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義和團

話說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慈禧太后對外宣佈光緒帝龍體欠佳,退出政壇,實際上將他軟禁在了中南海的瀛台,沒甚大事是不許踏出那一圈方圓半步的。

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如無意外,從此以後,只要慈禧還有一口氣,那麼他光緒皇帝就不可能再出現在中國的政壇上了,此人的政治生命基本算是被終結了。

但是太后對於這樣的結果卻並不滿意,按照她的意思,其實是想讓光緒退位的。

是因為恨他要夥同康梁殺自己麼?

不,是因為意外發生了。

戊戌政變光緒被囚之後,引發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總理衙門每天都能給老太太送來一堆厚厚的洋人照會,什麼敝國皇帝對大清皇帝的近況高度關注啦;敝國公使希望能向大清皇帝遞交國書啦;我國最近聽說了不少謠言啦等等,弄得慈禧很煩心。

但老太太也很明白,現在不是叫煩的時候。

說起來,在我讀書的那個時代,很多歷史書尤其是歷史教科書提起光緒帝的時候,都會說他「開明賢良並且深受外國歡迎」。

光緒帝開明,這應該是真的,同時較之大清歷代其他統治者更受洋人喜愛這也不假,但上述兩者卻並不構成因果關係。

外國人喜歡光緒,絕非因為他「開明」,而是有利可圖。

想當初維新變法那會兒,康有為他們搞的那個四國合邦計劃,如果真搞成了,大清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在此不細說,可想必也不會落到什麼好,而跟著一塊兒的英國美國跟日本,則必然會把中華大陸當成一塊到口的肥肉分而食之,賺到盆滿缽滿。

即便退一萬步講他們不賺,可中國也完了。

只不過因為慈禧太后的出現,使得這場合邦計劃胎死腹中,而且不僅維新黨人死的死逃的逃,就連光緒帝本人也被關進了瀛台。

可老太太卻並未就此安心,她堅信無論是康黨還是洋人,都不會善罷甘休,眼下這外國人突然關心起大清內政皇帝近況,絕非什麼善男信女的好心問候,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自己,他們時時刻刻關注著大清的一舉一動,從而對自己施加壓力。

不過西太后畢竟是西太后,她很淡定地讓總理衙門告知諸外國使節:由於我們的皇帝最近健康狀況非常惡劣,不能處理政務,因此這國家大事,就暫時由哀家代為掌管了。

但外國人並不買賬,各國政府紛紛再派使節照會,說既然皇帝陛下病成這把相了,那是否有對他進行妥善的治療?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應該是貴國的醫生無法治癒龍體,那麼是否能讓敝國的醫療專家來試試?

對此慈禧的回答當然是不行:我大清皇帝的生老病死婚娶喪嫁,有你們外國人什麼事兒呀?

不過總理衙門對這事兒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要是如此毅然決然地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話,很容易給洋人落話柄,將來指不定這幫人在全世界散播什麼有損我大清太后顏面的謠言呢。不如這樣,乾脆就讓洋人派醫生進宮,為皇上看病。

不過這醫生的資格要由總理衙門事先審核,確定是如假包換的名醫而非什麼間諜細作才行。

慈禧同意了。

其實無論是老太太還是總理衙門,他們都對一件事情有著十足的自信和把握,那就是光緒的健康狀況。

此時此刻,這位年僅27歲的皇帝,真的身體很差。

就這樣,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的10月,在各國的推舉下,時任法國駐清使館醫生多德福入宮來到瀛台,為光緒帝進行身體診療。

多德福的確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醫生,他首先調閱了歷年由宮廷御醫所做成的關於光緒的「病源說略」,也就是病歷,在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後,便開始對光緒進行身體檢查。

這是大清帝國自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第一位接受西式醫學體檢的皇帝。

在檢查完之後,多德福提出了他的治療意見並開出了藥方,並表示自己還會再來的。

接著,便告辭了。

應該講,這是一次再尋常不過的醫生出診了,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慈禧甚至還拿了藥方過來仔細瞅了瞅,並真的打算按照西式的療法讓人去給皇帝抓藥。

