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又來了一位皇帝

石亭之戰鞏固了孫吳的長江防線,加上蜀漢在關中方向頻頻向曹魏施壓,魏軍在長江一線不得不進入守勢。

三雄爭衡天下,孫吳本來弱小,內部又有山越這個老問題,處在被擠壓的狀態,但孫權掌權至今,戰略上一直保持了主動,沒有出現重大失誤,幾次關鍵戰役都取得了勝利,現在的勢力已經超過了蜀漢,雖然比曹魏還有些不足,但也能始終保持長江防線不失。

石亭之戰後孫權的個人威望達到了頂峰,勸他稱帝的呼聲高漲起來。次年即孫吳黃武八年(229)的春天,孫吳公卿百官一齊勸孫權正尊號。

新皇帝上位本來稱「登基」,但曹丕稱帝不稱登基稱「禪讓」,以示帝位不是他硬奪的;劉備稱帝不稱登基稱「繼位」,以示他仍尊漢室,不是奪權而是繼承了漢獻帝的大位;孫權也一樣,避開「登基」這個詞而稱作「正尊號」,因為在孫吳公卿百官看來,孫權早就是皇帝,現在只是正名而已。

如同其他皇帝登基前一定會出現各種祥瑞事件一樣,此前孫吳各地紛紛報告了黃龍、鳳凰等出現,預示一個新紀元就要開始了。與此同時,興平年間在吳縣一帶流傳過的一首童謠也在社會上重新流行起來,童謠唱道:「黃金車,班蘭耳;闓昌門,出天子。」意思是:車上黃金放光,擋泥板顏色閃亮,打開西邊昌門,出來一位皇上。昌門是吳縣的西城門,為戰國時吳王夫差所築。這首童謠流行的時間正是孫策開拓江東的時候,現在這首童謠重新流傳,說明孫權稱帝的民意基礎已經具備。

這一年的4月,在曹魏、蜀漢分別立國稱帝八年之後孫權也正式在武昌城南的郊廟稱帝,成為三國時代第三位皇帝。

之前孫吳是曹魏治下的吳國,已有年號黃武,孫權稱帝后國號仍為吳,因為不是統一的王朝,故習慣上仍稱「孫吳」,年號改為黃龍。

接著,孫權以孫吳皇帝的名義向天下詔告:「漢朝享國二十四世,經歷了434年,最後行氣數終,祿祚運盡,天下率土分崩,以致讓孽臣曹丕竊取了神器,曹叡接著作亂。我孫權生於東南,志在平世,奉辭行罰,以安天下。群臣將相、州郡百城都認為漢氏已絕於天,皇帝位目前虛置,郊祀無主,根據上天的旨意,將這些祥瑞加於我,我畏天命,不得不從。希望上天保佑我吳國,永終天祿。

根據這篇文告的說法,自劉邦建立漢朝迄今共434年,而根據曹魏方面的看法漢朝在八年前已經不存在了,所以曹丕的登基文告裡說漢朝國運是426年,雙方統計上的差異反映出孫權並不承認曹魏是漢室的繼承者,這八年漢朝仍然存在,只是帝位空置。

這篇文告集中抨擊了曹魏篡奪漢室政權的違法行為,但對於蜀漢卻隻字未提。蜀漢一直認為自己是漢室的延續,孫吳下一步如何處理與蜀漢的關係,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不提蜀漢,就是把這個問題先擱置起來,為後面留有餘地。

孫權下詔追尊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后,哥哥孫策為長沙桓王,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

孫權沒有馬上立皇后,他的第一位夫人是謝夫人,之後又娶了袁夫人、徐夫人、步夫人,而他最寵愛的是步夫人。步夫人不僅長得漂亮,性格也好,不妒忌,得寵於孫權。步夫人沒有兒子,給孫權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取名叫孫魯班,字大虎;小女兒取名叫孫魯育,字小虎。孫權很喜歡這兩個女兒,步夫人因此更加受寵。

孫權的長子孫登的母親地位低賤,死得也早,沒有留下姓氏,孫登從小由徐夫人養大,孫登視徐夫人為生母。但徐夫人後來不被孫權寵愛,被送回吳郡居住。鑒於廢長立幼的教訓已實在太多,孫權不敢棄孫登立其他兒子為太子,他試圖讓步夫人與孫登多接近,以培養「母子」二人的感情。步夫人每次送給孫登東西,孫登不敢推辭,但僅拜受而已。如果是徐夫人派人送東西來,孫登必先沐浴再去接受。

孫權為吳王時就已立孫登為王太子,當時孫登對父親說:「本立才有道生,要立王太子,請先立後。」孫權問他:「那你說說你母親現在在哪裡?」孫登回答:「在吳郡。」孫權聽罷,只能默然。

