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曹魏第二次托孤

魏軍攻入襄平城,立即展開了一場大屠殺。

司馬懿下令,把公孫淵偽朝廷裡任職的所有公卿百官全部誅殺,各級官員以及軍隊裡的將領被殺的有2000多人,還有一部史書甚至記載,城中15歲以上的男子都被殺掉了,前後多達7000餘人,殺的人實在太多,首級集中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稱為「京觀」。

公孫淵的叔叔公孫恭仍在世,當初公孫淵把他囚禁起來,奪走了他的權位,司馬懿命人把公孫恭釋放。公孫淵還有個哥哥叫公孫晃,以人質的身份待在洛陽,公孫晃多次上書魏明帝說公孫淵會造反,請朝廷出兵討伐,公孫淵敗亡後魏明帝不忍將公孫晃斬於市中,下令在獄中把他殺了,廷尉高柔負責審理此案,上疏為公孫晃求情,魏明帝不允,遣使者帶上金屑到獄中,命公孫晃及其妻子、兒子飲下自殺,之後賜他們棺衣殮葬。

魏明帝大概也明白公孫晃跟公孫淵不是一路人,因無罪自然不當死,但為了徹底消除公孫氏在遼東的影響,不得不斬草除根。至於公孫恭,他身體有殘疾,又缺乏治國的能力,因而保住了一條命。

剷除完公孫氏的勢力,遼東郡以及公孫淵原控制的附近其他各郡國重新納入曹魏版圖,仍歸幽州刺史部管轄。幽州刺史毌丘儉也參加了此次戰役,事後因功被晉封為安邑侯,食邑高達3900戶,毌丘儉之後繼續坐鎮幽州。

春天出發,夏天趕到,秋天把仗打完,司馬懿基本履行了對魏明帝所做的承諾。經過一段時間休整,已經到了冬天,東北地區的冬天異常寒冷,士兵們帶來的衣服難以御寒,有人建議再給每人多發一件棉衣,在公孫淵的府庫這樣的東西多得是,但司馬懿不同意:「這些是國家的財物,我無權處置。」

回師前,司馬懿向魏明帝上表,請求讓60歲以上的軍人復員回家,涉及1000多人,同時為征戰中死去的士兵發喪。大軍回師到了薊縣,也就是今北京附近,遇到魏明帝派來的勞軍使者,魏明帝下詔增加昆陽縣為司馬懿的封地,加上之前的舞陽縣,司馬懿的封地已經有兩個縣,當個縣侯已算位極人臣,現在是兩個縣的縣侯,那更是極為榮耀了。魏明帝讓司馬懿仍回長安鎮守,可以直接回去,不必再繞道洛陽了。

司馬懿繼續率軍回返,在半路上連續幾天都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裡魏明帝枕在他的膝上,讓他看自己的臉,之後就醒了。司馬懿不知道這是何寓意,但內心裡肯定感到了不安。行進到一個叫白屋的地方,此地距洛陽大約400里,司馬懿突然又接到了魏明帝的詔書,三天之中有五次之多,詔書都是魏明帝親筆所書,這也相當罕見,內容是讓他以最快的速度回洛陽,越快越好!

結合最近總在做的那個夢,司馬懿預感到將有大事發生。當時最快的戰馬一日可行300里,司馬懿仍嫌慢,他調來一種更快的交通工具——追鋒車,這是一種很精巧的車子,由多匹戰馬拉著在驛道上奔馳,司馬懿改乘它一夜之間竟然跑了400里,回到了洛陽。

司馬懿被迎候的人直接帶入宮裡的嘉福殿,在這裡見到了魏明帝,讓司馬懿吃驚的是,在他走之前還一切正常的魏明帝,此時竟然躺在一張病床上奄奄一息了!

魏明帝曹叡這一年只有36歲,正值人生壯年,但自從夏天開始他便病倒了,而且病得越來越重,宮中御醫均束手無策。

壽春有個農婦,自稱天神下凡,魏明帝也視其為神人,稱其為「登女」,讓她護佑帝室安康,有人得了病,這個女人就餵給他們喝一種「神水」,或者用這種水為他們洗瘡,不少人真的好了,魏明帝在宮裡為她營建了堂館,對她優禮以待,等到魏明帝一病不起,大家讓這個女人用「神水」為魏明帝治病,卻不見效果,這個女人結果就被殺了。

魏明帝得的是什麼病,史書沒有記載,不管是哪種疾病,恐怕都與心理因素有關,長期的壓抑與內斂讓魏明帝的心理健康很成問題,他又是一個極為克制的人,但越是克制又越對健康不利。

魏明帝大概是在拼盡最後的力量等待司馬懿的到來,君臣之間已經來不及再敘其他的話了,魏明帝顫抖著拉起司馬懿的手,看著他,一字一句地對他說:「我留了一口氣,就在等太尉到來。我有後事相托,現在還能相見,我死也沒有遺憾了!」

說完,魏明帝叫來兩個孩子,分別是齊王曹芳和秦王曹詢,魏明帝指著8歲的齊王曹芳對司馬懿說:「我死後,此子繼大位,您要看仔細,別弄錯了!」說完魏明帝又讓曹芳上前,曹芳抱著司馬懿的脖子,司馬懿已泣不成聲,顫抖著對魏明帝說:「陛下還記得先帝將陛下囑托給老臣嗎?」

當天魏明帝曹叡就駕崩了,這一天是曹魏青龍三年(239)的正月初一。

這是司馬懿第二次受命托孤,按照魏明帝臨終的安排,除了他,同時受命托孤的還有武衛將軍曹爽。

曹爽是曹真的長子,作為曹氏的第三代,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少年時代便憑宗室的身份可隨意出入宮廷,魏明帝繼位後讓他擔任散騎侍郎,後又出任洛陽城城門校尉、武衛將軍等,受到重用。

這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除了侍衛在天子近前並無在州郡任職的經歷,也沒有任何野戰之功,論年紀、論資歷、論功績都與「托孤大臣」這個身份相差懸殊,難道曹氏宗親裡再也選不出人來了嗎?

