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亞美尼亞商人在澳門

在泉州主教、小級僧佩裡格林寫於14世紀初的一封信中,提到泉州的一位亞美尼亞婦人曾協助過這些傳教士,向他們提供生活必需品,並捐贈了一所教堂。(註:The Mongol Mission,ed.and intr.by Christopher Dawson,London,1955,pp.233-234;漢譯本道森編,呂浦譯,周良霄註:《出使蒙古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第272頁。)人們不禁會問,這位婦人是否為古代生活於華南的唯一亞美尼亞人呢?

葡萄牙里斯本東波塔(Torre do Tombo)國立檔案館中收藏有大量從澳門移至葡京的漢文檔案,在檔案館中被編為「漢文檔」(Chapas Sinicas)。這些漢文檔中有多件檔案為雙語文獻,即以漢文寫成,澳葡方面的葡文秘書在文獻前後加有葡文題注。筆者在這些檔案中發現了兩份與旅居澳門的亞美尼亞商人有關的文獻。這兩份文獻均為清政府地方當局「廣州澳門軍民府」為駐澳外商發出的前往廣州的關文。其第一篇文獻收於「漢文檔」縮微膠卷第二卷,其文為:

特授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府兼管順德香山二縣捕務水利,加一級,又隨帶加一級,紀錄五次韋,為稟乞給照事。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據該夷目稟稱,現據蘇喇國住澳夷商嗎哆說稱,茲欲攜帶寫字小廝等上省料理貿易事務,懇乞轉懇給照前往,理合懇乞,俯准給照,使沿途盤詰有憑等情。

連開夷商嗎哆一名,寫字一名,商伙亞巴的一名,小廝一名,喥一名,央一名,一名,喏一名,咆一名,安哆呢一名,衣箱行李廚房傢伙雜物全等情到府。

據此,除移行沿途營汛查驗放行外,合行填照發給,為此牌。仰該夷目立將發來牌照一紙,轉發給該夷商收執,前往省城置貨。勒令一月限內齊貨回澳。該夷商往回毋得夾帶違禁物。一經回澳,將照稟繳察銷,毋違須牌。

右牌仰夷目委嚟哆准此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廿六日

軍民府行

限 日繳

其後有葡文題註:Licenca de M Casa Branca pa Mathas vay a Cantao 26 de 7 bro de 1792。

由此我們得知,澳葡當局為蘇喇國旅居澳門外商嗎哆赴省城廣州辦商務事,向清廣州澳門軍民府報告,請求發給憑照。軍民府同意請求,同意頒照,以「使沿途盤詰」有據。澳葡當局向清地方當局報告的時間在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軍民府在接澳葡當局請照報告後的次日,便發出赴省執照,其辦事效率是相當高的。

這位蘇喇國夷商嗎哆商團的外國人有:書記員(寫字)庶,當為Jose的音譯。合夥人一名,名亞巴的(原文待考),夥計中有叫庶(Jose)的兩名、喥(原名待考)、央(原名待考)、喏(其原名應為Joachim)、咆(其原名當為Paulo,今譯為保羅)、安哆呢(其原名當為Antoni,今譯為安多尼)。

軍民府頒照,要求沿途對該蘇喇國夷商查驗放行。此外還要求嗎哆在省城廣州置貨時間以一月為限,回澳時不得夾帶違禁物。回澳後,應將執照稟繳察銷。

這份葡文檔的後面葡文題注的漢譯為:「白房子」(或稱「白宮」)大人為Mathas所發前住廣州執照,1792年7月26日。Mathas顯然就是這位夷商「嗎哆」的名字的原型。「白房子」(Casa Branca)為澳葡當局對清軍民府的傳統稱呼。「白房子大人」即軍民府長官。

第二份文獻收於《漢文檔》微縮膠卷第4卷,其內容大致與上一份檔案大致相似,也是澳葡當局為蘇喇國夷商嗎哆赴廣州置辦貨物之事向軍民府報告,時間為上一份報告的次年,即乾隆五十八年(1793)八月二十九日。在收到澳葡當局報告的當日,軍民府隨即同意發出執照,其文如下:

特授廣州澳門海防軍民兼管順德香山縣捕務水利,加一級,又隨帶加一級,紀錄五次,韋,為乞恩批照事。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據該夷日委嚟哆稟稱,現據蘇喇國夷商嗎哆等說稱,前經遵例來澳居住,茲欲上省料理貿易事務,浼哆代為稟請給照上省。理合稟懇批照,俾沿途盤驗有憑等情。

