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阿哥阿妹情意長

說完周公,再說說姜太公老爺子。

姜老爺子的故事比較多,譬如姜太公釣魚等,這裡就省省了。毫無疑問,在周朝滅商朝的過程中,老爺子居功至偉。

有一段對話要特別說一說,周文王問姜太公怎樣治理國家,姜太公說:「能稱王的國家百姓富足,能稱霸的國家軍人富足,混日子的國家公務員富足,要完蛋的國家國君富足而百姓貧窮,所以,國富民窮是很危險的。」

聽完之後,文王立即把國庫裡的財富拿出來分給了百姓。

多麼偉大的姜太公啊,多麼偉大的論斷啊。三千年以後,我們還在呼喊要「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

國富民窮,真的很危險。

滅商之後,武王將姜太公封到齊國,齊國在營丘,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淄博。

姜太公治理國家,他沒有改變當地的風俗,只是簡化了原有的禮節,發展工商業,鼓勵養魚販鹽。於是,齊國周邊一帶國家的百姓都跑到齊國來了。太公只用了三年時間治理好了齊國,而南面的魯侯伯禽用了五年時間來改造當地的風俗和禮節。後來周公知道了齊魯兩國不同的治理方式,長歎:「齊國的方法更得民心啊,看來今後魯國是要被齊國欺負了。」

由於齊國強盛,召公特地對齊國下令:「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什麼意思?說句大白話,就是授權齊國可以代替周朝天子征伐任何國家,在「禮儀征伐自天子出」的周朝,這是唯一的一份特權。

於是,齊國開始名正言順擴張,首先滅了萊夷,佔據膠東半島,直通大海。之後南征北討,成為大國。

姜太公的後代也不少,高、柴、齊、崔、章、呂、盧、許、丁、浦、東郭等姓氏都是姜太公的後人,在此不妨自豪一把。

【大齡晚婚青年】

祖宗交代得差不多了,回來接著講春秋。

魯國最近一次與齊國聯姻是魯桓公娶了齊僖公的女兒做夫人,前文說過,那個女兒長得如范冰冰一般,十分迷人。可是,這段婚姻在當時是有些奇怪的,為什麼?因為兩個人都屬於大齡未婚青年。怎麼弄成了大齡未婚青年呢?說來話長。

先說魯桓公,桓公登基的時候十九歲,登基三年之後向齊國求婚,應該是二十二歲,在那年代,那就是晚婚。

再說齊僖公的小女兒,長得像范冰冰,才華更是不得了,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因此人稱文姜,意思是有文化的姜家的女兒。齊僖公原本想把文姜嫁給鄭國的公子忽,可是被拒絕了,後來公子忽在隱公八年的時候成親,也就是說,那時候文姜至少十三歲了。而桓公向齊國求婚,那又是六年之後,也就是說,求婚的時候,文姜少說十九歲了,比較合理的估計是二十歲到二十四歲之間。女孩子這個年齡,在那個年代也是晚婚了。

正因為是晚婚,所以齊僖公急急忙忙答應,急急忙忙把女兒嫁出去了。

有人說了,這麼個色藝雙絕的美女,怎麼半天嫁不出去?說起來,是有原因的。

首先,由於太色藝雙全,老爹一定要給她找個好的,配得上的。人要英俊,還要有能力,還要性格好,還要門當戶對。找來找去,最滿意鄭國的公子忽,可是人家還不願意。除了公子忽,齊僖公沒有看得上眼的,挑來挑去,砸手裡了。

其次呢?其次是什麼?

【兄妹情深】

早些年的日本和近些年的韓國電視劇中,動不動弄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把個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到了最後,卻發現原來他們竟然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俗,實在太俗,他們實在缺乏想像力。

現在,我們要說的是一段天地驚鬼神泣的愛情故事,而男女主角就是同父異母的兄妹,男主角名叫諸兒,是齊僖公的大兒子。諸兒聰明絕頂,長得十分英俊,更且博學多才。女主角就是文姜,齊僖公的小女兒。諸兒和文薑是同父異母,可是從小就在一塊長大,耳鬢廝磨,十分親近。

