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羅馬也能影響歐洲上千年

羅馬帝國在面臨強敵入侵時,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政權都由蠻族將領控制。東羅馬首先成為匈奴人的目標,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不僅沒利用此機會振興起來,還自毀長城,處死了忠心保衛西羅馬並立下功勳的西羅馬攝政、汪達爾人斯提裡科,惹怒了蠻族部落,導致他們紛紛搶掠西羅馬領土。匈奴入侵後,「最後的羅馬人」日耳曼裔埃提烏斯聯合蠻族部落與之決戰,最終獲得平局。隨後,匈奴因阿提拉暴死而分裂,不久滅亡。埃提烏斯卻被瓦倫提尼安三世殺死。西羅馬皇帝接連自毀長城,處死有功的蠻族將領,導致有軍功有軍權的蠻族將領心寒。公元476年,近衛軍統領奧多亞塞被擁立為王,同年廢除西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西羅馬滅亡。後來,法蘭克國王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以西羅馬繼承人自居,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王朝的歷代皇帝也以繼承西羅馬皇帝繼承人自居,但由於歷史原因,他們都未能恢復西羅馬。

1. 西羅馬自毀長城,哥特人趁機立國

西羅馬的領土包括意大利、巴爾幹西北部、高盧、不列顛、西班牙及北非等地,而除了北非以外,其他部分都與蠻族部落接壤。匈奴人由東向西的征戰,迫使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為了區別,史學界將定居不列顛的薩克森人稱為撒克遜人)、勃艮第人等蠻族部落紛紛離開故土,遷徙到西羅馬境內逃避匈奴人的兵鋒。而在這次民族大遷徙中,羅馬皇帝沒做好應對,與蠻族部落舊仇添新恨,以致連原本忠心耿耿保衛羅馬帝國的蠻族將領都起了反心。

公元374年,被匈奴擊敗的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退到多瑙河北岸,請求允許渡河到羅馬帝國避難,表示願為羅馬邊防軍提供兵源。羅馬皇帝瓦倫斯在要求西哥特人解除武裝、提供人質的條件下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同時答應撥給土地,供應糧食。而他們來到羅馬帝國後,羅馬皇帝卻不履行諾言,非但沒有供應糧食,反而勒索沉重的捐稅,拐賣哥特人充當奴隸。於是,雙方發生衝突。公元378年8月9日,西哥特人在阿德裡亞堡與羅馬人決戰獲勝,打死了時任羅馬皇帝瓦倫斯。

公元379年,弗利提恩逝世,哥特人內部發生糾紛。羅馬新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乘機使用懷柔措施,讓東哥特人定居在潘諾尼亞,西哥特人定居在色雷斯、馬其頓等地,保證供給糧食,分給土地,哥特人起義才得以平息。不過,哥特人和羅馬帝國之間的仇恨並未因此消除。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部分。西哥特人新推選的領袖阿拉裡克利用帝國分裂之機,率軍橫掃馬其頓和希臘。這顯然是一種趁火打劫行為,也是對當年羅馬人落井下石舉動的一次報復。

東羅馬皇帝阿卡迪烏斯束手無策,只好於公元397年任命阿拉裡克為伊呂裡庫姆地區總督,想通過官職來拉攏他,軟化他造反的立場。但是,這一做法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利用這一合法地位,阿拉裡克收繳了羅馬人的大批武器、糧食和其他物資,增強了實力,提高了他在哥特人中的聲望。4年以後,阿拉裡克決意進軍意大利,在那裡建立王國。意大利是西羅馬帝國統治的核心區,阿拉裡克想在那裡搶奪土地建國,顯然是對西羅馬皇帝的極度輕視。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從此開始了。

阿拉裡克率西哥特軍從伊呂裡庫姆出發,越過阿爾卑斯山,沿途反西羅馬統治階級壓迫的奴隸和隸農,都紛紛加入。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阿拉裡克率西哥特軍進入了北意大利。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見形勢危急,沒組織抵抗就跑到拉溫那去避難了。

西羅馬攝政、汪達爾人斯提裡科火速召回駐不列顛和萊茵河的軍團。斯提裡科是羅馬僱傭兵隊長之子,汪達爾人和羅馬人混血兒,於公元385年任羅馬皇帝的親兵總指揮,於公元393年任羅馬軍統帥。公元398年,斯提裡科的女兒瑪麗亞嫁給了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公元400年,斯提裡科成為執政官、西羅馬攝政。斯提裡科是西羅馬的台柱,皇帝霍諾裡烏斯遇到危機逃走,但他義不容辭地支撐起了局面。

