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受希臘文化影響,身上帶有商業基因以及城邦文化意識。但是,決定羅馬城邦崛起而不是被其他城邦殲滅的原因,是羅馬人身上的狼性基因。這不僅從羅馬人來源的傳說中看得出來,在其後兼併其他城邦的戰爭中也表現很充分——靈活結盟友,抓住機會狠狠打擊敵人,不以消滅對手為目的,而以征服對手為目標。正因為如此,羅馬人在對外征服戰爭中頻頻獲得勝利,羅馬像滾雪球一樣壯大起來。
1. 一個傳說暗示著羅馬必然崛起的兩種基因
在人類歷史上,有個國家持續存在兩千多年,影響了如今亞非歐三大洲二十幾個國家的歷史發展,在世界史中獨一無二。這個國家叫羅馬。
羅馬在繼承古希臘文明的基礎上創造了融貫東西的羅馬文明,在對外擴張上創造了神話,其強盛時期的領土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至大不列顛、萊茵河、多瑙河一線,是世界史上屈指可數的、地跨歐亞非的帝國。它對世界,尤其是對歐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不僅歐洲很多國家在中世紀時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而且歐洲的文藝復興也是以復興古羅馬文藝為目標的。
如此強大而長久的帝國,是如何產生的呢?它又是如何持續兩千多年之久的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秘密呢?我們看看有關羅馬城產生的傳說,或許就能得到啟示——從中看出羅馬人的性格和文化基因。
最早的羅馬城位於台伯河左岸離海不遠的小山上,是由孿生兄弟羅慕路斯和雷穆斯修建的。羅慕路斯和雷穆斯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英雄之一伊尼亞的後代。這一點記載不管真假,從中可以清晰地透露出,羅馬人深受希臘文明影響,連起源都有希臘文明痕跡。
相傳,在特洛伊陷落時,伊尼亞僥倖逃了出來。經過長期跋涉,歷經千難萬險,他來到亞平寧半島拉丁地區,並在那裡扎根下來。後來,伊尼亞的兒子在拉丁地區建立亞爾巴龍伽城,統治著一個小城邦國。
多年後,亞爾巴龍伽城發生權力鬥爭。時任亞爾巴龍伽王被弟弟阿穆留斯篡奪了王位,並被秘密流放到偏遠的鄉村。為了防止亞爾巴龍伽王的後代報仇,阿穆留斯下令殺死所有王子,並強迫公主做祭司。因為按照當時的規定,祭司是不能結婚的。阿穆留斯認為,不能結婚的人,當然就沒有後代,也就不用擔心其後代報仇了。
阿穆留斯以為逼迫公主做了祭司就沒人向他復仇。然而,事情不那麼隨他的意願——不能結婚的人未必不能生孩子,未必不能有後代。沒多長時間,那位被迫當祭司的公主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她當時未婚。究竟懷的是誰的孩子?究竟是怎樣懷上的?這是個極其隱私的事,只有當事人知道。而根據當時的生理知識,阿穆留斯確實搞不明白原因。受希臘神話影響的他竟然以為有神在幫助公主,又恨又怕,命人殺死公主,並把兩個嬰兒扔到河裡去。他相信有神靈,不敢直接殺死那兩個嬰兒,認為丟河裡比較穩妥——如果有神靈保護的話,那麼自己也不至於觸怒神靈;如果沒神靈保護的話,那麼嬰兒也早就餵魚了。
阿穆留斯命令一個奴隸將兩個嬰兒丟到河裡去。奴隸不敢不從,把嬰兒放在一個籃子裡,提著來到台伯河邊。
奴隸也認為女祭司(公主)未婚就生孩子是神奇的事,有神靈保佑,也就不敢直接將嬰兒丟進河水裡。看著不斷上漲的河水,他心想,把裝有嬰兒的籃子放在水邊的河灘上,也不算違背命令啊,如果兩個嬰兒沒神靈保佑的話,等一會兒河水漲起來就會把他們帶走;如果有神靈保佑的話,自己也不至於得罪神靈。相信神靈存在的奴隸決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辦。
於是,奴隸把籃子放在水邊的河灘上,回去交差,說已經將嬰兒丟到河裡了——至於是丟到河水裡,還是丟到水邊的河灘上,阿穆留斯下令時並沒有明確說,害怕得罪神靈的奴隸也私下偷換了概念,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了,並含糊地覆命了。