連開夷商嗎哆一名,寫字類斯叟沙一名,若瑟一名,若亞敬一名,番孩一名,小廝方濟各一名,多瑪一名,該大諾一名,保祿一名,安多尼一名,奧斯定一名,雅進多一名,瑪諾厄爾一名,保裡諾一名,鳥槍三枝,劍刀三口,衣箱行李廚房傢伙雜物全。據此合行填照給發,為此牌。仰該夷目立將發來牌照一紙轉發該夷商收執,前往省城投行料貿易事務。毋得夾帶違禁貨物,並飭令該夷商事竣來澳,將照稟繳察銷。毋違須牌。

右牌仰夷目委嚟哆准此!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府行

限 日繳

如上所述,這份檔案仍稱嗎哆為「蘇喇國夷商」,並說他「前經遵例來澳居住」,可見他生活在澳門。這次他的商隊成員較前次略有變化,人數也有所增加:包括三名書記員(寫字),第一名為類斯叟沙,其名稱原型待考;第二名為若瑟,其原名當為Jose(當即第一份文獻中之);第三名為若亞敬,其原名當為Joachim(即上文之喏)。此外還包括外國小孩一名,夥計九名:方濟各(原名當為Francisco)、多瑪(原名待考)、該大諾(原名待考)、保祿(原名當為Paulo,當即第一份檔案中之咆,今譯為保羅)、安多尼(原名當為Antoni,當即第一份檔案中之安哆呢)、奧斯定(原名當為Austin)、雅進多(原名待考),瑪諾厄爾(原名當為Manuel)及保裡諾(原名待考)。(註:東坡塔《漢文檔》微縮膠卷第八卷中收藏數份有關清廣東地方當局於嘉慶十年(1805)截獲兩名企圖從澳門潛往山西傳教的傳教士,並因此告諭澳葡當局的檔案。其中一名傳教士為大西洋國人,名若亞敬。清地方官府令澳葡當局核查清官府查獲的他們隨身夾帶的教籍,澳門通葡法兩國文字的葡人稱不識其文字。他們為意大利人。不知這位若亞敬與上述「蘇喇」國商團中的若敬是否為同一位。如是,則說明這個「蘇喇國」商團中有意大利人。上述商團中有幾位成員的名字頗似葡語名稱。)

蘇喇國的名稱在1730年成書的《海國聞見錄》中出現過。其文曰,印度「西之沿海,地名有二:曰蘇喇,曰網買,皆英機黎埔頭,其地俱系紅毛置買所建也」。(註:陳倫炯:《海國聞見錄》,李長傅校注,陳代光整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62頁。)這裡的「網買」即今印度之孟買。至於「蘇喇」,此書的校注者李長傅注曰:「蘇喇(Surat),今譯蘇拉特,在印度西北海岸。1612年英人在此設商館,為英國侵略印度最早的根據地。」(註:同上書,第65頁注2。)這一勘同得到陳佳榮、謝方與、陸峻嶺的支持。此外蘇喇在謝清高的《海錄》中寫作「蘇辣」。(註:他們將蘇喇比定為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Gujarat)塔普提河(Tapti)河口處的蘇拉特(Surat),即古之蘇喇侘(Surastra)。見陳佳榮、謝方、陸峻嶺:《古代南海地名匯釋》,中華書局,1986年,第412—413、1051頁。)

論述至今,上述兩份文獻似與澳門的亞美尼亞商人毫無關係。幸而在上述第二檔案之後亦有一簡短葡文題記:「Licenca de M.Casa Branca o Armenio Mathas vay a Cantao.1793.」譯曰:「『白房子大人』發出的Armenio嗎哆前往廣州的執照1793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葡文題記中嗎哆 (Mathas)名字之前的Armenio,它恰恰是亞美尼亞!

這條資料說明,這位嗎哆是一位旅居澳門的亞美尼亞商人。至於漢文檔案中兩次稱他為蘇喇國商人之事,似可解釋為,他可能從印度西岸今古吉拉特邦之地移居澳門。但葡文題記很清楚地表明,澳葡當局瞭解他是亞美尼亞人。

〔原文載澳門《文化雜誌》,第45期,澳門文化司署編輯出版,2002年冬季刊。收入本書時略有修改。〕

《海路與陸路:中古時代東西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