊的骨頭會比較軟。當然,更多的時候還是練習,不斷地用東西往肛門裡塞,把肛門和直腸逐漸撐大,直到可以自由塞進拿出,才算大功告成。練成之後,再利用關係把他們找來的人選補為庫兵,然後就可以偷銀子了。據說,每名庫兵每天出庫,可以帶出八十兩左右的銀子。應該說,每名庫兵在工作結束後,都會在庫裡往屁眼裡塞銀子,大家彼此都不迴避。然後帶出來,跟這些胥吏分贓。後來,據說某些管庫大臣也參與此事,大家都分一份,具體偷的人,就是庫兵。
這樣日積月累,偷出的銀子其實也不少。清代制度雖嚴,但依舊是個無法在數目上管理的王朝。點驗是很麻煩的,而且點驗的結果是很可能丟得更多。所以多少年來,從皇帝到戶部尚書,大家雖然都有耳聞,但只能睜眼閉眼。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的確相當超群。但恰恰在這方面,也顯示得特別突出。《水滸傳》中十字坡的孫二娘說過,饒你奸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腳水。在那個時代,皇帝和大臣基本上都要喝胥吏的洗腳水。不管你怎樣防範,總會有人想出辦法來,破解你的防範,瓦解你的制度。對於庫兵的防範,連跨板凳、拍手說話這樣的細節都想到了,還是被人用肛門給鑽了狗洞。
實際上,中國人對於制度限制特別在意,不僅規定詳細,還屢下禁令,防範唯恐不嚴。但是另一方面,似乎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破解的招法總是略高一籌。再好的制度,設置之初都可以實行一段,效果還好,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直至制度完全虛設,土崩瓦解。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不僅僅是王朝本身,更重要的是王朝的制度。每項制度都會經歷一個從有效到流弊,再到瓦解的過程。相當多的人,似乎都是在如何破解制度限制上下功夫。
因為在每個王朝,官員不消說是吃權力飯的,其他的胥吏和衙役,以及跟在胥吏和衙役後面的人,都屬於附生在權力之上的人。明清兩代實行官員低俸制,僅僅靠薪水,官員生活得半死不活,胥吏及以下當差的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他們必須靠制度的弊端才能吃飯,吃好飯。把制度弄得弊端叢生,他們才好上下其手。他們上下其手,主持的官員也跟著有好處。這麼多攀在體制內的人惦記著把制度弄壞,制度當然不可能不壞,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