阿穆留斯和奴隸潛意識都擔心有神靈保佑嬰兒,神靈貌似還真的出現了。河水漲起來後,裝著兩個嬰兒的籃子不僅沒有沉下去,還穩穩當當地緩緩漂向岸邊,最終掛在貼近水面的一根樹枝上。儘管下面的河水洶湧澎湃,掛著的籃子卻穩穩當當——河水無論如何也卷不走它。
待河水退下,籃子裡兩個嬰兒餓得哇哇哭的聲音傳開,非常淒慘。懾於阿穆留斯的淫威,看到這一幕的人都不敢去救。畢竟,此舉被阿穆留斯知道了是要丟命的。
這時,一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匹母狼聞聲從遠處跑過來,嗅了嗅籃子裡的兩個嬰兒,竟然開始用自己的奶來餵他們……
一個牧人遠遠地看到這神奇的景象,十分驚訝,也堅信有神靈在保佑。於是,他在晚上悄悄地把嬰兒帶回家撫養,並給他們起名叫羅慕路斯和雷穆斯。牧人悄悄打聽了他們的身世,更加堅信是神靈讓自己來保護他們的。為了讓他們免遭毒手,牧人不僅對此事守口如瓶,還精心教養他們,傳授他們武藝。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羅慕路斯和雷穆斯長大了。他們決心為母親和舅父們報仇,除掉殘暴的阿穆留斯,找到居住在鄉下的外公,將政權交還給他。由於阿穆留斯根本就不知道兩人的存在,羅慕路斯和雷穆斯很順利地如願復仇。
然而亞爾巴龍伽城是羅慕路斯和雷穆斯的傷心之地。他們不想再留在那裡,決定在牧人發現他們的地方為自己建新城,以紀念好心收養他們的牧人。他們來到台伯河岸邊,選好地點後就開始建城。
城建好後,他們為用誰的名字命名發生了爭吵。羅慕路斯一怒之下殺死雷穆斯,成為新城的最高統治者。他將新城命名為羅慕路斯,又翻譯為羅馬。
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53年。於是,羅馬人以這一年作為紀元,當作羅馬建城的起點,將母狼當作其精神圖騰。如今,羅馬博物館尚有一座奇特的青銅像——一匹母狼張嘴露牙,警惕的眼睛注視著前方,腹下有兩個男嬰正吮奶。這是他們紀念羅馬城起源的一種藝術方式。
毫無疑問的是,羅馬城的來歷有傳奇色彩——他們將城市的興建歸於有希臘神話中英雄人物伊尼亞血統的羅慕路斯和雷穆斯,而他們有母狼餵乳的經歷,這暗示著羅馬人身上有希臘文化烙印和狼性基因。希臘人是有商業天賦的,他們很早就為追逐商業利益在地中海甚至亞洲冒險開闢商道。而狼性基因則意味著酷愛征戰和殺戮,有驚人的意志,能靈活聯合他人,想方設法去贏得勝利。一個部落或者民族同時具備這兩種基因,在殘酷的冷兵器時代,酷愛對外侵略擴張並能頻頻取得勝利,便是情理之中的了。
事實上,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誰也不知道羅馬出現居民的確切時間,也不知道誰是羅馬的最初居民,只知道是一群受希臘文明影響的有狼性基因的人在不斷征戰過程中逐漸建立的。
當然,羅馬能發展壯大還有兩個重要因素。
其一,羅馬起步時,古希臘文明已經衰落,其繼承者正在為希臘的存在而掙扎,各希臘城邦之間內鬥不止。歷史給了它一個舞台,讓其在離希臘較遠的亞平寧半島以及後來在地中海周邊侵略擴張,有先弱後強、逐步壯大、一顯身手的機會。否則,它緊挨著強大而先進的文明的話,就很難逃脫被兼併的命運。
其二,羅馬城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它位於可以通航的台伯河岸邊,離海很近,從海上沿台伯河進來是一條重要貿易通道,用海水製成的鹽就是沿這條通道輸往內地的。而位於通商要道的羅馬城坐落在岸邊小山上,山很陡,易守難攻。小山周圍是肥沃的火山岩土壤,這也非常適合農業種植。不難看出,羅馬城具有交通優勢、軍事優勢和農業優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羅馬人有天生成為強者的基因,有歷史給他們的擴張崛起的機會,又佔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因此能在其奮力擴張兼併中頻頻取勝,越來越強大。在公元前10世紀至前9世紀,羅馬城所在地那些小山上就出現了居民,存在一些獨立的部落。而到公元前8世紀至前7世紀,這些部落融合成一族,形成帶有狼性基因和商業基因的羅馬城邦,擁有三個氏族部落。此時,羅馬處在氏族階段,在歷史上被稱作「王政時代」。