公元402年,斯提裡科率軍與西哥特人在波蘭提亞交鋒,雖未能大獲全勝,但奪取了西哥特人的營帳。之後,阿拉裡克向伊特魯裡亞進兵,但經過談判,他同意撤出意大利。公元403年,阿拉裡克再次率軍入侵意大利,進攻維羅納。斯提裡科又率軍與之交鋒,獲得勝利,戰敗的阿拉裡克被迫率軍向北逃竄。

公元405年下半年,一大群日耳曼人——主要是東哥特人,在異教徒拉達蓋蘇斯率領下,向佛羅倫薩進攻。斯提裡科又毫不猶豫地率軍進行抗戰,迫使日耳曼人退到菲耶索萊。在這裡,斯提裡科切斷了日耳曼人的供給線,隨後又進行了一次大屠殺。公元407年,斯提裡科率軍吞併伊利裡亞,關閉了意大利所有港口,禁止東羅馬艦隊出入。西羅馬面臨蠻族部落入侵的危局得到緩解。

斯提裡科挫敗強敵,使得西羅馬轉危為安。元老院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式。斯提裡科權勢日增,為其政敵所忌恨。公元408年8月,斯提裡科被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下令處死。

斯提裡科在關鍵時刻救了西羅馬,將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迎回羅馬城,本來有再造之恩,但因為西羅馬內部的官場鬥爭,西羅馬皇帝恩將仇報,將其處死。斯提裡科之死,不僅使得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的威信大打折扣,還激起斯提裡科麾下的3萬名蠻族官兵的憤慨。他們毅然投奔西哥特首領阿拉裡克,要求他再次進兵意大利,為枉死的斯提裡科報仇。以前抗擊西哥特人入侵西羅馬的汪達爾人,現在變成了他們攻打西羅馬的幫手。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一個不理智的舉動,給西羅馬招來了巨大災禍。

有了汪達爾人的幫助,西哥特首領阿拉裡克當然是喜出望外。公元408年秋,阿拉裡克再次率西哥特軍越過阿爾卑斯山,沿著亞得裡亞海岸南下翁布裡亞平原,直趨羅馬城,並搶佔了奧斯提亞港,斷絕糧道。被圍困的羅馬城陷於饑饉,而龜縮在拉溫那的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卻坐視不救。羅馬城裡的人對皇帝失望至極,只得向西哥特人求和,向首領阿拉裡克交了5000磅黃金和3萬磅白銀。

隨後,西哥特人從羅馬城撤圍退走,但並沒有退出意大利,而是移師北上,包圍拉溫那城,向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提出割讓威尼西亞、伊斯特裡亞、諾立克和達爾馬提亞諸省的要求,即要建立由西哥特人自己統治的國家。這一近乎滅國的要求被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拒絕。首領阿拉裡克準備攻城時,東羅馬派的4000援軍趕到,給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解了圍。

公元410年,阿拉裡克又揮戈南進,再次包圍羅馬城。這一次,他拒收財物,決意攻佔羅馬城。自從公元前390年高盧人攻陷羅馬城以來,800年中羅馬城還不曾被異族攻陷過,因而被譽為「永恆之城」。但是,處在內外交困中的西羅馬帝國,在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霍諾裡烏斯領導下,羅馬城的人早就失望了,尤其是下層人民,他們能拚命守城嗎?

果然,在西哥特人圍困下,城內的奴隸和下層自由民起義了。8月24日午夜,城內奴隸打開薩拉裡亞城門,放進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連續6天洗劫羅馬城,再次盡情發洩了他們此前對羅馬帝國的不滿。

在劫掠羅馬後,為掠到更多糧食與農田,西哥特首領阿拉裡克又引兵南下,到布魯提伊紮營。這時,意大利境內到處有奴隸、隸農和貧苦農民起義,生產遭到破壞,糧食歉收。阿拉裡克打算渡過地中海,去奪取北非,在盛產糧食的阿非利加行省找一塊久居之地。正當準備出發時,他卻在康森蒂亞病逝。這是上天賜給西羅馬的一個良機。