結果就在第二天,各國使館又來了照會,說經過我們西醫的檢查,認為貴國皇帝陛下的身體狀況非常不錯,完全有能力處理政務,因此希望太后您能盡快退居二線,讓皇帝陛下重出江湖,再登政壇。

慈禧聞訊勃然大怒。

因為洋人在撒謊。

前面說了,當時光緒皇帝的身體狀況確實非常糟糕,從病歷上來看,主要是腎虧,虧到不行。

具體的臨床表現為頭痛惡寒,身肢酸痛,面色青黃,頭覺眩暈,坐久則痛,耳內覺聾,時作烘聲,胸中發堵,以及遺精。

據記載,這位皇上一個月三十天至少有二十天是遺精的。

此外,在戊戌政變被囚於瀛台後,光緒的精神狀態也到了一個面臨崩潰的地步了。

主要表現為氣不舒暢,心煩而悸,不耐事擾,時作歎息,心中無因自覺發笑。

以上這些病狀,不僅在病原略說裡有寫,多德福本人在診療之後亦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身體狀態,你要說他是健康的,說他能靠這種身子骨來擔負起統治四萬萬臣民大國的工作,那真的是在扯淡。

於是問題也就來了,各國公使為何要撒謊?

答案簡單得很,對於此時的洋人來講,他們需要的是光緒,而不是慈禧。

這就把老太太給惹火了。

她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地召集了幾個有皇室血統的滿族權貴,一番討論後,將端王載漪的兒子愛新覺羅溥俊立為大阿哥,擺出了一副隨時準備龍椅換人的架勢。

而各國政府亦不甘示弱,他們再度集體照會清廷:既然光緒皇帝龍體無恙,那麼從今日起,敝國政府只認光緒陛下,其餘的什麼大阿哥五阿哥一律不認。

應該講,事情進行到這一步,慈禧太后也有點後悔了,她沒想到自己走了一步狠的,洋人卻比自己更狠,這要真的從此往後大家翻臉,對大清一點好處也沒有。

無奈之下,老太太服了個軟,搞了一次宮廷外交,把各國駐華公使的夫人們都請進頤和園裡來了個一日游,順便還弄了個茶會,然後苦口婆心地講了講大清當前的政策,希望眾夫人回家之後多吹吹枕邊風,讓自家家屬盡快走上支持大清支持太后的正確道路上來。

與此同時,端王載漪也搞了一次外交,這哥們兒在自己家裡設酒宴擺了十幾桌,發下請帖邀各國公使以及重要外交官赴宴,目的是想在吃吃喝喝的過程中,憑借自己那三寸不爛口條使對方回心轉意,放棄光緒,轉而支持自己的寶貝兒子。

可結果沒承想幾百張請帖撒下去,端王從中午等到半夜,就沒一個洋人進門的。

這下王爺火了,自己縱橫江湖那麼多年,還從沒碰到過請客吃飯敢不來人的主兒,這次居然一碰就是幾十上百個,忒不給面子了。

此外,慈禧太后的頤和園外交也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儘管那些夫人吃飽喝足還個個拿了禮物,可她們的丈夫卻依然照舊,仍是強烈要求清廷盡快讓光緒復出,建議太后趕緊回頤和園頤養天年。這種吃人不嘴軟拿人不手短的行為,讓老太太相當不開心。

於是,端王和西太后從此就為了一個共同的仇恨對像而走到了一起。

端王屬於那種傻王爺,無腦且激進,再加上利益驅使,便認為洋人皆禍害,應該除之而後快。

而慈禧則屬明白人,雖然此時也是恨洋人恨得不行,但終究理智尚存,表示洋人太強,正面對抗肯定討不到好,不如暫且避其鋒芒。

端王怕太后就此打退堂鼓黃了自己兒子的龍椅夢,於是找來一大堆跟自己立場差不多的仇洋大臣比如剛毅徐桐載瀾載勳等人,整天遊說慈禧,說這對外一定要強硬,我們大清都軟了快五六十年了,此時不硬更待何時?再說那洋鬼子有甚可怕的,我大清四萬萬群眾,只要團結一心同仇敵愾,一定能把他們淹死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問題是群眾在哪?