2. 財富多的人,社會地位當然就高
所謂王政時代,是羅馬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的轉變時期。在這個時代,羅馬不斷地擴張兼併,其人口越來越多,統治範圍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大,這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貧者和富者以及被征服者和征服者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也正是在這個時代,羅馬人的地位逐漸有了高低差別。
到王政時代第六代羅馬王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時,羅馬因對外擴張帶來的各種矛盾到了不得不進行大變革的地步。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順應時代進行改革,改變了當時的社會組織制度,使羅馬從氏族部落轉變成奴隸制國家,確立了社會地位與財富多少掛鉤的社會基本原則。
羅馬人帶有狼性基因和商業基因,用武力擴張,追求利益,幾乎就是其本能。事實上,羅馬勢力的壯大也是建立在擴張基礎上的。他們不斷對外擴張,不斷獲得勝利,被征服的人越來越多,被征服的土地越來越多,主動前來歸附的部落越來越多。如何安置那些人?如何管理那些土地?原有的以血緣為紐帶的三個氏族部落,顯然不適應管理需要了。
將那些人安置在原有的三個氏族部落中?這不僅會改變和同化羅馬人,還會稀釋掉羅馬人作為征服者的權利。將他們殺死或者趕走?這會逼迫那些人誓死抗爭,或者投靠敵對力量,給羅馬人造成危害。將他們看管起來?這既增加危險又浪費人力物力,而事實上羅馬人根本無力去做這些出力不討好的事。
被征服的人太多了,遠遠超越了羅馬那些土著人。因此,如何安置好那些人關係到羅馬是迅速走向強大,還是被那些人給同化掉。想來想去,羅馬人想到一個最大限度保護自身利益的辦法,即將非羅馬人中的精英——有資產的那部分人,按照資產比例的多少,劃分等級,納入羅馬公民集體中。
在那個時代,無論是那些被征服者,還是羅馬氏族部落內部,資產多的人基本都是相對有本事的。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認為,讓這部分人享有相對應的權利、承擔相對應的責任,不僅能化解內部矛盾,還能增強羅馬的凝聚力,同時還能擴編軍隊,更強有力地發動兼併戰爭。
就這樣,以財富與社會地位掛鉤為基本指導方針的改革迅速展開。
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下令,建立地域部落作為管理居民的行政單位,代替原來按親屬關係組織起來的氏族部落,把羅馬分為4個城區部落,並以所在地區的山崗命名——帕拉丁、蘇布拉、奎裡那、厄斯奎林;同時將羅馬的鄉村即公有地分為鄉村部落,並命名為埃米裡、卡米裡、克勞狄、科爾尼裡、法比、赫拉西、羅米裡、塞爾吉、維圖裡和帕皮裡。在新建地域部落中,他下令設置管理機構,負責公民登記、徵兵、徵稅和攤派徭役等工作。凡是在地域部落登記入冊的自由民都有公民權,都必須承擔服軍役和賦稅等義務。
此舉加強了羅馬的行政管理,擴大了羅馬公社的基礎——從此,羅馬公民權不再取決於血統或出身,而取決於其所在居住地以及財產。大量經營手工業和商業的伊達拉裡亞人和其他外來移民成了羅馬公民,被釋放的奴隸(被征服者)也成了羅馬公民——羅馬公民的力量空前壯大。
當然,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此舉不是為了與那些非羅馬血統的人分享權利,而是為了維護統治,讓他們承擔更多責任,增強羅馬對外擴張的軍事能力,擴大社會統治基礎。