司馬懿也許就有這樣的疑問,他長期不在洛陽,近一年來又遠在遼東作戰,對朝廷裡的情況並不知情。他不知道的是,圍繞托孤的安排,前一陣朝廷內部曾發生了一場激烈的鬥爭,他原本並不在托孤大臣之列,後來戲劇性地加了進來。

魏明帝最初確定的托孤大臣是燕王曹宇,他是曹操的兒子、魏明帝的叔父,他的母親是環夫人,神童曹沖是他同父同母的兄弟。魏明帝少年時代接觸的人不多,曹宇是其中之一,二人因此感情很好,魏明帝繼位後加封曹宇為燕王。

魏明帝自感來日無多,想任命曹宇為大將軍,讓他帶著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共同輔政,夏侯獻是夏侯氏族人,曹肇是曹休之子,秦朗是曹操的繼子,這個托孤陣營是清一色的「諸夏侯曹」。

但這個托孤方案最終又被放棄了,一方面是曹宇不願意幹,他性格軟弱,在政治上沒有野心,只想榮華富貴地過上一輩子,不願意操心擔風險;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是有人從中搞了破壞。

搞破壞的人是劉放和孫資,他們分別擔任中書監和中書令,是中書檯的一、二把手,朝廷的秘書局一向是尚書檯,魏明帝想進一步抓權,就逐漸以中書檯相取代,劉放、孫資這麼多年來一直是魏明帝的左右手,參與軍機,深得信賴,同時也招致曹肇、夏侯獻這些人的忌恨。

有一天,夏侯獻看到有隻雞棲身在樹上,故意對曹肇說:「你看那隻雞,它們還能蹦躂到哪一天?」這幾句話恰巧被劉放、孫資聽到了,也許是湊巧聽到的,也許是夏侯獻故意說給他們二人聽的,總之劉放、孫資十分緊張。恰在這時,魏明帝與他們商量燕王不願意擔任大將軍一事,魏明帝問他們,燕王是謙虛呢還是真的自感沒有這個能力?二人當然抓住這最後的機會,「一致認為」燕王不是謙虛,確實難當此任。

魏明帝又問他們誰更合適,二人趁機推薦了曹爽,你一言我一語,把曹爽一通猛誇,魏明帝於是詔見了曹爽,當場就把輔政的事定了下來,並且又明確司馬懿共同輔政,這當然也是劉放、孫資「力薦」的結果。

劉放、孫資可能考慮到,曹爽即使輔政,但他的能力相當有限,很容易又跟夏侯獻、曹肇他們搞在一起,到時候結果仍然一樣,為防止曹氏和夏侯氏獨攬大權,必須引入異姓重臣做牽制,而司馬懿無疑是最佳人選。多年來魏明帝對劉放、孫資二人一向言聽計從,幾乎所有重大決策都聽取他們的意見,對於司馬懿共同輔政的事,經劉放和孫資左右一「分析」,他估計也深以為是。

曹肇的弟弟曹纂時任大將軍司馬,聽到一些風聲,立即向曹宇、曹肇等人通報,幾個人覺得不妙,趕緊進宮,但天已經黑了,宮門關閉,劉放、孫資利用掌握的權力吩咐任何人不得入宮,曹肇不甘心,天亮了又去,還是不讓進,曹肇越想越害怕,竟然主動跑到廷尉那裡請罪。其實也沒幹啥,既沒犯罪又沒造反,請的什麼罪?說到底是恐懼,覺得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只想保住命、保住富貴,曹家這些子弟,其實只有這點兒出息。

夏侯獻後來費了好大的勁見到了魏明帝,再提輔政人選的事,魏明帝說已經定了,你出去吧,夏侯獻流淚而出。

但後面還有波瀾,魏明帝對曹爽是放心的,但對司馬懿實在放心不下,病榻上傳出詔令,停止先前所議,劉放、孫資聽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趕來見駕,力主維持原議,經過他們又一番「洗腦」,魏明帝同意了。

劉放、孫資擔心再變卦,請魏明帝馬上發佈詔書,魏明帝當時病情已經比較重了,對他們說:「我現在疲乏已極,回頭再寫吧!」長期擔任秘書的人,性格往往沉穩有餘而勇毅不足,尤其在重大時刻到來時容易猶豫,但劉放和孫資不是一般的秘書,他們是秘書中的極品,劉放上前抓住魏明帝的手,手把手地幫著魏明帝勉強寫下了詔書,二人立即出宮宣佈。除宣佈了正式詔書,二人還夾帶了「私貨」,假傳魏明帝的話讓燕王曹宇等人今後不得再入宮中。

《三國全史》