兩個人在一起經常吟詩作對,打打鬧鬧,摟摟抱抱。怎麼說呢,就是春秋版的賈寶玉和林黛玉。後來,諸兒眼看著文姜一天天長大,出落得出水芙蓉一般,免不得起了歹心。

文姜一開始倒也十分端莊,雖然哥哥總是調戲自己,總是動不動弄些黃段子講給自己聽,自己倒也把持得住。

可是,公子忽拒絕娶她的消息傳來之後,她的心靈受到打擊,自尊心受到破壞。在這個時候,諸兒來安慰她,開導她,然後脫了她的衣服。

傷心的女人是最容易破罐子破摔的,而在女人傷心的時候來到女人身邊的男人,多半都是不懷好意的。

就這樣,一段不倫之戀開始了?NO。如果這樣,故事就太簡單了。

所以,衣服脫到一半的時候,文姜推開了諸兒的手。

「哥哥,注意影響。」文姜說。

「啊,我只是覺得你太熱了。」諸兒辯解。

那一次事件之後,兄妹倆很長時間沒有見面。

但是,他們終於還是忍不住,在兩個月之後又開始對詩了。

諸兒還脫文姜的衣服嗎?沒有。為什麼沒有?因為不用他脫,文姜自己脫。

「好熱。」文姜說,然後開始脫衣服,直到自己的兩個半球幾乎滾落出來。

「嗯嗯。」諸兒這個時候只知道嚥口水。

文姜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要報復公子忽,她以為自暴自棄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她讓很多人都以為自己跟哥哥之間發生了什麼,以為她是個蕩婦,暗中罵她是「破鞋」。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發生,她只是讓哥哥多嚥了些口水。

整個齊國都知道諸兒和文姜之間的事情了,滿大街的人沒事幹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終於,齊僖公聽到了風聲,他趕緊給諸兒娶了個宋國的老婆,外帶兩個小老婆。

諸兒跟自己的老婆活動去了,文姜頓時感到孤單。這個時候,她開始懷念諸兒,並且在內心裡對諸兒有一種強烈的依賴感。什麼是愛情?這就是愛情。問題是,諸兒是他哥哥。

全天下都知道文姜的事跡了,其他的諸侯沒有人願意娶她,儘管她長得很美很艷,可是誰也不願意給自己戴一頂綠帽子。而這,也就是文姜成為大齡未婚青年的其次的理由。

文姜一天天長大,可是,總是嫁不出去。

俗話說:少女懷春,少女思春。長大的文姜免不了要懷春思春,而懷春思春的少女是很可怕的,她們什麼都做得出來。

而諸兒呢?他很快對宋國的老婆失去了興趣,在他心中,文薑是海龜,別的女人都是土鱉。他很懷念文姜,但是他不敢隨便去找她,他知道老爹的眼睛在盯著他。

【兄妹離別】

魯桓公難道不知道文姜的事跡嗎?當然知道。那麼,為什麼他願意娶文姜呢?

這要歸功於公子翬的極力推薦,他從齊魯兩國的傳統友誼說到魯國文化中的助人為樂,從文姜的美麗動人說到她的雍容華貴,直到魯桓公忍不住嚥口水。

「齊國那麼多美女,為什麼諸兒冒著亂倫的罵名也要勾搭文姜呢?你想想吧,文姜那得多勾魂?」不得不承認,公子翬的分析是有說服力的。

「好,助人為樂、替人解困是我們魯國的傳統。」魯桓公最終下定決心幫齊僖公把尾貨掃掉。

知道自己要嫁到魯國,文姜很高興,終於有人要自己了,而且魯國比鄭國大,奶奶的公子忽,你牛什麼?姑奶奶嫁個比你還牛的人。

可是,她又有一種失落感,從此一去,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諸兒呢?什麼時候才能再聽到諸兒講的黃段子呢?

正在百感交集的時候,諸兒派人送了一束花,花裡藏著諸兒寫的一首詩:「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苴。吁嗟兮復吁嗟!」

歌詞大意是這樣的:桃花開了,很誘人啊。開的時候沒有采,如今眼看著飄落為浮萍,可惜啊後悔啊。

多有才的諸兒啊。

文姜看了詩,一激動,也回了一首:「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

歌詞大意是這樣的:桃花開了,很美麗啊。就算這次沒有采,難道就再沒有春天了嗎?等等吧,機會會有的,不要忘記我啊。

多有才的文姜啊。

這原本是多麼令人感動的兩首詩,可惜,由於作者是兄妹而成了罪證。

迎親的過程我們還是要介紹一下,根據周禮,這裡是有學問的。也就是說,我們來看看周公制定的迎親之禮究竟是怎樣的。

按著規矩,如果是世子迎親,就應該直接到對方都城;而國君迎親,不能出自己的國境。

所以,魯桓公首先來到了瓘邑,這是魯國與齊國交界的地方,他在這裡準備迎親。之後,桓公派出總理公子翬前往臨淄。

由於在訂婚的時候已經給了價值不菲的聘禮,娶親的時候只需要給象徵性的禮物——兩雙鞋子和一塊琮玉。公子翬首先來見齊僖公夫人,將禮物獻上,說:「我奉了我們國君的指示,前來獻上菲薄的禮物,迎娶夫人賢惠的女兒。」夫人就說:「我這女兒從小嬌生慣養,不懂事,有幸能夠侍奉貴國國君,怎能不深感榮幸並表達謝意呢?」夫人接過了禮物,將其中一雙鞋子給女兒穿上,幫女兒梳妝打扮好了,對她說:「去吧,從今以後,要孝順公公婆婆,要家庭和睦,不要總想著回娘家。」

