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七年(1137)九、十月間,南宋大將岳飛從湖北順江而下,前往建康見駕。在九江,他遇到了同樣被皇帝召見的隨軍轉運薛弼。兩人於是同船而行。兩人聊天,岳飛嚴肅地說:「我這次到朝廷去,將奏陳一樁有關國本的大計。」薛弼問他是什麼大計。
岳飛說:「先帝(指宋欽宗)繼位的時候,曾在靖康元年冊立皇子趙諶為太子。我軍情報說,敵人已經將趙諶送回了汴京,想用他來交換我方俘虜的耳目,實際是想擾亂朝廷的皇統。所以為朝廷計,不如將建國公(指宗室趙伯琮)正式立為皇太子,這樣就使敵人無計可施了。」
在船上,薛弼發現戎馬十數年的岳飛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練習小楷。岳飛用小楷親自撰寫請求將建國公趙伯琮立為太子的奏章。薛弼善意地提醒岳飛:「您身為大將,似不應干預此事。」岳飛正色說:「臣子一體,不應該顧慮形跡,不應該顧慮個人得失。」
到了建康後,趙構和岳飛談得興起。岳飛拿出寫好的奏章對趙構說:「皇上,後宮一直沒有太子。為了江山社稷,您應該早立一個太子才是。」對岳飛來說,趙宋皇室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他在前線浴血奮戰所效忠的那個對象的載體。現在宋朝的統治還算不上高枕無憂,萬一趙構哪天不幸「過去」了,趙宋王朝就沒辦法延續下去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王朝的確是需要有個預備皇帝。還有一個朝野公開的秘密也促使岳飛這麼做,那就是皇帝趙構患有陽痿,不能生育,客觀上也必須將皇位傳給他人。
但對趙構來說,岳飛簡直是在揭自己的傷疤、窺探自己的隱私。他想都沒想,就冷冰冰地說:「愛卿雖然出於忠心,但是在外手握重兵,這類事體並不是你所應當參與的。」
岳飛頓時異常尷尬,只好惶恐地告辭了。退下殿堂時,岳飛面色如死灰一般。他終於意識到自己觸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諱,那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將對皇位繼承不能表露出興趣來。皇權繼承在歷朝歷代都是絕對敏感的問題,最容易讓人和那些手握重權、重兵的文臣武將的政治野心聯繫起來。當岳飛嚴肅地向不到三十歲、正千方百計鞏固皇位的趙構提出早立太子的問題的時候,趙構很自然地把岳飛和心術不正聯繫起來了。
薛弼接著得到召見。趙構問他:「岳飛剛才請立建國公為太子,我告誡他說有些事情並不是外將可以干涉的。」薛弼忙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事情全部告訴了趙構,並說:「臣雖然是他的屬下,但沒有預聞此事。岳飛的所有密奏,都是他一個人寫的。」
第二天,宰相趙鼎入朝的時候,趙構依然對昨天的事情念念不忘,把事情和趙鼎說了:「他岳飛參與的事情太多了!」趙鼎也表示:「想不到岳飛他竟然這樣不守本分。」
退朝後,趙鼎對薛弼說:「岳飛這麼做,絕不是保全功名、善始善終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