阿拉裡剋死後,由妻弟阿多爾福繼任西哥特人領袖。阿多爾福已感到他的族人疲於征戰,遂放棄去北非的計劃,而與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言和,並接受羅馬將軍頭銜。如何安置這些西哥特人?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想了想,決定將他們安置到已經被汪達爾人等瓜分而失去控制的西班牙和高盧去——讓西哥特人去與那裡的蠻族部落廝殺,無論勝敗如何,都會幹掉西羅馬的一個敵人。

公元412年,在阿多爾福率領下,西哥特人全部人馬進入南高盧,受到當地巴高達運動的強大支援,迅速佔領阿奎坦尼亞地區。隨後,他們又越過比利牛斯山,佔領了西班牙。公元419年,阿拉裡克的孫子提奧多理克任西哥特人領袖。他以土魯斯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首領國。從此,西哥特人結束歷時將近半個世紀的大遷徙活動,割據西羅馬境內的南高盧和西班牙稱王建國。這一歷史後文還會詳細提及。

東哥特人與西哥特人同源,居於德聶斯特河東岸的稱東哥特,居於西岸的稱西哥特。東哥特人在瓜分搶奪羅馬帝國領土時,與西哥特人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首要的目標都是羅馬帝國的達契亞省,但東哥特人明顯受到了匈奴以及東羅馬的影響。

東哥特人原住在黑海北岸地區。公元374年,匈奴人進兵歐洲。東哥特人首領亥爾曼率領軍隊進行抵抗,失敗後自殺身亡。其子呼納蒙特所率的一支東哥特人於公元375年投降,歸順匈奴。

此後,東哥特人長期活動在達基亞和潘諾尼亞一帶。公元451年,東哥特人隨同匈奴首領阿提拉征戰高盧。匈奴國解體後,東哥特人獲得獨立。後來,經東羅馬皇帝馬爾契安同意,東哥特人定居在潘諾尼亞。

不久,東哥特人發動對巴爾幹半島地區的掠奪戰爭,並於公元470年攻佔辛吉敦和內索斯。公元471年,特奧多里克被推舉為東哥特人軍事首領。

公元488年,特奧多里克率領東哥特人進入意大利。他以東羅馬軍長官的身份,獲得了西羅馬貴族的大力支持。經過4年多戰爭,他打敗廢黜西羅馬皇帝羅慕洛的日耳曼籍近衛軍官奧多亞克,佔據了拉溫那,並以此為首都,建立東哥特王國。

至此,曾經為羅馬帝國效力的東西哥特人,報了羅馬皇帝趁危難欺壓他們的仇恨,在西羅馬境內奪得了立足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2. 蠻族趁火打劫蠶食了西羅馬

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後,阿拉裡克率先率領西哥特人向意大利進軍,去侵犯西羅馬的核心地帶。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見形勢危機,沒組織鎮壓就跑到拉溫那去避難。西羅馬攝政、汪達爾人斯提裡科只好火速召回駐不列顛和萊茵河的軍團,抵抗西哥特人入侵。

回師意大利的西羅馬軍雖然經過艱苦奮戰打敗了西哥特人的侵犯,卻導致了北部邊防出現漏洞,為汪達爾人以及其他日耳曼部落大舉湧進高盧提供了方便。以前,萊茵河一帶有大量西羅馬軍防守,汪達爾人以及其他日耳曼部落想大舉入侵,遭到了阻擊,現在西羅馬軍在內地與哥特人鏖戰,國門大開,他們怎麼會放過這個大規模入侵的機會?

公元406年,汪達爾人和阿蘭人越過萊茵河,侵入高盧攻城略地。西羅馬軍疲於應付意大利的戰事,根本無法顧及高盧這種偏遠行省。於是,汪達爾人和阿蘭人集中力量,迅速打敗極少量的西羅馬駐軍,然後肆無忌憚地搶掠,將此前內心壓抑的情緒盡情發洩出來。

在高盧劫掠兩年後,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和阿蘭人於公元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到達西班牙,佔領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他們進行了分割:蘇維匯人獲得半島西北部的加裡西亞;阿蘭人佔據西部地區;半島上其餘地區落入汪達爾人之手。

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對此無可奈何,因為當時阿拉裡克率領西哥特人將他包圍在拉溫那城,而攝政斯提裡科已經被他在公元408年處死。此刻,他自身難保,哪裡顧及得了高盧和西班牙!只有放任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和阿蘭人去爭奪了。