端王倒是胸有成竹:別急,群眾有,大大的有,群眾來自山東,現已星火燎原,遍地開花……

端王爺嘴裡說的群眾,也叫拳民,大號義和拳。

義和拳這三個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在這一年直隸總督周元理的奏章中,有這樣的記錄:「山東冠縣及直隸元城縣有民人楊姓等起立義和拳邪教,聚集多人之處,其所稱童姓,既有義和拳名色,為行路推車人之所知,斷難掩眾人之耳目。」

也就是說,當年的義和拳,其實主攻反清復明,順帶練武,屬於反政府組織。

不過這一切都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的時候被改變了。

且說這年德國借口曹州教案,出兵強佔膠州灣,順手也將整個山東半島劃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那裡又是修教堂又是派人傳播上帝思想拉人入教,忙得不亦樂乎。只不過山東這地方民風淳樸而又保守,一般好人家即便沒文化,也只肯信佛道儒,並不打算跟耶和華發生些什麼,於是洋教士只得一改耍嘴皮子誆人入教的傳統,轉而改用收買人心的辦法,具體說來就是你若是信我教我就給你錢,正巧那幾年山東連著逢乾旱,很多農民都沒活路,於是便也只能一手拿錢糧,一手拿十字架了。

還有一些地痞流氓,他們未必活不下去,但一看信教能有好處,便也迅速改頭換面拜起了耶穌。

平心而論,洋教士在山東乃至整個中國確實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辦理醫藥衛生,創辦孤兒院、盲人院、聾啞學校,興辦教育事業、參加扶貧救災等社會事業等等,可以說在中國的近代化過程中,這夥人功不可沒。

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帶來了相當多的負面效應。

首當其衝的是原有的文明體系。一些有地位有學識的人在信了教後,便往往會對中國的傳統文明進行質疑,光質疑還不算,還到處宣傳,比如什麼佛道儒是迷信,上帝才是真科學等等,弄得一大批沒啥思考能力的人也覺得中國不行,外國的月亮好像更圓一點。

倒不是說懷疑自己國家不好,只不過在這種內憂外患的節骨眼上,這麼做比較危險而已,還記得高杉晉作的話麼?叫「欲奪人國,必先取其心」。

其次就是對一般民眾的生活產生了直接的危害。

乍看之下傳教跟危害老百姓似乎沒啥關係,其實不然。

由於德國在山東的勢力日益擴大,讓諸洋和尚也沾了光,傳教士在山東的地位很高,高到連官府都不敢過問的地步,即便他們殺人放火,那也只能依著德國的法律來判,這叫治外法權。

於是洋教士要蓋教堂,就征走了農民的土地;要修路了,就拆了農民的房子。

這還不算什麼,更糟糕的是一些流氓地痞看著入洋教不光能拿真金白銀的好處還能狐假虎威地作威作福,於是便紛紛信了上帝,然後欺男霸女橫行鄉里,仗著背後有洋大人,都不怎麼鳥官府。

這樣很多本分的老實人感到了憤怒,而隱藏在山東一百多年的反政府組織義和拳則看到了生機,就這樣他們重新躍上了時代的舞台,以練武練拳殺洋鬼子為名,將很多對洋人和洋教不滿的老百姓組織了起來,共同對抗外來勢力,並自命為義和團。

義和團的組織單位從下到上分別為壇,總壇跟團,各單位領導一般都叫大師兄,副手為二師兄。

不過這時候肯定不能再搞反清復明瞭,不然腹背受敵死得快,因此有一個練梅花拳的師傅叫趙三多的,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首次喊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