在建立新的地域部落、囊括所有自由民為公民的同時,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下令對全體公民進行財產普查,並按照公民財產多寡和提供武裝的能力,將全國的公民劃分為5個財產等級:第一等級為擁有10萬阿斯(古羅馬錢幣基本單位)以及以上財產的公民;第二等級為擁有7.5萬至10萬阿斯的;第三等級為擁有5萬至7.5萬阿斯的;第四等級為擁有2.5萬至5萬阿斯的;第五等級為擁有1.25萬至2.5萬阿斯的。低於1.25萬阿斯的為「等外人」,稱為無產者。
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劃分財產等級的目的,不是為了徵收稅,而是為了分配軍事權利和義務。他下令各等級分別組成數量不等的森都利亞(「百人團」的意思):第一等級有80個森都利亞;第二、第三、第四等級各有20個森都利亞;第五等級有30個森都利亞(各等級森都利亞的數目無規律可循)。各等級的森都利亞一半由17歲至46歲的壯年人組成,另一半由47歲至60歲的中老年人組成。還有第一等級中富裕的公民組成18個騎兵森都利亞。另外還有5個非戰鬥性森都利亞,其中工匠和樂師、號手各有2個,無產者只有1個。當時,羅馬總共有193個森都利亞,即19300人。各等級的森都利亞都自備武器裝備,第一等級配備著全套武裝,以下等級漸次減少,第四等級為輕裝步兵,第五等級只有擲石器等。
不難看出,森都利亞組織制度是為適應羅馬對外擴張和戰爭需要而創建的,等級越高的森都利亞裝備越好,在戰爭中生存下來最終分戰利品的機會就越多。各等級的森都利亞按年齡大小分為年輕者和年長者兩部分;各等級的森都利亞備置不同的武器裝備,都明顯具有軍事目的。工匠和樂師、號手單獨組成森都利亞,也有軍事作用——他們在戰爭期間分派到軍隊各部分擔負專門性任務,類似於後來的工程兵。
當時,羅馬公民數量大大超過軍隊數量,每個森都利亞實際上包括的人數要遠遠多於100個戰士。由此推測,森都利亞不僅是軍事訓練和作戰單位,還是徵召公民參軍的基礎,各部落的核心精銳。
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改革擴充和改組了公民軍,增強了羅馬的軍事力量,為進一步對外擴張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改革並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羅馬原來三個氏族部落的力量。
在改革前,羅馬原來的三個氏族部落共有3000步兵、300騎兵。在改革過程中,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更新了他們的武器裝備,將步兵增至6000人,分為60個森都利亞,都是清一色的有羅馬血統的人;把騎兵增加到600人,最終增加到1800人,分為18個騎兵森都利亞,絕大部分都是有羅馬血統的人——按照財產分,只有投奔羅馬的那些部落中極少數人才有資格進入第一等級。事實上,原來羅馬三個部落的人依然是主導力量,統治核心。
此外,有羅馬血統的人組成的森都利亞還有一種特殊權利。前3個等級中年輕者所組成的森都利亞,擔負前線作戰任務,而年長者組成的森都利亞則負責後方守衛。這樣有效地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有羅馬血統的人組成的前3個等級的森都利亞,戰鬥力是羅馬軍最強的,是最有機會瓜分戰利品的。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有羅馬血統的人享有些許特權。
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打破氏族制度限制,不論貴族和平民,不分原先是羅馬公社成員還是置身於公社以外的自由民,將全體自由居民按財產多寡劃分等級,並以此確定其相應的政治權利和軍事義務。在新的地域原則和財產資格的基礎上,大批外來移民進入羅馬公社,從而摧毀了人種和血緣關係的藩籬,促使羅馬公社內外的自由民融合起來,結成新的公民公社。這種公民公社具有新的性質,它建立在地域和財產原則基礎之上,實際上是在羅馬社會階級分化和等級劃分以後,有產者重新組合起來和實行統治的一種組織形式。