公元410年,阿拉裡克率領西哥特人攻陷羅馬城。盡情搶掠後,他率軍南下,企圖渡海前往西西里和北非,因遇風暴未成,在回軍途中病逝。他妻弟阿多爾福繼任西哥特首領。阿多爾福已感到他的族人疲於征戰,遂放棄去北非的計劃,而與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言和。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在拉溫那圍困許久,突然得知強敵阿拉裡克已死,繼任者阿多爾福主動與他言和停戰,如同劫後餘生一般,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立即封阿多爾福為羅馬將軍。

出乎意料地招降了入侵西羅馬的西哥特人,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高興之餘,又不得不想著如何安置他們。想來想去,霍諾裡烏斯想到了被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和阿蘭人前不久搶佔的西班牙。於是,他讓西哥特人到西班牙去「以夷制夷」。

霍諾裡烏斯此想法確實不錯,一方面將在意大利的西哥特人調走,消除了對自身的威脅,一方面將西班牙這塊已經失控的領地交給西哥特人,讓其與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和阿蘭人相互消耗勢力,無論誰取得勝利,都比那些蠻族合夥一起來瓜分西羅馬領土好得多。

阿多爾福也認為,西哥特人在意大利已經數年征戰,燒殺搶掠,不得民心,在這裡駐紮不安全,不如趁著西羅馬皇帝賜予的合法名義為族人佔領一塊生存之地。公元412年,在阿多爾福率領下,西哥特人的全部人馬進入了南高盧。當地反羅馬帝國的巴高達運動不知道西哥特人已經被西羅馬皇帝收編,給予他們強大支援。西哥特人迅速佔領了阿奎坦尼亞地區。

公元416年,西羅馬皇帝霍諾裡烏斯命令阿多爾福率領西哥特人進攻西班牙。阿多爾福率軍越過比利牛斯山,攻擊汪達爾人、阿蘭人和蘇維匯人。汪達爾人、阿蘭人和蘇維匯人是趁西羅馬邊防空虛入侵的,根本就沒打過什麼硬仗惡仗,哪裡是在意大利打硬仗多年的西哥特人的對手。

公元419年,阿拉裡克的孫子提奧多理克任西哥特首領,以土魯斯為首都,建立西哥特首領國。隨後,他繼續征戰西班牙。經過10年激烈戰鬥,至公元425年,汪達爾人、阿蘭人被迫退到半島南端的卡塔黑那和塞利維亞,而蘇維匯人則被壓退到半島西北隅。此時的西哥特雖然已經建國,但名義上還是西羅馬的臣屬,因此西羅馬皇帝對西哥特人的征戰是持支持態度的,但並未派兵去西班牙。

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勢不可擋,讓汪達爾人處於困境。在危難時刻,汪達爾首領貢塔裡剋死去,他兄弟蓋塞利克繼任首領。蓋塞利克深謀遠慮,意志堅強,受任於敗軍之際,深知要擺脫困境只有改變戰略——西班牙沒有立足之地,那就去西羅馬其他統治薄弱的地方尋找生存空間。

蓋塞利克將目光轉向西羅馬的非洲行省,認為西羅馬內亂,各地戰火紛飛,皇帝自身難保,是斷然沒精力去管非洲那些行省的。佔領那裡,汪達爾人就有了立足地。

公元429年5月,蓋塞利克率領8萬汪達爾人從塔裡法城出發,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在仗達附近登陸。他們一踏上非洲土地,便和當地反西羅馬的阿哥尼斯特運動聯合起來。奴隸、隸農紛紛加入他們的隊伍。汪達爾人的勢力一下子增強了不少。

西羅馬非洲總督卜尼法斯率軍鎮壓,被打敗後退守希坡城。蓋塞利克率軍圍攻10個月,因缺乏攻城器械,未能攻克。蓋塞利克決定撤圍,攻掠其他地區。汪達爾人屢敗羅馬軍,最後,終於攻佔了希坡城。

兩年後,西羅馬的非洲行省,除迦太基城等城市外,其餘地區都被汪達爾人佔領。時任西羅馬皇帝的瓦連提尼安努斯三世見鎮壓行不通,就想通過議和保住非洲的部分領土,然後再尋機收復其他丟失的領土。