文姜之後就拜別母親,然後到大廳告別父親,到大門口告別一眾親戚,然後登上齊國的車,在公子翬和齊國下卿的護衛下,前往魯國。之後在瓘邑進行迎親儀式,轉乘魯桓公的車到曲阜,舉行婚禮。婚禮結束之後,齊國下卿回國。

可是,這一次的迎親被齊僖公壞了規矩。

魯桓公三年(前709年),魯桓公迎娶文姜。

按《左傳》的說法,兩個地位相當的諸侯國之間的婚姻,如果嫁姐妹,就派上卿去送;如果嫁女兒,就派下卿去送。如果小國國君的女兒嫁給大國國君或者世子,上卿去送;如果諸侯的女兒嫁給周王或者王太子,那麼所有的卿士都要去送。而無論怎樣,國君都是不送的。

按照這樣的規矩,齊國應該是下卿去送。可是,齊僖公太捨不得這個女兒了,他決定親自去送。當然,他沒有送到曲阜,只是送到了瓘邑。

「齊侯送姜氏於瓘,非禮也。」《左傳》如此評述。

由此可見,魯國人是很講究禮的,而齊國人比較隨意。

【兄妹纏綿】

回到曲阜,舉行完婚禮,就是洞房之夜。洞房之夜文姜給了魯桓公一個驚喜——文姜還是處女。那時候可沒有人造處女膜,人家文姜真是處女。

「哎呀媽呀,賺大發了。」魯桓公大喜過望,感慨好人有好報,學雷鋒也能撿錢包啊。

自那以後,魯桓公對文姜百般憐愛,言聽計從。

轉眼三年,文姜生了個孩子,可巧的是生日跟桓公是同一天,於是取名就叫姬同,魯桓公將他立為世子。

又一轉眼,八年過去,齊僖公鞠躬盡瘁,諸兒登基,就是齊襄公。

齊襄公登基,成了齊國的最高領導人,沒人能管他了,於是放開了淫蕩。一轉眼,又是四年,什麼都玩膩了。

這個時候,齊襄公想起妹妹文姜來了。

「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齊襄公反覆吟念文姜的那首詩,轉眼十五個春天過去了,不知那朵桃花還能不能開。

齊國的國書送到了魯國,齊襄公盛情邀請魯桓公前往齊國進行國事訪問。

「請攜夫人一同前來。」邀請函裡特意這樣寫道。

魯桓公決定接受邀請,並帶著夫人一同前往。

這個時候,大夫申需勸他:「女人出嫁之後,如果父母在,可以回去看看父母,父母不在了,沒必要回去看哥哥。我看,您還是自己去吧。」

「別擔心,我有分寸,看看哥哥也沒什麼啊。」魯桓公不聽他的,心裡說:「你知道個屁,文姜嫁給我的時候還是處女呢。」

可是,這一次魯桓公錯了,他只知道學雷鋒能撿錢包,不知道也有踩地雷的時候。

十五年了,文姜越來越想念諸兒。

不錯,魯桓公是個好人。可是,魯桓公就是個書獃子,做什麼都規規矩矩,刻板得要命,不會講黃色笑話,不會玩花樣,不懂得浪漫。文姜感到生活沒有情趣,在魯國遠沒有在齊國那樣滋潤。

她盼望著能夠早日見到諸兒,重溫過去美好的時光。

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魯桓公夫婦來到了齊國,齊襄公親自出迎。當他看到文姜的時候,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十五年了,快四十的人了,兩個孩子的娘了,她怎麼還是那麼漂亮,還是那麼迷人呢?桃花盛開,這一次該摘就要摘了。」齊襄公在想。