經過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的改革,羅馬國家應運而生——一個由貴族奴隸主、平民和奴隸構成的羅馬奴隸制城市國家誕生。在新生的羅馬國家中,階級和等級交織在一起,自由民內部關係錯綜複雜,上有擁有特權的伊達拉裡亞王和貴族以及富有公民作為統治階層,下有享受不完全權利或幾乎處於無權地位的平民和被保護人。
在奴隸制尚未充分發展起來以前,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一直是羅馬社會的主要矛盾。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改革的直接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吸收平民中的有產者加入公民集體和軍隊,增強羅馬的實力,甚至給了羅馬血統的公民一定的特權;另一方面則是借助和利用他們鉗制貴族勢力的發展,以達到擴大王權和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目的。
不過,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改革的基礎是財產的多寡,雖然一部分有資產的平民得到了好處,但對那些沒資產的平民來說,他們的政治訴求依舊沒得到滿足,他們與貴族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的後繼者塔克文專斷暴虐,引起了貴族和平民的不滿,最終被他們聯合推翻。羅馬王政結束,奴隸制共和國逐漸建立,羅馬城市國家制度日趨完備。但是,此前一直掩蓋著的羅馬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又激化起來。
3. 貴族,請歸還我們平民的權利
羅馬貴族和平民等級之分開始於王政時代,是社會分工需要,也和羅馬社會經濟發展引起的財產分化、早期羅馬侵略擴張以及吸收外來移民有關。塞爾維烏斯·圖裡烏斯改革解決了佔少數的羅馬人與佔多數的非羅馬人之間的矛盾,卻無法解決富有者和貧困者之間的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制度形式強化了富有者的權利,剝奪了貧窮者應有的權利。
當時貴族是富有者,這不用質疑,而平民除了極少數算得上富有者或者相對富有者外,大部分並不富裕,甚至是貧困者,因此在財富與社會地位掛鉤後,原來貴族的利益得到了強化,而絕大部分平民的利益事實上受到了嚴重損害。不出所料,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矛盾在改革後進一步激化,而且時而鬥爭時而妥協,持續了近200年——這200年也是羅馬奴隸制共和政治體制形成時期。
貴族來源於早期羅馬公社和各氏族部落中的顯貴世家。在羅慕路斯時代,羅馬從拉丁顯貴世家中選出了100個「賢能者」組成元老院,後來又不斷吸收兼併而來的部落顯貴補充進入元老院。選入元老院的人稱為「元老」或「父老」,他們的家族和後代被稱為「父族」或「貴族」。因此,羅馬的貴族並不是戰場上功勞卓著的人,而是出身好的人。
平民人數眾多,來源複雜。起先的平民來自早期羅馬公社和各氏族部落中非顯貴世家、脫離保護關係的依附民、零散遷居羅馬的外邦人,以及較早被羅馬征服的拉丁人。平民都包含在庫裡亞內,享有羅馬公社成員的權利。後來,羅馬征服的人口、主動移居羅馬的外邦人越來越多,這些人逐漸構成平民的主體。而此前已編入庫裡亞的平民,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有所分化,有些由於保護關係而成為貴族的依附民,有些則與新來平民匯合在一起,形成平民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