也就是說我們是良民,幫助政府攘夷的良民。

同時還編了一套山歌詞,沒事兒嘴裡就唱著玩:「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男無倫,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產;如不信,仔細觀,鬼子眼珠俱發藍;天無雨,地焦黑,全是教堂止住天……」

一邊唱,一邊整教民,不管是真的信耶穌還是地痞流氓為了混吃喝,總之只要信了教,跟洋人扯上了關係,那麼在義和團拳民的眼裡就該殺。他們把教民或者在洋人那裡做事的人叫作二毛子,也就是漢奸,碰到了通常做法就是宰了。

於是在山東半島上刮起了一股最炫攘夷風,一開始還僅限於針對教民或跟洋人直接發生關係的人群諸如買辦之類,但時間一久,就連稍微跟「洋」字沾邊的也不放過了,像說洋文,用洋貨的,都屬要肅清的對象。

洋貨的範圍很大,除了照相機自行車等高精尖產品之外,洋布洋貨乃至鉛筆橡皮等當時中國無法自行生產只能靠進口的東西都算。因此曾發生過「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這樣極端的事例。

憑良心講,這種仇恨無限擴大化的行為雖說很不可取,但多多少少也勉強算是事出有因,可這卻並不是義和團所做的最可怕的事情。

當發展到後來,一小部分義和團團民直接開始了「有辮子抓辮子,沒辮子梳個辮子也要抓」式的公報私仇,比方說練拳的張三家隔壁住了個不練拳的李四,那李四多年貧農也別說用洋貨了,見都沒見過,可是他跟張三有仇,於是張三就找到了自己的大師兄,說這李四是二毛子。於是大師兄便帶著大伙連夜把李四全家給砍了,順便再將其財產劫掠一空。

這種事情不多,但有。

不過,儘管義和團的扶清滅洋之舉幾乎把整個山東半島都給折騰得夠嗆,但卻並沒有招來衙門的鎮壓,非但不鎮壓,反而還受了褒獎,這主要源於一人,那便是時任山東巡撫的毓賢。

毓賢,正黃旗人,著名酷吏。

此人為官清廉,但手段殘忍且頭大無腦。當年他曾任曹州知府,以剿匪除盜為名實施恐怖統治,任期不過四年,發明的各種酷刑及刑具卻有二十來種,殺害人命更是不計其數,因此人送外號屠戶。

不過對於義和團,毓賢倒是客氣得很——因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仇洋派。當時朝廷已經風聞當年在山東鬧騰的反清復明義和拳又重出江湖了,便下旨要求毓賢切莫辜負了自己屠夫的美名,趕緊開剿吧,可毓大人卻回奏說這些義和團的團民都是些好老百姓,只不過被洋人洋教欺凌,才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他們絕非什麼反政府組織,這「扶清滅洋」四個大字就是最好的證據。因此建議不要清剿,不但不應剿,還應該給他們編製,讓他們當民團,協助朝廷,抵抗列強。

對此朝廷沒回話,因為毓賢是正黃旗,不存在幫著反賊說好話的可能,既然他都覺得義和團不造反還扶清了,那就先默默地觀望一陣子吧。

有了衙門的支持,那等於是在奉旨造反了,於是義和團的眾師兄師弟便更加活分了起來。

漸漸地,就開始變味了。

前面說了,洋教士未必只有壞人,同樣教民也並非個個都是混吃喝的地痞,事實上上述兩者無論哪個,基本都是好人居多。

但這跟義和團沒關係,他們要做的,就是滅洋。

為了給自己的行為找到正當的借口,義和團開始編造了很多謠言,除了之前說過的那「鬼子眼珠俱發藍」之類的山歌詞,還有諸如說洋人醫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藥,以術取小兒腦髓心肝等謠言。

同時,他們還給自己戴上了帶有神話色彩的光圈,在練拳的時候,很多大師兄會突然裝神弄鬼地嗚呀哇嗷起來,然後稱自己被上身了——被神靈上身。

通常能上大師兄們的身的神靈有關雲長,張翼德等等,發展到後來連二次元人物也逐漸加入了上身行列,比如孫悟空,豬八戒,黃天霸以及土行孫……

那麼神仙上身能有什麼好處呢?