公元435年,雙方在希坡城簽訂協議。根據協議,汪達爾人成為羅馬帝國的同盟者,只納少量貢賦給西羅馬就行。

從和約上看,西羅馬在軍事上失敗了,在談判桌上卻佔了上風,在和約中成為受益的一方。但是,同西羅馬議和並不是蓋塞利克追求的目標。他利用此機會獲得了喘息時間,獲得了佔領那些領土的合法性,並在內部和佔領區進行整頓。

瓦連提尼安努斯三世無法看清其戰略意圖,僅僅獲得了表面上有利的和約,而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公元439年,蓋塞利克主動撕毀協議,率領汪達爾人發動進攻,佔領了羅馬帝國非洲行省的首府迦太基城。迦太基城的陷落標誌著羅馬帝國在非洲600年的統治結束。蓋塞利克以迦太基城為首都,宣佈成立汪達爾王國,並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公開與西羅馬叫板。

沒有實力做保障,所謂協議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蓋塞利克撕毀協議,瓦連提尼安努斯三世根本無力做出反應,只能默認客觀事實而已。

此期間,除了汪達爾人搶奪西羅馬領土外,法蘭克人也在遷徙過程中搶奪了西羅馬不少地盤。

法蘭克人祖居萊茵河下游,分為濱海法蘭克人和濱河法蘭克人。3世紀起,法蘭克人就經常侵入羅馬帝國高盧行省,掠奪財富和土地。至4世紀末,濱海法蘭克人作為羅馬的同盟者在埃斯考河和馬斯河下游住了下來;而濱河法蘭克人則定居在萊茵河和馬斯河之間。

公元420年,法蘭克人獲得反西羅馬的巴高達運動支援,大規模向南推進。他們遷徙並不是捨棄故土,而是以它為根基,採用蠶食的方法擴大地盤,這和其他日耳曼部落進行長途跋涉的遷徙有所不同,這也導致法蘭克成為西羅馬滅亡後的一個地方大國。

在法蘭克人向北高盧進犯時,勃艮第人佔據了高盧東南隅。勃艮第人原住在波恩荷爾姆島,後來遷至奧得河口一帶,4世紀時繼續南下,跨過萊茵河進入高盧。公元436年,他們在軍事首領貢德裡斯率領下遷徙到羅納河流域定居。

由於法蘭克人、勃艮第人等蠻族部落相繼入侵,西羅馬在高盧的領土到5世紀中葉就四分五裂了。西南部的阿奎坦尼亞地區和南部的普羅旺斯屬於西哥特首領國;東南部的羅納河與索恩河流域是勃艮第王國的領土;西部的阿爾摩利克半島為渡海而來的不列顛人所佔據。只有高盧中部地區,即從盧瓦爾河到松姆河和馬斯考河上游地帶,仍屬西羅馬。但是,由於勃艮第王國的隔阻,高盧中部地區實際上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

在西哥特人的首先發難下,西羅馬領土至此已經被趁火打劫的蠻族部落蠶食了一大部分。在匈奴入侵前夕分治出來的西羅馬並未扭轉局勢,雖然一時半會兒沒遭到匈奴人攻擊,但已經被蠻族部落蠶食得殘破不堪。當然,這一時期西羅馬也不是一點兒成就都沒有,他們通過外交手段,維護了與匈奴人的關係,使西羅馬免於淪為匈奴的首要攻擊目標。

事實上,沒有實力的外交是建立在沙灘上的,是經不起戰爭浪潮沖洗的。匈奴人之所以願意與西羅馬友好,是因為他們需要時間在東羅馬和西羅馬中間選擇優先侵略的對象,而選定東羅馬後,與西羅馬友好就成為戰略了。不過,當匈奴人認定東羅馬已經沒油水可搾時,他們的目光必然會轉移到西羅馬身上。西羅馬遲到的災難最終還是來了。

3. 埃提烏斯一念之差決定了時代格局

在匈奴大舉入侵前夕,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匈奴人擔心此時入侵會導致東西羅馬團結起來抵抗,便沒發起進攻,而是擺出非常友好的姿態。向東羅馬表示友好的同時,匈奴首領烏丹還與西羅馬結盟,甚至還幫助西羅馬攻打東哥特人——雖然匈奴人此前在阿德裡亞堡決戰中是幫助哥特人(西哥特人)的。

《羅馬帝國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