歡迎是熱烈的,接待是周到的,客套是虛偽的,打你老婆的算盤才是真正的。

魯桓公沒有提防,他相信愛一個人就要相信一個人。

晚宴結束了,魯桓公喝得有點多,他決定回國賓館去睡覺。

「老公,我十五年沒回來了,想去宮裡看看當年的閨房,緬懷一下爹娘,好嗎?」文姜提出要求,冠冕堂皇的要求。

「去吧,早點回來。」魯桓公爽快同意。

文姜去了齊國的後宮,閨房沒有,洞房準備了一個。

洞房裡,燭光昏暗,沒有一個人。

「桃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苴。吁嗟兮復吁嗟!」文姜輕輕地進去,輕輕地關上門,輕輕地吟念。

「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詎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昏暗的角落裡走出一個人來。

「諸兒哥哥。」文姜輕輕地叫。

「文兒妹妹。」諸兒哥哥滿臉淫笑。

兩個人抱在了一起,就像兩個分別了十五年的情人。

「妹妹,你終於來了,我的春天來了。」

「哥哥,好想好想你,想你的黃段子,想你身上的味道。」

「我講給你聽。」

十五年的相思,十五年的壓抑,乾柴與烈火的相遇。

那一刻,倫理被拋棄,慾望被點燃。

上床,脫衣,床的吱呀聲,諸兒的哼哧聲和文姜的哎喲聲。

那一晚,是銷魂的一晚,只恨時間過得太快。

【魯桓公之死】

魯桓公回到國賓館,冷水洗了一把臉,於是有些清醒過來。

他躺在床上,睡不著,等文姜回來。

左等不回,右等也不回。等著等著,睡著了。

睡到半夜,口渴得厲害,一骨碌起來要水喝,卻發現文姜還沒有回來。魯桓公這下有點急了,難道真的有問題了?

等吧,等到天亮,文姜還不見蹤影,魯桓公又沉沉睡去。

終於,太陽出來的時候,文姜回來了。

文姜的頭髮有些零亂,面容有些憔悴,眼圈也有些黑,進門的時候還打了一個呵欠。

「夫人,你怎麼夜不歸宿?」魯桓公壓著怒火問。

「嗨,熟人太多,喝了點酒。」

「那也應該回來啊,昨天晚上,你跟誰在一起?」

「我嫂子連妃啊,十多年不見了,敘敘舊。」

「胡說,你嫁給我的時候,連妃還沒有進宮呢,敘什麼舊?」魯桓公大怒,他的脾氣很好,但是這個時候也忍不住了。

文姜不說話了,她一直以為魯桓公很好騙,誰知道也不好騙。

「說,是不是跟你哥哥在一起?」

「沒,沒有。」

「哼,當初你的名聲臭了大街,我力排眾議好心好意娶了你,對你一心一意,誰知你不思悔改,變本加厲,你,你對得起我嗎?跟自己的親哥哥上床,你禽獸不如啊。咱們今天就走,回魯國跟你算賬。」魯桓公發狠了,他太沒有面子了。

「嗚嗚嗚嗚。」文姜哭了,一半後悔一半害怕。

齊襄公派人來請魯桓公,說是要走可以,但是這麼就走了怪不好意思,總要讓大舅哥盡一點東道主之誼,具體說吧,請魯桓公去郊區的別墅吃野味,順便踐行。

盛情難卻啊,況且這是人家的地盤,鬧僵了沒什麼好果子吃。

魯桓公硬著頭皮去了,齊襄公熱情款待,就好像昨天晚上跟他上床的不是魯桓公的老婆。

齊襄公使勁勸酒,講些黃段子逗魯桓公開心。魯桓公呢,黃段子沒什麼興趣,不過酒還是要喝,不是酒逢知己的酒,是把酒澆愁的酒。

很快,魯桓公就喝趴下了。

「妹夫,妹夫。」齊襄公叫道。

「我不、不是你妹、妹夫,你、你才是是是你妹夫。」魯桓公張開惺忪的眼,磕磕巴巴說出這輩子最後一句話。

齊襄公的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好在喝過酒之後的臉原本就有些紅。

「妹夫醉了,來人,扶他上車,送他回國。」

一個人應聲而出。誰?齊國大將公子彭生,彭生是著名的大力士。

彭生將魯桓公抱了起來,像抱個嬰兒一樣輕鬆。

穿過廳堂,走出大門,車已經準備好,就停在門口。

彭生將桓公抱上了車,這個時候,他開始用力了。

「卡嚓。」一根肋骨斷裂的聲音。

「卡嚓。」又是一根。

「卡嚓卡嚓卡嚓……」

「哇。」魯桓公吐了,酒、肉,還有血。

《史記》如此描述:齊襄公饗魯桓公,桓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魯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脅,桓公死於車。

桓公就這樣死了。

所以,雷鋒精神永遠都是對的,但是,學雷鋒的行動要分場合,還要有技術。

《賈志剛說春秋之一·齊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