有,最大的好處就是——刀槍不入。

根據一些大師兄的說法,神助拳這種東西,練久了就能通神,然後刀槍不入——不光大刀長矛不入,就連洋槍洋炮都奈何自己不得,而這才是破洋鬼子的重中之重——洋鬼子不就仗著船堅炮利麼,你有科學,我有神功,誰怕誰啊。

這當然是忽悠。只不過你知道我知道,可那些被大師兄帶著練拳的團民卻不知道,還信以為真,從此之後更加發奮練武,更加積極參與滅洋大業,以期早日能夠和大師兄們一樣,有神靈護體,刀槍不入。

眼看著山東境內練拳的越來越多,殺教民甚至是平民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可巡撫毓賢卻並不在意,非但不在意,甚至還稱義和團為「義民」,屢次三番表示,好好幹,你們離進入體制內不遠啦。

這種任由這幫倒霉孩子自行發展的後果就是要出大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十月,山東省平原縣槓子李莊,因教民欺壓群眾,義和團便衝擊當地的教堂。知縣蔣楷派兵前往鎮壓,但被大師兄朱紅燈率團民二三百人(一說近千人)拒之門外,雙方在發生了些許小規模衝突後,官軍撤退,教堂幾被踏平。

也就是自這時候開始,山東義和團的勢力達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當時齊魯之地遭到拳民打殺危害的教民有三千餘家,遍佈整個山東半島,而義和團卻對此戰果並不滿足,在李莊有了勝利經驗後,轉而開始直接攻打教堂,不光殺教民,連洋教士也不放過。

當年11月,英國傳教士卜克斯由山東泰安府城返回平陰教堂,路經肥城縣張家店地方,被義和團團民打成重傷,次日身亡,史稱肥城教案。

洋人死了,這事的性質就變成涉外案件了,於是英國政府照會大清,敝國政府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想干涉他國內政,對於貴國的義和團也採取尊重的態度,可貴國團民殺我國民算什麼意思?如果貴國無法約束那些義和團,那將由敝國出兵,代為管束吧。

此外,北京廟堂的很多山東籍官員也紛紛上奏太后抗議毓賢縱容拳匪——很多被義和團殺害的教民或是跟洋人有關係的士紳都有親人在北京當官,於是毓賢一下子就成了豬八戒,洋人說他失職,同胞說他通匪,就連太后也覺得這傢伙忒不靠譜。

就這樣,毓賢被撤職了。

頂替他的,是袁世凱。

因為上頭命令要他當巡撫的同時還得剿匪,所以袁大人是帶著他的小站新軍去山東的,到了之後也不含糊,直接就把齊魯境內好幾十個義和團的大師兄二師兄等有頭有臉的把式給請進巡撫衙門,然後親自設宴款待。

待得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袁大人舉著杯子問道:「各位英雄,聽說你們練功練久了能刀槍不入,可有此事?」

眾師兄不知何意,以為巡撫老爺想看表演,於是忙不迭地點頭稱是,說能啊,肯定不入,要不喝完了這一杯哥兒幾個給大人現場來一回?

袁世凱則裝了一副很沒見識的表情:「當真能刀槍不入?」

「當真,當真。」

「好。」袁大人點了點頭,然後一揮手,「來人!」

旋即幾個彪形大漢應聲而出,將那幾個說要現場表演的出頭鳥如提小雞一般抓到了衙門外的空地上,等待他們的,是另外幾個彪形大漢以及幾桿子彈已上膛的新式步槍。

那些精壯的漢子,都是武衛右軍的士兵。

隨著袁世凱一聲令下,武衛軍士兵三人一組,兩人摁著一個師兄,另一個在後面開槍,只聽得梆梆幾聲槍響,眾師兄腦袋上都是一洞倆孔,既沒有一個不入,也沒有一個能接著喘氣兒的。

《中日恩怨兩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