問題是孫吳的群臣也支持孫登的觀點,認為應該立徐夫人為王后,孫權曾試著提過立步夫人的事,結果眾人一致反對,堅持要求立徐夫人,孫權一生氣,誰都不立,王后之位一直空著。

孫權稱帝后又想立步夫人為皇后,但他知道如果提出此議群臣還會反對,所以乾脆作罷,讓皇后位子空在那裡。

為了紀念稱帝慶典和黃龍現身,孫權命人製作了一面黃龍大旗立在中軍帳,作為指揮各軍的旗幟,命老同窗胡綜作《黃龍大牙賦》昭示天下。胡綜是孫權的「大筆桿子」,這篇賦寫得很有氣勢。

孫權相信天運命數,此時著名術士吳范已去世,常在孫權身邊負責占卜測運的是趙達。孫權讓趙達推算一下他當天子能持續多少年,趙達說:「漢高祖封王稱帝共12年,陛下將會達到24年。」孫權此時48歲,按照趙達的推算,他至少能活到70歲以上,曹操活了66歲,劉備活了62歲,曹丕只活了40歲,如果能活到70歲以上那絕對是長壽了,所以孫權聽了趙達的話感到很高興,左右也都向他道賀。

在稱帝大典上,孫權看到眼前的百官百感交集,他首先想到了周瑜,對大家說:「如果沒有周公瑾,我稱不了帝啊!」接著,還想到了魯肅:「當年魯肅曾向我提到過建號稱帝的事,他真可稱得上明瞭時勢的人啊!」孫權的話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他們回想起這些年來一道走來的披荊斬棘的歲月,為終於有了孫吳建國的這一天而感到欣慰和驕傲。

當然,也有人會在心裡默默反省,比如張昭。

孫權當初為吳王時沒有任命眾望所歸的張昭為丞相,任命了資歷和名望都差得遠的孫邵,孫權任命張昭為綏遠將軍,讓他和孫紹、滕胤、鄭禮等人參照周、漢兩朝的做法撰定本朝禮儀。現在,按照慣例大臣們在這個大典上應當稱頌帝王的功德,等張昭跪在那裡舉笏板要開口說話時,孫權突然道:「如果當初聽了張公的話,現在該去要飯了吧?」

張昭慚愧萬分,伏地流汗不止。

不久,張昭便以老病為由辭去一切職務,孫權念其是三代老臣,拜他為輔吳將軍,改封為婁侯,食邑萬戶,朝會時的班位僅次於三公。張昭徹底離開了政壇,待在家裡沒事,開始讀書著述,曾撰有《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等著作。

孫邵已經去世,孫權提拔原吳國尚書令顧雍接替他。顧雍是大學者蔡邕的學生,出身於吳郡大族,孫權對他相當器重,顧雍不喜歡飲酒,也不愛多說話,舉止行為都很恰當,孫權曾感慨地對人說:「顧先生不輕易說話,一說話就會切中要害。」

孫權提升輔國將軍陸遜為上大將軍、左將軍諸葛瑾為大將軍,大將軍一向被認為是全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但孫權又發明了一個「上大將軍」,那麼陸遜就相當於總司令,諸葛瑾相當於副總司令。孫權把荊州地區的長江防線分為兩段,由左、右都護分別任總指揮,左都護治所公安,右都護治所武昌,陸遜兼右都護,同時仍兼荊州牧,諸葛瑾兼左都護,同時兼豫州牧。豫州是曹魏的地盤,這個任命只有象徵意義。

上大將軍、大將軍以下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孫權分別任命了步騭和朱然,同時讓步騭兼任冀州牧,讓朱然兼兗州牧。再往下,全綜被授予衛將軍,兼任徐州牧;朱桓被授予前將軍,兼任青州牧;潘璋被授予右將軍,兼任襄陽郡太守;呂岱被授予鎮南將軍,兼任交州刺史;孫韶被授予鎮北將軍。

程普、黃蓋、韓當、甘寧、朱治、賀齊等名將已去世,老將裡還有一個呂范也深得孫權的器重,孫權曾把魯肅比作鄧禹,把呂范比作吳漢,孫權本來想讓他擔任大司馬,該職務掌四方軍事,位在三公之上,可與丞相相匹,但官印和綬帶還沒有發下來呂范就因病去世了。

孫吳的文官體系一向相對次要,所以丞相以下九卿的設置無法考全,只知道太常卿是由蜀漢投降過來的潘濬擔任,孫權對他一向器重,為兒子孫慮娶潘濬之女,結成兒女親家。光祿勳卿是劉繇的兒子劉基,孫權為兒子孫霸娶劉基之女,也結成兒女親家。

與九卿地位相當的文官還有侍中,是皇帝的高級秘書兼顧問,孫權分別任命了徐詳、胡綜,深為孫權信賴的是儀擔任尚書,他們仍然在孫權身邊掌管文秘、機要。

《三國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